玻璃钢的刚性较差,特别是不耐剪切应力,关键是抗老化性能较差,长时间高温情况下强度会大大下降,游艇肯定会在海上暴晒,这个时候会影响其强度性能。影响船体的使用寿命的,游艇不是快消品,这些是必须考虑的。铝合金,上面的一些问题都不存在,虽然玻璃钢耐腐蚀性能较好,但是铝合金通过成分设计还是能大大提高耐腐蚀性能,使用寿命可以到20年以上,而且铝合金船体可以通过挤压,扎制等加工提高强度,制作各种形状结构件,还可以通过焊接拼接。虽然对小船厂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大型船厂或专业船舶公司还是很容易做到的,所以高端豪华游艇一般会选择铝合金材质的。而且铝合金比强度比钢还要高,比较轻便,省油,铝不会生锈,保养费用也可以省下很多。
古代造战船,用什么树木是上选。明清时期的船,请详细一些?
用什么树木是上选?这个问题要因地制宜! 中国古代造船用到的木材种类很多,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优中选优。并根据木材不同的特点和性能用在船舶不同的部位。 常常用到的木材种类有: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赤木、樟木、楠木、楸木、梓木、槠木、桧木等。 如《天工开物》在“舟车第九”中说:“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长不足则接,其表铁箍逐寸包围。船窗前道皆当中空阙,以便树桅。凡树中桅,合并数巨舟承载,其未长缆系表而起。梁与枋樯用楠木、槠木、樟木、榆木、槐木。(樟木春夏伐者,久则粉蛀。)栈板不拘何木。舵杆用榆木、榔木、槠木。关门棒用?周木、榔木。橹用杉木、桧木、楸木。此其大端云。” 《渑池县志》载元人所撰《济民渡河神祠记》可窥一斑:革罢利津县后,复遣南京柴总把本渡监造战船七十余只,放运供给。至元五年攻击襄阳,遣前南京刘治中等,起运造船棹杆本植四万三千余数。前韶州达鲁花赤暗普依奉上司文字,令本路人户俱入南村山林,采斫造船木植。至元七年接运陕州造船松木。至元十一年,放运回回炮梢。又载:桓王山古木森列,宋干德四年禁樵采,后为金人伐去造船。 明清所造的战船也是要因地制宜的,但是一般选用优质山樟木,精挑细选确认材质.经过除虫、防蚁、防腐,烘干处理后加工成型。 明清战船:赶缯船,次则以长50~70尺(约16~22.4米)的沙船和双篷艍?船用于攻战追击,再次为长20~50尺(约6.34~15.36米)的唬船和哨船用于追逐哨探。乾隆六十年(1795)福建水师因赶缯、赶艍等船笨重,按泉州同安梭商船式改造,嘉庆五年(1800)又仿照广东米艇添造战船,分大、中、小3等(各载米2500石、2000石、1500石)。嘉庆十一年又添造大横洋梭船作为战舰。但清朝在1800年时水军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了。明末清初主力战船赶缯船,是中国大型福船的一种,可作战船、捕鱼和运送木材之用。因船底为防藤壶等海虫腐蚀而经常涂上白灰或白漆,所以又称“白底船”。其中大赶缯船船长36米多,宽7米左右,24个船舱,可载重1500石。每船配水手、船工30余人,水兵80人。中赶缯船长23米,宽6米,深2米,配水手、船工20多人,水兵60人。大、中赶缯船均是双桅、双舵、双铁锚。 横洋船:是清代战船的一种,亦是清代福建同安县一带民用海船。同安梭船在嘉庆、道光年间为清军水师的主力战舰。船只按其大小分为一号、二号、三号、集字号以及成字号。小型的同安梭船船体呈梭形,航行快速,宽1丈5尺至1丈9尺。而集字号大同安梭船拥有共25门炮。炮座均置于上层甲板,并且只有实心弹。在鸦片战争中清军一般同安梭船只有8至10门炮,小型的只有4至5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