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约在战国就发明了指南针(司南),而应用在海上航行却是到11世纪才有的。
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中国船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北宋《萍州可谈》:舟师(掌舵者)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之前,航海主要依靠航道上的已知礁石、北极星等固定物体,以及掌握了四季变化规律的太阳、月亮位置等物体进行定位。很粗略,但也很实用,尤其是在近海。对于远洋来讲,显然受到气候干扰和未知航道等影响,迷航是经常发生的。指南针应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导航工具,弥补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之不足,开创了航海史的新纪元。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宋船是如何利用指南针导航的
指南针:指南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将指南针运用与船舶上,对世界航海技术造成了及其深远的影响。据《宋书·礼志》上记载:“晋代又有指南舟”;《晋宫阁记》上记载:“灵芝池有鸣鹤舟、指南舟”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用指南针导航的最早记载。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朱彧著《萍舟可谈》记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徐克克所撰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则记有“是夜,洋中不可住,惟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这里的“观星”、“观日”和“视星斗前迈”等航行技术和方法当属于天文航行技术或天文航法的范围。文中所说“指南浮针”,是在阴晦天气或夜间为航行船舶指引航向的仪器。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所撰《梦溪笔谈》,成于元丰八年(1085年),刊刻于乾道二年(1116年)。书中记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书中还记有装置磁针的4方法:水浮、指爪、碗唇、缕悬。1936年,科技史家王振铎以图解的方式将4种装置方法给以形象而准确的诠释,并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所采用。缕悬法即取新纩独茧缕以少许蜡缀与针腰,于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此法随被沈括赞为“最善”,但后世广为应用的则是水浮法。但都称不上是真正的罗盘,真正的罗盘最早记载是南宋曾三异的《因话录》:“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天地南北之正,当用子午,或谓江南地偏,难用子午之正,故丙壬参之。”地螺即是地盘,主要作用是分度列向以定南北。“指南针”是中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应用最早而且最为普遍的航海仪器。这是中国对世界航海技术的一项重大贡献
船在海里行驶单位是什么
船速的单位是节,一节意思就是1海里每小时,1海里等于1852米。
希望能帮到你。
轮船能并列行驶吗?
不行的.
两艘平行向前疾驶的大轮船,为什么会相撞?
1912年秋天,有一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船——“奥林匹克”号出了事。一天,它正在大海上航行,在离它100米远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换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地疾驶着。可是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小船好象被大船吸了去似的,一点也不服从舵手的操纵,竟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最后,“豪克”号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把“奥林匹克”号撞了个大洞。这个意外事故,主要是流体的性质所造成的。根据伯努利原理可以知道:液体的压强,跟它的流速有关系,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
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不难找到“奥林匹克”号出事的原因了。原来,不两艘船平行向前航行着的时候,在这两艘船中间的水,比外侧的水流得快,因此水对两船内侧的压强,比外侧部分受到的压强要小。于是,在外侧水的压力下,使两船互相靠近,以致“豪克”撞到“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
这种事故以前是经常发生的,不过在大船没有出世以前,这种现象还不严重。现在大轮船多了,必须非常重视这种现象,避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