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能够凭借几个沿海的弹丸岛屿与拥有广袤陆地的清廷长期抗衡,主要优势在于占据了东南海域的制海权,而取得制海权的物质基础是----郑成功在造船业的发展上居于领先地位。郑成功自起兵后,把发展造船业,壮大海上武装力量,发展海上贸易,运洋裕国作为立身之本。在清廷控制了大陆的广大地区后,郑成功不遗余力地通过闽东沿海,采购闽北山区的木材供造船之用。例如:闽江上游的永安等处,就是郑氏的主要木材供应地。郑氏部下购买木材后,装成木排,顺闽江而下,抵闽江口沿海,然后或就地打造船只、或运输到异地。此外,郑氏部下还从浙江的台州、温岭等地购买木材,甚至也从泰国进口。至于油、麻、铁等造船材料,则多向日本购买。郑成功的舰队,规模究竟如何?各种史料记载不一。对郑氏舰船 研究颇有成果的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教授陈延抗提供了一组数字:郑成功初起兵时,从其父辈处收容,接济和归并的船只有500余艘,两年后,船只千余,多是民船 。1657年兴师北伐时,已拥有战船数千。当出兵收复台湾时,动用大型舰船二万余号。由于年代久远,显赫一时的郑氏水师扬威闽海之雄姿,我们已经无从领略了。但是,近日东山县传出在海湾发现郑氏战船,并将进行考古发掘的消息,人们可以拭目以待,以一斑窥全豹。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组织一批在国内素有造诣的船模专家,通过锲而不懈的努力,参考种种历史资料,制作出了郑氏水师的各种舰船模型,陈列在该馆展出。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到泉州海交馆细细浏览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