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船厂位置
1.今治造船
2.中船集团
3.大宇造船
4.现代重工
5.三星重工
6.沪东造船厂
7.江南造船厂
8.中华造船厂
9.上海造船厂
10.上海长兴岛只有个造船基地一中船长兴岛基地
2. 上海船厂有哪些
答:崇明岛不仅没有一家船厂,而且也没有一家有烟工厂。正因如此,环境保护很好。
崇明岛,又称崇明沙洲,位于上海市北部长江口,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东临东海,是长江的门户。全岛面积1269.1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海南两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和第一大沙岛,系长江输出的泥沙淤积而成。
3. 上海浦东船厂地址
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出资组建,是一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多元投资的现代化大型船舶总装厂。公司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长江口南港河段南岸,现有面积146万平方米,岸线长1569米。
4. 上海船厂原址
8年9月28日(农历1868年8月13日),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号火轮船竣工。
1868年9月28日,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号火轮船竣工。这是中国自造的第一艘大型机器轮船。设计制造者为近代爱国科学家徐寿及其儿子徐建寅等。船长185尺,宽29.2尺,吃水8尺,马力392匹,载重600吨,船上有炮8门,系木质明轮兵船。兵船从上海船厂驶至金陵。曾国藩在金陵下关登船试航,驶至采石矶、翠螺山,称赞此船“又快又稳、坚硬灵便”,以“四海波恬,厂务安吉”之句取名为“恬吉”号。
5. 上海造船厂位置
造船产业集中在上海崇明区,近年来,崇明区的长兴岛上集聚了不少“航母”级企业,江南造船、沪东中华、振华重工、中远海运等著名龙头企业齐聚于此,形成了集聚度高、关联性紧、竞争力强的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因江而生的崇明,开始向海探索更多发展机遇,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区位优越的长兴岛,便是崇明“向海拓展”的重要抓手。目前,长兴岛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重要的产业空间和经济支撑,长兴主导的海洋装备产业产值占据崇明全区工业总产值七成以上。
6. 上海造船厂在哪个区
上海江南厂世博会前整体从世博区搬到上海长兴岛去了,那个地方,emmm,可能会比较偏。
长兴基地是新建的,所以环境是不错的,江南现在管三号线以及即将扩建出来的四号线(一号线沪东、二号线外高桥,虽然都叫江南长兴,但是还是要有所区分的)。
江南三号线那边绿化不错,工作环境相比于其他船厂很不错了。然后新办了江南研究院也不错的。总的来说江南是老厂,走到哪里别人都要让让的,而且是专攻junpin的厂,饭是有得吃的。
7. 上海附近船厂有什么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是中国资历最老,实力最强的船舶集团。后来又分为南方集团和北方集团。北方集团即中船重工,南方集团就是现在的中船集团。中船的船厂主要在上海和广州。上海的有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长兴、上海船厂,广州的有广船国际、中船龙穴、中船文冲、中船黄埔、广州中船远航,还有江苏江阴澄西、广西中船桂江、西江。
8. 上海船厂都有哪些
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为英商爱立克·马勒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创建的“赉赐洋行”,主要业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船舶代理等。民国17年(1928年)为扩大经营范围,开设了马勒机器造船厂。
建厂初,无固定厂房,仅在船上用1台焊机、几个焊工进行流动性修补业务。民国22年开始在上海复兴岛江边三角地建造厂房,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职工60余人,主要承担船舶航次修理,其间也造过1艘小船。民国26年,购买上海浦东庆宁寺码头东侧沿江土地14.2万平方米,于次年兴建新厂,并将复兴岛旧厂并入,至民国29年已有工人1000余人,次年6月,职工数增至2000余人。
民国26~30年为发展高峰期。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位于浦东和杨树浦的一批机器造船厂均被日本占领,当时英国尚未向德、日宣战,悬挂着英国旗号的商船在黄浦江内通行无阻,英商爱立克·马勒趁隙大力发展航运和修造船业务。民国26年11月上海沦陷,马勒厂因远离战争而着力发展生产,大发战争财。
民国27~30年共修理大小船舶40余艘,建造55千瓦、74千瓦柴油机拖轮3艘,总产值猛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勒厂进入衰退期。民国30年12月,日军对英商马勒机器造船厂实行军管,没收其财产。不久,日军利用马勒厂的机器设备生产军火,更名为“三井造船所”,成为日军在华重要兵工厂之一。
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马勒机器造船厂仍归英商马勒所有。当时,英商马勒无意重振旧业,马勒公司总部已迁至香港,上海只留几个代理人,除雇用少数员工看管厂房外,迟迟不愿复工。经过工人斗争后,勉强恢复生产,但业务萧条。
上海解放后,马勒厂厂方对中国政府的政策抱消极抵制态度,不断向中国政府和职工提出关厂或停薪、解雇的要挟,一面抽走资金,一面借口战争的破坏损失向中国政府提出贷款要求。由于厂方不积极承接业务,造成生产停滞,经济拮据,一度靠出售厂内器材维护局面,濒于破产。
1952年2月,华东工业部通过海森实业有限公司承租了马勒机器造船厂,再由海森实业有限公司转租给中央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接租后经改组,改名国营沪东造船厂。1952年7月,英国当局非法掠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的中国航空公司留港资产和《大公报》全部财产,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受权采取相应行动,命令征用英商在沪船厂,马勒机器造船厂也在征用之列。从此,沪东造船厂完全归属国有,成为上海市第一家直属船舶工业局领导的造船企业。
民国21年在复兴岛江边建厂时有职工30~40人,厂内设有车床间、木工间、翻砂间和仓库等。民国27年在庆宁寺建成新厂,有码头、船排、办公大楼、机械工场、木工间、木模间、电气修理间、发电间、试车间、起重部和仓库等部门。
马勒厂的纵向船排滑道有2座:1号船排的最大负荷能力为1000吨,总长135米,轨距4.27米,椿脚轨枕均为混凝土结构,上铺钢轨4道,并有400匹卷扬机各1台;2号船排的负荷能力为400吨,总长116米,轨距3.05米,木质椿脚枕木,上铺钢轨3道,并有64匹和40匹卷扬机各1台。这2座船排能修理中、小型船舶,利用率较高。
马勒厂的厂房条件较好,起重能力强。冷作工场和机械工场的主跨面积为2859平方米,并各设有30吨电动桥式起重机2台,有8吨、5吨和3吨冲天炉各1座,1.5吨3节炉1座和烘模设备等。砂型面积大,翻砂能力强,能承担大型铸件任务。此外,船排和码头之间设有铁路,便于厂内运输和起重,轨道总长2040米,轨距1.56米,并设有5吨和3吨蒸汽起重机和平板车等。
1952年,船舶工业局承租马勒厂后,经上级批准,合并和购置了附近的华兴铁工厂、华一船厂、建中船厂、德和船厂、恒源福轧花厂等小厂及其所有的房地产,扩大了厂区面积。截至1952年底,职工数由原来接管时293人增至1613人。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前后经过4次大的扩建和重点技术改造。
1953~1957年第一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53年,先从生活设施考虑,兴建家属宿舍,1954年起,陆续为护卫艇建造兴建工程项目,共建成工程项目67个,其中生产性建设项目22个,厂区面积发展到45万平方米,岸线长达1200米,其中码头长330米,新增各种设备2100多台。其中造船部分完成船体联合车间、船台、横向下水滑道、舾装码头以及管子铜工、电镀、电工、油漆、舾装车间等11个项目,初步建立起一个能建造新型舰船的工厂。1958~1963年进行第二次扩建和技术改造。经扩建和技术改造,已具备制造3000吨级船舶和生产低速大马力柴油机的生产规模。1969~1978年进行第三次扩建和技术改造。根据周恩来关于要立足于建造万吨级货船的指示,六机部决定在沪东厂新建万吨级船台2座。
1969年5月开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l号船台于同年8月开工,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0米,宽25米。2号船台也于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4.5米,宽28米。同时还建成一些主要配套工程,如1号、2号装焊平台接长等,共完成基建投资2900多万元。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建造出口船舶的需要,沪东厂进行第四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80年对2号船台进行改建,以适应建造3.5万吨级货船的需要;1981年,又将2号船台及其闸门口拓宽为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