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自己建造、全部材料和设备都是国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在江南造船厂提前下水。它标志着上海造船工业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我国造船史上增添了新的光辉的一页。
明轮船模型的制作步骤及主要特点?
在轮船模型的制作初期,我们会见到制作图纸,我们可以选择雕刻的方法,或者是3D打印的方法,基本的步骤就是跟入图纸导入数据,然后执行相关性的雕刻,如果是手工雕刻的情况下,要注意细节以及图纸上的变化
未来的轮船的性能有哪些?
设计师们对未来轮船的设计有两个完全相反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创制能让人在水下旅行和载货的船,这种船能使人如同在陆上那样,去探测开发海床、绘出海底地图。另一个梦想是建造一种介于飞机和传统水面轮船之间的高速远洋轮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使用威力无比的核反应堆作推动力量。自美国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试航成功以来,军用潜艇的飞跃进步促使造船者们考虑建造潜水货轮。这种船将特别适于载运石油。目前能建造的核动力潜水油轮可以装40000吨油,以差不多40节的速度航行,与装货一样多、速度一样快、行程也一样的水面核动力船比较起来,消耗动力大约只有后者的一半。这类潜水船在战时供应军舰或在北极冰下运油极为有用。
1960年,前苏联的破冰船“列宁”号下水;两年后,美国“撒凡那”号也下水。70年代初,前苏联又建造了两艘核动力破冰船。西德1969年建成一条核动力运矿沙船“奥图赫恩”号。同年,日本也有一条核动力货船“陆奥”号下水。虽然核动力很昂贵,但海运专家主张使用这种动力货船用于长距离贸易线。然而,不论用什么作动力,传统远洋轮速度增长率赶不上陆上和空中运输工具的速度增长率,其主要原因是水的密度比空气要大上800倍,水中的摩擦阻力和在空中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自开始营运以来,火车、飞机和汽车的速度约增加了10倍:火车从每小时16千米增加到100千米;旅客班机从96.6千米增加到966千米;今天大多数汽车在理论上都有能力将速度从原来每小时19千米增加到193千米。可是机动船的速度增加还不到3倍。在19世纪60年代,“大东方”号曾以14节的创纪录速度横越大西洋。今天最快的远洋轮“美国”号的速度至多也不过是4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