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研究过,试着来回答,希望大家能多多指教讨论。
朱元璋称帝之后,发布了禁海令,规定片板不能出海。直到朱棣靖难之役成功登基之后才命自己的心腹,三宝太监郑和于公元1405年(永乐三年)在苏州城外的刘家河上组建了当时世界航海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远航船队,其中最大的宝船单舰最大吨位达8000吨满载排水量,最多的远航人员数量达28000人,最庞大的远航舰队据记载大小船只一共200余。
郑和舰队于6月15日在正式驾驶宝船对外启航,本次舰队启航的目的在这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为什么朱棣在才坐稳帝位不到四年就花费巨万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进行远航,投入人力物力倒还是其次,朱棣命郑和组建舰队明显与太祖高皇帝发布的禁海令相背,朱棣永乐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看来会一直争论下去。
但是几乎所有的历史研究者都认为郑和下西洋是朱棣要郑和在其远航的主要任务是对外传达明朝新帝登基,兼代替皇帝永乐宣威八方蛮夷,令各大小城邦向大明朝称臣纳贡,以正朱棣皇位的正统与上邦天朝的皇恩浩荡,让其他撮尔小国对大明打消其不臣之心。
另外还有部分官方正史中几无记载,但在清人整理出来的资料中提及的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永乐皇帝朱棣得位不正,登基之初杀死文人无数,虽然打的靖难的旗号,但仍然堵不住悠悠之口,所以非常迫切需要得到更多的认可与支持,所以才会花费如此巨大的物力与人力进行远航。
而我整理出来的资料的却显示出这样的信息,所以在这个时候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其中有几点原因,首先是朱棣得位不正,是通过武力夺权,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已经向周边朝贡国派遣使臣,宣告大明替代元朝,要求交换前朝颁布的官印授诰,并与元朝解除臣属关系,成为大明的藩国,但是朱棣他自知得位不正,为了让天下臣民服气,他必须做出超越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在南北两面建立起以大明为核心的天下,还有一点就是因为篡位所以诸多文人对他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作为大明新的皇帝,非常希望得到众人的承认,在这种情况之下文人们不拥护不承认的前提下,朱棣就把目光放在了众多藩国身上了,如果能够让万国来朝承认他这个皇帝,那么既然这些藩国都承认我是明朝的皇帝,这些文人就更该承认我这个皇帝了,于是在这种想法的前提下,朱棣做出了一个影响了中国古代航海史的决定。
让姚广孝的徒弟,自己的心腹,谨慎的正四品内观监,中华上下数千年航海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能称为航海家的航海家,至今为止在太监的历史里,在史书中形象最正面最著名的三宝太监郑和。 朱棣任命郑和为大明水师总兵官,简单一点就是整个舰队的总司令。
郑和其人根据史书记载,三宝太监郑和并不姓郑而是姓马,叫马和,色目人,出生地云南,郑和的幼年实际上并不好过,他生于洪武三年,出生在云南昆明的一个穆斯林家庭,他本人也是虔诚的穆斯林。在他11岁的时候,洪武十三年,大将傅友德与沐英统兵30万攻打云南,次年攻克昆明,让这个神秘的地区,在600年后再一次回到了汉阳王朝手中,由于战乱,郑和不幸做了明军的俘虏。并且在他15岁时阉割成为太监随着傅友德离开昆明北上,傅友德要接替刚刚去世的徐达担任驻北平的统帅。此次傅友德一共带了十几个在云南净身的小太监供朱棣挑选,朱棣只留下了当时还叫马和的小太监一个人,并且让他师从黑衣宰相姚广孝学习阴阳术数,天文地理,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操舵行船,而这些看似平淡的技能传给郑和之后才为他以后能七下西洋提供了技术与学识上的可能。
其在朱棣未起兵靖难之前就已经是朱棣的心腹,在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朱棣赐姓马和为郑和,并且升级其为正四品的“内观监太监”。 这次郑和又被任命为舰队总兵官,据记载,在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一共制造大型宝船数十加之大明水师各类型的马船,淡水船,战船一共两百余,并且将各船所需的各级水兵配置完毕,由于训练有素加之船新兵壮一时之间士气大涨,于是将舰队出征的日期定为永乐三年6月15日,地点则在苏州城外刘家河码头,只见当日江面上浩浩荡荡一共200多艘各类海船,另外配上水手与水军一共28,000余人,郑和正式开始了大明王朝郑和舰队第1次的西洋宣威之旅。 郑和的宝船长44丈约138米,宽18丈约56米,仅此一艘船就可乘坐数百人。因为是郑和的旗舰,而郑和小名又叫三宝,所以这艘船又被命名为宝船。
据现在考古专家与学者估计,这艘船的排水量至少高达8000吨,而九十年后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船队,其最大的排水量的船才可怜的200吨。由此可见当时明朝水师的船队足足领先其他国家几百年,郑和船队一路向南,沿着大陆海岸线前行,出了大明国境之后,来到了爪哇,满刺加,苏门答腊,锡兰山与柯枝等地,舰队最后到了古里也就是印度的卡里卡特。
在出访的各个国家中基本上每到一处郑和都代表大明皇帝与当地最高官员或者国王交流,代表大明王朝对他们进行封赏,并让手下的人与各地客商进行商品交易,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非常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对方则以香料,象牙,珍稀动物,各种宝石,当地特产等物品作为交换,在从印度回程的时候船队到达了印尼的三佛齐。
郑和舰队遇见了大海盗陈祖义,这名海盗在沿海打劫各国商船,闹得鸡犬不宁,沿海各国对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被他抢得的财物不计其数,并且跟随他的海盗人员越来越多中达,5000人之多,成为各国的心腹大患,这是他看见郑和舰队停泊在码头,自己亲自带领5000海盗,在半夜对郑和舰队发起攻击,准备抢夺舰队里的财物,得手之后再依靠夜色逃之夭夭,谁知其计谋,早被郑和算到,不但五千海盗消灭殆尽,还将陈祖义活捉在手关于船舱,彻底的为沿岸国家出了一口狠狠的恶气,抓了这些国家抓了许多年而未抓到的大海盗头子,让沿途这些小国佩服不已,第1次真正的感受到大明水师的实力。
陈祖义后来被随船押送回京师,朱棣叫来各国使节围观被郑和抓住的海盗头子陈祖义。并且当着各国使节的面将陈祖义斩首示众,令得深受海盗困扰的沿岸各国,对大明水师刮目相看。郑和一共下了7次西洋。耗费的金银巨万,永乐皇帝朱棣死之时郑和正在进行第6次下西洋。等他回到国内已经是洪熙元年2月。然后所有的宝船封存在太仓刘家港。并且他也被任命为南京守备。
朱高炽并没有想杀郑和,只是觉得舰队花费太高,属于宣威的面子工程,所以才会有舰队封存,但是朱高炽只坐在帝位上十个月就撒手人寰。 朱瞻基继位称帝,进而启用郑和进行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西洋之行,而这次郑和第7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大明的数十个属国宣达新帝登基的消息。通俗一点就是互换官印。然后告诉各地藩王以前是怎么回事的以后还是怎么回事,大明虽然换了皇帝,但都是朱家的人,所以该进贡的该送美女的,自己懂的。
就这样,正好完成了他弟7次西洋之旅,然后在归程的时候死在古里。前面说过,古里就是现在印度的卡里卡特,于是乎随着当代最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海战家郑和的死去直接让明朝再无远航的行动计划,同样的,明朝朱棣依托郑和舰队而辛苦组成的以天朝为中心以印度,爪哇,越南,日本,韩国,孟加拉,锡兰为辅的亚洲国际次序也随着时间慢慢消失殆尽。 一句话,可惜了! 此外还有野史记载之所以下西洋,是因为想找建文帝。这个不得不说,脑洞稍微大了一点。如果说在正好的船队里有那么几十个有特殊任务的人,去寻找某一个人,这个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说他整个船队为了寻找一个建文帝,派出200多艘军舰,28,000余人花费巨万,前后朱棣在位期间六下西洋,朱棣孙子登基又第七次西下,这个可能过了一点。
舰队带回了各种香料,各种宝石,珍稀动物,植物,此外还有各种佐料等等,如果其中还可以加上美女,那么加上美女也可以,因为根据记载,此后各个海外国家在纳贡时还真的敬献了除当地特产外还有当地美女,只不过朱棣要没要就没有记载了,不过有两个国家敬献的美女朱棣是要了的,而且还要得比较多,那就是韩国与倭国日本,韩国古称高丽,一直以来都有敬献美女与高丽参给中国当权者的传统,到了朱棣时代,后宫的高丽美女有许多,他最喜欢的贤妃就是高丽人,日本的美女只有记载但无其他记录就不多说了,综合以上可以非常明白的知道郑和下西洋所带回来的东西基本上就是这些。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论怎么说都是无比巨大的一笔历史财富,要知道虽然只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但是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规模与最顶级水师相结合的远航,同时代的欧洲人的航海与郑和相比完全是过家家一样的规模,要知道哥伦布在几百年后最大的船才200吨,当时西班牙倾国之力打造的无敌舰队也才2万多人,而郑和一个远航舰队就接近了三万。
整理出来的数据显示郑和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一共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在郑和下西洋前,中国造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约 在唐代,中国人已经发明水密隔舱、车船、平衡舵、开孔舵。在船型方面,宋元时期,中国海船的船型已经定型,其中以福船、沙船、广船最为著名,被认为中国古代的三大船型,又尤以福船应用最广、影响最大。在海船船壳结构上,中国海船采用搭接法,形成“鱼鳞式”结构(亦称“错装甲法”结构),从而使船壳板联结紧密严实,整体强度高, 且不易漏水。
并且船舶载重量也相当可观,南宋时已可达万石以上;在载客量上,大海船可载乘客千人,在船舶人居环境上,中国海船可以做到生活设施齐全,配备洗漱设施,设有可以携带家属的幽雅客房,备有充裕的食品, 甚至在船上养猪、种菜、种药材、酿酒,以及种植盆景以供观赏。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在天文航海技术方面,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
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在地文航海技方面,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关于航海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关于题主提出的问题,下西洋的军事能力如何是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只有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是的!为了与历史相符,我查阅许多资料档案,很是花了点功夫,据记载,第四次郑和下西洋,时间是在永乐十年(1412年)十一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船队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出发,其中使团中包括官员868人,兵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2人,书手140人,百户430人,户部郎中1人,阴阳官1人,教谕1人,舍人2人,医官医士180人,正使太监7人,监丞5人,少监10人,由此数据可以非常明白的算出郑和下西洋时的兵力配置,乃至于大明水师的人员配备情况都可以一并推算出来,整个舰队一共士兵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两人。医官医士180人。以上人员就是士兵主力。分别于40艘船上。除开战斗使用的马船,还有专用的淡水船。医光基本上是每艘船都配有至少4人以上,马船每艘船水师兵勇至少达到了700人,其中指挥2人,百户至少10人,其他官员由于未写官职暂且分出一半是外交,一半是船只运作与兵营管理文书等等,这样一来就非常明白的知道了郑和舰队的军事实力与明水师的人员配置与管理运作,以及水师对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言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就郑和抓陈祖义与苏干刺,一次是5000职业海盗偷袭郑和舰队准备抢了就跑结果被郑和连人带船杀得片甲不留陈祖义抓回京师当着大小国家使节杀头了事,苏干刺也是一样,不过是陆战,同样抓回京师杀头了事,真正做到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当然历史上就有过对当时战舰的描写对我们了解明水师的装备与兵器配置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中据《明会典》记载,凡海运随船军器,洪武年间定,每船有:黑漆二意弓20张、摆锡铁甲20副、弦40条、碗口铳4门、黑漆钅比子箭20支、箭200支、手铳筒16个、蒺藜炮10个、火枪20条、铳马1000个、火攻箭20支、神机箭20支、火叉20把。当时已经是火器为主。
其中出现最早的对海反舰武器就是当时出现的,这样武器就叫作火龙出水。下图就是描绘的堪称明朝巡航导弹的火龙出水的复原画面,简直比起后来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还要厉害的多。还领先几百年,火药的发明国家真不是盖的。 由此可见当时的明水师之强,是强到骨子里的强到血液中的,并且郑和带领着当时全世界范围内地表最强舰队八方宣威,维护大明的尊严,凭借着七次西洋之旅,协助朱棣建立了以中国为主的特有的亚洲势力范围,将舰队所到之处的数十个沿途国家纳入朝贡体系,让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第一次做到了真正的万国来朝四海升平,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辐射至整个沿海诸国乃至整个东南亚所有国家都成为我们的属国,地缘政治学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这一百多两百年玩的这些地缘政治以夷制夷策略,我们的老祖宗在七百多年前就已经玩腻了,所以郑和不愧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航海家,没有之一,还是一个优秀的海战军事家丝毫不差施琅。也是在永乐时代与建设北京紫禁城的越南安南太监阮安齐名的两大历史上最正面的太监之一。
我觉得是的。当时郑和航海的时候,有一些跟随他出使的有文化的人,记录了郑和航海的情况,海上的形势是非常险峻的,但是当时中国的船队行驶在海上时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可见中国的船队是很厉害的。据史书记载,郑和的船队那是空前的,他的船包括宝船、战船、坐船、粮船、水船等好多船,大小一百多只组成一支联合舰队,船队的主体船舶为宝船、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五类海船,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指挥船、战船、补给运输船、交通船等,宝船的船体最大,上层建筑豪华壮观,为郑和、王景弘等领导成员乘坐的旗舰,也为使团的重要成员、外国使节所乘坐。据跟随郑和出使的马欢的《瀛涯胜览》这本书的记载,大号宝船长138米,宽56米,还有一种二千料的海船,“料”是明朝衡量船只载重量的一种单位,料越多载重量排水量越大,二千料根据学者的推算,相当于现在排水量1000吨 郑和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统帅,郑和的船非常大,而且船队的人员也很庞大,27800余人,规模很大,人员组织严密。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写道,明代文献中有关郑和船队旗舰的尺度,在明朝全盛时期,其海军也许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亚洲国家,甚至超过了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超过了所有的欧洲国家海军的总和。所以说郑和的船非常大,而且船队的人员也很庞大,27800余人,规模很大,人员组织严密。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