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是用以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也包括现代捕捞生产的一些辅助船只,如进行水产品加工、运输、养殖、资源调查、渔业指导和训练以及执行渔政任务的船舶。
为保证渔获物的质量,保鲜是渔船的重要功能之一。船上的保鲜方式一般有冰藏、冷海水保鲜、盐藏、微冻、冻结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渔船 外文名 :fishing vessel 日本语 :渔船(ぎょせん) 拼音 :yú chuán 功能 :用以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 船只信息,主要分类,渔船特点,船只设备,现状, 船只信息 渔船,即渔业船舶,进行鱼类捕捞、加工、运输的船舶统称,是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也包括现代捕捞生产的一些辅助船只,如进行水产品加工、运输、养殖、资源调查、渔业指导和训练以及执行渔政任务等的船舶。 主要分类 渔船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 作业水域 分为海洋渔船和淡水渔船,海洋渔船又分沿岸、近海、远洋渔船。 按 船体材料 分为为木质、钢质、玻璃钢质、铝合金、钢丝网水泥渔船以及各种混合结构渔船。 按 推进方式 分为机动、风帆、手动渔船。 按 渔船所担负的任务 可分为捕捞渔船和渔业辅助船两大类(见表)。 渔船特点 ①多数捕捞船只的船型较小,不过,为了适应在风浪中连续航行和作业,要求有较好的稳定性 、 耐波性和适航性,结构需特别牢固。 挂好国旗的渔船准备出海 ②作业期间载重量变化较大。 ③船用设备要求结构性能可靠、坚固耐用、维修方便。 ④主机功率较大,相对速度较高。 ⑤除配置一般船用设备外,还需配备捕捞设备、保鲜和加工设备、助渔和导航设备等,渔舱要求隔热设施性能好。 船只设备 动力装置 捕捞渔船的主机功率一般为每总吨1.5~4.5千瓦,有的高达6~7千瓦。 大、中型捕捞渔船及渔业基地船因配备冻结和加工设备,发动机功率为主机功率的65%~85%。 为了提高主机效率,船上的发动机、捕捞绞机、制冷装置、空压机等往往由主机驱动,增加了动力装置的复杂程度。 拖网渔船、渔业调查船、延绳钓渔船等工作状况多变,常采用可调螺距螺旋桨并装有助推器,以合理利用主机功率和提高船的机动性、灵活性和转向性能。 捕捞机械 捕捞机械的种类多而复杂,功率较大。 拖网渔船使用的绞机,拉力和绞拉速度随水深 、渔具、 船形大小、主机功率而变化。 围网渔船的捕捞机械有的多达20多台。为配合围网作业,有的还配有3~5艘渔艇。 延绳钓渔船配有理线机、卷线机、放线机、挂饵机等。 鱿鱼钓船和竿钓船则装有自动钓机。 渔船 保鲜和加工设备 沿岸、近海拖网渔船主要用 0℃ 左右的冰藏保鲜; 中小型围网渔船主要采用 -1℃ 左右的冷海水保鲜; 离渔港较远作业的拖网渔船或渔业基地船,采用平板冻结、隧道式吹风冻结等低温冻结; 竿钓渔船、鲔鱼延绳钓渔船的渔获物以低温盐水结冻,温度-50~-55℃。 还有部分渔船采用轻盐低温保藏或-3℃左右的微冻保鲜 。 此外,在大中型远洋渔船可将渔获物加工成鱼片、鱼段、罐头、鱼糜、鱼粉等,备有洗鱼机、鱼片机、剖切机、去皮机、采肉机、鱼粉机等多种鱼类处理和加工机械。 助渔和导航通讯仪器 助渔和导航通讯仪器用于探测鱼群或辅助捕捞操作,主要有垂直探鱼仪、渔用声呐、网情仪、双拖渔船船间距离计、拖网曳纲长度张力仪、雷达浮标及其接收器等。 现代探鱼仪已备有计算机,具有记忆、储存、分析等功能。渔用声呐已发展为电子扫描式,可全方位探测鱼群并直接显示。 助渔仪器与导航仪器等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助渔系统。有的渔业调查船把探鱼和网具监测信号与渔船驾驶、推进系统、渔捞机械结合起来,实现了拖网自动控制。 渔船吨位及检验 渔船按吨位丈量规范所测定的、以登记吨(2.83米) 计的全船内部总容积称总吨位。世界上中小型捕捞渔船一般为数十至数百吨;大型渔船达千吨,甚至可达4万多总吨。为保证渔船安全 ,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都对渔船进行定期检验并颁发证书。 现状 目前我国从事远洋渔船设计、建造的单位数量有限,自主设计建造的远洋渔船船型少,技术储备不足,整体建造水平落后。我国远洋渔船速度慢、能耗大、燃油成本占40%-50%,比先进国家相同功率的远洋渔船要高15%左右。我国虽为世界造船大国,但高附加值渔船建造少,船舶工业先进的设计、建造技术未能惠及远洋渔船。因此提高我国远洋渔船装备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已开发国家为了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都建立了科学的渔政管理体系,十分重视渔具的选择性研究,每年都派渔业调查船在世界各海域进行新渔场新资源的调查,为本国海洋捕捞船队提供新的作业渔场。日本、英国等海洋捕捞业发达的国家,为了对现有渔具渔法进行革新,对各种渔具渔法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使其结构日趋合理,提高了网次产量。 目前美国、日本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导航、探鱼系统,他们可以从天上、海底、沿岸领域探测追踪鱼群,能随时知道鱼群的动向,保障渔船的捕捞成功率。 远洋渔业特点是远离生产基地、独立性强,必然要求船体轻、速度快、网具操作自动化、加工自动化、系列化。随着工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渔船的马力、吨位、航速、舱容量、捕捞机械自动化程度、综合生产能力、自我维修能力、加工能力等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国外渔船装备的先进程度大大高于开发中国家。如西班牙的鲔鱼船队的旗舰ALBACORA号围网船,是世界上最大的鲔鱼围网船。该船长105米,型宽10米多,总吨位2640吨,鲜鱼冷藏能力3000吨,速冻能力2350立方米。其制冷设备包括6台73.5K压缩机,26个冷海水储藏室,每天可速冻140吨。该机不仅发动机主机先进、航速大、辅助设备也颇为先进,助绞机、起网机、动力滑车、吊车也十分先进。另外,驾驶室内装有3台雷达,卫星导航仪、回转式罗盘、自动导航和计程仪,以及单边带和甚高频通讯设备。船上还配有一架用来侦察鱼群的休斯500E型直升飞机,飞行最大高度达2900米,每小时时速为150公里。 冰岛在90年代中期,研究出一船拖两网的捕虾系统。这种捕虾系统使用的网具是两顶ANGMAGSALIK拖网,总长102米,两顶网具的网口张开距离各为25米,网口高度各为11米。捕捞结果显示,尽管渔船在作业时燃料增加了30%,但产量增加了70%,在19天捕捞中,产量达到210吨。 据统计,一艘8000吨级大型远洋拖网渔船价值量超过18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而一艘先进的南极磷虾捕捞船价值则高达1.7亿美元,超过万箱货柜船,属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作业渔船船龄都较长,其配备的捕捞装备和助渔导航等设备都相对落后,拖网作业的捕捞设备绞纲机,虽然已采用液压传动技术,但在控制技术方面和自动化方面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产品规格也相对较小。 我国围网作业的捕捞装备主要为:绞纲机、动力滑车、舷边滚筒、尾部起网机、理网机;另一种被称作多滚筒的围网起网机,虽然已研制成功,但却由于作业习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推广:一般国内围网渔船的捕捞装备是采用部分机械化设备,许多作业程式还是依靠人力完成,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 采用单船进行中层拖网捕捞,是目前世界各国中层拖网作业的主要形式。其操作技术与单船底拖网相似。保持网具的水层位置也主要通过调节曳纲长度、拖速来进行。捕捞对象目前主要为鲱鱼,也用于捕南极虾。 我国的鲔鱼超低温延绳钓渔船基本都是引进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企业陆续淘汰的旧船。 1)超低温延绳钓船 可由海上扒载鱼货和补给,每航次可坚持6至12个月。总吨位400~750,船长45~60米。捕捞对象为大目、蓝鳍、黄鳍等成体鱼,采用-50℃至-55℃冷冻和冷藏,目标是生食鲔鱼市场。 2)冷海水和常温鲔鱼延绳船 主要是依托基地补给,船型较小,船长在25~35米,海上自持力15~30天。捕捞对象主要为长鳍,兼捕少量黄鳍,采用冷海水制冷冰冻保鲜。约一半以上产品为长鳍,卖给罐头厂;可生食品种,一等品卖至日本,二等品卖至美国。这类船按船壳材料分为钢质冷海水鲔鱼船和玻璃钢冷海水鲔鱼船。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开发经济、节能、性能可靠的玻璃钢船型曾一度成为科研攻关热点问题,但因机械设备的材料耐电化腐蚀问题难以过关,维护成本过高,船东大多又转造钢壳船。 3)冰鲜鲔鱼延绳钓船 我国的冰鲜鲔鱼渔船最早在1988年开始在南太海域作业,无论是冷藏还是捕鱼设备都比较落后,船型也较小,依托基地补给,海上自持力7~10天,主要捕大目或黄鳍等成体鱼,冰鲜保鲜,空运到生食市场。这些在用船在捕捞、助渔和通讯等设备配置方面普遍比较落后,其适渔性、冷藏条件和舱容量、加工操作卫生与安全保障,以及船员居住条件等方面尚有不少缺陷。 4)鲔鱼围网船 这是现有渔船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目前国内的渔船全部为引进国外二手船型,根据新旧程度、装备不同,单船价格在800~1000万美元。截至目前,我国引进最先进的鲔鱼围网船是中水总公司2008年购买、台湾2001年建造的新型船~“中太二号”。 鱿鱼钓船,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船型。 1.由600马力拖网渔船改造后的鱿钓渔船,由于拖网和鱿钓作业方式不同,主要柴油动力装备主、辅机使用方面存在先天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绝大多数渔船都加装了大功率辅机,但冷藏能力和舱容较小的问题难以解决。因鱿钓作业远离大陆,对冷藏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生产旺季经常出现因冷藏仓满被迫停产等待转载等情况。 2.引进二手专业鱿钓船,主要从日本等国购买进口。 3.国产仿造船型,配置较进口船型类似,有的略加改造,如中水集团股份公司在船上加装蒸煮加工设备等。船长一般为60~70米。主机功率1800马力左右,最大航速为14节,冷藏能力在500~1000吨。从近几年生产情况看,70多米的专业鱿钓船生产效益大大好于其他改造型船。 我国渔船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1,远洋渔船装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资金投入少 尽管近些年开始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鲔鱼围网船、超低温延绳钓船和大型拖网加工渔船,但都是外国使用10多年以上的旧船,我国仿造的部分渔船性能和质量(包括钢材、管路、电器仪表、油漆等)还没有完全过关,捕捞技术和网具、探渔设备、通讯和定位监测设备等也多属引进。就是现在使用20年左右船龄的大型拖网加工船,其先进性也比我国自行建造的同类新渔船质量更为可靠。我国自行研发与更新旧船的投入也是远远跟不上先进国家的脚步。 经过多年运营,目前我国远洋作业船队和设备均已出现老化严重的现象,既增加了维修成本,又带来了安全生产的隐患。 目前国外的远洋渔船装备基本是自动控制的,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品质,而我国大多以手工操作为主,由于作业机械数量多,手工操作不但增加了船员的数量,也增加了作业危险性。国外7000吨到8000吨的拖网加工船上只需要15-16名船员,而中国需要超过100名。 2,渔船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极少 对于更为先进的南极麟虾捕捞船、犬牙鱼船、欧洲大型和专用捕捞船以及母子式捕捞加工船组等,在钢材、稳性设计、破冰能力、鱼糜深加工设备、直升机救助方面采用了许多高科技装备,因已开发国家的技术封锁,使我们知之甚少。 比如日本的鲔鱼延绳钓渔业,沿岸一般采用总吨20吨以内的船只;而产量占极大优势的近海和远洋鲔鱼延绳钓,却分别以50吨~100吨级和200吨~500吨级的渔船为主,从事母船式作业的母船在数百吨级或千吨级以上,最大的达3000多吨级。这种延绳钓的作业船最多携带钓具400余箩。 近期国际渔业养护组织规定,严禁设定流木和电浮标,这预示著将来鲔鱼围网只能以追捕浮水鱼为主。因此,使用直升机探鱼和功能强大的海鸟雷达,为保证渔船速度使用大功率动力机型、舱容较大的船型成为必然趋势。 我国发展远洋渔业在装备上必须从数量优先改进为质量优先,否则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局面,同时也与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极不相称。 3,管理缺失导致远洋渔船节能效益低下 实施船舶节能制造,必须“有法可依”。尽管国际组织、行业组织、地区联盟和其他国家对节能制造和船舶绿色制造提出了相关法规,我国也对节能制造提出了一些政策要求和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和要求涉及面比较广、针对对象比较宽,将它们作为我国实施船舶绿色制造的依据,一是不现实,二是可操作性不强,我国船舶绿色制造总体上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行业管理弱化的问题在很多行业都存在。但是,由于船舶行业产业链长、生产工艺复杂,行业管理弱化对船舶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较其它行业更大。长期以来,全国数百家造、修船企业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管理,始终没有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没有国家的统筹规划和巨观调控,企业缺乏指导性的计画,船舶工业发展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自发性。 国内造船业使用普通钢板,钢材切割量大、焊接长度长、因此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由于未使用钢材计算机套料系统,国内造船业设计精度差、钢材加工余量大、反复多、成本高、废料多。国内船厂一般采用普通焊技术,自动焊、半自动焊接使用率低,仅为30%至40%, 我国造船业目前钢材利用率为87%,而日本韩国钢材利用率已达到92%至95%,差距十分明显。若钢材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节省钢材2万吨,节约成本近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