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奋斗号”凭什么它能“一口气”下潜到海底1

时间:2022-06-08 19:37 点击:207 编辑:邮轮网

其实“奋斗者”号就是一个微型潜水艇,只不过它的耐压艇壳所使用的材料要比潜水艇强的多。一般的潜艇或者核潜艇使用的是高强度钢材最为耐压艇壳的材料,而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的耐压艇壳材料则是新型的钛合金TI-62A。

首先来说,在海底万米深处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也就是等于海水的重力。这次奋斗者号下潜的最大深度是10909米,大概算一下其压强是10909X1045X9.8=111719069pa,也就是111Mpa。也就是说,奋斗者号的耐压艇壳每平方毫米要承受111吨的压力。

要知道美国海狼级核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为610米,基本上其艇身每平方毫米要承受6吨的压力。海狼级核潜艇的艇身是由屈服强度为690Mpa的HY100型钢材和屈服强度为890Mpa的HY130钢材。前苏联用钛合金建造的685型攻击核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为1280米,其艇体每平方毫米要承受13吨的压力。

而奋斗者号每平方毫米要圣承受的压力是海狼级核潜艇的18倍,是685核潜艇的8倍。由此可知,奋斗者号所使用的Ti-62A型钛合金的抗压能力有多强。蛟龙号深潜器使用的TE4CLI型钛合金的强度为1100Mpa,但其最大潜深才达到了7062米。

可以说Ti-62A型钛合金的强度要比TE4CLI型钛合金高上不少的,至于其强度究竟是多少,估计若干年后才会被解密出来。事实上,以前的载人深潜器使用的主要是Ti64型钛合金。但是以用来制造小尺寸的深潜器还行,用于制造搭载3人的深潜器就不行了。所以说,奋斗者号使用的Ti-62A型钛合金是自主研发的。

世界上也只有4种载人深潜器可以下潜到万米以下的还低,分别是深海挑战者号,的理雅斯特号,极限因子号,奋斗者号。其中的里雅斯特号的下潜深度为10916米,深海挑战者号得下潜深度10898米,奋斗者号的下潜深度为10909米,极限因子号的下潜深度为10941米。

但是奋斗者号深潜器和前三者可不一样,奋斗者号深潜器可以搭载3个人,两个机械手臂可以拿起最重为60千克的重物,而极限因子号只能搭载2个人。奋斗者号还拥有先进的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以及探测系统和浮力系统,这也是奋斗者号可以拥有上浮起来,与地面通信,抓取样本的能力。

奋斗者号的水声通信系统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该水声通信系统也正是奋斗者号可以向母船传递图像,语音,文字。这也是我们可以看到三名科研人员画面,听到他们声音的根本原因。而奋斗者号可以浮起来,靠的是纳米固体浮力材料,这种材料兼顾了密度和强度,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

由此可见,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的性能是极为先进的。

俄罗斯“独门兵器”钛合金潜艇曝光,到底有多秀?

作为苏联的继承人,俄罗斯依然保留着“世界上唯一拥有钛合金潜艇国家”的名号,尽管这种造价昂贵的“宝贝”稀少的不要不要的,不过也算得上是前苏联曾经“多金有技术”的一个象征。

其实,现在世界上在潜艇技术上使用钛合金材料的并不止俄罗斯一家,即使是冷战时期也有不少国家在潜艇上使用钛合金材料,只是,能像苏联那样用钛合金来打造耐压壳体的,还真没有,因为那实在是一种极其奢侈的行为。曾经有参观过俄罗斯潜艇的人开玩笑说:“看着那些钛合金的铆钉就心痒痒,抠下来一颗就可以换一个小汽车了。”

很多专家都证实过,钛合金确实非常适合应用在航海设备上,可为何打造钛合金舰船的国家却寥寥呢?

钛合金非常适合于海洋装备作为一种新型材料,钛合金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发展起来的,而伴随着当今海军装备的深度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钢铁铝及合金技术等材质已经不能与发展需求完美契合,而新兴的钛合金技术则以其自身在海洋方面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受到海洋装备业的关注,并将其称为“海洋金属”。

潜艇作为海军装备中的核心,尤其在战略核能力方面的存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很多国家已经在将钛合金材质应用到潜艇制造上,不过能像前苏联那样把整个壳体做成钛合金材质的也算是一枝独秀了。

那么,钛合金在海洋装备方面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比强度高比强度指的是材料强度与密度的一个比值,也是舰船选择建造材质的一个重要参考,尤其是作战装备,这一指标直接关系着抗打击能力。比强度越大,同样的强度设计下,重量结构会更小,而如果是相同的重量结构下,则能获得更高的强度。就比如,钛的强度和钢材比较接近,但是钛的比重却只有钢材的一半左右,因此钛的比强度比钢材能高出一倍左右。

对于潜艇而言,它的下潜深度也与材质有着很大关系,同样的结构下,采用比强度高的钛合金,能保证它承受得住更大的水下压力,也就能让它下潜到更深的地方。当然,选择加大钢材厚度的情况下也可能做到,只是这样一来,势必增加潜艇重量,从而牺牲它的作战性能,所以,选择比强度更高的钛合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实际上,俄罗斯的钛合金核潜艇最大的下潜深度曾经到了一千多米,这是很多潜艇无法企及的深度,而我们的“奋斗者”潜水器更是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到了一万多米的深度,创造了世界纪录,同样,“奋斗者”号也是采用钛合金打造的。

耐腐蚀性强钛在常温下非常稳定,尤其是对海水中的氯离子来说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在其表面可形成一层薄且坚固的氧化膜,免受海水腐蚀。而且,钛的这层钝化膜还具有很好的自愈性,受到损伤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自动修复,重新形成保护能力。正是它的这种特性,使得钛金属对海水侵蚀绝缘,使其轻松抵御海水的腐蚀,也是钛合金优于其他金属的一种重点优势所在。

透声性能好很多人都知道,声纳对于潜艇来说至关重要,那就是它们的眼睛,也是海洋中的雷达,所以必须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一般潜艇设计时,声纳都是被罩在壳中的,这样一来,对于壳体的要求也就提高了,为了刚好的传递声音,壳体的透声性必须要好才行。

钛合金又很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透声性很好,强于玻璃钢和不锈钢,能有效地保障声纳的性能,非常适合作为声学装置材料来使用。

为何只有苏联造过钛合金潜艇先来看看苏联钛合金潜艇的光辉数据吧。

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建造的661型P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这是有史以来第一艘钛合金壳体的潜艇,下潜深度达到四百米,而当时大部分潜艇下潜深度还在两百米左右,除此之外,它还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核潜艇,最大航速可以达到44节,换算过来就是每小时能跑80公里,要知道,那可是在水下,阻力能达到陆地上的几百倍,能跑出这样的数据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苏联的另一款钛合金85型M级攻击型核潜艇,在1985年曾经下潜到了千米以下的水深,同样破了世界纪录,创造了军用潜艇下潜的最大深度。

既然钛合金潜艇这么优秀,却为何除了苏联没有哪个国家会制造呢?

一来是因为它的造价实在太高。当时苏联敢于建造钛合金壳体的潜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经济实力还算可以,但即使是这样,也不敢无限制地投入,毕竟钛金属的产量太低,所以价格实在高昂。据说当时苏联造一艘钛合金核潜艇的价格在20亿卢布左右,这还是当时的价格,相同购买力的话,换做现在估计得到几百亿了,因此它还被戏称为航行在水下的“金鱼”。同样的价格,常规潜艇都能造好几艘了。

二来则是制造工艺的问题。上个世纪的时候,钛金属加工焊接技术也就苏联掌握得比较好,其他国家还没有这个制造能力。况且,即使是当时的苏联,建造一艘钛合金潜艇的周期也是非常长的,因为钛金属在高温下非常活跃,所以制造核潜艇的过程要在一个特殊密闭的空间进行,工人们还要全身防护,带着氧气瓶工作。这样一来,除了耗时耗力以外,同样也增加了建造成本,所以这样的核潜艇价格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结束语:总体说来,钛合金用在潜艇上的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而且制造出来的潜艇重量相对较低,可以实现高机动性,外壳非常抗压,可以下潜到更深的水域,来躲避敌人的追踪,而且抗腐蚀性也增加了其服役年限,持续保持战斗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但是限于钛金属的难得和技术的难以突破,使得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但是,这样只用理想材料,必然也吸引着各国展开研究,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奋斗者”号,还有“蛟龙号”深海探测器都是应用了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可以说我们所掌握的钛合金建造技术已经成熟,而且我们的钛产量也是可以的,只是还不知道后续会不会往海洋军事装备方面发展一下。

咱也不知道,不过,听说中国有一样武器,可以闪瞎钛合金狗眼,就是忘了叫啥名字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