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船舶的航速怎么计算(船舶航程计算)

时间:2022-11-20 10:33 点击:137 编辑:邮轮网

1. 船舶航程计算

航速34节是每小时62.968公里。

1节=1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0.514444m/s。

陆上的车辆,以及江河船舶,其速度计量单位多用千米(公里)/小时,而海船(包括军舰)的速度单位却称作“节”。后来,也用于风及洋流的速度。 节的符号是英文“Knot”的词头,采用“kn”表示。

1节等于每小时 1海里,也就是每小时行驶1.852千米(公里)。航海上计量短距离的单位是“链”,1链等于1/10海里,代号是英文“Cable”的词头,用“cab” 。另外节还是舰船锚链分段制造和使用标志的长度单位。通常规定锚链长度27.5米为1节,而中国舰船锚链长度标志以20米为1节。

扩展资料:航海计程仪是计量船舶航程和航速的导航仪器,用于推算航行、综合导航和武器装备系统计算射击参数等。有相对计程仪和绝对计程仪。相对计程仪,结构简单,使用较广泛,但只能测出相对于水的航速和航程。按原理不同,又分为转轮式(含拖曳式)计程仪、水压式计程仪和电磁式计程仪等。

分别根据航行时装在船底的转轮(或拖在舰尾的轮叶)的转数、相对水流的动压力和海水(导体)切割舰底电磁场所感生电动势的不同,来测得航速和航程。其中电磁式计程仪灵敏度较高,高、低航速时精度都较好,可测后退速度,使用方便,在多数舰艇上装备应用。

绝对计程仪,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才获得较快发展,有多普勒计程仪和声相关计程仪,灵敏度和精度均较相对计程仪高。分别根据多普勒频移和相关技术原理,在数百米水深内可直接测出相对于海底(地)的绝对航速和航程。当水深超过仪器的设计极限时,可利用舰底下10~30米处的水层反射,作为相对计程仪使用。

2. 船舶航程计算公式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3. 船舶航次怎么算

船的大小是用排水量来表示的。是指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重力,也就是船满载后受到水的浮力。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即可得出下列公式:排水量(浮力)=船自身的重量+满载时货物的重力。 排水量吨位 排水量吨位是船舶在水中所排开水的吨数,也是船舶自身重量的吨数。排水量吨位又可分为轻排水量、重排水量和实际排水量三种:

1)轻排水量 又称空船排水量,是船舶本身加上船员和必要的给养物品三者重量的总和,是船舶最小限度的重量。

2)重排水量 又称满载排水量,是船舶载客、载货後吃水达到最高载重线时的重量,即船舶最大限度的重量。

3)实际排水量 是船舶每个航次载货後实际的排水量。 排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排水量(长吨)=长*宽*吃水*方模系数(立方英尺)/35(海水)或36(淡水)(立方英尺) 排水量(公吨)=长*宽*吃水*方模系数(立方米)/0.9756(海水)或1(淡水)(立方米) 排水量吨位可以用来计算船舶的载重吨;在造船时,依据排水量吨位可知该船的重量;在统计军舰的大小和舰队时,一般以轻排水量为准;军舰通过巴拿马运河,以实际排水量作为征税的依据。

4. 船舶续航力计算

设置续航里程的方法:

1、多功能键中的菜单键。第一次按住菜单键四秒,速度开始闪烁,第二次按住四秒菜单键调出续航里程。

2、点击仪表盘位置的小黑棒调出续航里程。续航里程是指当前油箱剩余汽油可以行驶的里程。根据当前燃料的使用情况,汽车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可行驶的里程。续驶里程也可称为续航力,是指车辆和船舶在最大燃油储备下可以连续行驶的总里程,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是指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从充满电开始到标准中规定的试验结束所行驶的里程。

5. 船舶航行速度计算公式

流水问题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问题。 流水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1.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2.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 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 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请注意单位名称统一)。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1)可以得到:水速=顺水速度-船速,由公式(2)可以得到:水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时间*速度=路程。

火车过桥。

(桥长+车长)÷速度=时间。

(桥长+车长)÷时间=速度。

速度*时间=桥长+车长。

追及问题。

6. 船舶航行时间计算

船的速度是以节为单位,节”的代号是英文“Knot”,是指地球子午线上纬度1分的长度,由于地球略呈椭球体状,不同纬度处的1分弧度略有差异。在赤道上1海里约等于1843米;纬度45°处约等于1852.2 米,两极约等于1861.6 米。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通过用1分平均长度1852米作为1海里;1948年国际人命安全会议承认,1852米或6O76.115英尺为1海里,故国际上采用1852米为标准海里长度。中国承认这一标准,用代号“M”表示。

1节=1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

集装箱船的航行速度一般在8-15节,较大的集装箱船6万吨以上的最高可达到16节,也相当于陆地上的30公里/小时。当然绝大多数船在10-11节速度,也就是陆地上20公里/小时。上海港到广州黄埔港大概在900海里,也就是说上海港到黄埔港的港到港的海运时间需要3.5天。知道各港口之间的距离,由此就可以相应的计算各港口之间的航行时间。

另外科普一下,海上大型船舶,航行速度最快的是航母,目前已知航空母舰的极限速度每小时40节约合74.08公里/小时。常规航母的速度普遍在25-30节。

7. 计算海上航程

节=1852米/小时

为什么都用“节”表示航海速度,“节”是什么意思?

航海事业已相当发达,但当时却无时钟、航程记录仪等仪器来确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于是,一位聪明的水手想出一个妙法:在船航行时向海面抛出一条系有浮体的绳索,在绳索上用打结的方式将绳分成若干节,根据一定时间拖出的绳索的节数来计算船的航速,于是“节”就成了海上船舶航行速度的计量单位。而海水流速、海上风速、鱼雷等水中兵器的运行速度也用“节”来表示。其实,绳索结节计速法也不是很准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海船的测速仪器已可直接用数字显示出航速,但“节”作为海上计量各种速度的单位仍被沿用。现代精确的“节”的含义是每小时行驶1海里(1海里=1852米)。

8. 船舶航程计算软件

航速34节是每小时62.968公里。

1节=1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0.514444m/s。

陆上的车辆,以及江河船舶,其速度计量单位多用千米(公里)/小时,而海船(包括军舰)的速度单位却称作“节”。后来,也用于风及洋流的速度。 节的符号是英文“Knot”的词头,采用“kn”表示。

1节等于每小时 1海里,也就是每小时行驶1.852千米(公里)。航海上计量短距离的单位是“链”,1链等于1/10海里,代号是英文“Cable”的词头,用“cab” 。另外节还是舰船锚链分段制造和使用标志的长度单位。通常规定锚链长度27.5米为1节,而中国舰船锚链长度标志以20米为1节。

扩展资料:航海计程仪是计量船舶航程和航速的导航仪器,用于推算航行、综合导航和武器装备系统计算射击参数等。有相对计程仪和绝对计程仪。相对计程仪,结构简单,使用较广泛,但只能测出相对于水的航速和航程。按原理不同,又分为转轮式(含拖曳式)计程仪、水压式计程仪和电磁式计程仪等。

分别根据航行时装在船底的转轮(或拖在舰尾的轮叶)的转数、相对水流的动压力和海水(导体)切割舰底电磁场所感生电动势的不同,来测得航速和航程。其中电磁式计程仪灵敏度较高,高、低航速时精度都较好,可测后退速度,使用方便,在多数舰艇上装备应用。

绝对计程仪,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才获得较快发展,有多普勒计程仪和声相关计程仪,灵敏度和精度均较相对计程仪高。分别根据多普勒频移和相关技术原理,在数百米水深内可直接测出相对于海底(地)的绝对航速和航程。当水深超过仪器的设计极限时,可利用舰底下10~30米处的水层反射,作为相对计程仪使用。

9. 船舶航程计算规则

装运散装谷物的船舶在整个航程中的稳性特征值,考虑到谷物移动产生的倾侧力矩后,至少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1)由于谷物移动使船舶产生的横倾角不大于12°. (2)在静稳性曲线上,到达倾侧力臂曲线与复原力臂曲线的纵坐标最大差值的横倾角或40°或进水角,取其中较小者;该两曲线之间的剩余面积A,在所有装载情况下应不小于0.075m2rad. (3)经对各液体舱内自由液面的影响修正后,初稳性高度应不小于0.3m.

10. 船舶航速计算

节是一小时每海里的意思,是海洋船舶专用于是航速表达的单位。一海里相当于1.852公里,80节相当于船舶航速每小时130公里。因为淡水的阻力是空气的200倍,又因为海水密度高于淡水,所以航行阻力更高于淡水。所以,包括军舰在内的任何船舶,靠螺旋桨都不可能产生出80节的航速,所以这是个伪命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必看十大热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