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造船技术发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武昌造船厂的相关信息
极目楚天,览黄鹤风流;九省通衢,系四方交游。武汉,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内陆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沿江开发城市,因其优越地理条件和独特经济地位而蜚声中外。我国内地大型现代化造船综合企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武昌造船厂,就坐落在这“楚中第一繁盛”之都。
武船始建于1934年。“一五”期间,被国家列入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面对风云际会的市场经济浪潮,武船人始终保持昂扬斗志,与时俱进,“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全国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褒扬了武船人团结拼搏的业绩;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高科技、高技术产品金奖、国际发明金奖等奖项彰显了武船人创新超越的辉煌。
“十五”以来,武船经济总量以20%的年均速度快速增长,2006年,工业总产值实现36亿元,销售收入达到38亿元,掀开“十一五”跨越式发展的又一新篇章。如今已建成国内设施最完整、技术最精湛的常规潜艇制造基地,威震海疆的一艘艘潜艇,大多从这里扬帆起航。民船建造技术迈上新台阶,桥梁钢结构成为知名品牌。武船已逐步形成军船、民船、非船产品协调发展的经营格局。 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方针指引下,武船按照国防科工委“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将“精品军工”理念引用到民品建造领域,开发建造了水下探测打捞深潜器、旅游观光潜器等高科技产品。
多用途工作船、多功能守护船等产品出口到希腊、德国、挪威。系列挖泥船、LPG运输船、海洋公务执法船……,民船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双高”特色的系列化船舶。 武船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大型桥梁钢结构建造基地,并进入国内桥梁界第一方阵,成为国家首批14家钢结构制造特级企业之一,“武船”商标镌刻于祖国的大江南北:“神州第一跨”西陵长江大桥;“中国第一跨”江阴长江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世界铁路第一高桥”贵州北盘江大桥;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厦门海沧大桥;世界第一大跨径钢管拱中承式桥——巫山长江大桥……均在武船建造。“世界第一跨”杭州湾跨海大桥也将在这里诞生。
号称“天下第一门”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久船闸人字门,武船缔造“精品”工程;国家重点工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塔架为武船赢得“铸造通天塔大师”的美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两大关键地面设施在运行中“一滴不漏”,力助神舟系列飞船的顺利登天,并为武船摘得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的桂冠;武汉体育中心、深圳会展中心……一座座雄伟的体育场馆,如同一部部气势恢弘的现代交响曲,奏响在中国城市的上空。
港口机械设备、冶金石化设备、海洋石油装备、大型压力容器,武船的经营领域不断扩展,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青岛海西湾建设项目开工,武船抢滩海洋工程产业;武汉市江夏庙山置地,壮大武船非船产品制造基地。 拥有出口经营权的武船日益与国内外市场接轨:质量体系、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国际通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桥式起重机制造许可证等有效资质证50多件。 市场需求带动武船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近些年来,武船逐年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融合三维设计、虚拟仿真和设计管理与控制平台为一体的数字产品柔性生产线,计算机三维生产设计、企业信息空间工程和潜艇总段建造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武船搏击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近些年来, 武船以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成本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的企业文化。当前,“追求卓越质量、超越顾客期望、塑造武船品牌”、“100+1”质量理念(“100”就是工厂承制的产品100%地满足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1”就是要在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以不断增强顾客满意上作努力)、安全发展观和“一言一行对企业负责、一举一动为用户着想”的行为准则已深入人心……。浓郁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塑造出武船人能征善战、顽强拼搏的“铁军”特质。
工厂的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首长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
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海军、省、市、集团公司各级首长和领导,经常莅临武船检查指导工作,使武船人深受鼓舞和鞭策;领导的关心、顾客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赋予武船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做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项产品,留一方美名”,是武船人勇对市场的庄严承诺。
志存高远,振翮飞翔。70余年的开拓点染,武船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十一五”的武船,将把握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高举科学发展观大旗,形成以高新技术产品为先导,军工产品为支撑,民船、非船产品全面发展的新的产品格局,通过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张,在201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
蓝图已经绘就,武船将从这里扬帆,乘风破浪,驶向下一个辉煌。
武船记录:武昌造船厂2007年工业总产值纪录再次刷新,达43.5亿元,同比增长20.11%。至此,武船已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年均增速。
1998年,武船工业总产值首度站上10亿元台阶;2002年,总产值突破20亿;2005年,总产值突破30亿元,2007年,武船又攻破总产值40亿元大关。
2007年,武船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军、民、非船产值比例更加合理。完成了“军品创精品”的战略目标;年内承接了多艘出口平台供应船等新型特种船舶,有10余艘各类型船舶从武船码头驶出交付用户。非船产值比重大幅上升,同比增长超过200%。桥梁产业实现了开发和产值双10亿目标;完成多项成套设备,为国家重点工程、体育场馆、工业项目提供了优质装备,结构锚等铸锻精品出口国外。 80年代中期,武昌造船厂全面展开宋级潜艇研制,1999年5月首艇正式交付海军使用。相配套武器的研制也进展顺利,潜射型鹰击一号反舰导弹在80年代后期已配备汉级核潜艇,鱼五型线导鱼雷则在90年代初研制成功,潜射型长缨一号反潜导弹也在90年代中期试射成功。所以,当宋级潜艇首艇在1994年下水时,主要配套武器也基本研制成功。同时,潜艇人员的培训也基本到位。据《解放军报》1997年3月28日透露:专门培养潜艇人员的中国海军潜艇学院,已研制成功039型潜艇的操纵指挥模拟器,可实施水上水下的全部操作,以及水下发射导弹等特殊科目的训练,到1997年前五个艇员队已完成全部训练项目。整体看,宋级潜艇是中国常规潜艇发展的一大突破,具有五个第一,即第一次使用单轴七叶高弯角螺旋桨推进器;第一次装设了数字显示声纳、光电桅杆以及整合式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第一次配备线导反潜鱼雷;第一次配备潜射反舰导弹;第一次配备潜射反潜导弹。
武昌造船厂设计制造的一艘全潜式观光潜艇在浙江千岛湖下水。
这艘名为“天清号”的观光潜艇总长24.1米,最大潜水深度50米,靠蓄电池提供动力,水下航行速度达到4公里/小时。船上可载51人。潜艇顶部安装摄像头和照明灯,艇内设有28台液晶显示屏和中英文双语音像播放系统,游客可通过摄像头欣赏水下风光。国内潜器潜水专家认为,该艇自动化程度高,可在水下为乘客提供持续的生命支持,安全性、操作性、经济性较高。 特种船舶
民用船舶
其它非船
西陵长江大桥
神舟飞船发射塔架
奥运会开幕式钢结构地球
汉朝时代的造船航海技术如何?有没有比较出名的例子?
汉代的造船业已经非常发达。据古籍记载和对现代出土的汉代船模的研究,可知汉代已能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造成各种类型的船,有客船、货船、战船等。客船中又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艑、艇、扁舟、轻舟、舲舟、舫舟等。战船有很多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而来的。战船比民船的制造要求要高得多。战船的结构、性能的要求都很高,首先要坚固,能防御敌人的进攻,还要有攻击性,要配备能进攻的武器,还要求速度,更要灵活,进退自如。所以战船代表了当时的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战船也有很多种类,如戈船、桥船、斗舰、艨艟〔méngchōng蒙冲〕、楼船等。
汉代我国造船技术已经成熟。最能说明汉代造船技术高超的是“楼船”。楼船是水军的代称,也是对战船的通称,如把水兵称为楼船卒、楼船士,水军将校称为楼船将军、楼船校尉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在长安城西南挖建了方圆40里的昆明池,在池中建造楼船。船上能起高楼,所以叫楼船。这是汉代重要的战船船型。楼船秦时已有,汉代时,其规模、形制均较秦时大得多,它的大量出现是汉代造船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造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楼船体势高大,上面有三个楼层,第一层叫“庐”,“像庐舍也”;第二层,即“其上重宝曰飞庐,在上,故曰飞也”;第三层,“又在上曰爵(雀)室,于中候望之如鸟雀之警示也”(刘熙《释名》)。庐、飞庐、雀室,这三层每层都有防御敌人弓箭矢石进攻的女墙,女墙上开有射击的窗口,为了防御敌人的刀枪火攻,有时船上还蒙上皮革等物。楼船上设备齐全,已使用纤绳、楫、橹、帆等行驶工具。楼船的四周还插满战旗,威武雄壮。有时,昆明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楼船。汉代,一次战役就能出动楼船200O多艘,水军20万人。作战时,舰队配备有各种作战船只。位于最前列的战船叫“先登”;还有狭而长的冲击敌船的战船“艨艟”;有又轻又快如奔马的赤色快船叫“赤马”;此外,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叫“槛”,四面设板防御矢石,其内如牢槛的重武装船。还有主力战舰露栈、冒突、戈船等等。楼船、戈船都是大战船,都在500斛以上,船上还有小屋,叫“斥候”,以观察敌人进退。300斛的叫“■”。200斛以下叫艇,其行径梃,一人所行也。还有“艆■”与“■”(■)等都是航海大船。此外还有更大的船,如豫章大舡〔xiāng乡,又读chuān船〕上面起宫殿,可载万人。“万人”也许太夸张了。即使载“千人”,载重量也已达90—100吨了。
汉代造船的数量很多。当时所造的船是以长度“丈”来计算的,有些大商人一家就有船1000丈。
从考古发掘中也可证明汉代造船业的发达和造船技术的先进。1973—1974年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上西汉墓中出土了木质船模,长71厘米,中部最宽处为10.5厘米,头部较窄,尾部稍宽,底部平坦呈梭形,两端呈流线型上翘。与船模同时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记载舟船的资料。
1951—1952年,在长沙发掘的西汉203号墓中发现一只两头小、中间大,船形狭长的船模,有16支划桨,船模两侧边沿及首尾甲板上都有规则的钉眼。说明这种船已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钉接技术了。
1955年,在广州郊外的东汉墓椁中出土了一只陶制船模,船分前中后三舱,舱上都有盖顶,船首两旁有桨架三根,船舱有横架梁橹八根,船的两侧设有撑篙用的边走道,有舵锚,是一只有部分甲板的中型内河客货船。
1975年在广州发掘出一处规模巨大的古代造船工场遗址,发现了三个大船台,可同时建造数艘重五六十吨的木船。据考证,这是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此外,在川、陕、闽、浙、赣也有秦汉造船工场。
西汉有很多水师基地。水师常备军皆驻扎在沿江傍海各要地,属于所在郡守统辖。西汉的水师主要基地有豫章(江西南昌)、浔阳(江西九江一带)、庐江(安徽安庆)、会稽(江苏苏州)、句章(浙江余姚钱塘江口杭州湾处)、博昌(山东博兴入莱州湾处)等处。庐江、会稽等郡同时也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
汉武帝凭借其强大的水师完成了对东瓯(今浙江省东南部)、闽越(福建部分地区)、南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等地方封建割据政权的统一,巩固了海疆,为东南与南方沿海航路的畅通打下了基础,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还曾七次巡海,不但年矩很近,有时一年一次,而且直到他死去的前两年,在69岁高龄时还在巡海。
第一次巡海: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春正月,汉武帝首次东巡海上。至东莱(今山东掖县),齐人趁机上言海上故事者不下万人。他派出了与徐福东渡规模相等的数千人的大船队探寻通日本之路。甚至要亲自率船队出海赴蓬莱求仙人。经群臣苦谏才罢。随后他便沿渤海巡行到碣石,向东巡行到辽西,后于五月回都城长安。
第二次巡海: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春正月,仅距第一次巡海六个月,武帝再巡东莱留居数月,求神仙无所见。四月回长安。秋,派左将军荀彘〔Zhì治〕从辽西出兵,楼船将军杨仆率将水军5万从山东渡渤海水陆夹攻朝鲜。这次两路进军路线与武帝第一次巡行东莱和赴辽西路线相同。可知这次巡海仍为开通对日航线。次年,由于朝鲜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卫氏朝鲜亡。武帝在卫氏朝鲜统治区设真番(今朝鲜开城一带)、临屯(今朝鲜咸镜南道南部)、乐浪(今朝鲜平壤南)、玄菟〔tù兔〕(今辽宁清源附近)四郡,以开拓海外航路。此后,中日航线的中间障碍(朝鲜)被打通,汉人大量迁徙到朝鲜、日本,倭人也能经朝鲜来中国。
第三次巡海: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武帝先南巡江西、湖南长江中下游造船基地,再从浔阳(今江西九江、湖北黄梅一带)率一只大船队“自浔阳浮江,射蛟江中,获之”。顺江而下,到安庆视察了安庆以下菜子湖口的枞阳(安徽枞阳)造船基地,又增添船舰及水兵然后“舳舻〔zhúlú逐卢〕①千里,薄(通泊)枞阳而出”,顺江而下,出长江口,入东海,沿海北上至琅邪。三月,返至泰山,四月回长安。对长江下游及沿海来说,庐江(安徽安庆及枞阳一带)水师基地比浔阳(江西)水师基地更为重要。
第四次巡海: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十月,武帝东巡至海上,查元封元年派遣出海寻仙船之下落,因未见返航,再派第二批船队出海东渡。
第五次巡海: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春正月,武帝又东巡海上求神仙并了解出海船队情况,仍未见返航。四月,封泰山,禅石阁(在泰山下,方士以为仙人之阁),还长安。
第六次巡海: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二月,武帝又东巡,求神仙,至琅邪,然后渡海到成山、芝罘,“渡大海而还”。
第七次巡海: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春正月,武帝最后一次巡海至东莱,欲亲自浮海求神山,群臣谏阻不听,适逢海上大风十余日,海水沸涌,楼船不能出港,只得返回。三月,武帝追悔以往的错误,采纳了田千秋的建议,取消了诸方士求神仙之事。之后,武帝每对群臣自叹:“从前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全是妖妄,还是节食服药,少得点病就行了。”
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1.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南北沿海航线。
2.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
3.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
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贸易通道——陆上“丝绸之路”。
我国自古以丝绸(Seres)闻名于世,古希腊人把丝叫作ser,就是从“丝”字读音而来的,“Seres”(制丝的人)以后被引申为产丝的地方——中国。古希腊人曾把中国称为赛里斯(seres)。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丝绸远销至大秦(即罗马帝国),但要经过亚洲西部古国安息(领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商人转销。罗马人希望能找到海上通道至中国。汉武帝时,大秦国曾入贡。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大秦国贡花蹄。其色骏,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①。
汉代的帆船开辟了从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线,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远洋航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外贸易。
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南海、印度洋上的航路第一个较完整的记录见于《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郡比景,今越南顺化灵江口)、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航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勃固附近);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马德拉斯附近);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的帕克强河口);船行可二月,到日南(今越南中部)、象林(今越南广南潍川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这是我国海船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航行的真实写照。即自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往南海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中国从此处可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中国的丝绸(杂缯)等由此可转运到罗马,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据古罗马学识渊博的科学家普林尼(公元23—79年)所著《自然史》说,罗马恺撒时代今斯里兰卡岛的拉切斯等四人从海道出使罗马,据拉切斯对罗马人说,他父亲曾亲自到过中国。还说中国和罗马都与斯里兰卡有直接往来。普林尼还介绍说罗马贵族“投江海不测之深,以捞珍珠”。罗马贵族把珠宝除留给自己享用外,还以它们“远赴赛里斯(中国)以换取衣料(丝绸)”。“据最低计算,吾国(指罗马)之金钱每年流入印度、赛里斯及阿拉伯半岛者不下一万万赛司透司(Sesterces)。”①只有多次海船往返,才能把大量丝绸运至罗马以换取“奇石异物”,才能达到一亿赛司透司的贸易额。
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丹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汉书·西域传》)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这种友好往来,突破了斯里兰卡的中转,是接通了海上远洋东西航线直接进行的。
汉代造船航海业的发展也说明了航海知识的丰富。在指南针尚未能应用于航海的汉代,舟师只能凭经验观察星象特别是北斗星与北极星来定出航向方位。“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淮南子·齐俗》)在气象变化上,汉代已知观测风向,作出判断,已知利用季风航海。风的顺逆至关重要。顺水行船,再加顺风,航行快速安全,如是逆水行船,再加逆风,航行缓慢又容易发生危险。舟师都非常重视这种随季节而变向、定期而至的季风。
-
中国有哪几大著名造船厂?分别在哪些地方?都是造哪类舰船?
1、大连造船厂
谈到大连造船厂,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就是大连船厂续建的。当然还有现在的首艘国产航母也在该厂建造,最近刚试航成功。
当然大船的军品还有很多,比如早期的“争气舰”051型驱逐舰,绝大部分都是大船建造的;“神州第一舰” 051B型驱逐舰、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051C型驱逐舰,当年的出现也让人着实兴奋了一把;
近年来,大船正发力建造 “中华神盾舰” 052D型驱逐舰的建造及其加长版。最最鼓舞人心的就是055型万吨大驱,大船也分得了3条的首批建造量。
2、辽南造船厂
辽南造船厂以建造轻型作战舰艇和辅助船为主,056/056A型轻型护卫舰就有辽南造,此型轻型护卫舰是中国海军近海防御的重要巡逻力量,数量非常多,分四个厂家建造,辽南是其中一个。
海军辅助船是辽南造船厂的主攻方向,那大家都知道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最新的“戚继光”号训练舰就是辽南造,此外,海军大量的破冰船、消磁船,快速医疗救助艇都是该厂制造;辽南造船厂不但能造舰艇,其实也能维护和升级军用舰艇,是不折不扣的海军技术船厂。
3、渤海造船厂
说到渤海造船厂,大家不一定很熟悉,但说到葫芦岛,我想大家都会恍然大悟。渤海造船厂是中国核潜艇的摇篮,从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它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生产核潜艇的基地。
从091型攻击核潜艇、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建造,该厂为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目前,渤海造船厂批量生产二代新型核潜艇,如093/093B型攻击核潜艇,094/094A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4、江南造船厂
江南造船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造船厂,它的制造能力也是业界最强。
从江南造船厂走出的海军舰艇有中国第一代护卫舰65型,她是中国第一型自行设计的护卫舰,在1988年的3.14海战中立下了功勋,成为了海军英雄舰。
65型首舰后江南厂就不再建造护卫舰,而是转造驱逐舰。“中华第一舰”052型驱逐舰就是出自江南之手,从那以后,江南造船厂与驱逐舰结缘。它造过052B型、052C型、052D型、052D型加长型和055型驱逐舰,江南造船厂俨然就是驱逐舰的批发市场。
5、沪东中华造船厂
沪东中华造船厂,这是曾经的沪东船厂和中华船厂合并后的新名称。
沪东可谓中国海军护卫舰的摇篮,早前造过6601型、053K型、053H型、053HI型、053H1G型、052H2型、053H2G型和053H3型。但中华造船厂也曾造过3艘051型驱逐舰。
如今它们造的军品十分繁多,如054型、054A型护卫舰,071型综合登陆舰,815A型电子侦察船,056/056A型轻型护卫舰,903/903A型综合补给船等。
6、武昌造船厂
武昌造船厂位于长江边上,是内河船厂,因此它造的军品在吨位上属于中小型。武船的拳头产品就是它的常规潜艇,从033型、033G型、035型、039型、039A型、032型和039B型等,都有武船的功劳。
但武船不仅生产潜艇,也生产其它舰艇。如056/056A型轻型护卫舰,081型扫雷舰,927型声呐探测船、海军中小型拖船等。值得一提的是,武船造的公务船也不在少数,甚至还出口了不少军品,为中国造船业走向世界做出了一份贡献。
7、广船国际
广船国际也就是以前的广州造船厂,当年凭借着江南造船厂的技术援助,建造了给南海舰队用的65型护卫舰。此后又建造了一批051型驱逐舰,这就是广船的开始与巅峰。
然而从此再也没有建造过驱护舰了,转而生产起大型辅助舰艇。如903/093A型综合补给船,904A型岛礁补给船,新型大型布缆船和综合保障船。
8、黄埔文冲造船厂
大家对黄埔造船厂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它的建造能力也很不错,满水里都是舰艇这是黄船的特色风景。
黄船也算得上是一个多面手,护卫舰从053H1G型、053H3型造到054型和054A型,给人感觉又是一个护卫舰的摇篮,其实它还造其它辅助船。
关于《造船技术发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