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简述颅中窝(内面观)的主要结构

时间:2022-08-16 14:24 点击:217 编辑:邮轮网

颅中窝较深,蝶骨体位于颅中窝中央,体的上面向下凹陷容纳脑垂体窝。窝前外侧方有视神经管,通入眶腔,管口的外侧有突向后方的前床突。垂体窝后方横位隆起是鞍背。它的两侧角向上突起成为后床突。通常将垂体窝和鞍背统称为蝶鞍。蝶鞍两侧的浅沟是颈动脉沟,此沟向后在破裂孔处续于颈动脉管内口,在蝶骨体的两侧,眶上裂的后方有一孔名圆孔,在颞骨岩部的前方有二孔,在内侧为卵圆孔,在外侧为棘孔。

什么是内克拉通盆地

油气资源在不同类型盆地中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克拉通盆地中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研究克拉通盆地的岩石圈结构与盆地含油气性的关系,对有效了解盆地类型的不同及其油气资源富集规律的差异很有帮助。 克拉通盆地区地壳厚度稳定,结晶地壳和“花岗岩层” 的厚度都相对较大。克拉通盆地的基底和地壳底面都比较平缓,基地常为平缓的大型碟状坳陷,一般不存在强烈的莫霍面隆起,软流圈相对较深,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微弱,盆地热流值偏低。但富含油气的大型克拉通盆地常出现与基底坳陷呈镜像对应的局部隆起。 克拉通盆地地壳具有向下增大的正常波速结构,可分为两层或三层。如南美的巴拉那盆底利用S波的速度可将地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地壳波速3600m/s,下地壳波速3650m/s,平均莫霍面深度在42km,上地幔以4700m/s的高速层为特征,延伸至200km。利用天然地震转换波资料发现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地壳结构可分为三层,上地壳“花岗质”层P波速5600-6000m/s,中地壳波速6200-6700 m/s,并存在高速薄层,下地壳波速6500-6900 m/s,整个地壳厚度变化幅度在38-52km。 就是石油堆积的多的盆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必看十大热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