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世界文明简史读后感?

278 2024-08-29 05:38 admin

一、世界文明简史读后感?

 《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威尔斯所著,这本书引领我们追寻人类祖先前仆后继所创造的伟大文明——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利安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引领我们去晋见亚历山大大帝、阿育王、罗马皇帝、中国皇帝、罗马教皇、俄国沙皇,去感受他们风云激荡的人生和他们的雄才大略;引领我们拜谒人类伟大的灵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老子等,去触碰他们不朽的思想脉搏;引领我们去领略伊斯兰教、、佛教所蕴含的真义和神韵,去感悟其灵性、灵气和灵修。然而我本人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不是最感兴趣,因为那些都是有依据可寻的,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和生命究竟如何起源。

  对空间世界的认识

  希伯来经典《旧约》上说,地球是在公元前4004年被突然创造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这些神学见解已经被世人所抛弃,但是地球究竟从什么时间开始存在,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早就存在,而且已经存在了无限久远的时间,究竟有多久远谁也不知道。地球是一个直径1.28万千米的略微有点扁的椭圆形球体,就像橘子的形状。然而,在2500年前,人们都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尽管在今天看来这十分荒诞。人类居住的地方距离地心有6400千米,而生物生活的空间深入地下不超过5000米,高出地面也不超过8000米,其余的茫茫空间是空洞、无生命的空间,在这个浩瀚的空间里,我们真正了解的只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命而已。

  对时间世界的认识

  随着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人类推测地球的年龄越来越长,从现在来看,地球在20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并围绕着太阳运转了,可能实际上地球存在的时间比这更久远,甚至久远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地球分离出来之前的漫长时间里,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可能是一些由空中弥漫的物质组成的巨大漩涡。这个漩涡体经过无数次的凝结,经历久远的年代,也就是我们推测的25亿年前,地球和月亮才有了现在的雏形。如果我们能回到25亿年前,看一下最初的地球,那时的地球可能是一片翻滚沸腾的熔岩海洋,当时还没有水。几百万年过去了,熔岩慢慢冷却,天空的蒸汽结成雨落到地面,或许经过千万年的循环往复,地球表面形成了海洋、湖泊。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岩石记录着地球大约16亿年的历史,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这些“岩石记录”,可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历史。地质学家称最古老的岩石为原生岩,原生岩至少可以向我们展示8亿年的历史,从这里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事实上它意义重大,这说明自陆地和海洋分离至今的至少一半时间里,地球上没有出现过生物。因为尽管这些原生岩上留有许多潮汐和暴雨的遗痕,但是却没有任何生物的足迹或遗迹。然而,还有一种可能是出现的原始生物没有骨骼或者其他坚硬的部分,比如像水母一样,没有留下足以证明其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任何化石痕迹。从有生命迹象的岩石记录来看,在古生代早期,生命开始的最初迹象是比较简单的低等生物,如海藻、海虫等动物。

  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法则,自然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从目前了解的知识来看确实是这样的。现实报道中,有发现远古核反应堆和镶嵌在远古石块中的螺丝帽,这让我对生物进化有两种猜测,一个是拥有更高等文明的生物体来到过地球,并在地球上留下痕迹。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地球上的文明曾经毁灭过,我们可能是第N个循环往复,或许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文明又会消亡,再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文明又会在地球上重新孕育。

  对原始人思想的认识

  进入新石器时代,每当播种季节到来时,会精心挑选出童男童女进行宰杀祭祀神灵,这表现出原始人的有着极其迷信的思想。那时社会上出现了女巫和男巫、女祭司和男祭司。最初的祭司,与其说是宗教专家,不如说是使用科学家。他们的科学通常是经验式的,他们小心谨慎地守护着这些知识,以防为众人所知,维护自身的权威。

  历史是过去的现在,而现在又将成为未来的历史。通过阅读《世界简史》不仅仅是对世界上的重要时期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透过历史了解世界,把握未来的发展。

二、儿童版世界简史读后感?

读后感:

“一个人的见闻决定他的事业,一个人的心胸决定他的作为。这也就是我们坚持现在儿童要读世界历史的原因,孩子越早接触鲜活的历史,对他的一生的影响就越深远。”非常赞同书封底的这段话的观点。

三、玻璃发明简史?

玻璃的发明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

1、早在4000年前的古埃及,人们已经学会制造玻璃了,但那时的玻璃非常粗糙,只能算是一种装饰品,还不能用于制造眼镜。

2、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一种制作透明玻璃的工艺,他们在烧制过程中加入一些铅,使玻璃变得很纯净,透度极高,可以磨制成凸透镜,即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透镜。

3、古代威尼斯是制造玻璃的重要中心。13世纪,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马可·卢比恩在威尼斯建起了一座玻璃制造厂,用吹制的方法制造出大大小小的玻璃泡。这些玻璃泡可以在光线通过时改变光线路径,因此被用来制造望远镜。

4、15世纪,意大利的两位化学家安东尼奥·索维尼和乔治·普尔班诺在研究如何制造大粒的砂糖时,意外地制造出了一种残渣。他们惊奇地发现,这种残渣可以用来制作透明玻璃。

5、19世纪,法国化学家别纳德·阿马提在寻找新肥料时,也偶然地发现了这种残渣可以用于制造透明玻璃。他与商人帕斯卡合伙批量生产这种透明玻璃,不久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6、19世纪中后期,德国的两位化学家本生和洪佩尔丁发明了生产纯净玻璃的方法,并获得了专利。1851年,他们用这种新方法制造出高质量的望远镜片。

7、20世纪初,美国发明了生产平板玻璃的机器,从此以后,我们才能生产出真正无暇的大片玻璃。

四、水泥的发明简史?

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很像古罗马时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为罗马水泥。因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经配料直接烧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别适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

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约瑟夫·阿斯谱丁(Joseph Aspdin)发明了水泥并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他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它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871年,日本开始建造水泥厂。

1877年,英国的克兰普顿发明了回转炉,并于1885年经兰萨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转炉。

1889年,中国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4万吨。

1893年,日本远藤秀行和内海三贞二人发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

1907年,法国比埃利用铝矿石的铁矾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烧制成了水泥。由于这种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铝,所以叫做“矾土水泥”。

20世纪,人们在不断改进波特兰水泥性能的同时,研制成功了一批适用于特殊建筑工程的水泥,如高铝水泥,特种水泥等。全世界的水泥品种已发展到100多种,2007年水泥年产量约20亿吨。中国在1952年制订了第一个全国统一标准,确定水泥生产以多品种多标号为原则,并将波特兰水泥按其所含的主要矿物组成改称为矽酸盐水泥,后又改称为硅酸盐水泥至今。

2012年,中国水泥产量达到21.84 亿吨,产量占全球50%以上。

五、IT简史读后感?

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一台能放在桌上配有鼠标、显示器与磁盘驱动器的计算机,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可能是难以想象的。那会儿,多数计算机的售价高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而且大到要一个房间才装得下。用户不像现在,他们很少能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就连看一眼也不容易。

最早“Computer”一词用来描述一种职业,它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被定义为:“执行计算的人;计算员、计算者;尤指受雇于天文台、勘测等领域进行计算的人。”

后来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因特网的兴起,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大型机并未像许多人预测的那样消亡,而计算技术现在已走入千家万户,为人们带来便利。

要说对计算机的使用,没有人比我们程序员更精通了,但要说到计算机是怎么来的,可能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冯·诺依曼或者艾伦·图灵。其实在这些大佬之前还有很多人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巴贝奇,时间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

程序员的这门计算机历史课,确实需要补补了,知其来处,晓之去处,正是我们读史的目的。在读史的过程中,我们面对过去不断发问,直到问到当下,才能迅速知晓行业现状,发现自己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就从这门程序员的历史课开始,通过不断对技术的发问,来反哺自身对技术的理解,以史为鉴,开拓创新!

六、世界简史和时间简史?

《时间简史》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创作的科普著作,首次出版于1988年。全书共十二章,讲述了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等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遥远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质等知识,并对宇宙的起源、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命题进行了阐述。 

世界简史:H·G·韦尔斯是英国著名作家。早年在一家布店当过学徒,后毕业于英国皇家学院。曾尝试以教书为生,却以新闻和文学创作闻名于世。其所著《时间机器》、《隐身人》为现代科幻小说开山之作。一生涉猎甚广,虽不是历史学家,却以《世界史纲》跻身于史学大家之列。但《世界史纲》乃鸿篇巨制,煌煌近百万字,并非一般读者所能吸纳。

七、世界贸易战简史读后感?

赤裸裸提现了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强大的国家蚕食弱小的国家。

八、数学简史读后感?

数学经历了历史的积淀,有着自己独特魅力,给我们的世界展现出来一个不一样的画卷,《数学简史》这本书讲述的是国内外数学发展的历史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各有侧重。时间的慢慢长河里,这是多么传奇的历史啊!

以前总觉得数学很难学,抽象的概念使我对她避之不及,但看过她的成长历程后,发现她和大部分小孩子一样,有着调皮可爱的成长史,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经历无数数学家的探索和证明中成长起来的。时间给了我们经验,给了我们成长,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

九、人类简史读后感?

震撼啊!这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最强烈感受。 果然是人类简史,就这一本书搞定人类从动物到上帝的洋洋洒洒的几百万年的大历史。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娓娓道来,生动有趣。最可贵的是他立场的客观中正,站在一个很高的视角俯视关注着人类的发展变化,没有狭隘偏执的善恶评判,没有处心积虑的目的性导向,知识渊博又充满情怀,理性中透着慈悲(跟很多其他历史书比起来,这种公正立场尤其罕见,某种意义上这才是更接近真实的历史)。 这是一个变化太快的年代,无论思想、价值观、意识形态、经济政治环境几乎是日新月异或者是百花齐放,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新的文化似乎形态各异,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也承受着史无前例的无所适从。 你是否能理解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你是否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定位?人类在经历了如此多的灾难和纷争、在经历了漫长历史中不断的得到和失去、在不停的被动和主动的变化中,你作为人类庞大群体中的一个小小的后代,你是否了解“人类”的前世今生?你是否认识你自己? 以上问题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有价值的回答,这本书让我们反思人类从何而来、将来去向何方?在人类的来龙去脉里看到我们自己的身影。 这本书对我以往的知识碎片进行了一次整合和融会贯通,有种拨云见雾、醍醐灌顶的感觉,甚至毫不费力的颠覆了我许多年来人云亦云的浅薄认识。比如我还停留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上,以为历史就是“优胜劣汰”。还停留在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里,以为“帝国主义最坏、资本主义也坏、社会主义最好”。精神生活的无所依托,无法全身心信任传统文化,又无法找到其他更值得信赖的精神信仰;当年大学时期的精神苦闷、精神空虚、东西方文化取舍的困惑,对变化太快的现实世界的不解,其实一直都在,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磨蚀,我变得漠不关心、不再认真思考,放弃了这种精神探索和灵魂拷问,让自己随波逐流的活成了行尸走肉。到今天我才知道,工作以后我曾盲目跟风的当今世界甚嚣尘上的“时尚、消费、享乐、金钱至上”,原来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商业一手打造出来的三观。如果你放弃精神追求,做不了知识精英、又不是资本精英,在这个时代里就只能做被驱使的一方、按照别人给我们设计的生活模式去度过一生。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对人类历史的反思、对广大普通个体快乐本质的反思,都让人感觉卓尔不群、震聋发聩,人类无论是对物质世界的沉迷还是对精神世界的执迷不悟,仿佛都远离了人类自身、远离了快乐的本质,在这个商品化、模式化的世界里,绝大多数人都活成了规格相似的产品,相同的冷漠、相似的自由,不认识真实的自己、没有鲜活的灵魂、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真正的快乐。 通过这本人类简史,我们能看到人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作为现今变化多端的世界的历史背景,这本书让我们对现今的世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什么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为什么出现严重的商业化?),对生活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带来全球化文化,强势文化必然碾压弱势文化,价值观也一样“仗势欺人”)。 回望过去,人类的一路艰辛跋涉、从无到有中充满了太多运气,即便运气不错,这些劳心劳力的跋涉的价值仍然值得反思;最近几百年人类历史日新月异、变动不休,好不容易从动物变成“上帝”般存在的人类不知道会继续变成哪般模样,因为运气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展望未来,将来人类的何去何从看来更得靠运气,谁说了也不算。 既然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充满了变数,我们又何必沉溺在膨胀的自我里计较得失呢?我们不如放下得失心、接纳悲欢离合、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既然改变不了生命中的潮起潮落,那就让我们静下来欣赏海浪的声音,与自己同行、与生命同在、体会当下,“我”来过、爱过、存在过。因此这本书还有一种力量,让我轻轻松松的从狭隘自我的悲喜中解脱出来,在重新审视人类和自我后,不曾想竟然获得一种内心平静的大智慧。

十、空间简史读后感?

《空间简史》,本书共有11章内容,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介绍了人类对空间探索的历史发展,随后介绍了星空和宇宙的概况,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变化以及对未来的畅想等。作者简明扼要地讲述了史前时期、原始时期、古代、中世纪早期及中期、哥白尼时代这几个时间阶段中,人类对空间的理解、天文学的发展及贡献等内容。作者在书中也介绍了很多专业知识,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读起来可能有点晦涩难懂,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搭配其他天文学图书一起,深入研究、学习。

宇宙,给了人类太多的惊喜;空间,给了人类太多的思考,探索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