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保证计划与质量管理计划区别?
1、从属不同:
质量保证计划属于执行过程组,而质量管理计划属于监控过程组。
2、活动不同:
质量保证是审计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质量管理计划中所定义的一系列的行动和过程,属于一致性工作的范畴;关注的是与质量活动相关的制度,流程,规则。
另外,实施质量保证过程包含由独立第三方(组织的质量保证部门)进行质量审计。质量管理计划则是监督并记录质量活动执行结果(表现为可交付成果物的质量),并评估绩效,推荐变更。
3、目的不同:
质量保证是为了过程改进, 预防defect的发生和建立对未来的deliverable的信心。而质量则有两个不同的作用:
1)识别过程低效和产品质量低劣的原因,推荐变更;
2)确认可交付成果的是否满足干系人的既定要求,以便在确认范围过程中进行验收。很明显的一点是过程改进计划是实施质量保证过程的输入之一。
联系:共同保障产品的过关,确保产品的良好品质。
二、质量保证计划该怎么写?
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内容来源于《APQP参考手册中的“产品保证计划”》请点击下面链接:
在ISO9000:2015的术语和定义中,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
质量策划是有关质量的策划。广义来讲,体系和流程等都属于质量策划。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如何进行“质量保证”?也都是“质量策划”出来的。
那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质量保证”的概念不好理解,各个阶段的定义也不同。但是,概念和方法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从历史和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回到本质,回到实践,再结合以往或历史的具体或特定背景,还是能“还原”出其内涵和作用的。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对于想专业研究质量管理的,或对质量管理比较有兴趣的,建议认真阅读。大致浏览是无法深刻理解的。这篇文章虽然是解释术语和概念,虽然有的话很通俗,但是理论性很强。
通俗是为了容易理解。山沟里出来的马列主义才更容易被理解和接收。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只有理解了理论内涵,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按照ISO9000的定义,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但是这样的定义好像还是不太好理解。如果用产品的质量控制举例,产品是过程的输出,过程由“人机料法环测”组成,要想控制产品质量,就需要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管控,这些“显得”比较“直接”的管控,一般就属于“质量控制”。
特别提示一下,ISO9000中的“质量要求”,涵义非常广泛和广义,不仅仅是产品,其他如过程、体系、项目计划等也会涉及到“质量要求”。可感知和可想象到的任何事物都有质量要求。请参见下面ISO9000中关于质量要求的定义。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在实际工作中,从岗位分工上类比一下,QC或者是制程质量,这些都属于更为“直接”的质量控制,所以这些岗位属于QC,相比较而言,QA是质量保证,属于“间接”的。
再举个例子,为什么要进行ISO9001或IATF16949认证?顾客为什么在供应商准入时审核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一般的逻辑是,体系流程好,管理好,才能让顾客有信心,才能得到顾客的信任。但是,体系流程或管理水平不等同于技术能力,或者说,技术能力强,但是管理不行,也一定能得到顾客信任。ISO9000或IATF16949体系及其认证能“提供信任”,这就是质量保证的范畴。所以,就目前的质量管理理论发展阶段来说,体系岗位一般属于QA,即质量保证。为什么强调目前阶段呢?因为不同的阶段,“提供信任”或者是让顾客信任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
再思考一下,比如两个供应商,用同样型号的设备以及其他过程要素,同样的技术或工艺,生产同样图纸的产品?产品质量水平一定相同吗?不一定!因为体系流程,或者是管理水平,也会影响质量。如果你是顾客,如果两个供应商的体系水平有差距,你对这两个供应商的信任程度一样吗?
在质量控制中,规定了产品和过程的管控,如果按照策划的“控制计划”或作业文件执行,应该能达成预期的质量,但是这些(控制)要求能确保被执行吗?因为,很多间接因素也会影响目的和目标,所以除了顾客导向过程,还有“间接”的支持过程和管理过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士气、文化、纪律、素质、资源等都影响目的和目标,要想让作业要求被执行,要想产品满足质量要求,不仅仅是直接的“质量控制”,也需要系统或体系保证。
要求很明确,但是,如何确保按时点检?如何确保按要求作业?如何确保按要求进行检验?所以,除了质量控制的要求和行为外,还要有确保要求能被执行或落实的考虑,这就是质量保证的范畴。怎么保证或确保要求被满足或被执行?这就是质量保证!因为确保要求被执行或被满足,才能提供信任。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有的公司有时也有一些好的想法,也有看似很不错的流程或方法,但是,落不了地,不能确保能被执行或实施,这就是没有“保证”。
从日常生活中,从影视剧中,有时会听到某某人会说“保证”完成任务。为了得到某人的信心和信任,会说“我保证……”。
保证?怎么保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万事俱备也有东风,达成目的所需的要素的完整和正确了,那就是有把握了,那就是有信心了,那就是能被信任了。充分性和必要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准备好了吗?有信心吗?有把握吗?
按照ISO9000的定义,“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保证是提供信任!怎么保证质量要求满足?做什么才能提供信任?通过哪些事情才能提供信任?只要是在质量方面能提供信任的活动,都是质量保证。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工厂内的检验是“质量控制”,第三方的检验是“品质保证”。
在整个体系中,在所有的工作或活动中,直接影响质量的因素,直接控制质量的活动,好像也不是多得很,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内容很却多,因为要想质量要求得到满足,要想更有把握,不仅仅是TQC,而是TQM。按照ISO9000的定义,同时也是几十年来质量界的最大共识,QM,即质量管理,包括了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QM包括但不限于QC,因为QC对于满足质量要求,不是充分条件,不是万事俱备。
从实际工作来看,从“现场”质量来看,主要就是作业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点检和维护保养标准等,再笼统点说,现场的质量管控就是各类作业指导书和点检表。再缩小一下范围,产品是制造过程的输出,是各个工序的输出,各个工序所需的文件主要就是指导书和点检表(或记录)。或者说,公司里或体系中有很多文件和记录,现场直接使用的有多少?作业员和检验员等“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岗位,使用了多少文件?填写了多少记录?但是,整个体系中关于“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部分有多少文件和记录?
所以,要想QC活动有效地发挥作用,稳定地发挥作用,还需要其他活动的支持和管理。
想要接收和查看更多内容,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质量管理之行)公众号
如何让顾客相信你的产品能满足要求?如何让顾客相信你们公司的质量是靠谱的?转换一下概念,如果说顾客信任你的公司,你们才能成为顾客的合格供应商,那么,如何成为顾客的合格供应商?顾客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让顾客相信供应商是值得信任的?
顾客选择供应商,从调查和审核角度,一般会考虑供应商的经营和业务情况,技术和硬件/资源条件,进行体系审核(包含的内容可能很丰富)、过程审核、工艺技术审核等。
看看下面IATF16949:2016的8.4.1.2条款的内容。
顾客信任你,才会选择你做供应商;顾客信任你,才会买你的产品。参考IATF16949:2016的8.4.1.2条款(的内容),这些内容满足了,顾客才觉得供应商是值得信任的,或者说,这些内容满足了,才能给顾客“提供信任”。如果按照质量管理当前阶段的习惯,体系满足了,供应商审核通过了,就会被信任。但是,这里的“体系”,包含的内容很多,仅仅拿8.4.1.2条款的内容来说,既有宏观方面的供应商体系要求,还有细节的技术、开发能力等。这其实就是对供应商的整体或全面评估,不仅仅局限于质量,还有业务/财务的稳定性,如果连交付都不能保证,谈什么质量啊?所以,想做好质量管理就不能局限于质量管理,必须要有全局观。
IATF16949:2016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但里面的内容仅仅是质量吗?不要被标准名称迷惑,要注意内容,要结合实际……
有些概念不好解释,从培训或表达上说,为了解释一个概念,可能需要从理论上讲解,有的还需要案例或举例,有的更需要“意会”。因为,有时“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情况,更需要领悟和体会。
拿什么保证?或者是怎么才能被相信?有的是口头保证,有的是用行动和行为保证,有的是用理论保证,有的是用方案保证,有的是拿资源保证……
有的时候,有的事情,能用资源保证;有时,空口无凭;有时,需要详细的策划方案或计划……
如何达成目的目标?需要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做?需要谁参与?需要什么资源?
为了达成目的目标,需要策划:做什么,如何做,谁去做,需要什么资源等。把这些内容明确了,策划好了,输出一份计划,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或保证目的目标的达成。所以,从PDCA角度讲,做什么事都需要先策划,或者是意识/想法“指挥”行为/行动。用拳法的说法就是: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从理论角度,先策划,再行动。通常来讲,策划的结果形成方案或计划,明确达成目标的所需要素,考虑风险和预案,这就是保证,这就是保证计划。保证的活动形成计划,即保证计划。策划完成目的的活动,形成计划,计划是对策划满足目的的确保,也是策划能被执行或落实的确保。
反过来说,职责不明确,资源不充分,时机不明确,能达成目标吗?能保证满足要求吗?所以,计划就是对影响目标的各种要素的策划、安排和明确,也是对达成目标的保证。这就是保证和计划的联系。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明白了这些道理或逻辑,不仅仅是能用于工作,其他事情也是适用的,这都是基本的逻辑。做质量管理,但不局限于质量管理,而是从质量管理体系/系统的角度去形成系统思维,进而融会贯通。
按照“朱兰三部曲”的说法是: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但是,按照ISO9000:2015的质量管理内容,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ISO9000的质量管理比“朱兰三部曲”多了个“质量保证”。这是因为理论是随着实践发展的,理论也是逐步完善的。
下面图片是《朱兰质量手册》中的内容:
产品上的标志能提供质量保证?为什么呢?因为标志体现的是一种承诺和信用。从最早期的检验标志,表示经过经验的产品具有好的质量,到后来的认证标志,都是在提供信任,也是在进行质量保证,像是在说:请你相信,保证产品是好的!
下面这些图片中的内容也是《朱兰质量手册》内容,随质量保证的“历史”做了介绍。从下面的内容中,可以知道,不同时期的质量保证的方式和内容是有差异的。不管怎么变化,围绕着ISO9000中对质量保证的定义去理解,就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觉得矛盾。再重复一下ISO9000中的定义,质量保证是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重点是,提供信任!即,质量保证是提供信任!
在上面的介绍中,质量保证是为了让“那些人员”确信诸事进展顺利,同时还和保险进行了类比,说质量保证是早期预警。用购买产品举例,就是你买信任程度更高的产品,可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基于经验和品牌等因素去选择和购买产品,也是基于某种形式的信任去购买产品。为什么有的品牌的售价高,但是依然热销,就是人们信任或信赖这些品牌,认为这些品牌的产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
在早期阶段,质量保证的内容是检验,即经过检验的产品,就意味着质量得到了保证,增强了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另外,产品及其质量是通过过程制造出来的,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如果经过了培训,也能保证质量,也能给提供顾客对产品质量的信任。
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质量保证形式,即制定产品和过程的标准,并借助审核来确保标准被遵从。另外,官方机构的产品检验,也是质量保证的内容。比如现在的一些官方的强制检验,强制认证,依然发挥着质量保证的作用。在此再做一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说明。产品质量是公司设计和制造出来的,仅仅以公司为边界进行表达,产品质量是通过公司制造出来的,公司才能控制产品质量,即进行质量控制,以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第三方机构或官方机构的检验和认证,不是直接控制产品质量,但是,经过外部第三方机构和官方机构检验和认证的产品,能提供质量要求得到满足的信任。
随着工业的发展,顾客会定义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并遵从顾客定义的质量体系,才能成为顾客的供应商。顾客通过体系要求,并要求供应商实施体系要求,来提供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信任。但是如果一个供应商给多个顾客供货,就可能需要多个顾客的重复审核,这就促使了第三方认证的出现和发展。就目前来说,虽然第三方认证审核并不能代替顾客的审核(有时第三方认证仅是基础,顾客依然会对供应商进行准入审核),但是第三方的ISO9001和IATF16949认证审核,依然在提供着一定程度的(质量保证的)信任。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规定或要求是“经营管理的好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最佳实践,这也意味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要求“注定要成为质量管理的永久性特征。”因为,这都是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是把大象关冰箱的基本步骤。
(质量)体系中包括质量控制的内容,但体系及其全部内容并不是都直接作用于产品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控制”。虽然产品是“体系”的输出,但产品更是产品实现过程或制造过程的输出,产品实现过程或制造过程中的某些活动才是“质量控制”,而体系及其认证,更是一种质量保证。
备注:按照现在的定义或习惯,上面的质量控制体系等同于质量管理体系。
从上面图片的内容可以知道,质量保证活动包括:采用或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证据证明体系得到遵守。因为,好的体系才能好的过程,好的过程才能好的产品。好的体系就是提供信任,就能有利于输出好的产品。
在《朱兰质量手册》中说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了包容一切的说法,而质量控制的含义有所变窄,这是因为理论的发展导致的。从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到质量是制造出来的,再到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质量控制必然会升级为质量管理,因为质量控制整个词语,这个概念,不足以再完整地和准确地表达或涵盖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内涵。ISO9000的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承载和沉淀了很多质量管理的历史或过去。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质量保证的目的是确认或确保始终保持着控制,就像前面内容所说的,如何确保被执行?如何确保持续地被执行?靠谱吗?可信吗?能被信任吗?质量保证的绩效信息提供给有需要了解的其他方面,如高层管理者,顾客和公众等,就是提供了某种信任,就是让他们相信:质量是靠谱的,质量是有保证的!
怎么保证产品质量能满足顾客需求?先要准确识别和理解顾客需求,然后对顾客需求进行定义,将顾客声音转化为技术语言,形成设计目标,并确保设计的目标能满足顾客需求,接下来再进行具体的设计,并且要确保详细设计能满足设计目标。
如果未能准确识别和理解顾客需求,如果设计目标不能满足顾客需求,如果详细设计不能满足设计目标,如果制造过程不能满足图纸,那么这些“质量差距”就会导致产品质量不能满足顾客需求/要求,即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怎么保证没有“质量差距”?这就是APQP中1.12的“产品保证计划”的目的。这个“产品保证计划”也是“质量策划”的输出。
想要接收和查看更多内容,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质量管理之行)公众号
下面图片是《朱兰质量手册》的内容:
这其实也是质量管理的基本逻辑,产品实现的各个阶段,就对应着这些产生质量差距的活动。产品实现的每个阶段要连贯起来,并且准确传递和转化上游的输入,不产生“质量差距”,就能实现“端到端”的输出满足输入
“质量保证”,属于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时是介于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之间,也有一定的作用和“一席之地”。
下面引用《项目质量管理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中的内容来进行补充。在这本书中说:“项目经理应该先进行规划,然后按照计划来设计和建造出项目质量。”
结合上面这句话,再想一想ISO9000中质量策划定义中的备注,编制质量计划可以是质量策划的一部分。是不是有点启发?!策划好了输出计划,按照计划执行,这是实际工作的做法。即策划的结果可能会输出计划。这个计划在策划和控制之间起到了保证或连接作用。有了“计划”才更利于“保证”。
再看看《项目质量管理从入门到精通》对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分析,增加一下了解,和ISO9000以及《朱兰质量手册》的内容做一下参照。
质量控制由那些直接负责产品生产的人实施,而质量保证是由那些需要了解产品质量同时又不参与生产过程的人实施的。例如生产线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产品进行检查,这属于质量控制;在码头上对所购买的货物进行检验,则属于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可被看作是介于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之间的活动,起到桥梁或连接的作用。质量保证甚至可被融入质量规划/策划的过程。因为质量保证活动会形成质量保证计划,而质量保证计划可以属于质量策划的输出。质量控制按照质量保证计划的内容实施。
怎么保证策划的正确和完整?怎么保证策划的内容能被有效落实?这就是质量保证的作用,承前启后!将策划的内容形成计划,然后按计划实施,成为质量控制的输入,从而保证质量策划和质量控制的有效落实。知道了这些逻辑,再去理解APQP中的产品保证计划,就很容易了!从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的角度去理解和学习“产品保证计划”,用理论指导实践。
上面这些图片的内容,对质量保证活动进行了说明,而且还强调了要将品质保证活动整合成“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活动或质量保证计划也依然在“计划”或策划的范围内,即有目标/规格、活动/任务、责任人、资源等。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从识别和选择顾客,到识别和确定顾客需求,再制定出规格,然后策划如何保证顾客能得到满足,并把策划的结果形成“质量保证计划”,再按照质量保证计划进行“质量控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质量改进”。《项目质量管理从入门到精通》中的质量保证活动或质量保证计划,和《朱兰质量手册》中关于产品开发的质量策划,以及和APQP参考手册中的“产品保证计划”基本上都是一回事。
另外,这个质量管理七步法,或者说这套逻辑,不仅仅适用于质量管理,其他事情或其他管理也是适用的,是“原理层”的方法。
推荐相关文章阅读,请点击下面链接:
三、船舶动态计划查询
船舶动态计划查询
船舶动态计划查询是航运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查询船舶的动态计划,船公司和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船舶的实时位置、航行进度以及其他关键信息,从而有效管理船舶运营、优化船运资源配置、提升运输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船舶动态计划查询的相关内容,包括查询方法、查询工具、查询步骤等。
船舶动态计划查询方法
船舶动态计划查询通常可以通过船舶跟踪系统或船舶航线规划系统进行。船舶跟踪系统是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控与跟踪的系统,能够提供船舶的位置、航行速度、航向等信息。而船舶航线规划系统则是基于海图、水文等数据进行航线规划和优化的系统,能够为船舶提供最佳航线和航行计划。
在船舶动态计划查询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界面输入船舶相关信息,如船名、船舶编号等,进行查询操作。查询结果将包括船舶的当前位置、预计到达时间、航行路线等信息,帮助用户全面了解船舶的动态情况。
船舶动态计划查询工具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专业的船舶动态计划查询工具可供选择。这些工具不仅能够提供船舶实时位置查询的基本功能,还具有航线规划、船舶监控、航行状态预警等高级功能,满足用户在船舶运营管理中的不同需求。
常见的船舶动态计划查询工具包括AIS船舶跟踪系统、船舶航线规划软件、船舶位置追踪APP等。这些工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设备进行访问和使用,为船公司、船东、船员等提供便捷的船舶动态信息查询服务。
船舶动态计划查询步骤
进行船舶动态计划查询通常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 登录系统:使用船舶动态查询工具的用户需首先登录系统,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认证。
- 输入船舶信息:在系统界面中输入要查询的船舶信息,如船名、船舶编号等。
- 发起查询:点击查询按钮,系统将根据输入的船舶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并返回相应的查询结果。
- 查看查询结果:查询结果将展示船舶的实时位置、航行速度、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查看和分析。
- 保存查询记录:用户还可以选择将查询结果保存或导出,以便日后查阅和分析。
通过以上步骤,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地查询到所需船舶的动态计划信息,为船舶运营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结语
船舶动态计划查询在现代航运业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船公司和相关部门及时获取船舶信息,实现对船舶运营的有效监控和管理。通过合理利用船舶动态计划查询工具,可以提升船舶运输效率,降低运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为航运行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船舶动态计划查询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四、船舶靠泊计划
随着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港口作为货物运输的重要枢纽,船舶靠泊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船舶靠泊计划是船舶在进入港口前,提前制定的一项计划,包括到达时间、靠泊位置、停泊时间等重要信息的安排。一个合理的船舶靠泊计划不仅可以提高港口的运输效率,还可减少拥堵和延误,对整个港口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靠泊计划的重要性
船舶靠泊计划的制定是港口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合理制定船舶靠泊计划,可以提前对船舶的到达时间和停泊位置进行安排,避免因为船舶到达集中造成拥堵和延误现象。同时,合理的靠泊计划还可以帮助港口管理部门更好地安排岸桥作业、货物装卸等工作,提高港口运营效率。
另外,船舶靠泊计划还可以减少船舶之间的碰撞风险,避免因为船舶靠泊位置选择不当而造成的事故发生。船舶靠泊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航线、海况、气象等,确保船舶可以安全顺利地靠泊。
船舶靠泊计划的制定
船舶靠泊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航线、航速、船员状态、港口作业状况等。船舶船长和船舶管理部门需要共同商讨,制定一份合理的靠泊计划。通常情况下,船舶靠泊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 到达时间:船舶预计抵达港口的具体时间。
- 靠泊位置:船舶在港口停泊的具体位置,可以是泊位、码头等。
- 停泊时间:船舶计划在港口停泊的时间长度。
- 作业安排:包括货物装卸、清洁作业等具体安排。
以上内容是船舶靠泊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对于港口管理和船舶船长来说,及时准确地制定船舶靠泊计划至关重要。
船舶靠泊计划的优化
为了提高船舶靠泊计划的有效性,港口管理部门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其中,利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船舶靠泊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船舶的位置、船速等信息,为船舶靠泊计划的制定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分析历史数据,预测船舶靠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借助先进技术手段,船舶靠泊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更加高效、精准,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延误和费用。
结语
船舶靠泊计划是港口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船舶靠泊计划可以提高港口运营效率,降低风险,保障船舶和货物的安全。港口管理部门和船舶管理者都应重视船舶靠泊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不断优化和改进,共同推动港口运营水平不断提升。
五、船舶应急计划的定义?
船舶应急计划是指船舶在遇进水,火灾,危及船舶安全的情况下的应急施救方案。
六、怎么查询船舶进港计划?
如果你想知道的是船公司的这些信息,且你知道是哪家船公司,那么你可以直接上这家船公司的官方网站去查询船期(船期包括截关期,开船期,到港期等),一般船公司都有公布他们的船期的。
如果你知道他是在那个码头的话,可以进码头网站也可以查的到。
七、怎样制定船舶航行计划?
制定船舶的航行计划首先要具有所航行海域的海图,重点海区还要有大比例尺的海图,其次要根据本船舶的吃水,航速,特殊海域的有关要求以及整个航行所要求的时间等选择出合适的航线并标注清楚,绘制好以后还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同意,这样整个航行计划的主体才算完成。
八、船舶航行计划谁监控?
船舶部门监控,船舶的航行计划首先要具有所航行海域的海图,重点海区还要有大比例尺的海图,其次要根据本船舶的吃水,航速,特殊海域的有关要求以及整个航行所要求的时间等选择出合适的航线并标注清楚,绘制好以后还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同意,这样整个航行计划的主体才算完成
九、船舶服务招聘
一艘船只的航行需要多重因素的支持,而船舶服务人员的招聘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航运业务中,船舶服务招聘不仅仅是填补职位空缺,更是确保船只正常运行、安全航行的关键。本文将探讨船舶服务招聘的重要性、流程和注意事项。
船舶服务招聘的重要性
船舶服务招聘对船舶运营具有重要意义。船舶上的每一名服务人员,无论是船长、船员还是技术人员,都承担着维护船只安全、保障航行顺利的责任。良好的船舶服务团队能够提高船只运营的效率、降低事故风险,进而提升船公司的声誉和竞争力。
船舶服务招聘流程
船舶服务招聘的流程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 确定需求:根据船舶规模、航线和特性等因素确定招聘需求。
- 制定岗位要求:明确不同职位的工作职责和技能要求。
- 发布招聘信息:通过航运网站、招聘平台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人才投递简历。
- 简历筛选:对收到的简历进行筛选,初步确定候选人。
- 面试评估:安排候选人参加面试,综合评估其岗位匹配度和个人素质。
- 录用培训:确定最终人选后进行录用工作,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船舶服务招聘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船舶服务招聘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专业素质:船舶服务人员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如航海技术、船舶操作等。
- 安全意识:船只的安全风险随时存在,招聘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 团队协作:船舶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环境,候选人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 工作稳定性:船舶服务人员需要适应长时间航行,应具备较强的工作稳定性。
总而言之,船舶服务招聘是船运公司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招聘流程和注意事项的把控,可以有效确保船舶服务团队的优质稳定,为船舶运营保驾护航。
十、厦门船舶服务
厦门船舶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厦门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其船舶服务业也逐渐壮大发展。从船舶修理、船舶检测到船舶代理等各个环节,厦门的船舶服务行业日益完善,为航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厦门船舶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厦门船舶服务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当时主要是一些小规模的修船作坊和船舶经销商。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增长,厦门的船舶服务行业也逐渐壮大起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厦门船舶服务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厦门船舶服务业的主要特点
厦门船舶服务业的主要特点包括:
- 服务项目全面:涵盖船舶修理、船舶检测、船舶代理、船舶供应等多个领域。
- 服务质量优秀: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厦门船舶服务业在行业内享有良好口碑。
- 服务水平高效:服务团队经验丰富,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高效服务。
厦门船舶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的快速发展,厦门船舶服务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厦门船舶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 服务项目多样化: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供更多元化的船舶服务项目。
- 服务技术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船舶服务的技术含量和水平。
- 服务质量提升: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厦门船舶服务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厦门船舶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还促进了航运产业的繁荣。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厦门船舶服务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促进就业:船舶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就业增长,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 推动贸易发展:优质的船舶服务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当地贸易活动的发展。
- 带动产业链:船舶服务业的发展催生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结语
总的来说,厦门船舶服务业作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并为当地经济的增长和航运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的不断扩大,厦门船舶服务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航运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