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造福百姓
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江河开发与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三峡大坝横空出世,再次显现出决策者的高瞻远瞩。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185米设计高程,主体工程提前9个月完工,这一跨越世纪、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伟大工程,开始显现其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防洪:抑洪驱兽,安澜兴邦
洪水,一直是长江中下游人民的“心腹大患”。富饶的粮棉油基地、密布的村庄城镇、密集的工矿企业以及近8000万人口,长期被长江水患所困扰。特别是荆江险段,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一到汛期就成了水位高出两岸地面6米~10米的“悬河”。
兴建“截断巫山云雨”的三峡工程,首要出发点就是为了根治长江水患,推进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时,防洪库容高达221.5亿立方米,防洪效益及其连带的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如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配合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区,可使荆江南北两岸、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
——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遇到不大于“百年一遇”洪水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不启用荆江分洪区和其他分蓄洪区。
——提高对城陵矶以上洪水的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分蓄洪区的运用,可避免武汉市汛期水位失去控制,对武汉市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三峡工程能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有效减轻洪水威胁,还可延缓洞庭湖泥沙淤积速度,延长洞庭湖寿命。
——增加了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如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区时,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即可为分蓄洪区人员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按1992年价格水平计算,三峡工程防洪多年平均直接经济效益为每年22亿~25.2亿元。除直接经济效益外,还可避免因大堤溃决而造成的人口伤亡、铁路干线中断、灾区生态恶化、疾病流行以及灾民安置、家园重建等其他连带损失。
依据今年汛期三峡水库的调度方案,仅2006年,三峡水库就可在需要时提供至少72.9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尽管这一防洪库容只是三峡工程完建后总防洪库容的1/3左右,但已超过了荆江分蓄洪区调蓄洪水的能力。
发电:电出高峡平湖,光照半壁河山
华东、华中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长期紧缺,电力一直依靠“北煤南运”来维持。动力资源严重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可开发量为3.78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92万亿度。然而,在近十几年,我国水电所占比重却每况愈下,水电占发电总装机的比重已降到14%,远远低于22%的世界平均水平。水电作为清洁环保的生态型工业,其与火电的不均衡发展现象,显示了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不合理。
三峡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47亿度。这就相当于建设一座年产5000万吨原煤的特大型煤矿或年产2500万吨的特大型油田,相当于10座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厂以及相应的运煤或运油的铁路。无论从装机总容量来看,还是从多年平均年发电量来看,在一定时期内,三峡水电站都将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
面向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三峡水电站的供电距离都在400公里~1000公里的经济输电范围以内。三峡水电站全部投入发电后,可以把华中、华东、华南电网联成跨区的大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仅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就可取得300万~400万千瓦的错峰效益。同时,还具备了北联华北、西北,西联西南,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条件。
三峡水电站的环境效益更是难以估量。与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少排放大量二氧化碳、1万吨一氧化碳、37万吨氮氧化合物、数百万吨二氧化硫和大量灰尘、废渣,将减轻环境污染和因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
航运:渠化下川江,天堑变通途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历来就是沟通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交通大动脉,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内河航运体系。但在修建三峡大坝以前,宜昌至重庆航道仍然处于航行条件极为复杂的天然状态,水流湍急,险滩密布,仅可通行1500吨级船队。
据统计,在上述长约660公里的航道上,共有滩险139处。此外,沿线还有27处不能夜航或只能单向夜航的河段。尤其是下川江河段,航道年单向通过能力仅1000万吨,抵不上一条江南运河的货运量,大大制约了“黄金水道”运能的发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南地区对外物流交流猛增,原来川江的航运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地处葛洲坝上游的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联合运行,将渠化下川江,全面改变川江航运条件,航运效益十分显著:
——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到重庆,形成深水航道,平均水深为70米,最大水深达170米,水库平均宽度约1100米,比建库前航道宽度拓展约1倍。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时间可使库区航道成为深水航道,保证了万吨级船队从武汉直达重庆的通行,使这一航道年单向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1亿吨。
——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充分发挥水运优势。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的改善,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每马力拖载量提高近10倍,船舶运输耗油量降低70%,综合运输成本降低35%~37%。
——有利于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天然情况下,重庆至宜昌间航道在一年内洪、枯水位最大变幅达60米以上,给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三峡工程蓄水后,年内水位变幅在30米以内,水深增加、水域扩大,可撤销所有绞滩站,滩险的整治、疏浚、维护费用大大减少。
——大大促进长江上游支流航运事业的发展。三峡工程可与重庆以上长江干流的小南海工程、乌江的大溪口工程、嘉陵江井口工程等相衔接,使长江干流及几大支流的航运事业进一步发展。据介绍,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内仅大宁河、香溪等中小支流的通航里程就将增加约550公里。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