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说罗斯福的一场骗局改变了二战历史?

时间:2022-05-24 04:29 点击:290 编辑:邮轮网

珍珠港事件确实改变了历史,美国参战宣告了日本法西斯丧钟的敲响,但这绝不是一场骗局!

对“骗局说”最热衷、最欣喜若狂的,恰恰是珍珠港事件的发动者日本人自己。

1、真实的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出动6艘航母和350余架飞机在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的带领下,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夏威夷瓦胡岛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在两个小时内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导致2402名美军阵亡和1282人受伤。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纳』号被炸弹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二天宣布这一天为国耻日,并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珍珠港事件对美国的打击是巨大的,太平洋舰队几已被打缺打残,主力战舰的被击沉击伤,海军精锐人员的惨痛伤亡,不惟太平洋的制海权丧失(直到中途岛海战后美军夺回),而且带给美国人民的心理创痛绵延至今。

2、为什么会有珍珠港事件是“骗局说”流行一时?

长久以来有一种阴谋论,也就是骗局说,即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一手策划,自导自演的闹剧,其目的是为了让美国有一个参加二战的借口。

这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骗局说”最初形成是美国政党争斗的结果。 1944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杜威挑战希望第四次连任总统的罗斯福。为了达到制造竞选议题公开抨击罗斯福的目的,杜威想要借题发挥,利用种种巧合因素和美国政府在珍珠港事件上的失误引导舆论,最终出于对日战事的大局考量,所谓“罗斯福阴谋”的议题并未成为总统竞选的议题。随之在战后,美国国会立即设立了珍珠港事件联合调查委员会,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得出结论,罗斯福及其高级幕僚并未“欺骗、挑衅、煽动、引诱或胁迫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是美国的制度因素,让媒体、公民“怀疑一切”成为质疑权威的自由利器。不幸的是,关于珍珠港事件又一次躺枪,许多阴谋论人士和历史修正主义学者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在《珍珠港的出卖》一书中认为,美国情报人员破译了日本代号”Z作战“的海军密码。但罗斯福故意扣押不发,使珍珠港守军一直蒙在鼓里,罗斯福拼命想把美国拖入战争,为的是让美国从孤立主义到国际主义的转变。美国史专家查尔斯·比尔德和著名作家约翰·托兰等人分析认为:面对国内浓厚的孤立主义情绪,具有远见卓识的罗斯福总统和他的高级幕僚们为了使美国在纳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全面征服欧亚大陆之前投入战争,上演了这出“苦肉计”。同时,为了减少损失,他又将3艘航空母舰调出了珍珠港,并通过秘密渠道不露声色地运去大批医护人员和急救物资。以上这些美国人“自揭家丑”的种种附会引言说法,常常言之凿凿,却最终查无实据,但却给了“阴谋论”、“骗局说”以推泼助澜的作用。

三是日本人的如获至宝。多年来,一些日本人至死不悔为日本军国主义鸣冤叫屈。一些日本人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特大阴谋,他们坚信这样一种说法:美国人为了参加二战,故意诱导日本人发动珍珠港事件!美国《洞察》杂志2011年夏天刊出的一篇文章耸人听闻,竟然说是潜伏在罗斯福总统身边的苏联间谍故意制造了珍珠港事件,从而将美国拖入战争。这篇报道让日本媒体如获至宝,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珍珠港事件是阴谋,日本反而是战争受害者的依据!对于美国人“自揭家丑”的行为,更有部分日本人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一些所谓专家、学者更是对此大肆渲染,旁征博引,《大东亚战争全史》的作者服部卓四郎和《偷袭珍珠港前的365天》的作者实松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均在自己的著述中称美国人事先知道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企图,暗示日本是在美国人“诱惑”下被迫发动了珍珠港事件。他们的目的无非是通过这种说法,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责任推到美国人身上,以解脱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恶。

3、“骗局说”实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国际翻版

关于珍珠港事件的几个巧合因素,如“破获密电”、“医护人员发放大量用品”、“三艘航母恰好不在港内”等等附会之说,实际情况则是:“破获密电”确实有,但仅仅是对日本战争动向的了解,至于预知日本偷袭珍珠港这样精确的情报更是无稽之谈;“医护人员发放大量用品”,也是在美国政府防备战争的正常范围,是在获知日本“南下战略”动向的军方应有举措。至于“三艘航母不在港内”则纯属巧合,因为当时属于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母各有行动,“萨拉托加”号正在美国本土维修,“列克星顿”号三天前出海给中途岛运送飞机,“企业”号则早在11月28日出海为威克岛运送飞机,按计划应在12月7日前返回珍珠港,但因为在海上遭遇风暴延误躲过一劫,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实际更让人对“骗局说”的事后诸葛亮感慨万端,因为那是一个“巨舰大炮”的年代——人们推崇的是战列舰,日本“大和号”的横空出世就是象征。航母的作用正是在二战中逐渐为人们所认知,这样“未卜先知”的航母躲开论就成为笑谈。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偷袭珍珠港这一改变二战进程的重大事件也便被人利用。应该说,珍珠港事件是日本军国主义妄图实现疯狂梦想的必然之举,加诸给美国人民的伤痛无以复加,美国参战有早有晚顺理成章,完全没有必要以如此巨大的牺牲换来一个参战理由。

美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是巨大的,中美人民共克时艰对抗强敌的努力是巨大的,用献血凝成的友谊也是有目共睹。

我们要铭记历史,千万不要让历史虚无主义蒙蔽了双眼……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类似于罗斯福阴谋论、骗局说、诱导说、苦肉计就很盛行。这明显是一个自我设想的谣言,但很多人由于不具备历史常识,竟然信以为真。

日军代价与美军损失1941年12月7日清晨,由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指挥,规模巨大的偷袭运动来临,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轰炸美军基地夏威夷珍珠港,各类穿甲炸弹和鱼雷铺天盖地,在90分钟内就结束了两次轰炸。

日本前后动用了441架飞机,6艘航空母舰,556枚炸弹,鱼雷40枚,达100多吨。剧烈的攻击势头下,日军仅仅只折损了29架飞机、70架被击伤、200多名士兵、55名飞行员以及6艘袖珍潜艇,几乎是一次完美的偷袭行动。

而美军则阵亡了2403人,受伤1250人,战列舰8艘中的4艘被击沉,内华达号战列舰搁浅,其余都遭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光亚利桑那号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场面非常凄惨。

夏威夷岛上和其他基地诸如受损的建筑、大小船只和基础设施不计其数。事发突然,美军仓促进行自卫,岛上高射炮反应迟钝直至6分钟后,才零星反击,但于事无补。

珍珠港事件基本摧毁了美国在太平洋的前期部署,消息传开世界震惊。

日本南下与美国应对1939年,诺门坎日军试探性进攻被苏联朱可夫率部打败之后,北上的策略严重受阻,南下已经无疑。

日本充分估计到了与美国交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了轴心国同盟,是为了应对采取南下战略之后孤军作战的弊端。1941年7月,美国下令冻结日本的资产和石油禁运,矛盾彻底白热化。

珍珠港袭击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发出通牒。同时,作为同盟国的德国纳粹和意大利也向美国宣战,表明同盟之意。美国当然是迅速回应,总统罗斯福发表了国耻日演讲,自称这是活在耻辱中的一天,宣布加入二战。

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增加了国际形势的变量,标志着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改变了世界格局。

为何会争论不断?日本的突然袭击宣战和美国的应对宣战,德意两国的加入,前后不过一周多时间。罗斯福有没有提前收到情报和是否毫无战斗准备是争论的焦点。

根据美国的档案卷宗,确实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军频繁调动,似乎有迹象表明得到了消息,先是将一些战斗机分散到偏远的小机场,调走了位于珍珠港内的航母,而留在主机场的飞机则摆放整齐。并调派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到基地。军方在袭击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进行战备值班。

最能表现出美国强大工业制造能力的,还在于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加利福尼亚号、西弗吉尼亚号等军舰打捞出水,短时间内修理好,进行了改装,恢复了战斗力。

实际上,珍珠港偷袭的目标还有一个就是占领东南亚,在偷袭珍珠港之前的48分钟,日军就在马来半岛东北端登陆,试图获取运输通道,储备后继资源,击败了英国的防线。

结语我们在评判历史事件时,不能如果仅仅用有限的资料和现代的价值来考量。如果考虑不到当时的国际情境和行为逻辑,很难得出恰当的结论。

实际上,美国没有必要用极大的代价来选择参战,如何选择在于利益,没有必要如何实施苦肉计。回到历史的现场,那些争议即使一时间不能全部解决,但也无伤对于整体格局的判断,那就是美军不得不加入二战。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必看十大热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