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钰1938年出生于江苏,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纽海文大学终身教授,美国首席鉴证专家,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任州级警政首长的华裔人士,参与侦破过“辛普森杀妻案”、“美国女中学生焦尸案”、“克林顿助手自杀案”、“美国豪华游轮新浪失踪案”等8000多个重大刑案,被称为“华人第一神探”、“现代福尔摩斯”、“现场重建之王”。
《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李昌钰的成功之道》是李昌钰的自传,内容平实,不夸张、不渲染、不居高临下地教育人,娓娓道来78年的人生路,奋斗的历程,感悟的人生道理,热血的励志传奇。
梳理李昌钰的成功之道,或许能对我们自身的成长以及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一、
非常重视教育的原生家庭
李昌钰家共有13个孩子,他排名11。父亲做生意,家庭富足。为避战乱,举家迁移到台湾。但是因为父亲乘坐的太平轮沉没,导致家道中落。从此母亲靠帮人洗衣服等工作,独自抚养13个孩子。虽然生计特别艰难,大的孩子要打工兼职,小的孩子也要帮忙做家事,为了鞋子能穿得更久一些,李昌钰出了家门就把鞋脱掉打赤脚走路,到了学校门口再穿上。
即使生活如此捉襟见肘,他的母亲也坚持让所有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对李昌钰的期望也是将来能出国读书,拿个博士学位。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好几个孩子都读了博士,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就。
所以解读一个人的成功之路,一定要回过头去看他的原声家庭,不论富贵与否,一定是重视教育的。龙应台家也是这样的,父母竭尽全力供孩子读书,不要他们做家务,学习时保持安静,培养出了三个博士。
他们的家长都是有远见的家长,五六十年前,条件拮据,却帮孩子树立起读博士的远大理想,这是怎样的见识和胸襟。相比之下,现在很多孩子因为家境不好而早早辍学出去打工,这又何尝不是因为父母目光短浅。这些事例告诉我们,
作为家长一定要在战略的层面重视教育,在实际行动上支持教育才行。
二、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力储备
李昌钰原本因为家境差营养不足,人长得很瘦弱。但是
读警官学校时接受严格的体能锻炼,学习柔道、摔角、武术等课程,身体变得越来越健壮。七十五岁时还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参加央视的《开讲啦》,一秒摔倒撒贝宁。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身体好和事业成功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你,这关系可太大了。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没有健康这个1,其他的0根本就无法依存。
李昌钰几十年来,每天只睡4、5个小时,空中飞人一般全球办案、讲学、录制节目,承受了如此大工作压力,年近八旬看起来像五十几岁,全是因为他身体好。
其实伟人、名人共同的特点是身体好。毛主席、周总理年少时都热爱锻炼,所以万里长征路走得下来;克林顿每天跑步,奥巴马爱打篮球,所以能坐得稳总统宝座;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每天锻炼一小时,所以他才能12点还在实验室,7点已经又到实验室了;钟南山院士自爆年轻时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在校运动会上保持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所以他70多岁了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所以身体棒未必能成功,但是身体差肯定不能成功。身体好才能干得动活、抗得住累,才能活得足够久,熬到自己成功那一天。
像现在的人,天天对着电脑,看着手机,动不动就颈椎痛了,腰椎突出了,熬夜就出黑眼圈了,就这身体素质,还天天幻想成功,做梦呢?把你摆上成功者的位置,你能熬得住吗?让你没空倒时差地满地球飞,让你连续工作72个小时不睡觉,行吗?
所以诸位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好学生,先让自己的孩子身体棒棒的,那些走两步路就直喘气的胖丫、胖小,三天两头感冒请假的文弱宝宝是很难成为优等生的。
三、
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兴趣所在
李昌钰最初的理想是当篮球运动员,但是经过努力后发
现自己不是那块料,就及时改弦更张了。他得到的感悟是
“要了解自己的先天条件,不要把目标定得超过自己的极限,就不会感到失望与痛苦。每个人都有他先天的体能、智力上的Limitations(限制),要想办法接受它,而不是一直执着于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李昌钰当年钻牛角尖就想打篮球,那这个世界上就会少一名神探,多一名平庸的篮球运动员。
他取得博士学位后,母亲、导师、朋友都劝他继续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但是他坚持从事当时来看还是冷门、小众的鉴证科学。因为这是他的兴趣所在。
如果李昌钰当年选择生物化学,那这个世界上就会少一名神探,多一名生物化学教授。当然了,凭他的努力,他当生化教授应该也很成功,但是生物化学教授实在太多了,而鉴证科学当时刚刚起步,是李昌钰将其发扬光大的,所以当生化教授远远不如现在这样开创了一个时代,成为这个领域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更有意义和成就感。就像他自己说的
“你站在什么起点不重要,你在人生的抉择点做出什么选择很重要”
。不再执着于打篮球是放弃,坚持做鉴证科学是执着,这一退一进的基础都在于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局限,认清自己的兴趣。
人这一辈子最难的就是认清自己:认清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认清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太多人从来就没搞明白这两件事,稀里糊涂地就把这辈子过完了,当然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作为家长,我们往往希望孩子好,所以会强加给他们很多自己的意志:你要学钢琴,你要学奥数,你将来读经济管理,你将来去证券公司挣钱多。这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做,他们自己到底愿不愿意做。其实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内心,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在。
四、
成功就是一点一点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荀子》里的名言,告诉我们要积累!积累!积累!
李昌钰的成功靠的就是积累,“除了运气以为,我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努力更是关键。人的一辈子很长,成就其实是一步一步累积起来的。”
李昌钰四十几年来参与过全球8000多个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每个案子我都仔细研究、反复研读过无数次资料,这些都成为经验和知识的累积”。
8000,这个数字是怎样一种概念?如果你读过8000本书,该如何博学?如果你写过8000篇文章该如何妙笔生花?如果你现在开始写完8000张毛边纸,书法水平肯定艳惊四座。如果你画了8000幅画,肯定能小有名气。
十几年前,我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办公室里的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告诉过我要注重积累,要积累文章,要积累试卷,要积累教学经验。当年我当成了耳旁风,现在回想起来,真是金玉良言。
我们不够成功,是因为积累得不够。是因为不愿意积累,因为积累太累,太久,我们不愿意等待不愿意捱。我们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最好一下中张彩票,秒成百万富翁,最好明天就变成马云、马化腾、王健林。
却忘了,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钱要一点点攒,事要一件件做。
所以如果你的小孩暂时成绩不够好,不要着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孩子不是一天养成的,慢慢来,每天进步一点点,聚沙成塔,某天蓦然回首,原来已经进步这么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