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船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时间:2022-09-09 21:59 点击:198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船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船舶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有很久远的造船历史,疫情好转后,船舶制造与运输需求在上升,对应到股市中船舶制造板块表现喜人,获得了很多投资者的青睐。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一下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中国船舶。在介绍中国船舶前,大家可以先看看这份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名单,朋友们可以点击链接:【宝藏资料】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中国船舶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涵盖了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业务。在造船业务层面,公司产品线可以覆盖到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型,造船总量、造机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因而,作为中船集团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在船舶行业具有完备的商业模式,是国内船舶制造的绝对龙头。

简单把中国船舶的公司情况告诉大家之后,我们来看下中国船舶公司有什么亮点,我们投资会不会亏?

亮点一:品牌和业务规模优势

最近几年,我中国船舶的品牌在国际上也算是影响力日益深远的了,在生产效率、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展现出极大竞争优势,名誉方面特别好,而且还极有竞争力。在结束重大资产重组后,中国船舶行业将更深入地展和整合产品业务范围,基本上涵盖了海工产品类型和船舶,强化了上市平台的定位,进一步的是船海产业做的比以前更强,更优秀。

亮点二:深入调整产品结构,造船,海工,动力,三箭齐发打造全球造船龙头

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强化集装箱船、油轮、气体船等主力船型承接力度的基础之上,增强对小型船市场的关注意识,把抢夺订单当成是企业最要紧的任务。基于此,中国船舶紧靠市场,开拓改善主流船型,这也能够让豪华邮轮项目更快的进行,打破海工装备自主设计瓶颈,将动力机电业务转向高端产业链、价值链。另外,他们还自主研发了大吨位的散货船、运输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等,并着手开发大型游轮市场。篇幅有限制,有关中国船舶的深度报告分析情况,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 中国船舶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疫情的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后,经济也开始稳步复苏,企业和工厂复工复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宗商品需求量大,也因此把船舶运输业带上了发展之路。中国船舶作为我国船舶的领先者,在不断带领民船行业回暖,并促进造船业供给也在逐步侧改革;可见中国船舶的未来一片光明,未来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也会最先享受到。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船舶作为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有望在行业变革之际,乘时代春风,迎来高速发展。然而文章没有实时性,假如想进一步了解中国船舶未来行情,立马打开链接,你的股票有专业的投顾诊断,查看中国船舶目前行情好不好:【免费】测一测中国船舶还有机会上车吗?

应答时间:2021-09-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中国船舶未来5年走势

中国的造船历史很长远,疫情变好后,船舶制造与运输需求增大,对应到股市中船舶制造板块表现就非常优秀了,获得了很多人的芳心。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下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中国船舶。在介绍中国船舶前,大家可以先看看这份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名单,下面有个链接直接点击:【宝藏资料】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中国船舶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业务覆盖了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公司产品线可以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型的造船业务,造船总量和造机产量连续多年均高于国内其他公司。同时,由于是中船集团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具有完整的船舶行业产业链,是国内船舶制造绝对权威。

分析完中国船舶的公司情况,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船舶公司有什么优秀之处,是不是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品牌和业务规模优势

要是近几年了,我们中国船舶品牌在世界上越来越深远的,其竞争优势极大,展现在生产效率、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方面,不仅有品牌竞争力,而且名誉良好。在重大资产重组结束后,中国船舶产品业务范围会更深入地拓展和整合产品业务范围,基本上涵盖了海工产品类型和船舶,强化了上市平台的定位,有效地推动了船海行业做强做大。

亮点二:深入调整产品结构,造船,海工,动力,三箭齐发打造全球造船龙头

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迎合市场的需求,在巩固集装箱船、油轮、气体船等主力船型承接力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型船市的关注,把抢夺订单看做是企业最迫切的任务。为此,中国船舶紧跟市场,构建完善主流船型,这也能够加快实施豪华邮轮的项目,克服海工装备自主设计瓶颈,将动力机电业务逐渐转向高端产业链、价值链。除这些以外,其旗下还有自己研发的船只项目,例如:大吨位的散货船、运输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等,还向大型游轮市场进军。篇幅有限制,对于中国船舶行业的全面解析,我都帮大家写到这篇研报里了,快来了解一下吧:【深度研报】 中国船舶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疫情控制住以后,经济得到良好的复苏,并在复工复产的带领下,大宗商品需求量飙升,这也是船舶运输业发展主要原因。中国船舶作为我国船舶的领先者,对民船逐步回暖,以及造船业供给侧改革方面有很大的帮助;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国船舶未来的希望,也将会最先享受到行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总之,我认为中国船舶作为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的领导者,很有可能在行业的变革中,借着国家改革福利,迎来飞速发展。可是文章跟不上现实的步伐,如果对中国船舶未来行情有深入了解的需求,立刻把链接打开,你的股票有专业的投顾诊断,看一下中国船舶现在行情怎么样:【免费】测一测中国船舶还有机会上车吗?

应答时间:2021-09-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中国船舶前景怎么样?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展望未来,全球多国已开始接种疫苗,新冠疫情将逐步得到控制,世界经济贸易有望慢慢恢复正常。随着国际航运业和油气产业的复苏,船东投资信心得到提振,被压制的市场需求可能释放。

然而,由于环保政策、可替代燃料等原因,未来船海市场的发展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综合全球船舶制造行业发展情况、各船型船龄情况、船东对存在弊端的LNG动力船舶的观望态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的历史数据等,前瞻分析认为2021年我国造船完工量预计将达39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有望增长至5500万载重吨,由此手持订单量将进一步增加至8711万载重吨;

2021-2026年我国船舶制造产能预计将与2020年基本持平,新接订单量波动变化,造船完工量将根据新接订单量灵活调整,手持订单量则根据每年新接订单量及造船完工量进行计算,预计2026年绝对环保的可替代燃料动力技术仍未能实践应用于船舶中,新接订单量将下降至2800万载重吨。

中国船舶行业分析,有大神说下吗?

中国的造船历史久远,疫情好转以来,船舶制造与运输需求在不断增长,对应到股市中船舶制造板块表现真的相当到位,获得了很多投资者的喜爱。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说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中国船舶。在开始分析中国船舶前,我整理好的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小伙伴们可以直接戳链接哦:【宝藏资料】船舶制造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中国船舶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业务都有包含。在造船业务方面,公司产品线可以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型,造船总量和造机产量在全国范围内都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同时由于为中船集团重心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内船舶制造中排名第一。

简单将中国船舶的公司情况和各位小伙伴们说了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船舶公司有什么做的比较优秀的地方,我们投资了值不值?

亮点一:品牌和业务规模优势

要是近几年了,我们中国船舶品牌在世界上越来越深远的,在竞争方面,生产效率、周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度等领域展现出极大地优势,名誉方面特别好,而且还极有竞争力。在结束重大资产重组后,中国船舶行业将更深入地展和整合产品业务范围,全部包括船舶以及海工产品类型,强化了上市平台的定位,将船海行业做的要比以前更强更优。

亮点二:深入调整产品结构,造船,海工,动力,三箭齐发打造全球造船龙头

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以迎合市场的需求,在强化集装箱船、油轮、气体船等主力船型承接力度的基础之上,提高小型船市场的关注度,企业最紧迫的任务是抢夺订单,基于此种情况,中国船舶迎合市场需求,对主流船型进行开发优化,也是为了让豪华邮轮项目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实施,摆脱海工装备自主设计困境,将动力机电业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靠近。除此之外,他们还自己研究开发出多种轮船,例如:大吨位的散货船、运输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等,并开始开拓大型游轮市场。篇幅不允许过长,对于中国船舶行业的全面解析,学姐已经放到这篇研报中了,快点开看看吧:【深度研报】 中国船舶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疫情缓和以来,在经济复苏、复工复产的带动下,大宗商品销售旺盛,大量的需求也带动了船舶运输业的发展。可以把中国船舶看做是我国民船的龙头企业,将促进我国民船逐步回暖,并在造船业供给侧改革方面做出贡献;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国船舶未来的希望,也将会最先享受到行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从整体来看,中国船舶可以说是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领先者了,有很大可能会在我国船舶业改革之际,乘坐改革的顺风车,迎接企业的飞速发展。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中国船舶未来行情,立马打开链接,专门的投资顾问为你进行股票诊断,看一下中国船舶行情的详情:【免费】测一测中国船舶还有机会上车吗?

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中国船舶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重工(601989)、中国船舶(600150)、中国动力(600482)、中船防务(600685)、中船科技(600072)、亚星锚链(601890)、海兰信(300065)、天海防务(300008)、国瑞科技(300600)、中科海讯(300810)、江龙船艇(300589)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船舶制造三大运行指标;重点监测船舶制造企业产值;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出口船舶三大指标。

行业概况

1、定义

船舶是各种船只的总称,指能够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船舶制造行业,即造船业,是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作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的重要产业,船舶制造行业为海洋开发、航运交通、能源运输、国防建设等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是我国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

现代船舶种类较多,可按船体材料、航行区域、动力装置、推进方式、航行状态、用途等方式对船舶进行分类。其中,最能说明船舶特征的是按照船舶的用途来进行分类,具体参见下表。

2、产业链剖析

钢材、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和船用配套设备等是船舶生产中重要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到船舶的生产质量、成本等。了解钢材、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的产量、价格走势将对船舶制造行业成本的控制有所帮助,同时了解船用配套设备的技术研发,有利于船舶新产品的开发。

船舶广泛应用于航运、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是航运、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的重要配套产品,其产品性能必须满足这些行业的需要。船舶制造行业的发展依赖着下游行业的拉动,同时也制约着这些行业的发展。

行业发展历程:初步建立现代高水平船舶工业体系

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起步于造船、经略于海洋。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船舶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扩展性,有着“综合工业之冠”的美誉。

回首自近代以来1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船舶制造业经历了废墟起步、对外开放、世界跨越、继往开来等主要阶段,由千疮百孔到重获生机、由百业待兴到脱胎换骨,见证了时代的兴衰百态,镌刻了实业兴国的永恒。当前,我国已迈入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形成了船舶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了现代高水平的船舶工业体系。

行业政策背景:船舶制造行业向绿色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根据十四五规划,航运业的绿色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将为一些小型和小众船型的新造船板块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国整体造船市场将呈现出三大主力船型以外的多样化发展。前瞻分析认为,未来五年内我国支线集装箱船、小型和大型LNG船以及海上风电船舶建造前景向好;邮轮板块受益于疫情后游客数量增长、中国邮轮港口建设的影响,中长期发展前景光明。

同时,为实现中国“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船舶制造行业必须大力推进零碳排放船舶发展,同时加快培育低碳/零碳排放船舶新内需,将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船用加氢站、船舶大功率充电桩等纳入“新基建”范围,在资金投入、运营维护等方面提供支持政策,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研发运营计划保持同步;制定瞄准未来更高温室气体减排要求、实施新一轮老旧船舶淘汰计划和“绿色长江”“绿色珠江”等产业化项目支持政策;通过设立产业基金、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高能耗、高排放的远洋、沿海、内河船舶拆解更新;推动LNG燃料、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动力应用,支持船舶改造油气收集系统和岸电受电设施。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平稳增长

2020年,全国造船完工38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承接新船订单289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5%。截至2020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711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2.9%。

2021年1-7月,全国造船完工24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7%。承接新船订单45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2%。截至2021年7月底,全国手持船舶订单89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6%,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6.1%。

2、2020年重点监测船舶制造企业产值达1530亿元

2014-2021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重点监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波动变化。2020年1-11月,船舶行业75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11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530亿元,同比下降2.3%;船舶配套产值251亿元,同比下降4.6%;船舶修理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2.2%。

2021年1-7月,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40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船舶制造产值931亿元,同比增长16.2%;船舶配套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20%;船舶修理产值81亿元,同比下降10.9%。

注:每年重点监测船舶企业数量略有不同,2014-2021年重点监测企业数量分别为87、88、94、80、80、80、80、75和75家,同比增速根据企业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3、船舶制造企业营收受疫情影响较大

不同于船舶工业其他业务的增长态势,2013-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的销售收入呈波动下降趋势,作为传统制造业的船舶制造行业持续低迷。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62.4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船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为3029.8亿元,同比下降13%;船舶配套企业销售收入为494.9亿元,同比增长2.4%;船舶修理企业销售收入为299.3亿元,同比增长13.5%;船舶改装企业销售收入为39.3亿元,同比下降2.7%;船舶拆除企业销售收入为54.3亿元,同比下降31.1%;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为439.6亿元,同比增长19.3%;航标器材及其他浮动装置的制造企业销售收入为5.2亿元,同比下降17.2%。

注:1)部分年份统计口径不同;2)同比增速根据当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进行了调整。

4、出口船舶订单占手持订单量的比重高达88%

2020年,全国完工出口船342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承接出口船订单244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3%;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65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3%。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8.9%、84.5%和91.7%。

2021年1-7月,全国完工出口船226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4%;承接出口船订单403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9.4%;截至2021年7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791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3.7%、89.1%和88.3%。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华东地区造船实力较强

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截至2021年8月18日,国内船舶制造相关企业数量多达82449家,其中大部分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20340家)、山东(10156家)、上海(8440家)、浙江(8417家)、广东(7642家)、辽宁(4513家)、福建(4249家)、湖北(2709家)等八个省/市,前八省份产业集中度达80.61%(按照企业数量)。

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是央企、地方造船企业、民营造船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央企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地方造船企业和民营造船企业则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如江龙船艇、扬子江造船、新时代造船、金海湾船业等。

从船舶制造行业总体运行情况来看,据《中国船舶工业年鉴2020》所统计的2019年情况来看,华东、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占据了全国相当的份额,其中又以江苏省、上海市、辽宁省、浙江省、广东省等占比较多。

2、企业竞争:前十企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2020年,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0.6%、新接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4.2%、手持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68%,新接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趋势明显。

2020年,我国船舶制造龙头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分别有5家、6家和6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并且我国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世界十强相比2019年分别增加了1家和2家。

在船舶制造行业的11家上市企业中,选取8家较具代表性的企业,对其业务布局情况整理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展望未来,全球多国已开始接种疫苗,新冠疫情将逐步得到控制,世界经济贸易有望慢慢恢复正常。随着国际航运业和油气产业的复苏,船东投资信心得到提振,被压制的市场需求可能释放。

然而,由于环保政策、可替代燃料等原因,未来船海市场的发展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综合全球船舶制造行业发展情况、各船型船龄情况、船东对存在弊端的LNG动力船舶的观望态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的历史数据等,前瞻分析认为2021年我国造船完工量预计将达39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有望增长至5500万载重吨,由此手持订单量将进一步增加至8711万载重吨;

2021-2026年我国船舶制造产能预计将与2020年基本持平,新接订单量波动变化,造船完工量将根据新接订单量灵活调整,手持订单量则根据每年新接订单量及造船完工量进行计算,预计2026年绝对环保的可替代燃料动力技术仍未能实践应用于船舶中,新接订单量将下降至2800万载重吨。

关于《船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