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现代旅游发展的时期及其特点?
新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创期(1949~1966年)、停滞期(1966~1976年)、发展期(改革开放后至今),特点:初创期为我国的旅游业提供了契机;停滞期使我国的旅游业受到极大的破坏;发展期中国旅游业大发展,1、建立健全组织2、破除阻碍旅游业发展的体制,实行政企分开3、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
二、中国传统旅游接待业发展的特点?
旅游信息化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
世界旅游发达国家在资源整合、设施建设、项目开发、市场开拓、企业管理、营销模式、咨询服务、电子交易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引发了旅游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产业格局的变革,带来了产业体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和产品市场创新,改变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
旅游接待业的特征:
(1)组织形态的规模化,形成连锁型业态。主要表现中小型旅游企业的连锁化扩张;大型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超大型旅游集团(联合体)的战略联盟和跨国经营的出现。
(2)经营方式的专业化,形成专业型业态。主要表现在服务外包现象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专业服务公司的产生。
(3)资源整合的集约化,形成集约型业态。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如以旅游集散中心为代表的旅游超市的发展。
(4)技术手段的信息化,形成虚拟性业态。主要表现在旅游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数字虚拟旅游的应用等。
(5)空间形态的集聚化,形成积聚型业态。不同的旅游组织如酒店(或景区、旅行社等)在区域的集聚会形成空间意义上的业态。
三、中国民族旅游发展历程和特点?
社会的开放与进步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全境开放。民国时期的各届政府对入境旅游的管理也非常宽松,这样为大量的外国人来华旅游提供了条件。另外,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法令,承认人们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西方的科学、民主思想广泛传入中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也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政治条件。
四、人类旅游发展的特点?
1.异地性。
旅游就是一场去异国他乡的行程,是空间上的转移。离开久居的家乡,去远方游览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的文化。空间上的差异,是吸引力所在。所谓旅游,不过是去看一看别人的生活日常。差异性越大,旅游的魅力就越大。
2.游玩性。
旅游的目的以玩乐为主,是放松身心的过程。没有工作的约束,没有生活琐事的打扰,旅游让心情放飞,让身体放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论是去户外远足亲近大自然,还是去陌生的城市找一个角落发呆,旅游带来的是身心愉悦。
3.短暂性。
旅游是一场探索陌生地的短暂旅行,无论在外逗留三两日还是半年,旅游结束都要回归到出发地。远方是别人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在家乡。远方是短暂的,家乡是长久的。
4.消费性。
旅游是一场花钱买享受的过程,无论是穷游还是奢游,衣食住行总会产生消费。不同于在家的日常必需支出,旅游消费是可以带来愉悦感的支出,获得的是美好的心情。
五、庄园旅游发展特点?
特色庄园模式以产业化程度极高的优势农业产业为依托,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特色庄园模式适用于农业产业规模效益显著的地区,以特色农业的大地最观、加工工艺和产品体验作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休闲、体验等旅游产品,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延伸产生强大的产业经济协同效益。
六、中国现代旅游全面发展阶段的特点?
旅游业40年经历了四大阶段:
一、初创阶段(1978-1986年)
1978年、1979年,国家为改革开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事业”。
国家第一个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1981年国务院80号文件)有两个定位:
1、双重性质双重目标,“旅游事业在我国既是经济事业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游业发展要“政治经济双丰收”,这是用以确定旅游业“中国式道路”特征的定位;
2、把旅游放在经济领域中比较、调试后的定位,“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
这也是第一次关于产业重要性的精准定位,为旅游业在40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大发展中“选对跑道”“对上表”。
二、产业化进程阶段(1986-1998年)
从1986年国民经济“七五”计划,到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旅游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981年,国务院主持制定了旅游业第一个发展规划,在5年后列入国家第七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5年实践、5年探索有多难可以想见,最终这个《规划》敲定了作为“国民经济一个组成部分”的产业应该有的基本政策体制保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轨道上开始了产业化进程。
七、中国出发国际邮轮旅游攻略?
中国出发的国际邮轮旅游攻略是可以提供的。首先,可以选择邮轮公司和目的地,例如皇家加勒比邮轮、诺唯真邮轮等,以及旅游目的地,如东南亚、中东、地中海等。其次,要注意签证问题,因为某些目的地需要办理签证,所以需要提前准备。此外,要了解邮轮船上的设施和服务,例如饮食、游泳池、娱乐设施等,以及舱房的类别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航线和舱房。最后,要注意行李和船上消费的问题,例如免税店、水疗等。总之,选择好邮轮公司、目的地和船上设施,提前准备签证和行李,了解船上消费和服务,就可以享受一次愉快的国际邮轮旅游。
八、中国品牌发展的特点?
品牌发展受制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我国品牌的创建和管理受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十分明显。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如明清以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品牌,有据可查的仅有宋代刘家针铺的“白兔”品牌。明清期间只有清朝的“六必居”、“泥人张”、“内联升”、“百草堂”、“马祥兴”等字号,品牌内涵没有实质性地发展。这种状况是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农耕经济紧密相连的。农业经济条件下产品生产数量有限,供不应求,使品牌成为多余的东西
九、中国针灸发展特点?
据考证,它起源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有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
真正诞生时间应是新石器时代,《内经 素问》载有砭石治病,这最初是用于刺破脓疡,刺络泻血之用——这就是针灸的起源
从战国至秦汉时期,以《内经》成熟为标志,形成了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其中《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和系统,故《灵枢》又被称作《针经》。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简要——
魏晋隋唐时期,皇甫谧编撰《针灸甲乙经》成为一部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针灸专书,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又一次总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宋金元时期,王惟一设计了两具针灸铜人
明清时期,杨继洲完成《针灸大成》,在腧穴里列出来“奇穴”这个类别
近代,鸦片战争之后,针灸学术受到严重挫折。
十、中国邮轮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促进邮轮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邮轮旅游作为一种高品质的休闲旅游方式,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大家乘坐邮轮不仅可以享受到邮轮上的各种服务、出境旅游,而且可以近距离接触海洋,体验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培养海洋情怀,对建设海洋强国具有积极影响。
二是有利于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邮轮业产业链长、经济带动性强,发展邮轮经济有利于促进邮轮设计建造维修、物资供应、船舶港口运营、休闲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对提升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