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吉林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中部。
吉林建置始于清朝时期,公元1653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公元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了肃慎、秽貊、东胡三大部落。
舜、禹至夏商周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朝时期,灭卫满朝鲜设玄菟郡,管辖吉林省东南部,吉林地区先后属苍海郡、临屯郡、乐浪郡、真番郡、玄菟郡。这是吉林地区纳入中原王朝行政建置之始。
公元前37—668年间,高句丽活跃于吉林,曾定都于集安丸都山和国内城,与东汉、曹魏、隋朝等中原政权时战时和,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
唐朝时期,唐朝和新罗联合灭高句丽,设置安东都护府,西北部地区属唐室韦都护府。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敦化东牟山立震国,公元713年,受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公元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改渤海国为东丹国,在西部设黄龙府。
辽国时期,吉林省大部分隶属东京道,西部为上京道管辖。
金国在其辖境设上京路、北京路、东京路、成平路、海兰江路,基本覆盖今吉林省全境。公元1215年,女真人蒲鲜万奴建立东真国,公元1233年,为蒙古所灭。
元朝时期,吉林地区隶属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为开元路、北达达路、中书省泰宁路及中央枢密院直领的成平府辖区。
明朝时期,吉林地区大部分隶属奴儿干都司,西部的洮南一带属大宁都司的泰宁卫,东南部一带为建州卫,为建州女真发源地之一。
清朝初期,吉林地区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公元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随后宁古塔将军驻地迁移至吉林市。
公元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为吉林将军,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
公元1860年,中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原属吉林省的沿海地区被割让给俄国,吉林变成了内陆省。
公元1907年,正式建吉林行省,省会设于吉林市。民国时期,吉林省区划沿清旧制不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东北地区,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建立,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首都。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自此吉林省全境解放。
吉林省共辖9个地级行政区,包括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分别是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白城市、辽源市、松原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二、武汉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它由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组成,它也被人们称为江城,它更是有“九省通衢”的美名,由此可见武汉在中国的交通和经济上的重要地位。武汉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黄鹤楼就建在武昌,在它的边上就万里长江。
西汉时期,武汉已见雏形,那个时候叫江夏郡。宋朝的时候,武汉叫鄂州,它第一次成为的行政单位。明朝时,汉口镇成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九省通衢”的名字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
到了清朝,汉口城区、汉阳城区和武昌城区被成为武汉三镇。辛亥革命后,武昌成为中华民国的政府。1927年,国民政府将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合并成一个区,并改名为武汉。
现在的武汉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它不仅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同时也拥有众多著名学府。
三、邛崃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1、临邛的得名,史有三说:一说因临近邛崃山,故名。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称:“南接邛崃山,因以为名”。清康熙《邛州志》称:“置临邛县,取邛崃山以为名”。民国《邛崃县志》总纂宁缃案:“临邛者,南临邛崃大山也”。
2、一说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故名。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临邛县》称:“郡西南二百里本有邛民,秦始皇徙上郡实之”。1993年出版的《邛崃县志》称:“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故名。”一说因邛水得名。《旧唐志》称:“邛水出严道邛崃山,入青衣江,故云临邛。”我们今取第二种说法,即“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故名。”
四、云南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
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南现”说,建县时,县治驻地现云南驿村北面的龙兴和山出现五彩云霞,县城在彩云之南称“云南”;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宾川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
唐朝,南诏王阁罗凤遗使到长安拜唐王,王问:君在何方?使遥指南曰:南边云下。于是在朝廷心目中“云南”便为祖国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阁罗凤为“云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
明至清代为区云南县与省名的使用混暇,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民国七年(1918年),为免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
五、邯郸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地名由来: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 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历史: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六、美国的名字由来和历史?
名字由来:
商人亚美利哥(Amerigo)于1451年生于佛罗伦萨。快到四十岁的那年,亚美利哥在西班牙获得了正准备前往“新大陆”的奥杰达将军的赏识。1497年,亚美利哥的身影出现在帆船上。亚美利哥因此出名。当时“新大陆”还没有一个总括大陆的名称。德国地理学家马丁倡议称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这个地名就此定了下来。该地名是将亚美利哥的拉丁语名亚美利克斯(Americus)的词尾换为地名接尾词-a而成的。
18世纪前,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当时称为北美13州联合殖民地。1775年这些殖民地人民发动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人民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一建国就想使自己在美洲居于统治地位,因此,把美洲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名称。1787年在美国宪法中正式肯定了这一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U.S.A.)。美国因洲名而得名。在英语中,亚美利加 和美利坚为同一词“America”,只是汉译不同,前者指全美洲,后者指美国。
U.S.A.是美国全称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坚合从国)的缩写。
“United States” 中的States是指美国的州。早期的翻译者匠心独运,灵活地将“州”译作“国”,将“联合州”译为“合众国”。 The United States这一名称,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论家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在美国《独立宣言》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的。1791年,美国总统华盛顿将它缩略为U.S.。1795年,U.S.A.正式见诸有关文件。
“America”在词典上译为“美洲、美国”。1507年,德意志地图学家兼地理学家M·瓦尔兹缪勒借用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弋·韦斯普奇(Amerigo·Vespucci)的名字,以 “America”给新大陆命名。韦斯普奇曾于1497—1503年4次远航,发现新大陆(南美洲东北海岸)。这位地图学家得知消息后,就把欧洲名国共同采用的拉丁语Amerious深化为Americ,并加指地后缀-a,构成了America, 意为“亚美利弋·韦斯普奇发现的土地”。 瓦尔兹缪勒还把这一名称标在一张由12幅木刻所标成的世界地图上,并延续至今。
历史:
北美洲最开始的居住者是印第安人,到了16世纪,西方列强为了建立殖民地,就开始入侵北美洲,到了17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洲移民,这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失去了土地和家园,殖民地和英国的关系不断恶化,于是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后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北美十三州取得了胜利,美国正式诞生。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后,进行了领土扩张和一些列法令的制定和颁布,后因为美国南北方矛盾的不断加深,1862年-1865年,又爆发了美国内战,最后北方获得了胜利,并统一了全国。
七、鄄城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鄄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帝时期。
《吕氏春秋》载:“尧葬榖林,通树之。
《左传》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古兖州之域。
《史记》载: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
《太平寰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
榖林、历山、雷泽均在鄄城县境。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为卫国鄄邑,南为垂邑,东属古郕国地。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属卫国甄邑[甄,读juàn,鄄的异体字],南为垂都,东属廪邱,东南有城阳。
秦朝(前221—前206年)改鄄邑为甄城,于县东境置都关县,东南置城阳县,均属东郡。
西汉(前202—8年),初始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甄城而得名。
王莽改鄄城为鄄良。
东汉(25年-220年),为兖州济阴郡(治所定陶)鄄城县。东汉末,曹操领兖州牧时移治于鄄城(今旧城)。
三国(220—265年),属魏兖州东郡鄄城县,济阴郡城阳县地。其间鄄城曾两次改为县王国。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改鄄城县为王国,四年改国为县。黄初七年(公元226)复为国。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77年)改国为县。属曹魏之域兖州(治所廪丘)。后汉兖州刺史治昌邑,后移治鄄,三国因之。又属东郡(治所濮阳)鄄城县。
西晋(265—316年),属兖州濮阳国鄄城县、济阴郡城阳县地。
东晋十六国(317—420年),先后属后赵兖州济阴郡、前燕兖州东郡、前秦兖州、后燕兖州东郡,兖州、东郡均治鄄城。
南北朝(420—581年),先后为北魏、东魏济州濮阳郡鄄城县、城阳县地。北齐时省城阳县入鄄城县,北周因之。
隋朝(581—619年),先属濮阳郡,后属郓州。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废濮阳郡、鄄城归属东平郡。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于鄄城置濮州(濮州之名从此始)治所在鄄城。于东南置雷泽县,西南置临濮县。606年,改郓州为东平郡,废濮州,省临濮县入鄄城、雷泽二县。
唐朝(618—907年),初属鄄城县,雷泽县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濮州及临濮县,并在鄄城县置永定县,在雷泽县置长城、安邱2县。武德八年(625年),废永定县入鄄城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鄄城、临濮、雷泽3县属河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废濮州设濮阳郡,治鄄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濮阳郡为濮州。
五代十国(907—960年),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濮州属地。梁,濮州属义成军节度使管辖;唐,濮州属天平军节度使管辖;晋、汉、州因之。
北宋(960—1127年),属京东路濮州鄄城县、临濮县、雷泽县地。
金朝(1115—1234年),属山东西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隶属大明府濮州(治所鄄城)。1154年,降临濮县、雷泽县为镇,其地并入鄄城县。
元朝(1206—1368年),属东平路濮州,忽必烈至元五年(1268年),濮州直属中书省,顺帝至元五年(1339年)属中书省济宁路濮州。
明朝(1368—1644年),初隶中书省濮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入濮州,于鄄城置千户所,属东昌府。洪武九年(1376年),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濮州属地。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因黄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迁至黄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故城遂称旧城,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1644—1911年),初属山东省东昌府濮州地。雍正八年(1730年),升濮州为直隶州,直属山东省。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属兖沂曹济道曹州府濮州地。
中华民国(1912-1949年),民国二年(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设鄄城县,仍属山东省第二专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并鄄城县入濮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濮县改属山东省第十六专署(驻菏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县政府,属运西专署。11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七专署。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属冀鲁豫第八专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1948年7月,鄄城县解放。
1949年8月,鄄城县属平原省菏泽地区专署。
1953年,属山东省菏泽专署。
1958年10月,属山东济宁专署。
1959年6月,又改属菏泽专署。
1967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行政公署。
2000年12月菏泽撤区设市,自此,一直属菏泽市管辖至今。
八、越南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阮朝皇帝阮福映于19世纪初灭了西山朝,建立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当时阮福映为标榜自身是开创帝业拥有全越版图第一人,选择抛弃历史长时期使用的安南国号,在建国后使用南越国号。并遣使前往中国求封为南越国王,当时清朝的嘉庆皇帝并没有立马答应这个请求。
南越国曾是汉朝的藩属国,曾统治过越南,也长期被越南陈、黎二朝视为国统之始。但南越国版图大多数属于两广,如果册封越南君主为南越国王,那必然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嘉庆皇帝最初拒绝阮福映请求,要求继续册封为安南国王。《清仁宗实录》载:
所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一节,断不可行。‘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界亦在其内。阮福映边徼小夷,此时即全有安南,亦不过交阯故地,何得蘧称‘南越’。·······又恐阮福映有异心,坚拒之余,令两广海道、边关严加防备: “阮福映求封‘南越’,显有恃功要请情事,恐其心存叵测。所有广东、广西一带海道、边关,俱著密饬地方官留心防备,不可稍涉懈弛。
不过对于册封为安南国王,阮福映一再推迟,不愿接收。阮福映派出大臣再次前往清朝交涉,说明请求南越国号是因为祖先阮主使用南越国号久了,不愿接收阮朝死敌西山军使用的安南旧称。阮朝官修史书《大南实录》曾有记:
先代辟土炎郊,日以浸广,奄有越裳、真腊等国,建号‘南越’,传继二百余年,今扫清南服,抚有全越,亦复旧号,以正嘉名。
最终与越南交往熟悉的广西巡抚孙玉庭表示可以对国号进行变通,将南越颠倒过来为越南,这样两全其美。《清朝续文献通考》载:
不可以语言文字之末阻外夷归化之心”,若因国号问题拒绝接纳,人心有失; 因此从实际邦交出发,提出变通之举: “且百越之南,本为夷域,彼先有越裳,继有安南。请赐号‘越南’,于肇锡嘉名之中仍其旧域故土之义”,取“百越之南”之义,建议采用“越南”为国号。
最终嘉庆皇帝认同这个方案,正式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颁赐越南国王金印一枚。越南阮朝史书《国朝正编撮要·卷之一》对此有记载:
清帝恐失我国意,遂以越南名国,来书言:‘从前抚有越裳,已称南越。今又得安南全境,循名责寔,自当总前后所辟疆土,肇锡嘉名。其定以越字冠于上,示我国承旧服,而克继前徽;以南字列于下,表我国拓南交而新膺眷。命名称正大,字义吉祥。且与内地粤旧称迥然有别。’
当时阮朝君主阮福映也欣然接受越南这个国号,越南自阮福映开始使用大越南国号。
阮福映之子明命帝时期由于越南人常常将大越南国简称为大越,明命帝认为此举是将阮朝和历史上李陈黎诸朝相比,而明命则认为阮朝高于这些王朝,所以有重新恢复双重国号制度,在国内使用大南国号或大越南国号,废除大越国号,使得越南的国号首次出现形式上的统一。此后阮朝末帝保大1945年建立越南帝国,自称君为民称号。当年八月胡志明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定国号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尔后数年保大在南方建立越南国,吴廷琰废除保大建立越南共和国,从此越南国号固定,一直沿用至今。
九、爱达邮轮名字由来?
爱达邮轮的名字来源于其创始人、挪威企业家Knute Kloster的女儿Ada Kloster。Knute Kloster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营邮轮业务,为了纪念女儿Ada,他将邮轮命名为“Ada”号。后来,Knute Kloster的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了爱达邮轮集团,其旗下的邮轮也都以“Ada”命名,如“Adastra”、“Adonia”等。因此,爱达邮轮的名字源于创始人的女儿名字,也是其品牌的标志之一。
十、历史科普名字的由来和演变
历史科普名字的由来和演变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总是对历史感到好奇。历史科普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读者普及历史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而历史科普的名字则是吸引读者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史科普名字的由来和演变是一个有趣而又复杂的话题。要了解一个历史科普名字的由来,我们需要从词语的起源、用途和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下是一些常见历史科普名字的由来和演变的例子。
1. 《大众历史百科》
《大众历史百科》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科普书籍,该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大众"一词。
在汉语中,"大众"是指广大民众、普通群体的意思。在古代,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布极不平等,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到正规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因此,将历史知识普及给"大众"就非常有意义,这也是该书命名为《大众历史百科》的原因。
2. 《历史的故事》
《历史的故事》是一本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的历史科普书籍,其名字的由来与故事文化有关。
中国人有着丰富的故事文化,讲故事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之一。通过讲故事,人们可以更好地记住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了解历史的发展。因此,《历史的故事》这个名字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愿意主动了解历史的故事。
3. 《时间的旅行者》
《时间的旅行者》是一本以时间为线索讲述历史的图书,该名字的由来与时间观念有关。
人类对时间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开始观察自然界中的时间循环,比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时间的认识越来越深,时间被视为不可逆转的流动。因此,《时间的旅行者》这个名字给读者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4. 《历史的长河》
《历史的长河》是一本以历史为主题的科普读物,其名字的由来与长河的比喻有关。
长河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用来描述历史的延续性和流动性。历史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横贯时空,连绵不绝。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在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因此,《历史的长河》这个名字非常形象生动,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5. 《追寻历史足迹》
《追寻历史足迹》是一本聚焦历史地理的科普读物,其名字的由来与足迹的象征意义有关。
足迹是人类活动的痕迹,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留下了众多的足迹。通过寻找和研究这些历史足迹,我们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辉煌。因此,《追寻历史足迹》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结语
历史科普名字的由来和演变是一个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方面。每个历史科普名字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吸引力,能够引导读者主动了解历史知识。通过了解历史科普名字的由来和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科普作品的设计理念,增加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