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商业养老保险:真正能够实现养老保障吗?

106 2024-07-14 03:27 admin

一、商业养老保险:真正能够实现养老保障吗?

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义

商业养老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根据商业保险原理和制度,为参保者提供养老金、抚恤金、一次性离休金等待遇的保险制度。其目的是为参保者提供一种辅助性的、个人账户化的养老金保障。

商业养老保险的运作方式

商业养老保险的运作方式是参保者按照约定的比例和金额向商业养老保险机构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将保费进行风险管理及合理投资,以获得保险资金的合理增长,并在参保者退休或符合领取条件时向其提供养老金或一次性离休金等待遇。

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

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在于采用灵活的个人账户化模式,参保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和意愿进行选择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有利于分散养老保障责任,可为养老保障体系提供补充和完善;同时商业养老保险机构运用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保险基金的运作效率和养老金的财务可持续性。

商业养老保险的不足

商业养老保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参保者需承担市场风险,资金运作收益不确定;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种类繁多、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参保者在选择购买时难免会感到困惑;另外,商业养老保险的费用较高,部分中低收入群体难以负担。

商业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障能力

商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金保障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参保者实现养老保障。不过,由于其性质是商业性质的保险制度,其最终的养老保障能力还是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不能像公共养老保险那样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

结论

商业养老保险可以为个人的养老计划提供多样选择,为养老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充和完善。然而,对于商业养老保险作为主要的养老保障方式仍需全面考量,建议个人和企业在选择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要认真审慎,充分了解产品条款和运作规则,做到积极选择,理性购买。

感谢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商业养老保险的运作方式和养老保障能力,为个人的养老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二、养老机构如何实现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服务优势

  医养型养老机构以需求为本,提供机构内老年人的医养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在整合医养资源、提供全过程服务上发挥重要作用。

1、提供全类型服务

  医养结合超越了单一提供养老服务的观念,养老机构不再是只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文娱活动,还提供包括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整合医疗与养老方面的资源,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医”与“养”的融合的基础上,提供全类型医养服务,满足养老机构内老人的“养老”与“医疗”需求。

2、提供全过程服务

  医养型养老机构除了提供全类型医养服务,针对服务主体的特殊性,还能够提供可持续性的医养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医养服务。当养老机构具备一定的医护能力,医疗护理与养老服务间形成转介机制,全过程服务得以展开,医院与养老院之间的资源矛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实现形式

  医养结合是在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养老机构的医疗支持,通过整合医养资源,创新老人医疗服务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1、内设医疗机构

  根据《2015年度上海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状况》,截止2015年底,全市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共有189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27.04%,其中104家养老机构有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占养老机构总数的14.88%。在调研中也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基本都设有医务室、保健站、护理站等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像西郊协和颐养院不仅内设医疗机构,还有作为分院的文杰护理院提供医护服务。

2、设在社区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其医疗平台,开设或托管养老院,服务对象为护理级别较高老人,为其提供住院治疗和护理康复服务。在我们所调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如华泾和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开设有养老院或护理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3、与医疗机构合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支持平台,为养老机构住养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且与综合性医疗机构要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和转诊机制。调研也发现,没有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院,一般会与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综合性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像九亭镇敬老院会根据老人的护理级别申请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佘山敬老院特殊护理区,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医护服务。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撑

1、在内设医疗机构上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工作指南》,鼓励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护理院、门诊部、医务室和护理站等类型医疗机构,满足住养老人的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到2017年,实现全市有一定规模(一般为15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均设置医疗机构。并且,在“以奖代补”(《关于对本市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施“以奖代补”扶持政策的通知》)政策的基础上,设置内设医疗机构奖,对于设置护理站、医务室的,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于设置护理院或者门诊部的,给予50万元的依次性补贴。

 2、在与医疗机构合作上

  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卫生计生系统医养结合工作的通知》,针对养老机构的服务需求,以签约合作形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以及权利与义务等事项,开展为老健康服务,在2015年年内,实现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内养老机构建立签约服务全覆盖。

 3、在设施布局规划上

  根据《上海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3-2020年)》,为鼓励医养结合,将部分养老机构中的床位逐步转化提升为带医疗功能的老年护理床位(纳入医保统筹),到2020年,实现全市养老床位数达到户籍老年人口数3.75%的目标,其中1.5%为老年护理床位,本市卫生计生系统负责落实0.75%,并且,在养老机构的床位总量中设置不低于25%的老年护理床位,为医护服务提供保证。

转自上海养老网

三、养老需求的实现方式?

所谓“第一代住宅”,是指一所屋子,即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子,其仅可收纳人的肉身;

所谓“第二代住宅”,是指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区域(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使住宅的功能性更加完备;

所谓“第三代住宅”,是指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增加或导入了一些现代科技的概念(新风系统、恒温恒湿等),使得住宅的舒适性和健康性进一步增强;

所谓“第四代生命住宅”,是指在第三代的基础上,硬件上从细节入手,实现了适老化、人性化和智慧化的装备(扶手、门的宽度、台面的高度、呼叫系统、智慧化系统、灯光照度、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等),更加适合老年人居住,另一方面就是导入一支专业的养老服务运营团队,从生活照料、医疗照料和精神照料等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以此来彰显关注生命的内涵。

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老年人住宅属于第二代住宅,升级和改造的空间巨大。

单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未来房地产发展的走向有两个大的方向,一是别墅和院子,二就是老年住宅产品。但是,老年住宅的相关产品。除引进诸如美国太阳城的产品类型之外,我国对相关产品的研究和探索还非常有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

近来,有专家提出了“环邻公寓”的模型,也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

所谓“环邻公寓”,就是依据中外先贤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借鉴中国南方客家土楼和著名的法国马赛公寓的经验,以自然形成邻里守望、互助合作,特别是能够实现“和而不同”的生活方式。

“环邻公寓”可以在一亩地的基础上建设五层,每一个层面上呈“回”字型,每层户数可以从四户到二十户设计,以环形走廊连接,围绕中间的各种公共活动房间,方便各户居民进入中间的各个公用房间,不仅可以实现邻里守望的愿望,进而形成公共化与合作化的生活方式。

“环邻公寓”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房屋的建设成本,从而大大降低房屋购置或者租赁者的资金压力,更有利于推广;其次可以极大地降低入住者的生活成本,因为“自治性”的管理(集中采购、集中做饭、集中聘用保安等工作人员等),使业主照料成本大大降低;三是“邻里守望”,可以确保了业主的安全(包括生活安全和身体保障安全),不会出现业主家中发生意外时无人知晓的尴尬;四是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监管难度,还可解决部分人员就业,尤其是可以作为老年人“创客”的实践基地。

加入经过认真研究,并推出完美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养老方式。

四、再过二十年,能够实现机器人养老吗?

首先说个利益相关,答主现在就在从事智能养老设备制造和服务行业。

感谢题主,自从转行养老智能设备制造和服务之后,在知乎上翻来翻去也没找到多少同行,感谢题主提供了这个机会,大家交流一下:

从几个点说吧,如果题目中“机器人”指的是人形智能机器人的话,我不太看好,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我对于人形态的机器人是否是养老服务最优解有质疑。

如果“机器人”指的是智能设备,这一块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废话,没信心我一个20年零售领域老兵不惑之年转行干嘛……),有可能用不了20年,乐观地说,有可能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我们就看到不少养老服务的需求被智能设备满足。

首先,老龄人口2.5亿,失能失禁4000余万,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从供应端来看,实际上很不理想,养老机构床位满足率不足5%,护工存在7位数级别的缺口,而且,这个现状,不是现在,而是已经蔓延了很久,无论是鼓励开设养老机构,还是放低护工资格门槛,都没有对这一现状有根本性的扭转,直至现在9073的提出,再考虑到人口结构的改变,基本上,靠人拉肩扛的传统养老服务方法可以宣告破产。由此,我们基本可以确认养老服务智能设备化应该是一个大家都普遍认可的方向了,但是是不是能够说养老服务全部“AI”化呢?我看倒也未必。

我们从需求端梳理一下,老龄人口以自理能力作为一个标尺,可以画出几个方块:“自理、失能、失禁、失智”,这几个方块也分别对应了“陪伴、照护、康复、治疗”四个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

明确了这个需求分布图,基本上,这个市场大家也就能看个七七八八了:

自理老人的陪伴需求,将来的居家服务中心、社区中心、基本可以满足,这部分需要的人力供应不多,而且是必须人来提供服务,事实上我觉得现在很多面向老年人的会销传销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在提供一种变了味道的陪伴服务。

失能失禁失智老人,最需要的是照护需求,这部分的需求,我们可以拆分如下:

1、日常护理,比如大小便的护理、慢性病的日常护理,这些程式化的操作,首先就存在智能化的可能,比如大小便的护理,现在已经有设备可以实现完全的无人值守,摆脱过去大小便烦、累、脏的窘境。

2、康复护理,促进老年人健康状况好转的护理工作,这部分操作即存在一部分城市化的操作,又存在需要专业人士指导的部分,例如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需要医生给予专业的康复方案,而康复方案的执行往往是程式化、机械的,这部分,智能设备也可以有效的介入,替代原有护工人力辅助的部分。

3、医疗服务,这部分,毋庸讳言,从目前看,完全没有智能设备介入的可能,或许远程医疗相关技术成熟之后,会有一些机会,现在先不谈,可以暂且归入无法设备替代的部分。

明确了需求,我们看一下这些需求用智能设备替代的难度,幸运的是,恰好这部分设备的实现难度在原理上并不复杂,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关键的技术细节也逐渐被实现,拿我最熟悉,也是市场上堪称刚性需求的大小便来说,原理上,这玩意儿就是个卧床患者使用的智能马桶,但是一直以来,一些细节问题都解决不了,例如连接私处的泄漏问题、如何判断大小便是否结束 、如何确保患者安全这一类的关键问题,随着大数据、3D打印以及传感器技术的成熟,目前也都有了堪用的解决方案,再配合上现在已经相对成熟的广域网物联网技术,基本上已经是市场爆发的前夜了。

所以,面对养老这个沉重的话题,我们现在能依靠的,幸亏有科技。

五、我国在邮轮上养老的费用?

不能说是养老应该是长时间住在游轮上,不过不是一般人都能适应的,大约每天100多美金

2. 邮轮 养老

  在ROE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1.85%、8.03%、1.55%、2.08%。针对存量房地产服务的未来格局,公司除提供基础物业管理服务外,还尝试新的服务,如世联红璞的公寓管理、小样社区的运营管理、社区管家和世联养老等服务

六、2022年养老金并轨能实现吗?

2o22年养老金并轨问题,这个是严肃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全国事业单位及公务员,调整退休金并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家规定从2o14年开始,到2o24年结速,用了十年的过渡期,不可能减少,也不可提前,这是国家专门制定的法规。

七、养老并轨什么时候真正实现?

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并轨已经开始执行了,未来退休金都是由社保统一发放

八、邮轮安全吗?

安全!邮轮是一种很安全的旅游方式,现代邮轮的船上通讯设施及雷达会保证航行的安全,应急的救生设施完善,如果出现意外,只要船长处理得当,应该不会有危险。

船上的救生设施是一比一配比,你只要上船,救生艇肯定有你的位子。

邮轮的每位船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并有执照,所以就算遇到事情需要疏散,只要在船方的带领下有序疏散,绝对不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请放心。

九、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什么与什么?

实现省级统筹与逐步实现延迟退休。。

十、坐邮轮安全吗?

当然是不安全的,因为大海实在是太变幻莫测了,这一秒还是风平浪静,下一秒就暴雨来袭,在海面上还非常颠簸,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建议你还是不要坐游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