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乡村振兴政策解读?

250 2023-11-30 14:16 admin

一、乡村振兴政策解读?

确立了脱贫攻坚完成后设立五年过渡期,全面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完善。

二、双改政策解读?

1. 什么是“双减”政策?

相信经常冲浪的你,在浏览各大新闻/资讯网站时多少都会弹出过这个字眼——“双减”政策。

于冲浪选手而言,不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对于家里没有孩子又甚少接触时事的人来说,便是“想破脑袋”也不明所以然。

简单来说,“双减”政策就是做两大减法,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2. “双减”政策有什么意义?

首先,为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其次,“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最后,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

总的来说,学生端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除了学科类的成绩也能在别处(德智体美劳)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机构端则是严禁资本运作、从学生和家长中牟取暴利。

三、职工医保政策解读?

2020年医保改革政策内容

1.调整个人账户的基金结构,即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是划入统筹基金;

2.将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围,拟提高门诊待遇;

3.扩大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职工医保账户的报销配额未来将不再仅限于个人,扩大到可用于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医疗费用支付;

4.收窄个人账户的使用功能,用于公共卫生、体育健身和养生保健等项目不再予以报销。

接下来我们来一点一点进行解析:

一. 调整个人账户的基金结构,单位缴费部分进入统筹基金

什么是个人账户,什么是统筹账户?

个人账户:

个人医保账户是指:在企业内正常缴纳五险的人群在参保后每月会返还到医保卡里的费用,该费用可以用作看病买药等用途。

而针对该类人群,其个人账户金额构成为:企业和个人均会扣除一部分作为医疗保险费用,其中企业缴纳的部分,会有70%-80%的金额会进入统筹账户,剩余20%~30%的部分会进入个人账户。

(随着员工的年龄增加,进入个人账户的企业缴纳部分金额也会随之提高:20%~30%)

个人医保缴纳部分则会100%进入医保个人账户。

统筹账户:

企业和个人均会扣除一部分作为医疗保险费用,其中企业缴纳的部分,会有70%-80%的金额会进入统筹账户。简而言之就是:只要缴纳满25-30年就不用再缴费并且终身享受医保待遇和医保费返还了。

所以后期返还给个人的费用,就是从统筹账户中支出。

2.改制后的影响

改制后,单位缴纳医疗保险部分的100%会全部进入统筹账户,而个人缴纳部分不变,依然是100%进入个人账户。

简而言之:每个月进入医保卡内可供个人支配的金额会减少40%-47%。

举例按照2020年重庆3282元社保基数缴纳,每月医保卡返还金额会由108.3元/月变为65.64元/月,减少42.66元/月。

二. 将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围,拟提高门诊待遇

门诊医疗费报销比例从50%起步,待遇支付可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门诊医疗费的报销范围将首先从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周期长、经济负担重的门诊慢性病着手,再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等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报销范畴,这一步改革最想要优化的是一直以来门诊保障不够充分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医保体系以保障住院为主,门诊保障相对欠缺。假如对家中老人生病住院的过程略有了解,就大概明白:老人们哪怕只是小毛小病也总是愿意住院,因为只有住院才方便报销。而由于个人账户的保障水平欠缺,参保人在就诊时会更倾向于使用统筹基金,这也导致我国医院住院率长期居高不下。提高门诊保障水平之后,患者如果在门诊看病时能报销医疗费用,相应会减少不必要的住院。

具体到新规落地时,门诊支持报销什么疾病,报销比例多少,还要看当地城市的医保规定

四、吴江限购政策解读?

吴江市政府正式发文确认了限购政策,自9月26日起,吴江也实施限购。限购政策的出台是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使其向健康、合理发展的一项措施。对于买房的老百姓来说,虽限制了买房条件,但对于手头上并没有房产的刚需来说,也并无太大的影响。买房虽然也要考虑其外在因素,但重要的是根据自己所需,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坐等观望。所以,该出手时就得出手。

五、数据要素政策解读?

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并强调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指明了方向,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一步应着力破除数据确权、自由流动、隐私安全等方面瓶颈制约,完善配套措施,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数据资产化进程,构建数据治理监管体系,使数据要素充分参与市场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武汉招生政策解读?

问题一:《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招生工作的通知》出台背景是怎样的?

解答:根据中央深改组意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同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19〕1号),对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招生作出明确具体规定。这两个文件涉及义务教育入学招生的核心政策有两条:一是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二是正确处理好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关系。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公平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2020年,上述政策要求在全国各地普遍落地。

2020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招生坚持和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但因疫情原因,未对民办学校招生政策作出调整。2021年,按照上级要求,市教育局根据中发〔2019〕26号文件和教基厅〔2019〕1号文件,研究起草了《关于做好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招生工作的通知》,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义务教育入学招生工作的统一部署要求,切实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问题二:我市义务教育入学招生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解答:2021年,我市义务教育入学招生基本政策可以概括为“总体稳定,稳中有调”。

“总体稳定”,即保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入学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以区为主、划片对口、免试就近入学”,强化政府兜底的责任担当,保证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享有政府指定的公办学校学位。

“稳中有调”,即根据中发〔2019〕26号文件和教基厅〔2019〕1号文件,我市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进行调整,民办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不允许考试,不允许“掐尖”,对报名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切实维护义务教育良好的教育秩序和生态

问题三: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招生有哪些程序?

问题四:小学新生入学年龄有什么规定?

解答: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周岁的计算以每年的8月31日为时限。

问题五: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划片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解答:按照《义务教育法》要求,各区对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和家庭房产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各区教育局根据本区学校分布、学校规模、适龄儿童少年人数等因素,合理安排学校招生计划。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为每一所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划定服务范围。

问题六:武汉市户籍子女如何安排入学?

解答:坚持以区为主,由户籍所在地区教育局安排入学。户籍和房产证一致的,安排对口入学;户籍和房产证不一致的,由户籍所在地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特殊情况由区教育局和学校组织有关部门甄别认定后处理。

问题七:非武汉市户籍子女如何安排入学?

解答:符合条件的非武汉市户籍随迁子女可以申请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我市居住证、劳动合同(或者经营许可证)等能表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按居住证所在区的要求登记,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纳入《通知书》发放范围。

问题八:港澳台居民子女如何安排入学?

解答:符合条件的港澳台居民随迁子女可以申请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我市居住证、劳动合同(或者经营许可证)等能表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按居住证所在区的要求登记,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纳入《通知书》发放范围。

问题九: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人员的子女怎样入学?

解答:根据我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有关政策规定,已办理户籍由市外迁入我市的大学生,其子女无论户口是否已迁入我市,均可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由其落户所在区教育局按政策安排入学。

问题十:拆迁户子女怎样入学?

解答:按照《武汉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第四十三条中“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迁出原地后的义务教育入学,征收之时可一次性选择6年内继续在原户籍所在地按照原招生办法入学,或者在迁入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划片招生的就近学校入学”的规定,由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供相关材料(如拆迁协议、房产证、租房协议等),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由区教育局安排入学。

问题十一:二孩入学能否申请与大孩在同一所学校就读?

解答:按照国家“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坚持划片对口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在第一个孩子非择校入学的前提下,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原则上将两个孩子安排在同一所学校就读。

问题十二:跨区入学手续如何办理?

解答:凡因搬迁或者其他特殊原因,需跨区入学的小学毕业生,按全市统一规定时间(5月17-21日),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登记表,学校审查同意后,分别到所在区教育局和跨入区教育局办理跨区入学手续。

问题十三:缓学或者免学手续如何办理?

解答:对于因身体健康等原因确需缓学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缓学,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

问题十四:严肃入学纪律方面有什么要求?

解答:切实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招生行为。

一是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采用考试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不得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者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提前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者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二是严禁任何学校擅自招生,不准提前招生、超计划招生、超范围招生。

三是不得举行任何名义的新生摸底考试,不得以任何名义分设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

四是严禁校外培训机构曲解宣传入学政策,炒作公办学校排名,严禁民办学校将培训机构提供的成绩与入学招生挂钩。

五是切实加强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学籍管理,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的学生办理学籍转接,各年级不得办理中途转入手续。

六是严禁违规乱收费。

七、奖励扶助政策?

您好,奖励扶助政策是指政府为鼓励和支持特定行业、企业或个人的发展而提供的经济奖励和扶助政策。这些政策通常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环境质量等目的而制定的。

常见的奖励扶助政策包括:

1. 产业扶持政策:针对特定行业或产业提供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如减免税收、优惠贷款、研发补贴等。

2. 创新扶持政策:为鼓励企业或个人进行创新研发提供的奖励和扶持政策,如专利奖励、技术创新基金、科研项目资助等。

3. 人才引进政策:为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而提供的扶持政策,如住房补贴、税收优惠、子女教育补贴等。

4. 环保扶持政策: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而提供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如环保产业基金、污染治理补贴、碳排放权交易等。

5. 区域发展政策: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奖励和扶持政策,如区域税收优惠、投资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

八、草原奖励政策?

是指国家或地方对于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实施的奖励措施和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激励草原地区的农牧民或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参与和推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具体的草原奖励政策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以下是一些可能采取的奖励政策措施:

1. 生态补偿:提供给农牧民的经济奖励,作为对其采取环境友好的农牧业实践的鼓励,如控制过度放牧、合理轮牧、采取生态修复措施等。

2. 生态补贴:向农户或牧户提供经济补贴,以鼓励他们采取可持续的草原管理和保护措施,如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等。

3. 收入多元化支持:提供技术培训和财务支持,以帮助农牧民在草原地区开展其他经济活动,减少对草原资源的过度依赖,增加收入来源。

4. 涉农补贴和税收减免:在草原地区实施特定的农业和畜牧业政策,如减免农药、化肥购置税、免除土地出租费等。

请注意,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草原奖励政策可能有所不同,具体措施需参考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规。

九、能耗双控政策解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丶环境污染严重的一项重要措施,既能节约能源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

十、停伐政策全文解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我国天然林保护作出部署。近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哪些成效,还面临哪些困难,未来将采取哪些保护举措?在8月21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树铭表示,《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简称《方案》)明确了天然林保护修复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在与现有政策做好衔接的基础上注重改革创新,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给予了顶层设计。

已建立较完备森林管护体系

会上,李树铭介绍,天然林保护工作实施以来,到2018年底,国家投入天然林保护资金达四千多亿元,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森林管护体系,使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近一百万靠森工采伐为生的职工转岗分流。

比如,天然林资源恢复性的增长持续加快,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20多年来,全国天然林面积净增4.28亿亩,天然林蓄积净增37.75亿立方米;公益林建设任务完成2.95亿亩,同时开展了中幼林的抚育等。

另外,森林的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创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奠定基础;森林的碳汇能力大幅提升,很好地发挥了森林减排作用;工程区经济迅速转型,为生态扶贫做出显著贡献;有力支撑重点国有林区和林场加快改革。

部分林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李树铭认为,要始终以保护森林资源作为首要任务。实践证明,加强天然林保护、让森林得到休养生息,是最经济、最关键的措施。

针对天然林保护工程面临的困境,李树铭坦言,由于森林的长期过度采伐,我国天然林数量少、质量差、退化严重。其中,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为0.16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蓄积12.35立方米,仅为世界的六分之一;我国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94.83立方米,只列世界第102位。

“同时,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个别地方还没有通电、通水、网络等;保护制度不健全,保护能力也比较低,应对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还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工程补助标准偏低,全国天然林中还有2亿多亩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没有得到停伐的管护补助等。”李树铭说。

建立天然林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

为进一步落实该《方案》,李树铭认为,应采取更高级别的保护。在对全国所有天然林实行保护的基础上,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生态区位重要性等指标,确定天然林保护的重点区域,实行分区施策。“建立天然林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加强天然林管护站点、管护网络、灾害预警体系、护林员队伍和共管机制的建设。”李树铭说。

另外,要做到严格管制。李树铭表示,天然林保护制度确立的重要措施,就是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让森林得以休养生息;对于纳入保护重点区域的天然林,禁止生产经营活动;对林地占用要实行最严格的审批,对重点区域的天然林除国防建设、重大工程的特殊需要外禁止占用。

在监管方面,他还提到,不断加大天然林保护年度核查力度,将天然林保护修复成效列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事项;并且,建立天然林资源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