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当问题突然出现时国家会第一时间做出应对,这是国家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并有所担当,也反映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二、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制定预案是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制定、适时演练、及时修订、不断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形成一个“相互衔接、配套协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基础环节。
加强储备是保障。加强应急物资、资金、人员的储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有力保障。
一是物资储备,主要包括大型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通讯设备、能源、砂石料、钢材、粮食、药品等。
二是资金准备,建立应急资金专账,以备急需。
三是人员准备,重点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公安、武警、消防、卫生、基干民兵、技术专家等应急分队准备。
及时报告是关键。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是处置的黄金时间。
科学处置是核心。现场科学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核心。
一是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迅速出动具备相应处置能力的应急队伍,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
二是结合应急预案和现场事态情况,果断科学决策,采取得力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局面。
三是坚持“优先救人,救物次之”的原则。
四是超出处置能力的,迅速请求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支援。
善后处理。事后恢复与重建,以及善后处理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重点。
突发事件广义上可被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狭义上,突发事件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
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
处置的六个原则:
以人为本,减轻危害。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社会动员,协调联动。
属地先期处置。
依靠科学,专业处置。
鼓励创新,迅速高效。
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措施有哪些?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措施也有所不同。以下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措施的一些常见范畴:
1. 自然灾害
如台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应对措施包括: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制定应急预案、疏散避险、组织抢险救援、恢复重建等。
2. 意外事故
如交通事故、火灾等意外事故,应对措施包括:及时报警、现场救援、隔离警戒、政府部门组织调查处理、赔偿与善后处理等。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如传染病、毒害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包括:及时报告、隔离治疗、疫情监测、卫生防护、宣传教育等。
4. 社会安全事件
如恐怖袭击、暴力犯罪等社会安全事件,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安保、防范化解危机、整合资源、组织反恐处置等。
5.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如化学品泄漏、核辐射等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措施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监测与评估、防范化解危机、组织处置、修复与恢复等。
四、突发事件应对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六大原则,包括迅速报告的原则,主动抢险、迅速处理的原则,生命第一原则,科学施救、控制危险、防止事态扩大的原则,保护财产安全、确保设施安全的原则,和保护现场、收集证据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六大原则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或者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紧急采取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应当优先救助受突发事件所危害到的人员,在实施救助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也要保障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为了降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通常会事先做好应急预案,避免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布怎么应对?
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不传谣,不信谣。
六、对突发事件应对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七、突发公共事件概念?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那些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会影响社会公众健康,并且会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有很多种分类方法。
根据成因,它可以分为自然性突发事件和社会性突发事件。根据可预测性,分为可预测的和不可预测的。根据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性,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危害。根据事件是否可防可控,分为可防可控的和不可防不可控的。
八、《突发事件应对法》如何划分突发事件的等级?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 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九、应对突发事件有哪些对策?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事件。主要分为: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措施不同,根据突发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处理。所以平时要做好以下工作:1、要编写、更新应急预案,使得应急预案是有效的,可行的。2、日常针对应急预案,要进行宣传、培训、演练等。
十、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1.
良好平静的心态。 平稳良好的心态是处理突发事件万里长程的第一步,没事不要惹事,有事不要怕事,突发事件来的时候不要慌张,要淡定...
2.
战略行动高度重视。 突发事件来的突然,一时难于处理,或者处理程序复杂时要讲突发事件提上计划、行动日程。
3.
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计划和方案。 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有针对性,有力度的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心中不慌。
4.
明确责任分工,操作步骤。 首先要明确处理完这件事要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由那个人去做,具体做什么,出现差错怎么办。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