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保安怎么处理突发事件?

132 2024-06-30 00:20 admin

一、保安怎么处理突发事件?

1、保安人员在执勤中遇有(或接报)公开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如打、砸、抢、偷等)损害或威胁单位或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要切实履行保安员职责,迅速制止犯罪。

  2、当发生突发案件时,要保持镇静,设法制服罪犯,同时立即通过通信设备呼叫救援。并及时报警并向上级领导汇报。

  3、保安人员在听到求救信号后,要立即赶到现场。

  4、若犯罪嫌疑人逃跑,一时又追不上时,要看清人数、衣着、相貌、身体特征、所用交通工具及特征等。

  5、有案发现场的(包括偷盗、抢劫现场)要保护现场,在警察到来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任何东西,包括罪犯留下的一切手痕、脚印、烟头等,不得让外人进入现场;在警察未勘查现场或现场勘查完毕之前,保安员不得离开。

  6、记录用户提供的所有情况,记录被抢(盗)物品及其价值,询问住户是否有任何线索等情况。

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怎么写?

对于基层领导干部,平时最担心,工作中最棘手的恐怕就是各种突发事件。如果不能迅速果断地及时控制局面,使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提高领导干部

处理突发事件的

能力,有效化解危机,

尤为重要。

一、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时刻保持警醒基层领导干部对各种突发事件,要有一种常备不懈的精神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自己管辖范围内或负责的工作中,可能突然发生的情况,要高度警觉,心中有数,不能有侥幸麻痹心理。当然,这种高度警觉,是在清楚洞察形势、科学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保持的警觉,而不是心中无数,整天精神高度紧张,惶惶不可终日,那就变成了有事没事瞎紧张,盲目的警觉。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有征兆的,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只是说它发生和发展的非常迅速,超过了常规,并不是无端生事就酿成了巨变。只要认真分析现实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我们就会看到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以至于激化,都有着可以把握的脉络和规律。如果能科学把握这些规律,就能进行主动的、科学的预防和预警,及时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把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因此,基层领导干部

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比一般群众研究得要深一些,预见性要强一些,平时想问题、办事情,善于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全局性的因素,锻炼见微知著的能力,做到未雨绸缪,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警觉,能够避免的

,及时进行预防,在无法避免时

,也能够做好应对的准备,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在平时工作中做好充分准备,搞好

各种应急预案基层领导干部对各种突发事件,必须制定出具体的、周密的、细致的应急方案,并把这种方案付诸实施,才能算是真正有计划、有准备。应急方案和我们日常所做的工作计划与方案不同,它可能用得上,也可能用不上。一种应急方案这次没用上,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预防工作做得比较好,消除了产生突发事件的隐

患;或许是某些因素发生了变化,阻止或延缓了事态进一步激化,暂时没有爆发。当制定的应急方案没派上用场时,

基层领导干部要及时做好群众和一般干部的思想工作。如果我们在群众中进行了广泛动员,并领导群众采取了切实的预防措施,而事件并没有像原先预期的那样发生,更要及时向群众作出认真负责的说明,消除误解,避免群众认为应急方案根本用不着,而增加了以后的工作难度,降低了领导的威信。

三、及时进行有效组织和动员,取得群众理解支持

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组织、动员和影响群众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广泛信任是不行的。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检验基层领导干部的威信,越能体现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的信任程度。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的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培养和平时积累,

基层领导干部只有

在日常工作中

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群众信任

。有的基层领导干部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埋怨群众在关键时刻觉悟不高,不理解领导意图

。实际上,基层领导干部

只有认真总结教训,扎实改进工作

方法和工作作风,

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在关键时候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邮轮搁浅怎么处理?

处理方法:轮船搁浅在浅滩需要回到海里常用的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利用拖轮将轮船拖离浅滩,二种就是等到涨潮的时候,水位提高了利用潮水脱离浅滩,第三种就是利用减载的方法脱离浅滩,将船上的货物卸到其他船舶上面,使船舶上浮后就可以离开浅滩。

四、高校突发事件处理方案?

遇到突发事件时,应保持镇静,沉着应对立即向有关部门报警,控制现场局势,并组织师生员工19号49。努力将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立即向学校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向公安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门紧急球员是灾情尽快得以控制,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有关负责人应立即赶赴现场。听取突发事件情况汇报,着急领导小组应急处理,会议采取应急措施,全力组织抢救,维持期许初三师生保护现场监控险情。关注事态发展。

五、怎样处理班级突发事件?

班级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处理班级突发事件,需要迅速冷静地制定应急措施。首先应当第一时间向校领导汇报,寻求鉴定专业机构的支持。

其次,应当迅速组织班里同学撤离到安全地点,并进行统计确认,清点人数。

之后需要通知家长并安排对学生的照顾,慰问受伤或者遇害学生家属,同时进行善后事宜。

平时的班级管理也应当备勤,预防化解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升班级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六、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一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2.

二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员救助、事态控制、公共设施和公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3.

三是,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强制隔离当事人、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控制有关区域和设施、加强对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等措施; 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时,公安机关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

4.

四是,发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

七、突发事件处理原则口诀

1、以人为本原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坚持人员救助优先。制订现场处置方案应当优先考虑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救助,在实施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注意保障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2、预防为主原则:预防是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人们在对公共危机进行认真、全面和深刻研究发现,要战胜危机就必须把应对危机重点转到事前的主动防范,要在危机爆发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在危机爆发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从容应对,避免危机扩大,防止危机升级和失控,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无数案例也已充分证明,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的转变是一次成功经验,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公共应急管理能力;

3、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原则:在应急法制建设中,我们特别强调危机预防和应急准备的重要性,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六条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八条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协助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第九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

八、物业突发事件处理方法?

以下是物业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步骤:

报警:物业管理人员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警,通知警察、消防、水、电等相关部门,协助处置突发事件。

疏散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应及时疏散受到影响的业主和工作人员,避免人员伤亡。

切断事故源:对于火灾、水管破裂、电力故障等突发事件,物业管理人员应立即切断事故源,以减少事故扩散的风险。

指挥协调: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物业管理人员应及时指挥、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以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维修恢复:在事故得到控制后,物业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和维修工作,以恢复正常的物业运营。

总之,物业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物业管理人员迅速反应,及时报警、疏散人员、切断事故源、指挥协调和维修恢复,以确保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物业管理人员也应定期组织突发事件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九、突发事件处理七要素?

一是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启动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

二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

三是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

四是突发事件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其次,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十、如何有效处理突发事件?

一、迅速控制事态。

无论面对的是何种性质、何种类型、何种起因的突发事件,领导者都应积极进行处理,立刻作出正确反应并及时控制局势,以积极的态度去赢得时间,以正确的措施去赢得公众,创造妥善处理危机的良好氛围,而不应一开始就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追究责任,多方埋怨,推诿搪塞,从而耽误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造成处理的被动局面。此时领导者应从容面对,快速反应,果断行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和首战,要达到这一目的,领导者可采用:

1.心理控制法 心理控制的方法是告诫我们在意外和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心理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冲击与压力,使大部分人处于强烈的冲动,焦躁或恐惧之中,所以领导者首先应控制自己情绪,冷静沉着。领导者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组织成员的心理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并能在领导者的引导下恢复理智,利于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迅速及时解决。要达到心理控制的目的,领导者可以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领导者自身要从容镇定。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一种遵从心理,即受他人活动影响,自己也从事和他人同样的活动。越在心理波动,价值选择目标不定的情况下,越易于产生遵从心理。因此,在突发事件来临时,领导者要冷静,不能自己先乱了方寸。

第二,多做说服教育。现在发生在基层的突发事件,大多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群众要求大部分是合理的或具有合理因素,只是因为急于解决问题而采取了过激的方式,为此,只能采取说服劝解,释疑答惑等方法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安定人心。

2.组织控制法。组织作为重要资源,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组织的作用无法替代。发生在齐齐哈尔市“8•4”侵华日军遗化武器中毒事件,政府成功的运用了组织控制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3年8月4日,事件发生后,政府成立了由公安、环保、卫生等部门组成的救援领导小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立即启动《危险化学品工作预案》,救援领导小组责成公安局出动150多名警力控制了l0多处现场,对运桶的车辆进行了封锁,并对所有涉及有毒物质的人员进行逐一排查,使事态及时有效得到控制。

二、准确找到突发事件症结

要真正彻底消除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危机,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突发事件原因,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一阶段主要是作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1.收集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突发事件的原因深藏在事物的内部,隐含在各种现象之中,要想把握它,必须掌握大量的材料,并能对此进行分析与综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据此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领导者在收集材料和信息的过程中,一般可采用公开调查和隐蔽调查等方法。公开调查法,即事件发生后立刻深入现场,观察事态的发展,了解破坏程度,特别要关注群众的情绪。可以广泛听取事件参与者、目击者的反映,想法。不漏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思路敏捷,善于从薄弱环节人手,寻找新的突破点。只有实地调查,领导者的感受才会强烈,解决的态度才会更坚决。隐蔽调查是指对有些突发事件不便做公开调查,而采用暗中观察,在不引起对方的警觉和不激化矛盾的情况下,依法收集掌握事件的情况和踪迹。至于采用何种方法去调查,主要还是依据事件本身的性质,要从实际出发。但有一点是要提醒领导者注意,材料必须真实。虚假的材料只能搞乱领导者的思路,使危机的处理走上弯路,给组织造成更大的损失。

2.确定事物的性质 这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这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做战略性的分析,包括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是来源于组织内还是组织外,是来源于国内还是国外,来源于哪些社会阶层或群体?危机所涉及的冲突是以什么方式来破坏社会,最终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些分析,使之对危机认识更深刻,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危机的策略方案,争取控制危机的主动权。林肯说:“我从来不为自己确定永远适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个具体的时刻争取做最合乎情理的事情。

3.制定具体解决措施,事件的性质确定以后,必须迅速制定处理问题的总体方案。解决危机的方案,首先要具有可行性,能在现有条件下付诸实施的可能,不求完美,但求实效。其次,要注重效果,标本兼治。突发情况的处理既要着眼于当前事件本身的处理,又要着眼于组织良好形象的塑造。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和视野狭窄、鼠目寸光的短期行为,而应从全面的、整体的、未来的、创新的高度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求领导者的决策指向必须针对要害问题,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治“标”,为此而采用的决定方式可以是特殊的;在治“标”基础上,谋求治“本”之道。意外事件中常常是危机与机遇并存,处理时应富有创意,如果采取的方法巧妙灵活,恰到好处,有时会出现一个出乎人们预料的美好结局。所以领导者在出台处理意外事件的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因素,因人、因地、因事制宜,达到对公众、组织都有益处的效果,努力取得多重效果和长期效益。最后,要准备备选方案。为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必须做多方面慎重考虑,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从而使突发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