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附近的造船厂
不是张之洞创办的,是李鸿章和曾国藩共同创办起来的。
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进驻上海以后,为了和兵力众多的太平军抗衡,于是大量从西方购买武器,武装淮军。装备了洋枪、洋炮以后的淮军确实战斗力大为加强。但是由于此时李鸿章还没有可靠稳定的外购途径,因此购买的西式武器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时常买不到。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让李鸿章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考虑自己开办兵工厂仿造西式武器。1863年,在常胜军任职的英国人马格里投入淮军,担任炮队教习一职。为了吸引李鸿章的注意,马格里向李鸿章建议自造弹药,以降低成本,并利用军中工具自己造了一颗炮弹,以证明这一计划的可行性。
马格里的建议正好和李鸿章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李鸿章马上命他招募工匠,开始生产弹药。并命参将韩殿甲和候补知县丁日昌也分别开设兵工厂,模仿马格里生产淮军所需的弹药。
李鸿章攻克苏州以后,马格里的兵工厂随之迁移到苏州,改名为苏州洋炮局,后又搬迁到南京,成为了后来有名的金陵制造局,而此时的李鸿章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制造弹药,有心仿造西式枪炮,于是命留在上海的丁日昌寻访合适的洋人工厂,加以收购,以便扩大生产规模。
1865年,丁日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目标,那就是旗记铁厂。旗记铁厂是美国人科尔所创立,具有修造船只、制造大炮、枪支的能力。因为旗记铁厂开设在虹口租界内,周围居民对于身边有这么一家兵工厂极为不满,科尔为了避免麻烦,有意出售。
就这么最终李鸿章花了4万两白银,将旗记铁厂买下,并将韩殿甲和丁日昌两处兵工厂的人员、设备一起并入,改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由丁日昌进行管理。
而在1865年年底,奉曾国藩之命去欧美采办机器设备的容闳返回国内。曾国藩见李鸿章扩大军工生产需要设备,就将机器都拨给了江南制造局,这么一来江南制造局更是如虎添翼。
到了1866年,李鸿章受命率淮军北上征讨捻军,曾国藩回来继续担任两江总督一职,江南制造局也转归他管辖。为了方便江南制造局的发展,1867年曾国藩将其迁移到了高昌庙,并大肆扩建,扩建以后的江南制造局很快成了国内最大的军工厂之一。
江南制造局早期主要是为淮军生产武器、弹药。而曾国藩一直对于西洋轮船颇有兴趣。早在1863年,他就在安庆内军械所试造过蒸汽轮船,可惜不是很成功。此时随着江南制造局生产能力的增加,已经有余力建造轮船,所以曾国藩在1867年上奏朝廷,申请让江南制造局建造轮船。
旗记铁厂原本的主要业务就是修造船只,因此这一次试造非常成功,1868年年7月27日,中国第一艘蒸汽军舰在制造局下水,曾国藩将其取名为“恬吉”号(后改名“惠吉”号)。此后江南制造局又陆续建造了“操江”、“测海”、“海安”、“驭远”、“金瓯”、“保民”等舰,成为国内仅次于福州船政局的第二大近代造船厂。
2. 南京有船厂吗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元年(1905~1912年)为江南船坞时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制造局。民国6年改称上海兵工厂,直至民国21年停办,大部分机器搬迁至杭州和南京金陵兵工厂,小部分并入武汉汉阳兵工厂。局坞分家后,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21000多吨,其中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吨,被当时航运界评为“中国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轮船”。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5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524艘,年均修船量105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这一时期的技术力量也不断增强,局坞分家时,固定工人约60~70人,至宣统三年已增至1000余人。
民国元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江南造船所时期。
3. 南京船厂搬到哪里了
蛮不错的国企啊,老厂了。福利待遇在南京算可以了。我有好几个同学都进去了。
4. 南京船厂在什么地方
截至2020年,江苏13市的工业排名依次为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泰州、盐城、扬州、徐州、镇江、连云港、宿迁、淮安。
沿海地区不少省会城市,都注重了综合性的发展,并且工业实力同样不弱。那么哪个指标最能体现工业实力呢?目前各大机构对于工业实力的评比,基本选用的是规上工业总产值。
长期以来,苏州的工业实力都是稳居江苏全省首位。去年全年的数据,江苏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36310亿元,将近是第二名无锡的二倍。南京作为省会,其规上工业产值仅次于苏州和无锡,排在了江苏第三位。
5. 南京附近的造船厂有哪些
目前有项目在造的,中国长航南京长江油运紫金山船厂 南京东嘉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南京今达船业有限公司 乘浪船厂 江苏亦淳武家咀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南京蓝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南京东泽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金陵船厂。还有其他规模的船厂,现在船舶行情很差,手头上可能项目不多。
6. 南京附近的造船厂家
郑和宝船号称巨舶,其主要造船地为南京。 由于海船体积大,构造也较复杂,必须有相当规模的船坞和作坊。
据《武备志》中的《自宝船厂开 始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记载:郑和宝船,自其建造地宝船厂出发去西洋。
据《同治上江两悬 志》记载:“都船厂在仪风门,即宝船厂,永乐三年三月命郑和等行赏占城”。
龙江船厂是在原龙江船 厂厂址再向南扩建而成,越过秦淮河,直达下保、中保、上报村及三汊河地区,龙江船厂内设提举司、 作房、分司、篷厂、指挥举,在造船时实行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制度。
《龙江船厂志》记载:“洪武、永乐时,起取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南直隶(今江苏)滨江府 县居民四百余户,来京(即南京)造船,隶属提举司,编为四厢。一厢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出船木铁 缆匠;三厢出艌匠;四厢出棕篷匠。”
《明会典》记载大规模的造船厂,拥有工匠数百人,有船木工、艌工、箬篷工、橹工等。
郑和宝船的另一建造地点是船队出发港福建长乐。 据《长乐县志》记载:“太平港在县西半里许,旧名马江。……明永乐间,太监郑和通西洋,造巨 船于此,奏改太平港。”
郑和下西洋后还有一些下西洋巨舶停泊于福建,正统四年(1439年)明英宗命福建三司于见存海舟 内择一,以赐琉球国使回国。
据统计,在郑和大航海期间,全国共造大小海船近4000艘,船场遍及全国各地;永乐年间,明朝海 军拥有3800艘舰只,其中包括1350艘巡逻船,南京新江口有400艘大型主力舰。
因此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李约瑟断言:“在1420年前后,中国海军也许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其它亚洲国家,甚至可能超过同时 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超过所有欧洲国家海军的总和。”
7. 南京江南造船厂地址
江南造船厂在1996年就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了,现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是中央所属的军工类国有企业,地地道道的央企,江南造船厂也应视为央企的性质。是央企那当然也是国企。
8. 南京有哪些造船厂
南京武家嘴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二桥船业、亚泰船厂、东山船厂、南江船厂、广正船厂、南升船业、海月船厂、华泰船厂、蓝异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