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二、三代集装箱船
60年代,横穿太平洋、大西洋的17000-20000总吨集装箱船可装载700-1000TEU,这是第一代集装箱船。
进入70年代,40000-50000总吨集装箱船的集装箱装载数增加到1800-2000TEU,航速也由第一代的23节提高到26-27节,这个时期的集装箱船被称为第二代。
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第二代集装箱船被视为不经济船型的代表,故而被第三代集装箱船取代,这代船的航速降低至20-22节,但由于增大了船体尺寸,提高了运输效率,致使集装箱的装载数达到了3000TEU,因此,第三代船是高效节能型船。
第四代集装箱船
80年代后期,集装箱船的航速进一步提高,集装箱船大型化的限度则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为准绳,这一时期的集装箱船被称为第四代。
第四代集装箱船集装箱装载总数增加到4400个。由于采用了高强度钢,船舶重量减轻了25%;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制,大大降低了燃料费,又由于船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船员人数,集装箱船经济性进一步提高。
第五代集装箱船
作为第五代集装箱船的先锋,德国船厂建造的5艘APLC-10型集装箱可装载4800TEU,这种集装箱船的船长/船宽比为7~8,使船舶的复原力增大,被称为第五代集装箱船。
第六代集装箱船
1996年春季竣工的Rehina Mersk号集装箱船,最多可装载8000TEU,该型船已建造了6艘,人们说这个级别的集装箱船拉开了第六代集装箱船的序幕。据有关方面预测,不久的将来,可装载10000个集装箱的巨轮将会在欧洲问世。
集装箱的选择与检查
目前,国际集装箱标准有三个系列,共15种。这15种集装箱中,采用何种规格为宜,应根据航线上和所经运输路线的具体货源条件和港口条件来定,因为,这对集装箱运输能否顺利完成有重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货运量较少的航线上,选用集装箱的规格不宜太大。
当然,还得视货物的密度,如在进出口货物中轻抛货较多,则用规格较大的集装箱为宜。
另外,在决定选用何种规格的集装箱时,还应考虑到与国外船公司、货主的合作问题。因为,在进行集装箱货物的国际多式联运中,很有可能与国外船公司进行箱子交换、互用。因此,最好选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集装箱型号。
开展集装箱的国际多式联运,应以实行“门到门运输为原则。因此,在选用集装箱运输时,必须注意到内陆运输的条件。为了适应公路和铁路运输条件,使货运量少、运输条件差的国家和地区也能实现“门到门运输,可采用“子母箱运输方法。子母箱运输方法系指子箱的尺寸应与母箱的尺寸紧密配合,在海上运输时可采用大型国际标准箱,而在内陆运输时,则采用小型集装箱运输,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运输发展成熟和货运量增大后,再逐步完善大型集装箱的“门到门”运输。
此外,有些航线经常会发生由于两港之间货源的不平衡,从而造成大量集装箱的回空运输,这不仅会降低集装箱运输的经济效益,严重时会影响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为了解决空箱回运的问题,有些国家的船公司在货源不平衡的航线上使用折叠式集装箱(COLLAPSIBLECONTAINER)。
这种集装箱折叠后,其体积仅为固定式集装箱的1/4,也就是说,四个集装箱折叠后,重叠在一起为一个固定的国际标准集装箱的体积。这种方法可大大降低空箱回运时的舱容损失。
选用集装箱时,主要考虑的,是根据货物的不同种类、性质、形状、包装、体积、重量以及运输要求,采用合适的箱子。
首先要考虑货物是否装得下,其次再考虑在经济上是否合理,与货物所要求的运输条件是否符合。
集装箱在装载货物之前,必须经过严格检查。有缺陷的集装箱,轻则导致货损,重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造成箱毁人亡事故。所以,对集装箱的检查是货物安全运输的基本条件之一。
发货人、承运人、收货人以及其他关系人在相互交接时,除对箱子进行检查外,应以设备交接单等书面形式确认箱子交接时的状态。通常,对集装箱的检查应做到:
1.外部检查。外部检查指对箱子进行六面察看,外部是否有损伤、变形、破口等异样情况,如有,即作出修理部位标志。
2.内部检查。内部检查是对箱子的内侧进行六面察看,是否漏水、漏光,有无污点、水迹等。
3.箱门检查。检查箱门是否完好,门的四周是否水密,门锁是否完整,箱门能否重复开启。
4.清洁检查。清洁检查是指箱子内有无残留物、污染物、锈蚀异味、水湿。
如不符合要求,应予以清扫,甚至更换。
5.附属件的检查。附属件的检查是指对集装箱的加固环接状态,如板架式集装箱的支柱,平板集装箱和敞棚集装箱上部延伸结构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