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三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

时间:2022-12-16 06:09 点击:225 编辑:邮轮网

1.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

非常好。

首先可签约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工资也非常高。

希望对你有帮助。

2.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

蓝色的北太平洋上,一只棕红色的鱿鱼正滑动着两边的尾鳍,十根触须灵活地在水中摆动,时而在海面上浮游,时而潜入海中。令人惊讶的是,这并不是一只真鱼,而是由上海海洋大学机器鱼大学生创新团队设计并制作的仿生鱼。

2021年初,仿生鱿鱼机器鱼第一次“游”入了大海,并顺利完成300米水下探测任务。除了模仿鱿鱼的生物游动机理,完成结构稳定性测试、功能性测试等,这只仿生鱿鱼还搭载了水质参数传感器、水下集鱼灯、水下摄像头等,获取了不少珍贵数据。

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该团队创建以来,学生研制的机器鱼已经逾30种,已将20多个国家级奖项、40多个省部级奖项收入囊中。上海海洋大学机器鱼大学生创新团队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陈新军介绍:“指导团队获得各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00多个,其中全国创新创业金奖、全国特等奖等国家级40多项,省部级30多项,获奖总人数达500多人次。”

不只是一只会“游泳”的鱼

“这是多功能水中探测机器鱼狗鱼,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金奖。这是机械海龟,获得第四届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TRCC机器人仿生项目冠军,第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机器鱼大学生创新团队的核心指导教师、高级工程师孔祥洪一边介绍,一边抱出一大堆仿生机器鱼。可多自由度游泳的机械海蛇、肌肉摆动游泳的机械蝠鲼、尾鳍上下摆动游泳的机械海豚……它们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和真鱼几乎无异:遇到障碍能自动回避,钻进狭小空间也能灵活自由游出。此外,它们还装着各种机械装置和传感器,可以向控制中心回传相关的各种数据。

“在水文勘察和水文环境监测时,如果能有一只仿生机器鱼‘混’入鱼群,既不会惊动鱼群,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反而能带回大量的数据。人类也无须冒着生命危险去采集数据,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孔祥洪说。

但要做像“肌肉控制”的仿生机器鱼,谈何容易!它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又特别强调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动手能力。起点高,难度大,造成了很多本科生乃至研究生都“不敢高攀”。而一群以“00后”为主的机器鱼大学生创新团队,却牢牢盯住了仿生机器鱼,成为他们的创新目标。

跨学科团队,“00后”是主力军

每天下午4点半下课铃声一响,创新团队的成员们便一头扎进实验室,有的在画着图纸,有的在测试电路,有的在安装设备,有的在检测材料。机器鱼调试好,就要放在旁边的水槽里测试。哪里出问题了,可以立即捞起来马上检查。但要获取项目精确数据,仅仅在实验室里做研究还不够,必须要到池塘里下水测试。下水测试的过程被学生们戏称为“遛”鱼。

但“遛”鱼的难度可不小。鱼没有按照设定的程序游,游的“姿势”不理想,或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都得捞出来看一看,修一修,理一理。项目团队指导老师海洋科学学院初文华老师告诉记者,比赛前夕,学生通宵做测试是常有的事情。有一年的冬天,仿生鱿鱼做下水测试时遇到了降雨降温,为了方便操作,学生们连雨衣都没穿,顶风冒雨在水池中进行测试。“实验虽然困难重重,也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的毅力确实让人钦佩。”初文华说。

“要动手,要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学科交叉性强”,这是创新团队最大的特点。机器鱼的研制涉及数学、力学、物理学等十个一级学科,对学生的综合性素质要求非常高。以鱿鱼为例,它是海洋生物中游泳行为最复杂的品种之一,一般鱼类的行为就1-2种,而它的游泳行为至少有4种。同时,相较一般鱼类,鱿鱼身体结构更为复杂。因此,仿生鱿鱼的研发和制作存在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团队成员在面对问题时,往往自主思考,先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模式也彻底打破了教师上课“满堂灌”和学生上课“被动学”的问题。在师资方面,学校也打造了一支跨学科的豪华导师阵容。创新团队集合了流体力学、工程设计、电子通讯等多个学科的师资力量,指导老师紧跟结构、材料、控制系统等各个环节,在实物制作、论文撰写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就是这样的“课堂”,使得机器鱼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十几年来历经数代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高效率、低能耗、多功能及共融性好的高水平机器鱼作品。除了拿奖拿到“手软”以外,还涌现出了一批科研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优秀本科及研究生人才。据悉,创新团队的历届学生每年升学率达90%以上,其中保研直升率高达80%,且多数被双一流高校录取。

3.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获奖名单

有指南针,专业名称是磁罗经,是一种能够指引船舶航向以及测定地理方位的装置,它主要是利用磁场引力的作用来测物标记方位。类似于中国古代比较有名的司南,或者说是在司南,指南针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船舶驾驶室必备的船舶仪器仪表。

4.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主办方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哥伦布麦哲伦实现远洋航行提供重要技术保证的是指南针。因为在大洋中大海中航行的时候,必须得有控制方向的,掌握方向的指引方向的东西,那么指南针就是最好的工具。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我们充分的看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色彩,他极尽夸张的方法来描写天目山的景色,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

5.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英语

英文缩写:sa

英文全称:sail

中文音译:航

双语例句

1、我要买条大船航游世界。

I'd buy a big boat and sail around the world.

2、轮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

The steamer sailed on the rough sea.

3、我们明天下午两点起航。

We sail at 2 p.m. tomorrow.

4、我们在涨潮时起航(前往法国)。

We set sail (for France) at high tide.

5、顺风一起他们就扬帆出航了。

They set sail with the first fair wind.

6.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名单

蛟龙号潜水艇是一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设计深度为7000米。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在南中国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2011年7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到达深度5057米。2012年6月27日,到达7062.68米。2015年3月17日,蛟龙号正式靠泊母港在国家深海基地36°20′05.49″N 120°43′54.41″E。

蛟龙号长8.2米、宽3.0米、高3.4米,在空气中的重量不超过22吨,不包括乘员重量的情况下,有效负载220公斤,设计潜水深度为7,000米,可承载一名潜航员和两名科学家共三人,可探索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海域,不过距离地球海洋已知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10,911米仍有相当距离。

该项目始自200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列入863计划重大专项。其研制工作共有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内的约1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参加。蛟龙号的总设计师是中国深潜技术专家徐芑南。

2012年6月12日,中船重工702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起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第一副总设计师、总体与集成子项目负责人崔维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终,我们要做出1万1千米级的载人潜水器,在海洋最深处的海底自由航行、作业,这样,中国就真正成为载人深潜发达国家。”

7.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官网

是宇宙飞船。宇宙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航天器,可分为一次性使用与可重复使用两种类型,用运载火箭把飞船送入地球卫星轨道运行,然后再入大气层。飞船上除有一般人造卫星基本系统设备外,还有生命维持系统、重返地球的再入系统,回收登陆系统等。

8.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有奖杯吗

支付宝的大海报告是针对船舶航行推出的一款报告业务,船舶在航行途中遭遇海事致使所载货物受损时,船长向主管部门、货主、保险公司等提交的申述船长和全体船员已采取一切力所能及的措施保护船货和货物受损状况报告。

9. 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九江

2021年2月28日,“汉海5号”轮首航,由武汉途经九江,南京,最后到上海洋山港,汉海5号”轮是我国内河最先进、最大装载量的江海直达集装箱船,首航洋山特定航线,该船型长139.8米,型宽26米,型深11.5米,吃水6.9米,最大载重量16338吨,载箱量1124标准箱,目前应该是长江最大的轮船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必看十大热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