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威廉港造船厂地址
格拉斯哥(Glasgow)是英国第三大城市,苏格兰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英国造船业中心,沿克莱德河两岸,建有数十个造船厂。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造船、机器制造、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等,其中造船工业居全国首位,造船厂多达数十家英格兰北部的泰恩河风景旖旎,许多老牌企业坐落于河流两畔,著名的阿姆斯1斯特朗造船厂位列其中。
19世纪中期,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一家律师事务所门口,墙上挂着“当红”律师的标牌,年轻有为的威廉·乔治·阿姆斯特朗位列其中。
那时,阿姆斯特朗对这份体面的工作并不感兴趣,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机械制造领域的发明家。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欧洲,他果断辞去律师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机械制造领域,并于1845年成功研制出一台液压起重机。两年后,阿姆斯特朗买下了纽卡斯尔市西部一片空地,创立阿姆斯特朗工程机械厂。
2. 新港船厂地址
天津新港船厂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始建于1940年。建厂7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造船、修船技术和管理经验,曾获全国“十佳企业管理优秀单位”称号。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吸收、引进世界先进的造船工艺技术,引进现代化设备,不断改造和完善企业设备,目前已发展成为以造修船为主,港口机械制造、海洋工程构造物制作、陆上钢结构工程和冶金焦化设备等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几大支柱产业并举,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的企业。
3. 威廉港海军造船厂
H计划(Schlachtschiff "H" Project )战列舰(“兴登堡”级战列舰),是德国海军“Z”计划的一部分。属于大型战列舰计划。计划建造六艘,代号为H、J、K、L、M、N。其中,H舰、M舰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建造。J舰、N舰由不莱梅的威塞尔公司建造。K舰由基尔的德意志工厂建造。L舰由威廉港船厂建造。其中业已命名的,有兴登堡号(Hidenburg.H39)、鲁登道夫号(Ludendorf.H40)、毛奇号(Moltke.H41)、腓特烈大帝号(Friedrich der Groß.H42)四艘。 兴登堡级的头两艘H39和H40,分别于1939年7月15日和8月15日开工,H39型也是该级舰的最初方案。 1940年该方案得到了改进,有两种基本型号:H40A和H40B,两者在推进装置和火力配置上有一些差别。H40B应用了当时很少见的柴油/蒸汽轮机混合推进系统和更强大的火炮布置,显然在技术上比H40A更先进。随着战争的进行该方案得到了继续的改进,即后来的H41,H42,H43和H44方案。 H型战列舰是纳粹德国海军在二战时期计划建造的最高级别的战列舰。该舰在技术性能和外形尺寸符合德国海军的实际使用情况,比如基尔运河的通航限制和当时德国国力的承受能力。403毫米火炮和柴油推进系统的应用又体现了该方案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一贯坚持"全面防护"装甲防护理论的德国军舰在排水量不大的前提下能达到上述装甲厚度水平,也实属不易。水平防护和水下防护较俾斯麦级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德国海军在仓促的准备中投入二战,H计划被迫终止。 背景资料: 1939年1月德国最高统帅部正式通过了代号为“Z”(Z计划)的大规模造舰计划,“Z”计划(Z-Plan)正式启动。计划将使德国通过实施近10年大规模造舰计划,最终拥有向最强大的海权国家挑战的实力。 Z计划的核心是两级大型战列舰,其中之一为俾斯麦级战列舰(Bismarck Class);另一级即:H级战列舰(Schlachtschiff"H" Class)。
4. 港口造船厂
浙江凯灵船厂(海军4806工厂)地处浙江省舟山市,创建于一九五一年,是海军所属大型军工企业。工厂现有职工21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工厂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海岸线长1800米,拥有完备的修造船设施、设备和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具有修理万吨级舰船和批量建造各类中小型船舶的能力,工厂已为国内外用户建造了各类中小型船舶近百艘,工厂以船舶修理、建造、拆解为主线,同时致力于民用产品的研制开发,已形成纺织机械系列、电工绝缘处理设备系列、大型钢结构件等民用生产线,还承接集装箱桥吊等港口机械安装和修理业务。
工厂以“诚信为本,质量第一”为宗旨,赢得了军内外客户的信任。工厂注重质量体系建设,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已涵盖工厂修船、造船、民用机电产品等全厂主要产品。工厂连续15年被浙江省舟山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连续10年被评为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工厂坚持以“内抓管理,外争市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企业方针,竭诚为海内外客户服务,愿与海内外各界同仁携手合作,共展鸿途。
5. 威廉皇家船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正式受降仪式是9月2日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举行,那天盟军在东京湾云集了380多艘战舰(有资料称其中美军258艘),主要由正在日本近海的美国海军第三舰队(舰队司令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海军上将)、第七舰队(舰队司令托马斯·金凯德中将)和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其他军舰以及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海军军舰组成。
而受降仪式飞过东京湾上空的1000架飞机是海军、陆军各500架组成。大致上战列舰有“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阿拉巴马”号、“北卡罗来纳”号等。航空母舰:CV-24“贝劳伍德”号、CV-22“独立”号、CV-25“考佩斯”号、CV-20“本宁顿”号等。“汉科克”号等航母当天派飞机飞越东京湾。补充:依阿华级的四艘至少有两艘在现场,而“新泽西”号在1945年4月返回位于美国本土西海岸的桑德造船厂进行维修,很可能没在东京湾。6. 威廉港造船厂地址电话
东方香港号为世界最大货柜轮,且为第三艘装载量超过20,000 TEU的货柜船,由三星重工承制,于巨济造船厂2172号船坞建造,2017年5月交付,同级船于2173-2177号船坞建造。
东方香港号容量为21,413 TEU,经营航线为由上海市出发,经宁波市、厦门市、盐田区、新加坡、苏伊士运河、费利克斯托、鹿特丹、格但斯克、威廉港、菲力斯杜港,再经苏伊士运河、新加坡、盐田区,最终抵达上海,航运周期为77天。
2017年8月6日,新一代世界最大集装箱轮21413标准箱的中国香港籍“东方香港”轮顺利靠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这是“东方香港”号集装箱轮第二次靠泊。海外
东方香港号为世界最大货柜轮,且为第三艘装载量超过20,000 TEU的货柜船,由三星重工承制,于巨济造船厂2172号船坞建造,2017年5月交付,同级船于2173-2177号船坞建造。
东方香港号容量为21,413 TEU,经营航线为由上海市出发,经宁波市、厦门市、盐田区、新加坡、苏伊士运河、费利克斯托、鹿特丹、格但斯克、威廉港、菲力斯杜港,再经苏伊士运河、新加坡、盐田区,最终抵达上海,航运周期为77天。
中国香港籍“东方香港”轮是史上第一艘21000+标箱的超级集装箱船,船身长约400米,宽58.8米,型深32.5米,设计吃水14.5米,结构吃水16米,可装载箱量21413标箱,是全球载运量最大的集装箱货轮之一。“东方香港”号的林船长是新加坡籍,据了解,英语是船长与引航员的主要工作用语。“东方香港”号货船出口比较多,出口与进口的比例为18:11
7. 威廉港造船厂地址在哪里
德弗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是德意志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一种战列巡洋舰。同级舰3艘:德弗林格尔号/Derfflinger、吕佐夫号/Luetzow、兴登堡号/Hindenburg。 德弗林格尔号(建造代号重巡洋舰G号)建造厂:汉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厂,开工日期:03/30/1912;下水日期:07/12/1913;服役日期:09/01/1914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德弗林格尔号1939年打捞,1956年解体。 吕佐夫号(建造代号奥古斯塔号/Ersatz Augusta)建造厂:但泽 硕效船厂,开工日期:07/16/1912;下水日期:11/11/1913;服役日期:08/08/1915 。1916年7月1日在德国近海战损严重无法拖带由G38号鱼雷艇击沉。1961-1962年爆破解体。 兴登堡号(建造代号黑尔达号/Ersatz Hertha)建造厂:威廉港 皇家船厂,开工日期:O10/01/1913;下水日期:08/01/1915;服役日期:05/10/1917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1930年7月打捞,1931-1932年解体。
8. 英国造船厂
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为英商爱立克·马勒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创建的“赉赐洋行”,主要业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船舶代理等。民国17年(1928年)为扩大经营范围,开设了马勒机器造船厂。
建厂初,无固定厂房,仅在船上用1台焊机、几个焊工进行流动性修补业务。民国22年开始在上海复兴岛江边三角地建造厂房,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职工60余人,主要承担船舶航次修理,其间也造过1艘小船。民国26年,购买上海浦东庆宁寺码头东侧沿江土地14.2万平方米,于次年兴建新厂,并将复兴岛旧厂并入,至民国29年已有工人1000余人,次年6月,职工数增至2000余人。
民国26~30年为发展高峰期。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位于浦东和杨树浦的一批机器造船厂均被日本占领,当时英国尚未向德、日宣战,悬挂着英国旗号的商船在黄浦江内通行无阻,英商爱立克·马勒趁隙大力发展航运和修造船业务。民国26年11月上海沦陷,马勒厂因远离战争而着力发展生产,大发战争财。
民国27~30年共修理大小船舶40余艘,建造55千瓦、74千瓦柴油机拖轮3艘,总产值猛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勒厂进入衰退期。民国30年12月,日军对英商马勒机器造船厂实行军管,没收其财产。不久,日军利用马勒厂的机器设备生产军火,更名为“三井造船所”,成为日军在华重要兵工厂之一。
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马勒机器造船厂仍归英商马勒所有。当时,英商马勒无意重振旧业,马勒公司总部已迁至香港,上海只留几个代理人,除雇用少数员工看管厂房外,迟迟不愿复工。经过工人斗争后,勉强恢复生产,但业务萧条。
上海解放后,马勒厂厂方对中国政府的政策抱消极抵制态度,不断向中国政府和职工提出关厂或停薪、解雇的要挟,一面抽走资金,一面借口战争的破坏损失向中国政府提出贷款要求。由于厂方不积极承接业务,造成生产停滞,经济拮据,一度靠出售厂内器材维护局面,濒于破产。
1952年2月,华东工业部通过海森实业有限公司承租了马勒机器造船厂,再由海森实业有限公司转租给中央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接租后经改组,改名国营沪东造船厂。1952年7月,英国当局非法掠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的中国航空公司留港资产和《大公报》全部财产,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受权采取相应行动,命令征用英商在沪船厂,马勒机器造船厂也在征用之列。从此,沪东造船厂完全归属国有,成为上海市第一家直属船舶工业局领导的造船企业。
民国21年在复兴岛江边建厂时有职工30~40人,厂内设有车床间、木工间、翻砂间和仓库等。民国27年在庆宁寺建成新厂,有码头、船排、办公大楼、机械工场、木工间、木模间、电气修理间、发电间、试车间、起重部和仓库等部门。
马勒厂的纵向船排滑道有2座:1号船排的最大负荷能力为1000吨,总长135米,轨距4.27米,椿脚轨枕均为混凝土结构,上铺钢轨4道,并有400匹卷扬机各1台;2号船排的负荷能力为400吨,总长116米,轨距3.05米,木质椿脚枕木,上铺钢轨3道,并有64匹和40匹卷扬机各1台。这2座船排能修理中、小型船舶,利用率较高。
马勒厂的厂房条件较好,起重能力强。冷作工场和机械工场的主跨面积为2859平方米,并各设有30吨电动桥式起重机2台,有8吨、5吨和3吨冲天炉各1座,1.5吨3节炉1座和烘模设备等。砂型面积大,翻砂能力强,能承担大型铸件任务。此外,船排和码头之间设有铁路,便于厂内运输和起重,轨道总长2040米,轨距1.56米,并设有5吨和3吨蒸汽起重机和平板车等。
1952年,船舶工业局承租马勒厂后,经上级批准,合并和购置了附近的华兴铁工厂、华一船厂、建中船厂、德和船厂、恒源福轧花厂等小厂及其所有的房地产,扩大了厂区面积。截至1952年底,职工数由原来接管时293人增至1613人。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前后经过4次大的扩建和重点技术改造。
1953~1957年第一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53年,先从生活设施考虑,兴建家属宿舍,1954年起,陆续为护卫艇建造兴建工程项目,共建成工程项目67个,其中生产性建设项目22个,厂区面积发展到45万平方米,岸线长达1200米,其中码头长330米,新增各种设备2100多台。其中造船部分完成船体联合车间、船台、横向下水滑道、舾装码头以及管子铜工、电镀、电工、油漆、舾装车间等11个项目,初步建立起一个能建造新型舰船的工厂。1958~1963年进行第二次扩建和技术改造。经扩建和技术改造,已具备制造3000吨级船舶和生产低速大马力柴油机的生产规模。1969~1978年进行第三次扩建和技术改造。根据周恩来关于要立足于建造万吨级货船的指示,六机部决定在沪东厂新建万吨级船台2座。
1969年5月开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l号船台于同年8月开工,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0米,宽25米。2号船台也于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4.5米,宽28米。同时还建成一些主要配套工程,如1号、2号装焊平台接长等,共完成基建投资2900多万元。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建造出口船舶的需要,沪东厂进行第四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80年对2号船台进行改建,以适应建造3.5万吨级货船的需要;1981年,又将2号船台及其闸门口拓宽为30米。
9. 威尼斯造船厂
一在任意港口投资(最好是在安特卫普,汉堡港,因为那里直接可以造出大轮船)使之商业值达到1000;
二提高自己的幸运值,把所有的现金存到银行,身上带1000个金币,去教堂全部捐出,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占卜屋里的占卜师说:“您的命真好呀!命中注定,幸运常伴”;
三在船厂里改造大炮或船头像,反复点选,直到船厂老板说:“可能会碰到未被世人发现的好东西”,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