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船舶在先(中国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8 16:21 点击:244 编辑:邮轮网

1. 中国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的调研报告

大力发发临港原因如下。

临港地区开发在全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从长远看,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空间,从当前看,是上海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加快推进临港地区发展,从去年初开始,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成果,推动临港地区真正成为上海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引擎,需要高起点规划和集聚现代产业体系。临港“双特”政策提出,要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能源装备、船舶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大型物流装备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成套设备等。

2. 中国船舶制造业

第一产业指以农业为主的各产业,如畜牧业、狩猎业、渔业、游牧业、林业等。

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还包括采掘业、电力和煤气业等,当然还有其他说法。

第三产业指服务性产业,包括建筑、运输、通信、商业、金融、职业性服务等。

第四产业指信息产业,这是新近对产业划分的一种新观念。

3. 国内造船行业分析

整体不错啊,收入稳定(工资不高,具体看什么岗位),国企福利应有尽有,在造船行业中全是有一席之地,目前归招商局集团旗下。别说你没听说过招商局集团。

4. 船舶制造论文

前瞻产业研究院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和船舶等。由于下游市场的长期需求拉动,我国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具体分析如下:

一、内燃机及配件在汽车领域市场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 中国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分析认为,汽车行业是内燃机的重点需求领域,《“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2800万-3000万辆,汽车工业将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将大力推动我国汽车用内燃机需求的增长。同时,随着汽车向轻量化、安全性和节能性等方面发展,也将使得车用内燃机生产企业提升技术和产量质量性能。

二、内燃机及配件在摩托车领域市场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分析认为,摩托车用内燃机作为摩托车的核心设备,其需求随着摩托车的需求而变化。随着经济的平稳复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都推动摩托车这一快捷交通工具的需求。从长期来看,我国摩托车的需求前景良好,但短期内摩托车下乡政策到期终止,国三排放标准的实施,带来的成本增加难以消化,市场混乱局面还会持续,微型车、电动车、燃油助力车等还会蚕食国内摩托车市场,从而短期内摩托车需求呈下滑趋势。

三、内燃机及配件在船舶制造领域市场前景

工信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十二五”期间船舶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目标: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

5.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历程

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舟筏时代→独木舟→筏→木板船→桨、篙和橹→帆船时代→地中海的古帆船→北欧和西欧帆船→飞剪式帆船→中国帆船→蒸汽机船时代→早期的蒸汽机船→“大东方”号蒸汽机船→蒸汽机船的完善→汽轮机船、柴油机船的问世→油船和散货船的出现→大型远洋客船的兴起→柴油机船时代

6. 船舶智能制造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人类始终走在发明和创新的道路上,新材料的发明极大地影响了产品及其制造过程的未来。硬如岩石的涂层、永远不会变干的材料、可编程水泥、让皱纹消失的材料、仿生塑料……这些新材料将为我们生活带来新奇和变化。

01坚如岩石的涂层

突破性:为工业钻头和刀具专门设计的铁基非晶合金涂层,涂层成本远远低于碳化钨钴硬质合金等常规材料,其较长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具的效率。

应用领域:工业、制造、建筑等。

02 永远不会变干的材料

突破性:由聚合物和水制成的材料,可导电且不会变干。

应用领域: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以及具有仿生功能的柔性机器人。

03 可编程水泥

突破性:将水泥颗粒(混凝土中的一种成分)“编程”成使其更坚固的形状。这也产生了具有较少多孔性和更耐水和耐化学性的混凝土颗粒,这不仅防止了化学和水吸收造成的损害,而且对环境的危害较小。

应用领域:建筑、工业。

04 让皱纹消失。

突破性:将这种细腻而柔滑的聚合物涂在皮肤上,能够瞬间拉紧皮肤、消除下垂,在不知不觉间让皱纹消失。

应用领域:在护肤品开发和皮肤病治疗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05 无限可回收的塑料

突破性:可以无限期地回收利用,同时保持塑料的性能。

应用领域:现有塑料的替代品。

06 人造蜘蛛丝

突破性:细菌被喂食糖、盐和其他微量营养素以产生丝蛋白质,然后将这种蛋白质变成细粉末,制成纤维、复合材料等。

应用领域: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

07 仿生塑料

突破性:该材料是从丢弃的虾壳中提取的壳质和来源于蚕丝的丝素蛋白组成,复制了昆虫表皮的强度、耐久性和多功能性。

应用领域:可用于制造迅速降解的垃圾袋、包装材料和尿布。作为一种特别坚固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它也可用于缝合承受高负荷的伤口,例如疝修补或作为组织再生的支架。

08 木材海绵

突破性:经化学品处理,剥离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而成的木材海绵,可以从水中吸附油脂,吸油量可达到其自身重量的16-46倍,可重复使用多达10次。这种新型海绵在容量、质量和可重复使用性方面超越了现有的所有其他海绵或吸附剂。

应用领域:石油和化学品泄漏对世界各地的水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木材海绵作为绿色材料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09 高强生物材料

突破性:该材料由源自木材和植物体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制成,最终结构的拉伸模量为86GPa,拉伸强度为1.57GPa,比蜘蛛丝强度高8倍,而且可生物降解。

应用领域:用作塑料和其他不可降解物体的绝佳替代品。

10 自修复(愈合)材料

突破性:自修复材料是一种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集感知、驱动和信息处理于一体,通过模拟生物体损伤自修复的机理,在材料受损时能够进行自我修复的智能材料。

应用领域:军用装备、电子产品、汽车、飞机、建筑材料等领域。

主要研究机构(公司):麻省理工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米其林、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横滨国立大学、东京大学

11 铂金合金

突破性:该合金由10%的金和90%的铂制成,所得材料的耐磨性比高强钢高100倍。与大自然中的钻石、蓝宝石等材料处于同一级别,是迄今为止最强的合金。

应用领域:可用于制造新型发电系统、发动机和其他设备。

12 微晶格

突破性:微晶格材料是目前世界上质量最轻的金属结构组合,在外形上它呈三维开放蜂窝聚合物结构。这种材料的密度是0.9mg/cm3,比泡沫轻100倍。

应用领域:航空新材料,波音公司计划采用该成果制造更轻、更省油的飞机。

13 分子强力胶

突破性:从化浓性链球菌侵入细胞后释放出的蛋白获得灵感,这种蛋白分为二部分,但当它们再相遇时会像胶一样结合在一起;由这两部分蛋白组成的胶,称为分子强力胶(molecular superglue)。这种胶的粘结强度高;耐高低温性好,同时能够承受酸和其它恶劣环境,并能很快密封。

应用领域:可用作癌症的诊断手段;分子强力胶可粘结金属、塑料及其它物质,解决了现有各种涂料都与金属粘附不强的问题。

14 超薄铂

突破性:一种快速、廉价地沉积铂超薄层的新方法,可减少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贵金属用量,从而大大降低其成本。

应用领域:氢燃料电池。

15 Karta-Pack(棉纤维)

突破性:100%的回收材料,来自废弃的牛仔裤和T恤,兼具棉的质感和塑料的刚性。

应用领域:高端包装、家具设计等。

16 石墨烯气凝胶

突破性:坚固有弹性且质轻,可以吸收高达自身重量900倍的油脂。石墨烯气凝胶密度0.16mg/cm3,比氦气轻,仅为氢气密度的两倍。

应用领域:清理海洋石油泄漏,或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温材料。

17 可阻挡阳光的玻璃涂层

突破性:该涂料可以自行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当环境温度高于67ºC以上时,透明涂层将变成具有金属光泽的反射层。

应用领域:建筑、交通运输等。

18柔性电池

突破性:该柔性电池由纤维纺制而成,弯曲性能好,可以在不影响其性能的情况下弯曲几千次。

应用领域:是未来智能服装、电子纺织品、可穿戴设备以及可变形移动设备的完美选择。

19 生物质来源的可生物降解的纺织品

突破性:利用藻类、细菌、真菌、酵母等活体生物制造可生物降解的纺织品,创造环境友好材料,将服装行业从浪费和污染中解脱出来。

应用领域:服装、纺织。

20 真菌泡沫

突破性:由植物秸秆、水稻和小麦壳等农作物废料与蘑菇的根部粘结在一起制成的菌丝体。

应用领域:用作汽车保险杠、门、顶盖、发动机舱、汽车行李箱衬层、仪表盘以及座位的石油基塑料泡沫替换物。其他潜在用途包括桌面、冲浪板和服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