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市场规模
央企主要由中船重工、中船工业和中远海运重工三大船舶类央企。中船重工旗下有大连船舶重工、渤船重工和武船重工、山海关重工、北船重工、新港船舶重工等船厂;中船工业旗下有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沪东中华造船、中船澄西、黄埔文冲、广船国际等船厂;中远海运作为航运企业,也在前些年造船行业景气时切入了造船行业,目前是中国第三大造船央企,旗下有扬中中远海运重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等造船厂;合资企业主要是中远海运和日本川崎造船的合资公司,有南通中远川崎和大连中远川崎两家船厂,其中南通中远川崎是目前中国最好的船厂。民营企业主要由扬子江造船、新时代造船,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沿江一带。其他还有金陵船厂、舟山金海重工、舟山常石造船等各色船企,但在规模上和以上船企没法比。答主同名公众号有更多对船舶行业的思考与观察,望题主采纳。
2. 中国船舶市场占有率
全世界船用主机都有苏尔寿、 B&W、 瓦希兰、MAN、 国内的大连重工、沪东重机、包括广船等品牌。MAN B&w和W&rtsil&是世界船用主机的两大著名品牌。在世界船用低速机市场,MANB&W品牌的占有率高达80%,W&rtsila品牌占16%;在世界船用中速机市场,Wartaila品牌的占有率达到38%,MANB&W品牌占27%。
3. 船舶市场分析报告
1、照明系统中的航行灯\信号灯系统容易出现绝缘低,主要原因是:a)灯具内灯头处由于电缆接线时端头处理不好(如引入线最后用的玻璃纤维管质量差)在下雨天潮湿引起的;对策只要将接线端子绝缘处理好(如用热塑管或高质量绝缘管套),提高灯具的密封性.b)有的航行灯信号灯控制器是一极控制,只要任何一只灯绝缘低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绝缘低.对策是控制器应该是双极控制;再有问题只好加装大功率开关电源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2、低压火灾报警系统中容易接地或绝缘低;原因也大都是报警器主板接地或感温感烟探测器线路绝缘低或接地,解决办法同样是加装开关电源。
3、通讯及广播系统中接地:有时是由于其电路板中的电容击穿,必须找生产厂家维修。
4. 船舶市场分析
(一)重置成本法估算。 1.重置全价的计算。造船成本可按原材料费用、配套设备费用、劳务费、管理费划分,不同类型的船舶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不同。一般货船的原材料、配套设备、劳务三项成本费占总建造成本的90%左右。若以这三项主要组成部分为100%,则原材料费占26?33%,配套设备费45?52%,劳务费占24?26%。劳务费包含了生产工厂的直接工资、福利费、动力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及生产制造专用费,除生产制造专用费外,其余劳务费一般以全船建造工时和工时单价之积求得。结合资产评估的要求,工们对船舶重置全价计算项目为: (1)材料费:P材=ΣPn×Un×(1+r) 其中,Pn为各主要材料数量;Un为各主要材料单价;r为其他材料占主要材料的百分比。 主要材料可按以下三项计算: 钢材=船舶空载排水量(吨)×钢耗系数(0.87-0.95)×钢材单价(元/吨) 焊料=钢材消耗量(吨)×焊材消耗系数(0.017-0.028)×焊料单价(元/吨) 涂料=船长×(船宽+型深)×每平米油漆重量×油漆单价(元/吨) (2)设备费:舾装设备(锚系、系泊设备、舵系、起货系统、救生系统等设备);轮机设备(主机、发电机、空压机、锅炉、泵和风机、热交换器、机修设备等设备);电气设备(通讯设备、导舫设备、其他电气设备)。 各项设备费可按船舶给出的主要设备清单,向造船厂、船用设备生产厂家查询。由于设备的重量与船舶的主机功率和船舶的建造尺寸有一定关系,可以通过设备的重置和经验统计的单位重量数据的价值确定设备费: 舾装设备重量=舾装重量系数×(船舶总长×型宽) 机电设备重量=主机重+其他机电设备重量=建造系数×(Hp/n)0.84+0.68(Hp)0.7 其中,Hp为主机最大额定功率;n为主机最大额定转数。 (3)劳务费=建造总工时(小时)×工时单价(元/小时) 总工时=船舶满载排水量(D)×工时船型系数(K)×船厂生产效率系数(α) (4)管理及生产专用费:管理及生产专用费包括设计费、生产准备费、专用设施使用费、船舶备品属具费等,可按[(1)+(2)+(3)]的8~10%计取。 造船成本=(1)+(2)+(3)+(4) 利润=造船成本×6% 税金=(造船成本+利润)×5% 资金成本=(造船成本+利润+税金)×贷款年利率×船舶建造耗用时间×50% 重置完全价值=造船成本+利润+税金+资金成本 船舶重置成本法核算中有关参数可参照船舶工业总公司颁布的《船舶产品价格计算标准》,结合向造船厂调研的数据确定。 2.成新率的估算。现代运输船舶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22?25年,目前我国财务制度规定运输船舶的最长折旧年限为18年。交通部1993年颁布的《老旧船舶管理规定》明确指出15?20年的散货船、木材船、集装箱船、客货船为老龄船,20年以上的上述船舶为超龄船。据资料显示,世界各国(地区)注销的船舶平均船龄多在20?25年之间。由以上分析结合资产评估对资产使用寿命的定义,可以认为对于散货船其使用年限定为20?22年较适宜。由于船舶资产价值量较大,不可按照“基本能正常使用资产,其成新率不低于15%”的框框简单确定超龄船的成新率,对于超龄船可结合具体船况和船舶运营单位的船舶退役计划确定1?5年的尚可使用年限。综上所述,用年限法确定船舶成新率的公式为: 正常船(船龄<15年) 成新率=(20年-已使用年限)/20年 老船龄(15年<船龄<20年) 船况较好,成新率=(22年-已使用年限)/22年 船况一般,成新率=(20年-已使用年限)/20年 超龄船(船龄〉20年) 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除用年限法计算成新率外,还可结合打分法确定成新率。方法是将船舶资产分成船体、轮机设备、甲板设备、电气设备、通导设备五个主要部分,根据各部分的建造费用占船舶建造成本的比重,确定一权重。散货船可按35%、35%、15%、10%、5%的比例权重。各部分的满分为100分,根据五个部分维护修理及改造情况、运行状态等给出分值,分别与权重相乘即为成新率。运用打分法时,要考虑船舶营运情况、修理情况、设备更新情况对成新率的影响。 (二)收益现值法估算。 用收益现值法估算船舶的现行市场价适用于航线固定、货源稳定的船舶,尤其是班轮。方法是预计船舶在尚可使用年限内每年的营业收入(包括预测货运量和运价)和营业支出(港口使费、燃油费、机油费、船员工资、修理费、管理费等),通过计算净现金流量并按适宜的折现率折现而得到的现值即可认为是船舶的现值。 (三)市场法估算。 目前国际船舶市场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船舶经纪公司较多。船舶估值是船舶经纪人的经常业务之一。新船价格一般由买主和船舶制造厂家直接谈判以合同成交价确定。在二手船的交易过程中,买主考虑的价格因素就是二手船的船龄、技术性能和状态是否能保障该二手船在其剩余使用寿命内取得利润。世界海运的运量和运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影响国际船舶市场上船价高低的主要因素。运量和运力之间的平衡是通过海运费这个杠杆来调节的。当运量大于运力时,运费就上升,船价也随之上升;当运力大于运量时,运费就下降,船价也随之下降。用市场法估算船价,可依据已成交的和被估船舶船龄、船型、载重吨等相似船舶价格由专业船舶估价人员估算,也可向船舶经纪公司寻价。
5. 中国船舶市场份额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6. 船舶市场规模 2025
《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对我国制造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如下等方面的要求。
(一)对人才培养规模的要求
我国的人才培养规模需整体调整。《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集中优势力量,推进优势领域和战略必争领域的装备创新,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领域的重点突破。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对应上述领域的专业培养规模明显不足,像农机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专业的全国在校生规模仅以百人计,人才准备明显不足,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重大战略调整的需求。
(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是重点。随着制造业快速升级,低端岗位单一的操作型技术工人将会减少,而高端岗位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将有更大需求。根据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未来5年中,机械行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总量约400万人左右,石油化工行业需求总量在150万人左右,交通运输行业需求在100万人左右。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的是中级以下的技术等级证书,如何把培养工作重心从注重规模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培养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
(三)对人才培养专业的要求
我们需要扩大专业界限。我国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基于传统的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与岗位分工模式建立起来的,在专业设置上,专业狭窄且界限分明,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能力培养上,重视可量化的操作技能,而轻视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隐性的技能,受教育者的能力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在办学形态上,学校自成体系,与行业企业融合度不足,办学的市场跟踪能力和适应性差。
(四)对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
需要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文件中指出,要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7. 船舶市场规模分析
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薄弱基础起步,到今天成为世界主要的造船国家,我国船舶工业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当前,身处信息技术革命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大潮,我国船舶工业要抓住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在既有规模上突出做优做强导向,争当全球船舶工业创新的引领者。
8. 船舶市场规模排名
10、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
日本三大船务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由日本早期的三菱财阀所创立。
该公司总部位于日本千代地区,拥有大约800艘船只,包括集装箱船、邮轮、游轮等等。
9、日本商船三井MOL
世界10大航运公司中第二个日本船运公司,是日本经连会的一部分,它们家的鳄鱼标志可以在世界各地大港口的集装箱上看到。
8、中国台湾阳明海运集团
位于中国台湾基隆的远洋运输公司,成立于1972年,如果要追溯历史还可以到清朝期间。
该公司拥有85艘船舶,拥有420万载重吨位和34.6万标准箱吞吐量,该公司服务于全球70多个国家。
7、中国香港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
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国际集装箱运输公司之一,在全球70多个国家设立有320个办事处。该公司拥有57艘不同级别的船只,包括极端天气下的冰级船。
6、中国长荣海运
是一家集装箱运输公司,总部设于中国台湾桃园市,其主要线路为远东至北美洲、中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区。该公司在全球80个国家拥有240个港口。
5、赫伯罗特船舶公司
德国跨国船运公司,成立与1970年,由德国两家运输公司合并而成,拥有175艘集装箱船。
4、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
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截止2011年就覆盖了全球160多个国家1600多个港口。截止2016年总船队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3、法国达飞海运集团
成立于1978年,总部位于马赛,是法国第一,世界10大航运公司第三名。该公司在全球150多个国家420个港口拥有200条航线。
2、地中海航运公司
成立于1970年的瑞士航运公司,是世界第二大航运公司,在全球拥有350个机构,员工超过2.8万人,拥有471艘集装箱船。
1、马士基航运有限公司
丹麦最大的航运商业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总部设于丹麦哥本哈根,在全球13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员工超过8.8万人,服务网络几乎遍布全球。
9. 船舶市场规模划分
以“吨位”计算的船舶内部容积。所谓“吨位”是以立方米或立方英尺折算而确立的计算单位。一个“吨位”等于2.83立方米或100立方英尺的容积。分为总吨位和净吨位两种。总吨位是指对船舶按吨位丈量规范所规定的处所进行丈量后核定的内部总容积。其主要用途是显示船舶规模的大小,作为船舶数量的统计单位;作为客船和客货船计算定期租金的根据;作为计算海损事故赔偿限额的基准。
净吨位是指从总吨位中减除按吨位丈量规范规定为非营业性处所的容积后得出的容积。
10. 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前景非常好。
航运产业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目前我国航运企业在信息化普及和智能化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科技等先进技术的日趋成熟,其与传统航运在安全监管、运行服务、船舶管理、港口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运用存在广阔的想象空间。智能航运将深刻地影响着航运的组织和模式,最终将显著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管理、营运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助力实现安全、绿色、高效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