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8年八月份船舶行情(中国2019年船舶订单量)

时间:2022-11-23 18:33 点击:129 编辑:邮轮网

1. 中国2019年船舶订单量

从各国订单看,2020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企业共获得145艘新订单,共计351万CGT,占订单总量的61%,位于世界第一;韩国紧随其后,共获得37艘新船订单,总计118万CGT;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共获得36艘新船订单,总计57万CGT。以载重吨计,中国船企的新接订单量以1131万载重吨占到全球的65.4%,而韩国和日本分别是23.7%和8.8%。

2. 中国船舶2019年报

 8月2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上榜公司达143家,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其中,龙湖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新希望控股集团、等18家中国知名企业系首次或重新进入该榜单,壮大了榜单上中国企业的阵营。凭借267.4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28.99亿美元利润,龙湖集团首次荣登该榜单,位列第456位,展现出其稳健的经营质量和强大的企业综合实力。

  据龙湖集团年报显示,2020年,龙湖集团营业额、归属于股东的核心净利润两项核心指标,已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速。2021年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龙湖实现累计签约额1426.3亿元,同比增长28.4%,创历史新高。

3. 2019年新船订单量

中国的造船企业新接订单量累计为1059万CGT,约为全球新船订单(2402万CGT)的44.09%,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名。而韩国船企获得的订单量为1047万CGT,全球占比43.59%。

即,韩国造船企业在今年上半年,仅以12万吨CGT的微弱劣势,被我国造船企业击败,排名全球第二。我国,是险胜啊!充分说明了在当前全球的民用造船领域是“中韩两国平分天下”。

第三名仍是日本,但在2021年上半年仅获得了182万CGT,约为全球新船订单量的7.59%。

4. 中国船舶2020年订单多不多

中船集团全称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员工31万人。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船舶集团,是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

2019年11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2020年4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2021年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其全国工人先锋号。2020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

5. 中国2020年船舶订单量

第10名:迪拜杰贝阿里港(2019年TEU:1570万)

位于迪拜的杰贝阿里港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杰贝阿里的一个深水港,是迪拜的又一明星景点。杰贝阿里港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对拉希德港设施的补充,它是最大的人工港,也是中东地区最大也是迄今为止最繁忙的港。2019年,该港创下了超过1570万标准箱的装卸量。

第9名:中国天津港(2020年TEU:1835万)

天津港,是中国北部主要经济特区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一部分,位于天津开发区正东。它的前身是塘沽港,被认为是通往北京的主要海上门户。天津港覆盖了121平方公里的陆地表面,拥有超过31.9公里的码头海岸线和151个生产泊位。2019年天津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730万标箱,2020年则达到了1835万标箱。

第8名:中国香港港(2019年TEU:1970万)

香港港是一个深水海港,是香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以集装箱制成品贸易为主,其次是原材料和客运,其天然的避风港和深水区为各类船只的停泊和装卸提供了理想的条件。香港港是香港特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它被列入最繁忙的海运港口之一,早在1987年就被评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在2019年,它的吞吐量大于1970万标箱。

第7名:韩国釜山港(2019年TEU:1990万)

釜山港位于洛东江口,面向日本对马岛。在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年),釜山是少数几个未经战火之地,导致很多人逃到釜山市。其集装箱吞吐量在2019年超过1990万标准箱,使其在未来几年可能称为亚洲其他同行的挑战者。

第6名:中国青岛港(2020年TEU:2201万)

青岛港是山东省青岛市附近黄海上的一个海港,由大港港区、前湾港区、黄东油港区(供油轮使用)和董家口港区四个区域组成。青岛港迎合了青岛市的需求,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该港以装卸散货船(干散货)闻名,2019年青岛港的吞吐量为2101万标箱,2020年达到2201万。

第5名:中国广州港(2020年TEU:2317万)

广州港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主要海港,是全国南方最繁忙的港口,也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其国际海上贸易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并将原黄埔港纳入其中。该港由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是一家国有企业。广州港是周边省份开展的一般中转和核心航运活动的主要港口,同时帮助珠江三角洲的海洋活动。广州港在2019年的吞吐量为2283万标箱,2020年则达到2317万标箱。

第4名:中国深圳港(2020年TEU:2655万)

深圳港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部分海岸线上多个港口的统称,这些港口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世界上最繁忙、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该港有40家船运公司开通了约130条国际集装箱航线。每月有560艘船舶在深圳港停靠,还有21条支线航线通往珠三角地区其他港口,蛇口客运码头提供跨越珠三角至香港、澳门、珠海的快速轮渡服务。深圳港在2019年的吞吐量为2577万标箱,2020年则达到2655万标箱。

第3名:中国宁波舟山港(2020年TEU:2872万)

宁波舟山港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和舟山,在浙江省杭州湾的东南端,隔着杭州湾与上海市相望。港口处于南北内河和沿海航道的交汇处,包括北面通往中国内陆的重要内河航道——长江的运河。港口由北仑(海港)、镇海(河口港)、宁波老港(内河港)等几个港口组成。宁波舟山港在2019年的吞吐量为2753万标箱,2020年则达到2872万标箱。

第2名:新加坡港(2019年TEU:3090万)

自2015年起,新加坡港被列为世界顶级的海运之都。目前,就航运总吨位而言,它是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港口,它还转运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海运集装箱、世界年供应量一半的原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转运港。在2005年之前,它也是处理货物总吨位最大的港口,后来被上海港超越。数以千计的船只在港口停泊,将港口与遍布六大洲123个国家的600多个其他港口连接起来。新加坡港在帮助重塑新加坡经济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最大的转运活动枢纽。2019年该港口吞吐量为3090万标箱。

第1名:中国上海港(2020年TEU:4350万)

上海是世界上仅有的4个港口城市之一,由于其港口交通量大,城市人口多,被列为大港大都市。上海港由一个深海港口和一个内河港口组成,它形成了长江和东海非常有生命力的海上疏港通道,港口的建设和发展被誉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上海的主要港口企业——上海国际港务集团(SIPG)是在上海港务局改制时成立的。上海港集装箱公司、外高桥保税区港务公司等公司都曾涉足上海港。上海港在2019年的吞吐量为4330万标箱,2020年则达到4350万标箱。

6. 中国船舶订单排行榜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7. 中国2019年船舶订单量有多少

手持船舶订单的意思是掌握着制造船舶的订单

8. 中国船舶最大订单

不过世界上除了航母之外,还有很多大型的船只,其中有些甚至比航母还要大。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世界上最大的十款船舶。

Prelude FLNG号

这款船舶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艘,它是由韩国三星公司和Technip公司联合研制,上面配备了目前最大的Prelude漂浮式液化天然气平台,在2013年正式下水。据了解,这款船只的长度为488m,宽度为74m,大约有4个足球场那么大,其满载时候的排水量可以达到60多万吨,是最大航母的四倍多。按照这样的体积来看,它足以抵御5级飓风。

2.海上巨人号

Seawise Gian“海上巨人””号是由日本的住友重工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一款大型油轮,这款船舶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使用的期间,经历了很多曲折的事情,比如转手,轰炸以及维修等,最终在2010年初被送到印度进行彻底拆解。虽然这款巨轮已经不再使用了,但是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给大众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据悉,它的长度为458.5m,宽度为68.8m,吃水深度为24.6m,满载时候的排水量最大可以达到82万多吨,大约为7艘福特级航母的满载排水量之和。

3.“巴替累斯”级油轮

Batillus“巴替累斯”级是世界上第一款长度超过400m的大型油轮,由法国的大西洋船厂建造,总共有4艘,其中首艘为Batillus号,第二艘为Bellamya号,这两艘都是在1976年建造出来的,其余两艘分别为1977年研制的Pierre Guillaumat号以及1979年研制的Prairia号。“巴替累斯”级油轮的长度为414.22m,宽度为63m,吃水深度约为28.6m,配备了四台蒸汽式发动机,功率达到了6.48万马力,其最大的载重量约为55.5万吨左右。

4.“埃索大西洋”级油轮

这款船舶是由日本的日立船厂研制,一共生产了两艘,其中一艘为Esso Atlantic“埃索大西洋”号,另一艘为Esso Pacific“埃索太平洋”号。“埃索大西洋”级的长度在403m,宽度为71m,吃水深度达到25.3m,最大的载重量约为59万吨,主要用来运输石油,1977年正式下水,2002年被拆解。

5.巴尔赞级集装箱船

这款集装箱船拥有很多不同的型号,船只长度大多在400m左右。它的首艘船只是“巴尔赞”号,由韩国的现代重工集团研制,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它的长度为400m,宽度为58.6m,吃水深度为16m,最大载重量为20多万吨。另外它应用了天然气作为运行的燃料,不仅减少了排放量,而且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可以运载1.88万个标准的集装箱。

6.“开拓精神”号

“开拓精神”号是一款由瑞士的Allseas Group集团设计,韩国的大宇公司研制的一款大型起重船,在2013年初正式下水,16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这款船舶的长度为382m,宽度为124m,总重量为40多万吨,吃水深度为10-27 m,它可以应用到各种领域,比如海上的维修,水下的燃气管道铺设等。

7.“卑尔根皇帝”级油轮

Berge Emperor“卑尔根皇帝”级是由日本三井集团在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一款巨型油轮,先后研制出了两艘,“卑尔根皇帝”号和“卑尔根皇后”号,首艘在1975年8月正式下水,其长度为391.83m,宽度为68.05m,吃水深度为22.7m,满载时候的最大排水量可以达到42万多吨。

8.TI级超级油轮

TI-class supertankerTI级超级油轮一共有4艘,其中包括TI非洲号,TI亚洲号等,这款油轮是“海上巨人号”报废之后研制的一款ULCC级别的超大型油轮。它的长度为380m,宽度为68m,吃水深度达到24.5m,满载时候的排水量接近51万吨。

9.Valemax矿砂船

Valemax是一款由Vale公司拥有的超大型散货船舶,有多家船厂进行生产建造,其首艘船为Vale Brasil巴西号,在2011年投入运营,不同型号的Valemax船的尺寸大小会有所不同,Vale Brasil巴西号的长度为362m,宽度为65m,吃水的深度为23m,满载时候的排水量为40多万吨。

10.“绿洲”级游轮

“绿洲”级是属于皇家加勒比的一款大型客轮,目前有4艘已经服役了,主要包括海洋绿洲号,海洋魅力号等,其中首艘“海洋绿洲”号在2009年底正式运营,第四艘已经在18年投入使用,另外还有一艘正在研制,预计会在2021年进行营运。各种“绿洲”级油轮的尺寸大小会有所差别,长度大约在360-362m之间,宽度为60.5m,吃水深度为9.3m,排水量为22万多吨,一般来说,船舶的载客量可以达到5500人。

9. 中国商船总吨位2018

1974年,泉州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南宋末的“福船”型海船,船体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估计载重约200吨上下,排水量可达600吨。展出后渚宋船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曾经介绍说,“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帆船。”

不过这一纪录很快被打破。2007年12月,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出水——800年前,这艘商船满载瓷器、丝绸等商货,从泉州港出发,驶往东南亚,却不知何故在南海沉没。“南海一号”出水后,经测量,船体长30.40米、宽9.80米,高约4米(不含桅杆)。这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

但如果将“南海一号”放回历史,它却谈不上是宋代最大的商船。据《梦梁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料,是宋人对船舰载重的计量单位,一料等于一宋石,相当于今天120斤。宋代常见的大型航海商船,可载五千料,即载重300吨。载重200吨左右的“南海一号”与后渚港宋船,如果换成宋人的计量习惯,大约是三千六百料,应该只是中型商船而已。

不过,即便是五千料,也不是宋代海船的最大装载量。宋人还造出更巨大的航海帆船。北宋徽宗年间,宋廷因为要派遣使团访问高丽之需,诏令船坞制造了两艘巨舰,一艘命名为“鼎新利涉怀元康济神舟”,一艘命名为“循流安逸通济神舟”。同时委托福建、两浙的监司“顾募客舟”六只随行。客舟“其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二千斛等于二千料,即载重约120吨,比今天我们看到的泉州后渚港宋船略小。

那么“康济号”与“通济号”神舟的装载量呢?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记录,“神舟之长阔高大、什物器用、人数,皆三倍于客舟也”。换言之,一艘神舟的装载量至少是六千料,换算成今天的说法,载重达360吨,排水量可达1000吨以上。难怪宋人形容两艘神舟“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丽人迎诏之日,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也”。

但神舟可能也不是从大宋港口驶出的最大船商。南宋人周去非的《岭南代答》记述了一种叫“木兰舟”的巨舰,是从大宋国开往“木兰皮国”(即非洲西部的穆拉比特王国)的巨型商船:“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这种木兰舟的大小大致跟神舟相仿佛。还有一种更大的木兰舟:“其舟又加大矣。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或不遇便风,则数年而后达,非甚巨舟,不可至也。今世所谓木兰舟,未必不以至大言也。”巨船可容千人,船舱内不但可以养猪、酿酒,还装备了“机杼,开设了“市井”。

元朝时访问过杭州、广州的摩洛哥旅行家依宾拔都他也记述说,印度与中国之间的海上交通,皆操之中国人之手,中国的船舶有三帆至十二帆,一艘大船可载一千人,内有水手六百人、兵士四百人。此类商船皆造于刺桐(泉州)及兴克兰(广州)二埠。要知道,20世纪初英国制造的超级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可搭载的人数也只是三四千人。

经宋元四百年的发展,中国人的造船技术在明初郑和下西洋时达至顶峰。史书称郑和“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换算成现在的尺寸,有125.65米长,50.94米宽。据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席龙飞的考证,郑和宝船排水量超过万吨。跟一艘小型的航空母舰差不多。

10. 2019年中国造船订单

根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1〕24号)和《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2021年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的通知》(浙财农〔2021〕29号)文件精神,结合2021年度渔业主要工作任务完成资金分配方案,报经区政府同意,现将专项资金下达给你们,请严格按照项目与资金管理有关办法,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同时要加强资金监管,及时做好绩效评价和建立台账,确保专款专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