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船舶为何在航行中断裂(船舶为何在航行中断裂的原因)

时间:2022-11-21 10:57 点击:137 编辑:邮轮网

1. 船舶为何在航行中断裂的原因

9日22时40分左右,位于长江常州新北区段水域的华润石化码头附近,发生两船相撞造成码头坍塌并致装卸管线撕裂发生燃烧。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截至10日6时,环保现场监测点位水质和自来水厂监测数据未发现异常。

9日22时40分许,常州市水上搜救中心报告,一艘名为“天盛18”号的上海籍货轮航行至华润石化码头附近失控,撞击靠泊在码头的名为“双龙海”号货轮,导致“双龙海”船体倾侧造成码头坍塌并致装卸管线撕裂发生燃烧。

接报后,常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迅速赴现场组织指挥处置工作,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赶赴现场紧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据常州市新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事故发生后,“双龙海”船上15人全部转移,未发生人员伤亡,船上明火已扑灭,船体已采取防沉没应急措施;为确保安全,码头明火继续保持稳定燃烧,“双龙海”船周围油栏铺设到位;涉事码头作业已全部停止,后方相关化工企业应急停产。截至10日6时,环保现场监测点位水质和自来水厂监测数据未发现异常。

事故发生后,江苏省交通厅副厅长丁军华、省环保厅副厅长陈志鹏带领省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消防、环保专家于10日上午到达事故现场,指导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经过省、市化工安全、消防、环保等方面专家反复论证,决定对码头燃烧部位采取灭火措施。

上午10:30许,遇险船舶“双龙海”已成功抢滩,船体扶正,13:00时许由拖轮拖带至建陶石化码头,准备卸货。市环保局和市城乡建设局同步持续加密监测,截止上午11:20许,两个自来水厂取水口和进出厂水质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市消防支队组织力量继续对码头燃烧部位进行监护,根据专家组意见,于13:00许组织实施灭火,码头明火已于13:44许被成功扑灭。肇事船舶“天盛18”相关人员已被控制,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没有人员伤亡就算万幸,天热出行安全一定要重视起来,防止意外的发生。

2. 船舶在航行途中因故搁浅

搁浅的释意为船只进入水浅处,不能行驶;比喻事情遭到阻碍而中途停顿或帆船运动技术术语(指帆船因掌握方向不当而误入水深小于帆船吃水深度的浅滩上,或因控制不好被风吹在河 床浅处或海滩边,失去了浮力,无法航行)。船只在航行过程中被鱼雷击中,发生机械故障,就会出现搁浅现象。

触礁是指船舶触碰礁石致损或驶上海岸、礁石及其他坚硬物件并搁置在上面,失去进退自由,在短时间内难以脱险的情况。从远洋保险业务角度来说,触礁和搁浅的概念是相一致的,凡船舶由于意外事故着陆搁在浅滩上或坐在礁石上都叫坐礁搁浅。在英国保险条款中的stranding包括航运界通常所指的坐礁和搁浅两层意思,因此它应具备如下两个特征:一是偶然事故搁住的,是异常不能预见的灾祸。二是船舶搁在某物体上,而且咬住船底,处于不能动的状态。

3. 载货船舶在航行途中触礁沉没

国际贸易货物在海上运输,装卸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遭到各种不同风险,而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人主要承保的风险有海上风险和外来风险。

  (一)海上风险

  海上风险在保险界又称为海难,包括海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变异引起破坏力量所造成的灾害。海运保险中,自然灾害仅指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火山爆发等人力不可抗拒的灾害。意外事故是指由于意料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事故。海运保险中, 意外事故仅指搁浅,触礁,沉没,碰撞,火灾,爆炸和失踪等。

  1. 搁浅:是指船舶与海底,浅滩,堤岸在事先无法预料到的意外情况下发生触礁,并搁置一段时间,使船舶无法继续行进以完成运输任务。但规律性的潮涨落所造成的搁浅则不属于保险搁浅的范畴。

  2. 触礁:是指载货船舶触及水中岩礁或其它阻碍物(包括沉船)。

  3. 沉没:是指船体全部或大部分已经没入水面以下,并已失去继续航行能力。若船体部分入水,但仍具航行能力,则不视作沉没。

  4. 碰撞:是指船舶与船或其它固定的,流动的固定物猛力接触。如船舶与冰山,桥梁,码头,灯标等相撞等。

  5. 火灾:是指船舶本身,船上设备以及载运的货物失火燃烧。

  6. 爆炸:是指船上锅炉或其它机器设备发生爆炸和船上货物因气候条件(如温度)影响产生化学反应引起的爆炸。

  7. 失踪:是指船舶在航行中失去联络,音讯全无,并且超过了一定期限后,仍无下落和消息,即被认为是失踪。

  (二)外来风险

  外来风险一般是指由于外来原因引起的风险。它可分为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1. 一般外来风险。是指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偷窃,下雨,短量,渗漏,破碎,受潮,受热,霉变,串味,沾污,钩损,生锈,碰损等原因所导致的风险。

  2. 特殊外来风险。是指由于战争,罢工,拒绝交付货物等政治,军事,国家禁令及管制措施所造成的风险与损失。如因政治或战争因素,运送货物的船只被敌对国家扣留而造成交货不到;某些国家颁布的新政策或新的管制措施以及国际组织的某些禁令,都可能造成货物无法出口或进口而造成损失。

4. 船的航行问题

船在行驶过程中要顶风行驶,是因为船体前后的长度要大于船体左右的宽度,顶风行驶可以让掌舵的人更加容易控制船的受力面和受力方向,侧风最容易造成船体倾覆,因为侧面受力,面积更大,损害也就更大。

正面可以很容易切开风浪,船体的流线型很好地规避了风浪的侵害。

5. 船舶失速的概念和原因

滑行艇航速高,吨位小,操纵灵活,但滑行状态时波浪对艇体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在风浪中的失速也较大,因而滑行艇不适于在大风浪中航行。

滑行艇的排水量一般在200吨以内,航速可达40~50节,尽管其航速比一般排水型船舶高,但适航性能却较差,故滑行艇的应用并不太多。

6. 航行中的船舶怎么才不会因摇摆而倾覆倒沉

该船有十几年船龄了,不是这些年的产物,不排除所有者装修、加固等导致的重心上移。关于本问题,答案可以是“科学的”。不过,船只失事的原因很可能是:

一、天气原因。二、人为原因。

如果“足够级别的龙卷风”随后能被证实的话:

‘东方之星’在船舶航行区域和尺度上并不是属于大型船舶长度76.5米,型宽11米,而她的型深吃水只有3.1米。根据主甲板上方三层空间,从外观上推测,显然有点头重脚轻。但可以肯定该船满足船舶开航的稳性要求。也可以肯定船舶在遭遇龙卷风时失去了稳性。

  看得见和可以分析的稳性变化如下:

  1.稳性在船舶航行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如在舱底油舱油量因为主机运行而消耗减少,油舱会有自由液面,如果不加以保险系数控制或者风险防范,将导致稳性减少。

  2.船舶在遭遇风浪摇摆、客船人员无序行走时,也会对航行中的船舶稳性产生变化,这是动稳性变化。但其影响不至于翻船,但在遭遇外界不可预测的外力影响下,船舶也会失去稳性。譬如人员在一侧集中,加上反侧正好一个横浪抨击,船就会侧翻了。

  3. ‘东方之星’在遭遇强对流的龙卷风时,由于长江水域的局限性,她躲避不了龙卷风。龙卷风内在的真空的性质以及巨大的吸引力,导致水面产生“龙吸水”现象,水面运动紊乱了,会出现三角浪的现象,致船体向上抬升,吃水减少,而吃水变化致船舶支撑不了上层建筑的庞大体积,更加头重脚轻,稳性完全被破坏了,再有极高的风速直接作用在上层建筑上,船舶瞬间产生倾覆力矩,不可避免的灾难产生了。

关于“人为因素”

1. 关于天气,船上是配有天气预报图的,每隔几个小时都会定期的收到天气预报天图,中国用的最多的就是日本JHM播报天发出的 ,有海浪、海流、天气气压图分析。不管是不是突然的龙卷风,必定是由强大的低压气旋引起,这就够让公司、船长引起做够的重视。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还是一如既往的在航行,这也是引起沉船因素之一

2. 出事前曾有掉头动作。面对恶劣天气,船舶最怕的就是掉头、主机停车。宁愿低着风浪走也不能掉头,说时候千吨的船龙卷风很难直接掀翻。我查了这船的构造,本次倾覆的“东方之星”的长度为76.5米,宽度为11米,吃水深度3.1米,高度约为12米,有4层客舱位于水位线以上,1层机舱位于水位线以下。这船的重心很高,而只有11米宽。当在掉头横向面对风浪时,他的受到的横向力矩就会大于它的极限倾覆力矩,换句话说就是之久侧翻进水。所以这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驾驶员操作失误(因为是21点的时候有可能是三幅或者船长,不过船长肯定是会有责任的)还有就是主机故障,轮机长没有管理好设备。

3.船长和轮机长已被长航公安局控制,出现这样的事故,他们面临受刑事责任的怀疑。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有一点,船长和轮机长活着出来了,为什么才救那么一点人,他们俩没事呢,大胆的推测有两点,当时船长和轮机长都在驾驶台,他们很清楚当时发生了什么都做好了准备。船长当时在驾驶台还很正常,轮机长凭什么晚上21点在驾驶台。说明了轮机长那时本应该在轮机的集控室而跑到驾驶台去了,轮机长已经失职,这还是还是人为的。

7. 船从中间断裂

泰坦尼克号”沉没原因新解 就在观众仍沉浸在新片《泰坦尼克号》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中时,来自美国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几位科学家却得出了让人不可思议的结论:遭遇冰山只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罪魁是,连接船体各部分的固定铆钉,竟然是用掺有矿渣的劣质金属制成的。

美国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冶金学专家蒂莫斯·福克称,在正常情况下,“泰坦尼克”即使撞上冰山也可以在海面至少漂浮12小时;如果损伤状况并不严重,它甚至还可以勉强驶回港口。

但是,科学家们在利用显微镜和图像分析仪对巨轮残骸进行的研究中却发现,制造铆钉使用的钢铁质地极其不纯,其中的矿渣含量竟然超过了标准钢材的2倍。

根据冶金学理论,这种过量的不纯物质使得铆钉在剧烈的撞击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断裂。

福克说,哪怕当时“泰坦尼克”6个水密舱中的一个没有因为碰撞而进水,就还有足够的时间等待救援船只到来;如果其中的两个船舱得以保全,“泰坦尼克”号起码可以勉强驶回港口。但是6个水密舱全都不可思议地漏了,最终导致该船在2小时之内迅速下沉。 事实上,早在1996年初,法国几名潜水员就已发现,沉于北大西洋水下4000米、埋在18米深淤泥中的“泰坦尼克”号残骸,并非如世人想象的那样几乎一分为二,“泰坦尼克”号上只残留着6个大小相差无几的裂缝,而且裂缝都在位于船舱接口处本应由铆钉固定的位置。

也许正是这几名潜水员的发现,最终将科学家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本来并不起眼的铆钉身上。

另外,有关“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这一新结论,也与当时海难的目击者、一位侥幸生还的船员事后的描述基本吻合,这位船员称他亲眼看到海水从各个船舱之间的连接位置喷涌而入。 不过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无法调查究竟是谁在造船当中偷工减料,埋下了灾难的祸根。

除了这一人为错误以外,福克还强调,“泰坦尼克”号遇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另一原因,是没有配备足够的救生小船,使得人们无法迅速逃生。

8. 船舶为何在航行中断裂的原因有

这就涉及到一个国家的造船技术的实力,而在一个工业国家中造船体系也是占据工业体系的一大半,任何时何地,军工产品永远都比民用产品的质量要好的好,这得益于高超的技术工艺以及严格的技术标准。舰艇在海上正常的海况下航行根本不用担心折断问题,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折断的事情,比如说台风天在海上逛,这就是典型的没事找事干,而历史上日本和美国都干过这样的蠢事,结果损失惨重。

而如何防止舰艇在海上折断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舰艇结构强度,而影响舰艇结构强度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因素包括两个,第一个是舰艇选用钢材的强度;第二个就是钢材的结构拼接能力,而拼接能力,现在走过了两种主要方式,一是用铆钉进行钢材的铆接,二是用焊接拼装,现在用的比较多的都是焊接。但无论是哪一种拼接方式都必须要做到拼接后钢材的强度必须要达到刚才母体的程度。而军舰选用的钢材本来就是属于上等的材料,在制造选材都采用最高工艺和最高标准来选定,所以这个基本没问题。

而除此以外还有两个相对重要的因素,第一个就是舰艇设计时的长宽比,越纤瘦越长的舰艇其结构强度肯定没有短粗的舰艇的结构强度大,就好比台风来的时候,一个又瘦又轻的人出外面很容易就被吹倒,但是一个体型宽胖的胖子现在街上任你台风怎么吹我岿然不动。而第2个问题就是千万不要超载,但这对于军舰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军舰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9. 船舶为何在航行中断裂的原因是

英吉利海峡,又称拉芒什海峡,香港称英伦海峡,是隔离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海峡(西经1度零分,北纬50度20分)。因它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连通欧洲陆间海的海域,所以自古即是兵家战略要冲。

历史上曾在此发生多次军事冲突和海战。因为英吉利海峡的南面是法国,法国人偏称其“拉芒什海峡”(法语意为“袖子海峡”),指其形状,自西向东渐窄,最宽处约180公里(112哩),最狭处34公里(21哩,位于英国多佛〔Dover〕和法国加莱〔Calais〕之间)。英吉利海峡东端有多佛海峡接北海。

面积约75000平方公里(29,000平方哩),在欧洲大陆棚的浅海中最小,平均深度由120公尺(400尺)向东递减至45公尺(150尺)。历史上对欧洲入侵英国来说,英吉利海峡既是通道也是障碍,这使之成为早期、详尽的水道测量中的重要地区,其海底是全世界探勘最频繁的海床。近岸边的海底陡降十分厉害,西部通常平坦,东部起伏。约4000万年前形成的英吉利海峡在科学上有显著特色,尤其是关于强大潮汐的影响。

名称

法式地图上,英吉利海峡这名称早在18世纪早期时就被广泛地使用了。可能出自于16世纪前荷兰的航海图中。在这之前这被2世纪时的地理学家托勒密称做为英国海(Oceanus Britannicus),这名字也沿用到意大利的地图中,直到1450年时给了另外一个名称"canalites Anglie",法自17世纪起用的字"La Manche" 是因为英吉利海峡长的就像是袖子一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