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船舶工业方面》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有哪几大著名造船厂?分别在哪些地方?都是造哪类舰船?
1、大连造船厂
谈到大连造船厂,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就是大连船厂续建的。当然还有现在的首艘国产航母也在该厂建造,最近刚试航成功。
当然大船的军品还有很多,比如早期的“争气舰”051型驱逐舰,绝大部分都是大船建造的;“神州第一舰” 051B型驱逐舰、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051C型驱逐舰,当年的出现也让人着实兴奋了一把;
近年来,大船正发力建造 “中华神盾舰” 052D型驱逐舰的建造及其加长版。最最鼓舞人心的就是055型万吨大驱,大船也分得了3条的首批建造量。
2、辽南造船厂
辽南造船厂以建造轻型作战舰艇和辅助船为主,056/056A型轻型护卫舰就有辽南造,此型轻型护卫舰是中国海军近海防御的重要巡逻力量,数量非常多,分四个厂家建造,辽南是其中一个。
海军辅助船是辽南造船厂的主攻方向,那大家都知道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最新的“戚继光”号训练舰就是辽南造,此外,海军大量的破冰船、消磁船,快速医疗救助艇都是该厂制造;辽南造船厂不但能造舰艇,其实也能维护和升级军用舰艇,是不折不扣的海军技术船厂。
3、渤海造船厂
说到渤海造船厂,大家不一定很熟悉,但说到葫芦岛,我想大家都会恍然大悟。渤海造船厂是中国核潜艇的摇篮,从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它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生产核潜艇的基地。
从091型攻击核潜艇、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建造,该厂为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目前,渤海造船厂批量生产二代新型核潜艇,如093/093B型攻击核潜艇,094/094A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4、江南造船厂
江南造船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造船厂,它的制造能力也是业界最强。
从江南造船厂走出的海军舰艇有中国第一代护卫舰65型,她是中国第一型自行设计的护卫舰,在1988年的3.14海战中立下了功勋,成为了海军英雄舰。
65型首舰后江南厂就不再建造护卫舰,而是转造驱逐舰。“中华第一舰”052型驱逐舰就是出自江南之手,从那以后,江南造船厂与驱逐舰结缘。它造过052B型、052C型、052D型、052D型加长型和055型驱逐舰,江南造船厂俨然就是驱逐舰的批发市场。
5、沪东中华造船厂
沪东中华造船厂,这是曾经的沪东船厂和中华船厂合并后的新名称。
沪东可谓中国海军护卫舰的摇篮,早前造过6601型、053K型、053H型、053HI型、053H1G型、052H2型、053H2G型和053H3型。但中华造船厂也曾造过3艘051型驱逐舰。
如今它们造的军品十分繁多,如054型、054A型护卫舰,071型综合登陆舰,815A型电子侦察船,056/056A型轻型护卫舰,903/903A型综合补给船等。
6、武昌造船厂
武昌造船厂位于长江边上,是内河船厂,因此它造的军品在吨位上属于中小型。武船的拳头产品就是它的常规潜艇,从033型、033G型、035型、039型、039A型、032型和039B型等,都有武船的功劳。
但武船不仅生产潜艇,也生产其它舰艇。如056/056A型轻型护卫舰,081型扫雷舰,927型声呐探测船、海军中小型拖船等。值得一提的是,武船造的公务船也不在少数,甚至还出口了不少军品,为中国造船业走向世界做出了一份贡献。
7、广船国际
广船国际也就是以前的广州造船厂,当年凭借着江南造船厂的技术援助,建造了给南海舰队用的65型护卫舰。此后又建造了一批051型驱逐舰,这就是广船的开始与巅峰。
然而从此再也没有建造过驱护舰了,转而生产起大型辅助舰艇。如903/093A型综合补给船,904A型岛礁补给船,新型大型布缆船和综合保障船。
8、黄埔文冲造船厂
大家对黄埔造船厂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它的建造能力也很不错,满水里都是舰艇这是黄船的特色风景。
黄船也算得上是一个多面手,护卫舰从053H1G型、053H3型造到054型和054A型,给人感觉又是一个护卫舰的摇篮,其实它还造其它辅助船。
中国船舶怎么样的企业
中国船舶集团消息,2022年9月14日,上海市政府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国船舶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孙伟应邀参会,并围绕“央企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的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孙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两大造船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后,新组建的中国船舶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取得许多新成就。一是规模实力实现新跨越。近3年来,中国船舶集团的三大造船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量)都超过全球市场份额的20%,稳居世界第一位。在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在第243位。二是兴船报国实现新跨越,按期优质完成了一系列“国之重器”的研制任务。三是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中国船舶集团自主设计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气存储及再气化装置实现批量建造;“奋斗者”号实现万米探海,“雪龙1”号、“雪龙2”号实现“双龙探极”;双燃料低速柴油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国产大型邮轮实现坞内起浮。
孙伟表示,上海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也是船舶工业的发源地。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驻上海后,深深感受到上海营商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工业体系完备、科技实力雄厚,市场化水平、国际化程度高。同时,全球造船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总部也在上海,上海船舶工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更加突出,产业链协同更加紧密。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国船舶集团将着力强化总部经济建设,进一步推动与上海市达成的系列合作协议的落实落地,助力上海建设全球航运中心、造船中心;着力加大研发投入,助力上海建设船海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着力加快高端转型,助力上海强化船海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着力当好产业链“链长”,助力上海强化开放枢纽功能。
近代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历程简述 2005年6月16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广钦介绍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开始,张广钦主任就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历程作了简单介绍:
今年7月11日,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6月3日,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纪念日。中国造船业源远流长,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开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先河。经过新中国五十多年的发展,船舶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造船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纪元以来的两千年中,有一千五百年左右领先世界。600年前,中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鼎盛,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但是,由于政治腐败,外敌入侵,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造船业已是奄奄一息。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船舶工业。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基本建成了门类齐全的船舶工业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船舶工业遵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投资省、见效快的自强振兴之路。经过20多年的奋力拼搏,中国已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
新世纪以来,船舶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间,中国的造船产量年均增长26%。2004年,造船产量达到880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份额达到14%,连续10年列世界第三位。预计今年的造船产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份额的18%。 中国已能够自主设计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和8000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并已成功进入液化天然气船建造市场,打破了少数国家的垄断。目前,除豪华游船等少数船型外,中国已经能够建造符合各种国际规范,航行于任何海域的船舶。
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等产品的制造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并大量为出口船和国内远洋船配套。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已开发和建造了20万吨级以上的浮式生产储油轮和多型海洋平台。 中国建造船舶中有70%以上是出口船舶,已经出口到了包括美、日、德、法、加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舶工业已成为中国机电行业中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2004年出口船舶达到560万载重吨,出口金额达到31.6亿美元。目前中国手持船舶订单中有85%以上是出口船订单。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防科工委负责船舶工业行业管理工作。船舶工业行业管理实行中央和省(市、区)两级管理方式,国防科工委设有全国船舶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
中国高度重视船舶工业的对外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引进了100多项船舶和船用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除了民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外,中国与欧盟、韩国、日本已建立了造船领域的政府间对话机制。2002年,经国务院授权,我委与外交部、商务部组成中国代表团参加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的新国际造船协定谈判,为建立公平、规范的世界船舶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船舶工业用30年的时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又用了20余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当前,中国船舶工业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相信,再用10余年的时间,中国船舶工业一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为世界造船与航运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982年船舶工业做了哪些改制和变革?
作为机械工业的一个重要行业的船舶工业,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先走了一步。以全国主要造修船厂、配套厂和科研设计单位为主组建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改变行政管理体制,打破地区、部门界限,实行权利、责任、利益三者统一的经济组织。
船舶工业总公司把工业同贸易、军用品同民用品、造船同修理、科研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一个政府部门改为一个企业组织,对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船舶工业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有计划有重点地改建、扩建了江南、大连、沪东、上海、武昌、新港第一批老的骨干船厂和地方中小船厂,同时新建了渤海、广州、黄浦等骨干船厂和众多的地方船厂。在中国形成了上海、大连、天津、广州、武汉、重庆等船舶修造基地。
2003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造船产量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已经具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以下称三大主流船型)自主开发能力,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大型船舶企业造船周期和质量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
在2011年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11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品的总产量已经近20年位居世界首位。从2010年起,我国不仅是航运大国、海洋大国,更跃居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近些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国际造船市场份额不降反增。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6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54%、41%,均居世界第一。 从近十年中国造船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造船业将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战。但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短期内,国际及国内水运市场的繁荣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以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构成了行业运营的主要压力。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把造船业的巨大机遇展现在中国企业的面前,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规避各种风险,如何把握机遇,是与企业发展命运攸关的问题。
2008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83亿元,同比增长61.2%。实现利润总额283.4亿元,同比增长50.5%。当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88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2%,占世界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22.9%提高到29.5%。 1-12月,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122亿元,同比增长56.1%。出口船舶完工量21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占全部造船完工量的73.1%。据海关统计,全年船舶出口金额195.7亿美元,同比增长59.9%。 尽管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显现,船舶融资出现困难,新船订单大幅下滑,履约交船风险加大,船舶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不断增多,未来2-3年形势严峻。
关于《船舶工业方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