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荀子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翻译
出自《荀子·王制》
直译是说: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
比喻的是君对民的依存关系
二、【载舟覆舟】意思_出处??这有人知道吗?
载舟覆舟是指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出于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三、水可载舟的下一句是什么?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原意:在水上,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对于天下而言,黎民就好像是众多水滴汇成的大海,天子就好似海上的一片舟。比喻在平时,一样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示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曾说过,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话告诫众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
儒学派的荀子曾经引用过这句话。
原本,“君舟民水”是一句传统格言,在《荀子·王制》篇我们可以看到此言的引用,告诉君王爱护庶民的重要意义。在格言中。荀子把君主比作舟,把庶民比作水,谓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覆——乃倾也……
荀子引用这句格言,又将庶民比作马,把君主比作坐车的人。说马儿如果害讨厌车,坐车的人就一定不会安宁;若庶民不安宁,甚至害怕你的政策,那么,君主的地位也不会巩固。要让马儿不害怕车子,首先要让它安静下来;要让庶民不讨厌你的政策,首先要给庶民一定的利益。因此,君主必须爱护庶民,使庶民安宁,自己才能安宁。
中国历史上,贯彻这一思想的英明君主之中,以唐太宗最为突出。他做皇帝不久,和大臣魏征谈论古代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时说道,做君主的,按照仁义的原则办事,大家就拥护他;不按仁义的原则办事,大家就抛弃他,实在是很可怕的事。魏征说,皇上懂得这一点,就一定能够使国家平安,统治长久。古人有句话说,君主是航船,百姓就是水,水能承载航船,也能使航船颠覆,确实是非常令人害怕。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唐太宗虚心听从臣子们的建议和批评,有时批评非常尖锐,他实在难以接受,甚至也想杀掉那些尖锐批评他的臣子,但是想到这些批评是为了国家平安,也就压制自己的怒气,接受这些批评。为了使人民有个较好的生存环境,他做出许多尊重百姓,让利于民的事情,让百姓得以安心生活。所以在他的统治下,形成了一个长期安定、富足的时期。他所采取的政策,也得到后代人的称赞。
四、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大致意思
一国之君,就好象船一样,百姓就好象水一样.水能推动船行走,也能颠覆船,使它沉没.百姓能支持君主,拥戴他,同样,如果君主残暴,不能为百姓谋福利,百姓也会起来反对他的.
五、哪位古人说的“船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本是荀子的名言,由于太宗经历了隋朝覆舟之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了唐太宗口头禅,不少人误以为这就是唐太宗的名言而忘记了荀子的“版权所有”。(其实荀子也引自“传”,也不是最初的版权所有者)不过也正是这种畏民之心,才使他不得不去重视“民为邦本”。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