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二战中德国的战列舰为什么经常用双联炮塔,还

时间:2022-06-05 18:15 点击:225 编辑:邮轮网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大选帝侯级?这名字霸气还绕口,估计很多军迷没听说过,二战德国人还造了这么个东西?

其实这军舰翻译过来就是兴登堡级战列舰,相对于这艘军舰,德国人的俾斯麦战列舰更加的出名。

究其原因,兴登堡战列舰命运太悲催了,他在不断的新建和改进的过程中被希特勒折腾的死去活来,以至于最后被希特勒下令给拆解了。

所以这种级别的战列舰,只听到有那么股子风,而没人能看到本尊到底长啥模样。

您要是真想看明白兴登堡战列舰具体长啥模样,其实也不是办不到,只要您摊开俾斯麦战列舰瞅瞅就行了,因为兴登堡战列舰其实就是放大版的俾斯麦战列舰。

以上算是一个小知识了,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伙,从历史的脉络中介绍一下这个兴登堡战列舰,顺道就把题主的问题给解决了。

兴登堡战列舰的诞生

大家伙应该知道,希特勒上台以后,整个德国的风气就变了,尤其是他的秘密扩军,把整个德国都带到了沟里去了,全世界都跟着遭殃。

在这种扩军过程中,希特勒的思路是先大陆后大洋。

当时德国陆军还有一个代号为A的扩军计划,要求在1934年的时候,要把德国七个步兵师秘密扩展到二十一个。

但这个计划显然行不通,因为德国当时还被《凡尔赛合约》绑着呢?他是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武器装备进行扩军的,所以这个计划以至于被推迟到了1938年才完成。

当然了,扩军的前提你必须有足够的开支才成,德国人当时为了扩军划拨出去四亿八千万马克。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有点耐不住寂寞了:“你这说的是啥呀?兴登堡战列舰是海军的东西吧,你咋尽说些陆军的事呢?”

这您就不知道了吧,这兴登堡战列舰的生死存亡和德国陆军有着联系,在这里做个简单的说明,后边在说的时候,有些事不用说您自己也能明白了。

好了,咱接着说,那么这逼近五亿马克的投资,是直接投入到了陆军身上了吗?

咋可能呢?就这个点上,德国人也穷啊,手头上扣扣索索的也没几个大钱,所以这笔钱,陆军拿去了65%,空军拿去了22.7%,剩余的一部分归了海军。

至于为什么是剩余一部分呢?因为德国海军说好给的数,等到位的时候,往往不够数,您说尴尬不?

在希特勒的意识里,战争是用来对付欧洲大陆的国家,有陆军就蛮可以了,当然空军作为一个支援陆军的单位,他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德国人手里有点钱基本上都给了陆军和海军,只要缺钱了,第一个想法就是先从海军这里扣点。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1933年希特勒一上台,就给海军拨款一亿一千万马克,看着数量是不是挺多的,其实一开头要拨的是一亿八千六百万马克。

这些钱不管多少吧,他投到海军里头,其实就是打个水漂而已,毕竟海军装备最次都是论百万来计算,好一点都是几千万。

您比方说1933年希特勒拨款的这一亿一千六百万马克,其中七千六百万就是用来造军舰的。

就这点钱都不够海军塞牙缝的,以至于到了1936年造舰的费用攀升到了五亿六千一百万马克,占据了这一年总预算的一半。

瞅见吗?这是总预算,可不是专门给海军的拨款,要不说海军就是一个无底洞。

那么接下来,咱就来瞅瞅德国人是如何花这些钱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凡尔赛条约》中明确规定了,德国人是没有任何资格建造一万吨以上的水面舰艇的。

但是当希特勒上台以后,他就开始尝试突破这个限制,首先希特勒就在新型战列舰“沙恩霍斯特”以及“格耐森瑙”的身上试水,企图打破这个限制。

那么希特勒之所以想要建造战列舰,这完全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认为他们的海上威胁来自于英国。

而英国作为一个海军强国,他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他是一个岛国。

所以这造成了英国本土的粮食和工厂开工需要的原材料,都得从国外进口,从海上运进去。

那么对于英国,只要切断了他的海上运输线,英国将成为一个瓮中之鳖,到时候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不远了。

这个思想,其实一直贯穿于整个二战。

那么要实现掐断英国人的海上补给线,德国人认为重点应该是水面舰队。

所以德国人虽然有着先大陆后大洋的战略预想,他还是给了海军一定的经费,用来重建一战被打了个稀巴烂的海军建制。

于是在历史上,我们就看到了德国海军以英国作为假想敌,制定了一个六年造船计划,这就是当时著名的Z计划。

当然也有人解读这个计划为,德国人希望打造出一支强大的舰队,能够在海上正面击垮英国舰队,从而登陆英国。

确实,您要是光从当时德国人列出的建造清单来说,还真有那么个意思。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份清单

1、56 000吨级战列舰6艘(也就是兴登堡级);2、42 000吨级战列舰2艘(“俾斯麦”级);3、32 000吨级战列巡洋舰2艘(“沙恩霍斯特”级改装15寸主炮);4、新型P级袖珍战舰12艘(后减为8艘),用以取代原先3艘“德意志”级袖珍战舰 ;5、航空母舰2艘(“齐柏林”级);6、重巡洋舰5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7、轻巡洋舰44艘;8、驱逐舰68艘;9、鱼雷艇90艘;10、U型潜艇249艘

瞅见没,连航空母舰都有,事实上,清单是清单,咱的看结果,结果就是这个清单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实施下去。

当然了,德国海军可不管这个,他们终于抓住了一次机会,还能放过?

他们可是一直就把英国海军作为他们最大的敌人,在过去那些年里,德国海军可没有闲着。

所以这份清单一出炉,德国海军就已经将他们的重点搁到了六艘兴登堡级的战列舰身上了。

可是德国海军兴奋之余,他们发现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海军建造局已经很多年没有摸过万吨级以上的舰艇了。

让他们设计一个三万吨的舰艇,这都勉强。

“我不管,这事不行也得行!”海军发怒了,海军建造局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所以从1932年开始,德国海军建造局这才开始对五万吨级的战列舰,摊开图纸进行研究琢磨了。

最终我们看到了兴登堡战列舰的图纸。

五万吨的排水量,最高航速二十七节,装甲抗揍级别在两万米的距离上硬抗一门四百零三毫米巨炮炮弹的轰击。

对了,还有兴登堡级战列舰的主炮是四座双联装四百零二毫米的火炮。

看着是不是很不错的样子?

那么为什么是双联装的主炮呢?

说道这里,了解德国海军历史的小伙伴,其实应该明白点道道了。

之前咱就说过,这个兴登堡级战列舰其实就是放大版的俾斯麦战列舰。

而俾斯麦战列舰他的设计思路,完全继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的思路。

当时的德国人就认为,三联装或者四联装的火炮的射速不济双联装的。

而且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双联装的火炮他的精度更加的高。

那么在海战的时候,船只他可不是打阵地战,蹲在哪里互相射击,都是在行进中,乘风破浪中进行攻击,那么这个时候速度和精度显然要占到一定的优势。

当然咱也不能鄙视数量战胜质量的事实,但您要记住了德国人的一贯风格,那就是要拼我就和你拼质量,谁和你拼数量。

再有一点就是,德国人在造船这一块,他们还真就没太多的经验,只能依靠这种过去的老思路去做事了。

而且舰艇如果使用三联装或者四联装的话,那么就要面对一个问题,要加长舰艇的长度,与之而来就要增加对弹药仓的防护。

这和德国人一贯的习惯就有了冲突,因为德国人对于军舰他们强调稳定性和装甲防护。

其实这个想法也是被英国人逼的,因为德国人的资源是不足以让他们有足够数量的军舰对上假想敌英国人的。

那么想要战胜英国人,德国人认为兴登堡战列舰势必就要有足够厚实的装甲才成,那么装甲上去了,本来舰艇携带的重量就有限,你弄上三联装和四联装的,这无形中又要增加弹仓和机舱的装甲,这就要费劲了。

而兴登堡战列舰本来就费钱,你这么一搞,装甲又得提升一个档次不说,还意味着不仅要付出更多的金钱,你的携带能力也会减弱。

您要知道在原来的基础上,兴登堡级战列舰他的装甲重量已经占到整个军舰重量的42%了。

好,您这么换一个三联装和四联装的话,这装甲重量势必就要再追加上去。

在德国人看来,多一门炮打敌人你不见的就能增加击中的概率.可多一寸装甲却可躲避对方轰击过来的炮弹。

而且您要记住了,德国人是没有海外港口可以停靠的,军舰一旦离港口,那就意味着这军舰还要有足够的续航能力,携带上足够多的燃料才成。

尬住了吧,所以双联装必然就是德国人的首选了。

好吧,德国人建造兴登堡战列舰的设计思路就是这么出来了,但这个思路让海军和希特勒都很不满意。

不满意在哪里?

首先是德国海军认为,二十七节的速度太扯了,你咋也得上了三十节才成。

德国海军之所以要这个速度,还是他那个质量论的因素,速度上去了打别人好使,跑的时候他也不会太慢。

然后德国海军制造局再一琢磨,经过他们的精确计算,要弄上让德国海军满意的装甲,再加上续航能力延长所需要的足够燃料,当然还有海军士兵需要的淡水。

于是一个六万吨的大家伙,又一次出现在了德国人的面前。

总之这种扯皮进行了很多次。

兴登堡战列舰的排水量从一开始的五万吨,攀升到了六万吨,然后是六万九千吨,落地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十万吨的大家伙了。

您看看吧,就算是没有加装三联装或者四联装的火炮,德国人对于兴登堡的要求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如果再加上的话,十万吨都打不住的。

而主炮的口径也被确定为四百零二毫米。

小编之所以单独把主炮的口径列出来,那是因为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胎死腹中就是因为他的主炮口径。

在这里再插一句嘴,在设计兴登堡战列舰的时候,同一时刻俾斯麦级战列舰也在紧张的制作中,按照德国海军制造局那多少年没有摸过大型舰艇的模样,所以这两款舰艇他们的设计图纸那是相当的接近,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

好了,咱接着说兴登堡级战列舰,为嘛会因为火炮而被拆的啥也不剩的过程。

首先德国人选取四百零二毫米口径,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为这种口径搁到当时各国军舰上,那都是属于稀罕物了,大多都在四百毫米以下。

结果兴登堡的壳都造出来了,克虏伯都把这四百零二毫米的炮做出来,准备安装了,希特勒心血来潮的瞅了一眼。

“四百零二毫米口径,这怎么能够呢?军舰咋也的弄个四百二十毫米口径的!不然怎么对抗美国人的新型战列舰呢?”

好吧,德国人还能说啥呢?那就改吧!

这东西要改不是说你改一点就成的,增加了十几毫米,您要迎合整个军舰的稳定性,所以你得从头再来。

克虏伯埋头苦干的时候,结果又接到了通知:兴登堡级停建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德国人在二战中推进的速度太快了,前期胜利的速度太突然了。

整个欧洲都不是德国陆军的对手,至于海军下水的俾斯麦战列舰,他的表现太扯淡了。

其实也不能怪俾斯麦战列舰,原因是俾斯麦战列舰出来的时候,日新月异的各国海军装备,已经不是俾斯麦这种老装备能够比拼的。

虽然在海战中,德国人胜利了,但俾斯麦却被击沉了。

这让希特勒面对陆军的大胜,德国海军的小胜,感觉这算个啥呀。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兴登堡级战列舰就被停建了,而当时六艘中的四艘,就差把上层建造完毕就可以出世了。

没辙了,造出来的火炮没地搁,于是就被德国人安装到了海岸上,当做岸防炮和要塞炮来使用了。

结果到了1941年的时候,德国人知道美国人已经拥有了四百零六毫米主炮的战列舰的时候,希特勒感觉到了危机,于是兴登堡级又开始建造了。

但这个事德国海军没高兴多久,希特勒又命令停建了,原因是他发现他的陆军需要一批钢材,而他的手头上缺货,于是他命令把兴登堡级战列舰使用的钢材挪给陆军使用。

至于希特勒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个是陆军急需,另一个是当时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被日本人打的稀里哗啦。

事情过去了两年,希特勒在1943年的时候,又突然启动了兴登堡的建造计划。

而且还要求,主炮要换成更大口径的,达到了四百八十毫米口径。

您都不知道,当时兴登堡战列舰面临的尴尬问题。两年都过去了,德国海军认为兴登堡已经没消息了,他们打算拆了他,拆出来的钢材用来制造潜艇。

好吧,依既然命令下来了,那就继续建造吧,结果没多少日子,希特勒又下令,他要在兴登堡上弄八百毫米口径的主炮。

这个时候克虏伯已经被希特勒的这一连串的命令,搞的要发疯了。

其实这个命令一出,当时的德国海军建造局就已经傻了,因为兴登堡战列舰压根就承受不住这个口径级别的火炮带来的后坐力。

“不!”这就是希特勒的回答。

于是,在德国海军建造局反复论证中,他们得出结论,目前他们建造的兴登堡战列舰要拆掉,重新弄一个十万吨级才成。

于是德国人亲手把兴登堡战列舰给拆了,当盟军占领船坞的时候,兴登堡战列舰刚刚被拆的一点不剩,连一块渣渣都没有给盟军留下来。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那啥,首先并不存在大选帝侯级这么个东西题主说的大概是H级战列舰中的一个计划,使用420作为主炮的也就是比较广为人知的H41项目

满载排水量七万两千吨,使用四座双联装420MM主炮作为主要武器

(艺术家Richard Allison所画的想像图)

德国人为何青睐双联装?其实很简单,我们先把目光放回到真的造出来了的俾斯麦级战列舰上

俾斯麦级所使用的四座双联装炮塔(4×2配置)是回归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设计实践。几乎所有其它1921年后的主力舰都使用三联装甚至四联装炮塔,不仅可在炮塔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主炮数量,而且更少的炮塔也有助于减短保护弹药库的装甲带长度并缩短舰只本身。虽然德国曾考虑过为俾斯麦级搭载三联装炮塔,但却担心额外的炮管会拖累每座炮塔的整体射速。而且一旦一座炮塔被击穿,势必殃及整座炮塔内的所有火炮,导致战列舰火力剧减。他们还认为,四座双联装炮塔可以获得更好的射界和更为高效的齐射序列。尤其火炮药室部分过大过重的问题更加大此炮改成三联装的难度。

简而言之,技术不行这个可不是开玩笑,实际上德国人在大型舰艇建造方面的技术真的不咋地

战列舰的设计建造本身就很少了,而且在俾斯麦之前建造的大多都是比较小的舰船

即使是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也仅携带了283MM这种奇怪的口径(原设计使用俾斯麦级同款380)

而且四座双联装和三座三联装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虽然三座三联装会多出一根炮管的火力优势,但在主炮扬弹以及主炮射界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并且单座炮塔内容纳更多的主炮意味着损坏后的火力损失也更大

实际上在现实海战中,主炮被打坏并不是什么非常奇怪的事情,在猎杀俾斯麦的行动中,仅在半小时内,俾斯麦就损失了全部的四座主炮塔,变成了一个浮动棺材

(罗德尼号向俾斯麦号开火,后者可从远处看出正燃烧)

而在火炬行动中,让·巴尔号战列舰阻击马萨诸塞号战列舰,而马萨诸塞号战列舰用九门406毫米(16.0英寸)口径主炮进行反击,并在第五次射击时将让·巴尔号的主炮旋转系统打坏,迫使让·巴尔号主炮无法继续运转

要知道按照让·巴尔的设计,四联装主炮塔一旦损坏,就会失去一半的火力,而当时让·巴尔上也只安装了一座四联装主炮,所以相当于损失了所有的火力

回到问题上来H41使用四座双联装主炮塔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还是因为H级的计划本质上是从俾斯麦级发展而来

你大可以将H39,H40,H41都看作是俾斯麦级的改良放大版本,所以德国人在设计时就会采用十分雷同的设计

因为实际上俾斯麦级的设计证明了这种设计还是有效的,虽然在后来的战争中发现德国海军的战列舰设计依旧有很多问题(例如没有使用装甲集中布置的设计导致装甲总重很高,但平均厚度却不突出,亦或是使用穹甲这种落后于时代的设计)

但H41是在1941年提出的,此时虽然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设计(例如全前置四联装炮塔的黎塞留级,或者是模范代表的南达科他级)但考虑到性能上的取舍以及涉及风险的话,德国人依旧沿用在俾斯麦级上已经比较成熟的设计也不奇怪了

但说来说去,H41毕竟只是一张图纸但毕竟都没造出来,还有啥好说的呢

以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