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四大船厂是哪些?

时间:2022-06-04 18:39 点击:289 编辑:邮轮网

1.江南造船厂地处长江口的长兴岛,占地184.3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生产品种最广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

2.沪东(中华)造船厂,在上海东部黄浦江两岸,占地135万平方米。沪东造船厂的前身是原沪东造船厂和原中华造船厂,这两个造船厂于2001年实现合并。是中国海军重要的装备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护卫舰和登陆舰的摇篮”。

3.黄埔造船厂,在广州长洲岛,占地97万平方米

4.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厂最早可以追溯到1890年建成的旅顺船厂。前身原大船重工和原新船重工于2005年实现合并。建国以来,为中国海军建造了40余个型号、820余艘舰船,是海军水面舰船研制生产实力最强、为海军建造舰船最多的厂,所以也被称为“海军舰艇的摇篮

为什么国产潜艇都是双壳体?有技术或工艺方面的原因吗?

先上结论,国产潜艇普遍采用双壳体设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技术原因。从历史上看,我们的潜艇技术师承苏联,而苏联潜艇几乎都是双壳体设计,因此国产潜艇很自然的采用双壳体。从技术上看,双壳体的技术难度更低,更容易建造,单壳体的技术要求高,国产潜艇先掌握双壳体的技术,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国产潜艇采用双壳体的优点双壳体是潜艇最早的标准结构,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耐压壳体的技术刚刚起步,为了提高安全系数,降低建造难度,采用双壳体能够避开很多技术难题。双壳体潜艇顾名思义采用两层壳体,外壳体设计成流线型,可以降低航行阻力,内壳体可以按照需要,设计成更适合各种设备安装的布局。压载水舱位于两层壳体之间,可以对内壳体产生保护作用。归纳起来,双壳体潜艇的优点是结构坚固、抗沉性强、生存能力优秀、施工简单、技术要求低等等。

二、国产潜艇采用双壳体的缺点双壳体采用两层壳体,最明显的缺点就是需要很多支撑部件,造成重量大、体积大、结构复杂、维护难度大等。同样级别的潜艇,双壳体的吨位普遍比单壳体大,但是它的内壳体,也就是耐压舱体反而可能要小一些。由于压载水舱比较大,所以双壳体潜艇的表面要设置很多流水孔等开口。双壳体的技术难度低,但是用料更多,造价也更贵。

三、国产潜艇壳体设计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双壳体和单壳体各有优缺点,不能说单壳体就一定比双壳体好,也不能说双壳体潜艇就一定比单壳体落后。苏联潜艇普遍采用双壳体,美国潜艇走上了单壳体设计之路。但是俄罗斯最新建造的955A型核潜艇已开始采用混合壳体,美国的“俄亥俄”级严格来说也是混合壳体设计,它的艇艏和艇艉都是非耐压壳体,中间才是耐压壳体。因此按照世界先进潜艇的发展趋势,国产潜艇未来也将采用单双壳体混合的设计。

这张图片是前苏联“维克托Ⅲ攻击核潜艇”(VⅢ级)退役之后被拆解时,拍摄的某一个分段,从图片当中很直观的可以看到:绿色箭头所指的耐压壳体和黄色箭头所指的非耐压壳体。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是空腔(可以理解为暖壶,有外壳有瓶胆),这里是潜艇水柜的位置,艇身侧面的被动声呐基阵也布置这里。

早年间的潜艇排水量小、设备简陋基本上都采用单壳体建造方式(宽窄比绿皮火车车厢大不了多少),世界各国建造水平都相差不大,但是到了二战以后随着潜艇受重视程度的加强,潜艇的排水量开始增大,各种各样的新设备也陆续的安装到了艇上,特别是核潜艇的出现,不但有核反应堆,还要求携带战略核导弹,由于内部空间需求量增加,潜艇的直径也就越来越大!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欧美的造艇工艺比较先进,耐压壳体制造可达到直径9米以上,所以,2000、4000~6000吨以下的潜艇采用均采用单壳体建造方式,也就是说整个艇身就是耐压壳体,将所有的设备包括:水柜、被动式声呐都安装在壳体内。

早年间美军建造“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时大直径耐压壳体技术也没过关,仍然是采用双壳体设计。

建造中的美军“弗吉尼亚级

核潜艇”一个分段,我们可以看到它是单壳体设计,单壳体设计第一个好处就是就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没有了非耐压壳体至少要节省近千吨的钢材。第二,潜艇的总重量降低了,相同排水量的情况下要比“双艇壳设计”降低15%以上!自重降低可以大大的利用主机的功率输出效率(柴油机或者反应堆、蓄电池...啥的),潜艇的水下机动更加灵活。第三,单艇壳设计使得潜艇的体积降低了,减小了敌方“水声对抗装备”发现的可能。第四,单艇壳都是大直径耐压壳体,直径增大后利用空间就会增加,更加有利于大型设备的安装。所以,欧美潜艇在技术工艺的支撑下,大部分都常规潜艇、攻击核潜艇都采用单艇壳。

正在进行拆解工作的俄罗斯“德尔塔Ⅳ型战略核潜艇”,可以看到绿色箭头所指的耐压壳体和蓝色箭头所指的非耐压壳体,中间巨大的圆柱就是潜射战略核导弹发射筒。由于导弹筒太高不但穿过了耐压壳体还穿过了非耐压壳体,还出现了明显的“龟背”!这说明苏联时代根本没有解决大直径耐压壳体加工技术和潜射导弹小型化技术,弹道导弹核潜艇都会有“龟背”,但是耐压壳体直径至少要超过11米才行,这样“龟背”就可以明显的降低。

“基洛级常规潜艇”的一个分段,这个分段只是将耐压壳体制造完成,在耐压壳体外密集的焊接了“球扁钢”(加强肋),它还需在外面焊接非耐压壳体。

苏联二战后在潜艇制造上采用的是“双艇壳”设计,其原因第一个就是技术工艺比欧美落后一些,为了节省耐压壳体内部空间,只能将水柜和侧舷声呐基阵布置到两艇壳之间,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大的耐压壳体内部空间。第二个就是增加浮力,潜艇不像水面舰艇,是很难操纵的,搞不好就会沉没,而双艇壳设计会使潜艇体积增大,体积增大后的潜艇浮力就会增加,这个就和人一样,在游泳池里,胖子的浮力肯定要比瘦子大。第三,抗击打能力要比单艇壳射击强一些,有外面的非耐压壳阻挡,鱼水雷的爆炸冲击对耐压壳体伤害会小一些,一艘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略核潜艇挨上一枚324毫米轻鱼雷打击受到的伤害会小了许多。所以,苏/俄潜艇,不论常规和核潜艇二战后几乎都是双壳体的设计。

拆除中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可以看到下面两个耐压壳体,它是“品字”型设计,中间的导弹发射筒也算是耐压壳体。它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的距离有3米多!MK46/50一类的轻鱼雷打到“台风级”根本没有多大的影响,需要MK–48才行。

双艇壳设计,在目前来看已经被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潜艇制造强国所摒弃,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相对于单艇壳的那些劣势,而且现在反潜装备也越来越先进了,任何潜艇只要被击中沉没的可能性非常高,即便是没被击沉也只能上浮...。

我军

潜艇师承苏联,从033型常规艇开始到目前先进的039A/B/C都是双壳设计,原因是潜艇的设计理念和工艺积累是有传承性的,要从“双变成单”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实际操作,要耗费很长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拖延的装备更新速度,在军事斗争准备紧迫的情况下还是要稳妥的好!

所以,现在我军的潜艇还是采用了双艇壳设计,这倒不是潜艇制造工艺不行的原因,我国在2013年就已经掌握了9米直接耐压壳体制造工艺,但是当时的039系列已经图纸冻结了没法改变了。

去年江南造船厂出现的一艘排水量低于1000吨的新型小型潜艇

,虽然技术数据不清楚,但是这样小的潜艇必然要采用单艇壳设计,否则内部就没有多少利用空间了。

而且我国新一代的外贸潜艇已经开始了单艇壳设计,证明我国大直径单壳体潜艇制造技术已经成熟...估计我军下一代潜艇,不论核、常都会是单耐压壳体设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