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没有真正消费市场承接的钢价上调,注定只能是镜花水月。本周各钢厂一直在全力拉抬钢材价格,钢价也在周三来了个大幅度上扬,但在最终的库存市场数据面前,只能以弱势告终。
周五下午,我的钢铁中的钢材价格指数周环比呈现下跌态势,其中综合指数下跌0.23%,长材指数下跌0.1%,扁平材指数下跌0.36%。这一切的缘由就是钢铁生产厂库存与社会库存总量的继续上升,到3月4日,全国主要钢材社会库存2231.39万吨,较上周增加112.3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加871.3万吨;螺纹钢库存1304.22万吨,较上周增加82.26万吨。
今年春节一开始,钢坯价格接直接拉涨300元,其后又是连涨,这一轮上涨有节前钢铁厂生产成本偏高,部分钢坯价格亏损的原因,因此适当上涨是正常的,但超越正常状态的上涨就属于多头的炒作因素了。
众所周知,2021年的春节节前储备,因价格偏高的因素,多数小经销商是空库过年。最多的库存落在了钢铁生产厂家和签订年度合同的大经销商手中,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使市场终端没有需求,中小经销商出于春节后补库存开张的需要,也必须购买一些钢材充填一下空空的仓库,这就使得钢厂及大经销商掌握了一定的定价权,可以将价格拉升上去。
同样,因为今年国家提倡就地过年,南方加工业为主的各生产厂开工明显提前,北方则在暖冬的影响下一些项目提前复工,这造成了今年的市场启动较早,部分钢材进入市场速度加快,给了许多钢厂和经销商一种市场大旺的感觉。
但实际上,真正的市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兴旺,这从钢材总库存的持续增长中可以看出,此外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下游制造业,都不一定如大家想象的一帆风顺。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中国GDOP增速8%以上,但看看今年人代会报告数据,国家制定的目标仅有6%,这说明国家对今年经济面临的困难是有清醒认识的。
还有一条就是市场上热炒的所谓“碳中和”将减少国内钢铁产量,从而使钢价维持坚挺,这纯粹是一种市场投机。工信部确定今年要控制钢铁产量,但碳中和完全可以从加大短流程炼钢支持力度,鼓励短流程炼钢开足马力来实现(当然,短流程天然比长流程钢材成本高500元左右),也可以从大家所谈论的减少钢材出口退税来实现,要知道2021年国家出口钢材5367万吨,稍微控制一下就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当前来看,钢价在高价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因为铁矿石和焦炭的成本支撑确实较强,但要说会连续上涨,在社会直接需求量没有实证之前,只能认为属于一种投机性炒作,而所有的炒作都有回落的风险,就如当前的茅台酒。
原创不易,欢饮关注。
最近众多钢厂大幅上调钢价,最主要是来自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加剧了钢厂的成本压力。自去年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开始回暖,走出V字反转上扬的态势,特别是铁矿石率先领涨,紧接着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品种都轮番拉升,很多都创出了近年的新高。钢厂炼钢所需要的铁矿石、煤炭等原料都比之前价格有了较大的涨幅。在消耗掉原先的原料库存之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逐渐传导到钢厂钢价,因此最近上调钢价是在意料之中的。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种情况反映的是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正从疫情的打击恢复正常,并需要弥补之前压抑的需求,而且很多国家提出了一些刺激经济、补充库存的计划。因此预计会有一个短期的需求扩张,其中对钢材也是一个重要的上涨因素。甚至华尔街的投行分析说,目前正进入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正因为这些因素,使得经销商在春节后有一种紧迫感,出于春节后补库存开张的需要,也必须购买一些钢材充填一下空空的仓库。
但是,我们要看到,钢铁的下游需求并未真正启动,钢市整体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市场刚刚萌发的采购欲望并不强,中间商“畏缩”观望,终端客户也不愿进场,成交短期内虽有一定量,但主要都是补充的需求,而不是增加的需求。
此外,我们看到中央政府降低过高房价的决心仍然坚定不移。调控政策如果升级,必将对钢材市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近李克强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经济增长目标仅为6%以上,也表明对中国对今年的经济困难有明显的预估和准备,并且不会采用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方式来拉动经济,因此对钢材的需求不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
从更高的经济层面上看,国际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说法也缺乏依据,世界经济只是从疫情中慢慢恢复,而不是出现了一种复苏上行的态势,因此需求增加和价格上涨都是短期的,特别是因为货币宽松造成的价格扭曲,并不是进入一种常态。因此我估计随着疫情控制、疫苗接种和各国经济走上正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逐步回落,原材料价格也会下降。钢材价格短期内会上扬,大概半年到一年左右时间就会再次下跌到疫情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