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MTC的计算
一、水尺测定
水尺的测定,系对船舶当时的船首、船中和船尾左右的吃水线进行测定,用目测方法或用量具测艏、艉、舯的左右吃水值(F、F、A、A、M、M),之后分别计PSPSPS算他们的平均值(F、A、M)及艏艉吃水差T。 PSPSPS
公式:T=A-F PSPS
二、水尺的校正(拱陷校正)和计算
一般来说,船舶呈平浮(Even Keel)状态,即船首,尾吃水相等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反之,船舶呈纵倾(Trim)状态较多。当船舶呈纵倾状态时,如果船首、尾、中水尺不在船首、尾、中垂线上,则必需对船首、尾、中水尺进行校正,才能得出其真实水尺。
一般根据船舶水尺纵倾校正表查得三个平均吃水值(F、A、M)到相应垂线PSPSPS间距离(dF、dA、dM)及艏艉垂线间距离L,之后进行吃水校正。 BP
公式:L=L+dF-dA BMBP
F=F+T•dF/L mPSBM
A=A+T•dA/L mPSBM
M=M+T•dM/L mPSBM
T=A-F Cmm
D/M=(F+A+6M)/8 mmm
式中:L-------艏艉水尺标记间距离,m; BM
F---------纵倾校正后艏平均吃水,m; m
A---------纵倾校正后艉平均吃水,m; m
M---------纵倾校正后舯平均吃水,m; m
T----------艏艉纵倾校正后的吃水差,m; C
。 D/M-------拱陷校正后的平均吃水值,m
注:吃水标记在其相应垂线的前面时dF、dA、dM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 相应排水量和载重量计算 三、
根据D/M查阅静水力曲线图之排水体积或排水量曲线上相应的排水量Δ,如果读数1不在吨数线的整数上时,就必须从排水量表查出最接近水尺值处与排水量或载重量之某整数平行之吨数,作为基数。将差额水尺数乘以相对应的每厘米吃水吨(TPC),得出差额吨数,再以基数吨数加或减差额吨数,即得相应排水量或载重量Δ。同时具备排水量和载重量表,一般应以排水量计算。 2
四、排水量的纵倾校正
1、具备排水量纵倾校正表(二次校正),经校对后,可据以校正。 2、若无排水量纵倾校正表,当船舶首尾吃水差超过0.3m(或1ft)时,按以下方式进行校正:
根据D/M查阅静水力曲线图之排水体积或排水量曲线上相应纵向漂心X(LCF)和每F厘米吃水吨TPC,每厘米纵倾力矩MTC以D/M该点为基础,于上下各增减50厘米处的MTC和MTC,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纵倾修正后的排水量Δ: 123
公式:dm/dz=MTC-MTC 12
Z=T•TPC•X•100/L 1CFBP2Z=T• (dm/dz)•50/L 2CBP
Δ=Δ+Z+Z 3212
式中:dm/dz-------D/M该点纵倾力矩变化率,t/cm
Z-----------排水量Δ的第一步修正,t 12
Z-----------排水量Δ的第二步修正,t 22
1/2页
注:1)当船舶发生尾倾时,漂心位于中垂线之前,Z的符号为负,反之为正。首1
倾时,漂心位于中垂线之前,Z的符号为正,反之为负。 1
2)Z的符号总为正。 2
五、港水密度的测定、校正和计算
1、港水密度的测定
测看水尺的同时应测定港水密度,即以从船中外舷水尺深度一半处采取港水样品,并立即测定其密度ρ。 1
2、港水密度的校正和计算
查阅静水力曲线图之排水体积或排水量曲线上制表密度ρ,然后进行排水量修正得到密度修正后的排水量Δ。 4
公式:Δ=Δ•ρ/ρ 431
六、淡水、压载水(压舱水)的测定、校正和计算
1、淡水、压载水(压舱水)的测定
淡水、压载水(压舱水)的测定前先向船方了解水舱数量及名称(注意有否左右、上下之分),必要时可通过容积图来核实,做到心中有数。测量时用量水尺,从测量管测量,当尺锤将接近舱底,放尺速度需要减慢,当尺锤触及舱底时,不使量水尺有弯曲现象,以免影响测深的准确。如尺上水痕不清,需擦干及抹上粉笔或试水膏使其易于观测。如有疑问,须进行复测。
2、淡水、压载水(压舱水)校正和计算
在计算淡水、压载水(压舱水)存量时,一般是根据所测得之水深结合当时船舶纵倾程度,从容量表或计量表中查出相应的容量或吨数。
七、燃油(主要包括重油、柴油等)的测定、校正和计算
用量油尺逐舱测量油深,每日消耗量在3t以下,可以由船方自行测量或提供储油量。 八、其他货物(包括垫舱物等)的重量计算
其他货物是指船上载有的非此次水尺计重范围内的货物。这些货物的重量,在水尺计重时,已同时被计算在排水量中,故必须把它核算明确,从货物总重量中扣减出来,方能获得水尺计重的真实重量。通过询问大副或查阅相关单据获得其他货物的重量。
九、总的可去除重量的计算(船用物料及其他可扣除项)
根据六~八的重量计算,可以获得总的可去除重量TD:
2. 船舶计算公式
浮力增大。为了方便计算,假设这船是一个长20m、宽2m、高1m的长方体。它浮在水面时浸入水中的高度是O·5m,这时它受到的浮力是:20x2xO·5=20m^3(水的体积)x1(水的比重)=20吨的浮力。
当在船上加载物体后,船浸入水中的高度增加了O·2m,此时受到的浮力:20x2x(0·5十0·2)=28m^3(水的体积)=28吨的浮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知道加载的物体的重量是28一20=8吨
3. 船舶航程计算公式
应该不超过四千海里航程吧,五千吨的海船应该可以航行三千多海里的,现在的三千多吨的054护卫舰已经算是中程军舰了,如果一艘五千吨的比较新的海船如果它的动力是比较先进的话应该可以航行四千海里左右
4. 船舶tpc计算
有2种意思:
1. 客服或销售与客人之间的SO(S/O)指委托书、订舱单、托书,英文叫shipping order;
2. 船舶操作与码头之间的SO(S/O)指操船人、船方,英文叫ship operator。比如本船的SO为中远,但川崎也有舱位。
5. 船舶原理MTC
1、在船舶货运上,mtc是每厘米纵倾力矩。tpc是每厘米吃水吨数。
2、mtc和tpc的数值是随着船舶吃水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数值都列在《静水力表》和静水力曲线图上。以船舶平均吃水为参数可以从《静水力表》和静水力曲线图中查到相应的数值。
3、mtc和tpc用于调整船舶吃水、吃水差的计算及船舶稳性、强度的计算。
6. 船舶常数计算
船舶装载手册 ,船舶的装载能力是指船舶在具体航次中所能承运的货物数量的最大限额以及承运特殊货物或忌装货物的可能条件和数量限额。
船舶的装载能力包括船舶载重能力、容积能力与其他载货能力。
船舶营运的经济效益与船舶的装载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船舶的经济效益,必须充分挖掘船舶的装载能力。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船舶的装载能力,根据航线和船舶的装载能力是指船舶在具体航次中所能承运的货物数量的最大限额以及承运特殊货物或忌装货物的可能条件和数量限额。
船舶的装载能力包括船舶载重能力、容积能力与其他载货能力。船舶营运的经济效益与船舶的装载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船舶的经济效益,必须充分挖掘船舶的装载能力。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船舶的装载能力,根据航线和/或港口的限制水深,根据船舶航行时间和区域选用合适的载重线正确确定总载重量;在保证船舶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航次储备量,减少船舶常数;同时做到轻、重货物合理搭配,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或港口的限制水深,根据船舶航行时间和区域选用合适的载重线正确确定总载重量;在保证船舶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航次储备量,减少船舶常数;同时做到轻、重货物合理搭配,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船舶的装载能力 船舶装载能力的大小是与船舶载重能力、容积能力与其他载货能力密切相关的,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牵制的。
船舶装载能力的大小是与船舶载重能力、容积能力与其他载货能力密切相关的,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牵制的。 一、船舶装载能力的构成 1. 船舶载重能力 船舶载重能力是指船舶在具体航次中所能承运货物重量的最大限额,用净载重量表示。
一般通过本航次总载重量的确定,航次油水储备量、其他储备量和船舶常数的计算,最后得到航次实际净载重量。
船舶载重能力是指船舶在具体航次中所能承运货物重量的最大限额,用净载重量表示。
一般通过本航次总载重量的确定,航次油水储备量、其他储备量和船舶常数的计算,最后得到航次实际净载重量。
当货源充足或在杂货船或干散货船装载重货、集装箱船全部装载重箱、散装液体货船满载时,船舶的载重能力,即航次净载重量往往成为船舶装载货物数量的限制因素。
在此情况下,合理地计算并确定航次净载重量是充分利用船舶载重能力的先决条件。从第一章中知道:当货源充足或在杂货船或干散货船装载重货、集装箱船全部装载重箱、散装液体货船满载时,船舶的载重能力,即航次净载重量往往成为船舶装载货物数量的限制因素。
7. 船舶航程计算
航速34节是每小时62.968公里。
1节=1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0.514444m/s。
陆上的车辆,以及江河船舶,其速度计量单位多用千米(公里)/小时,而海船(包括军舰)的速度单位却称作“节”。后来,也用于风及洋流的速度。 节的符号是英文“Knot”的词头,采用“kn”表示。
1节等于每小时 1海里,也就是每小时行驶1.852千米(公里)。航海上计量短距离的单位是“链”,1链等于1/10海里,代号是英文“Cable”的词头,用“cab” 。另外节还是舰船锚链分段制造和使用标志的长度单位。通常规定锚链长度27.5米为1节,而中国舰船锚链长度标志以20米为1节。
扩展资料:航海计程仪是计量船舶航程和航速的导航仪器,用于推算航行、综合导航和武器装备系统计算射击参数等。有相对计程仪和绝对计程仪。相对计程仪,结构简单,使用较广泛,但只能测出相对于水的航速和航程。按原理不同,又分为转轮式(含拖曳式)计程仪、水压式计程仪和电磁式计程仪等。
分别根据航行时装在船底的转轮(或拖在舰尾的轮叶)的转数、相对水流的动压力和海水(导体)切割舰底电磁场所感生电动势的不同,来测得航速和航程。其中电磁式计程仪灵敏度较高,高、低航速时精度都较好,可测后退速度,使用方便,在多数舰艇上装备应用。
绝对计程仪,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才获得较快发展,有多普勒计程仪和声相关计程仪,灵敏度和精度均较相对计程仪高。分别根据多普勒频移和相关技术原理,在数百米水深内可直接测出相对于海底(地)的绝对航速和航程。当水深超过仪器的设计极限时,可利用舰底下10~30米处的水层反射,作为相对计程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