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鹦鹉螺号船体结构图
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船体是分开建造的,分别在世界上各个地方、法国、意大利等等,然后组装
2. 鹦鹉螺旋号潜水艇结构图
《海底两万里》小说中描述鹦鹉螺号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
鹦鹉螺号的外形是很长的圆筒形,两端作圆锥状,像一支雪茄烟。从头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横桁,最宽的地方是八米。它的宽是长的十分之一,它从头至尾是够长的,两腰包底又相当圆,因此船行驶时积水容易排走,丝毫不会阻碍它的航行。
3. 鹦鹉螺号系几层船壳
由尼摩船长设计,从不同国家订购材料,然后在大洋中一个荒岛上装配好。一共花费四百五十万法郎。
尼摩船长制造并驾驶鹦鹉螺号,从南极到北极,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几乎游遍了海洋上的每一个角落。他利用鹦鹉螺号攻击侵略自己祖国印度的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穷苦的民众,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正义的斗争。
4. 鹦鹉螺号潜水艇的结构示意图
其实本质上鹦鹉螺号和潜艇的潜水方式没有很大区别。鹦鹉螺号有很多个储水仓,设计之初就是当潜艇满载但是这几个储水仓空着的时候,令鹦鹉螺号可以浮在水面上,而随着这些水仓被装满,船体的重量增加,便会下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设计方式下,潜艇下沉的深度是有一个极限值的。这也可以从书中的一些桥段中看出来。
5. 鹦鹉螺号艇的结构图
我们三人被关进一间黑屋子。半小时后,突然眼前一亮,进来两个人。我们用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文进行自我介绍,对方均无反应。他们走了,侍者送来食物,我们饱餐后就进入了梦乡。潜水艇浮出海面更换新鲜的空气。
三人仍被关在铁屋子里,内德怒气冲天,他想逃跑,又想夺取这条艇。一个侍者进来时被他出其不意地打倒在地掐得半死。这时候,一个说法语的人出现了。
讲法语的就是这艘鹦鹉螺号潜水艇上的尼摩(意为“不存在的人”)艇长。他说第一次见面保持沉默是为了了解我们,其实那四种语言他都听的懂。他要我们听从他的命令,否则将置我们于死地。尼摩艇长说,他们的衣食用都取自海洋,他热爱海洋,海洋中没有争斗、厮杀和独裁。
尼摩艇长带我们参观“鹦鹉螺号”上有一万两千册藏书的图书室,给我抽用海带制成的雪茄,观赏他收集的标本,又看了他为我准备的雅致的房间以及他自己住的简陋的房间。
6. 鹦鹉螺号的船是用什么做的
鹦鹉螺号(Nautilus)是(法国)儒勒·凡尔纳小说中的一艘潜水艇,在《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和《神秘岛》(L’Île mystérieuse)中出现。“鹦鹉螺”是这艘潜艇的名字,或译为诺第留斯号,艇长为尼摩船长(又译内摩船长、内莫船长、奈莫船长)。
中文名
鹦鹉螺号
外文名
Nautilus
出现作品
《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作者
儒勒·凡尔纳
又称
诺第留斯号
拥有者
尼摩船长(Capitaine Nemo)
快速
导航
外形
小说中
鹦鹉螺号是凡尔纳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潜水艇。它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是一艘世界仅一的潜艇(又音译为诺第留斯号)。
小说里,故事中尼德·兰(有音译为尼德·兰德)、阿龙纳斯(有音译为阿隆纳斯、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有音译为孔塞伊)跟随尼摩船长乘坐鹦鹉螺号在海底进行了一场长达两万里的,既趣味盎然又惊险刺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幻旅行。
他博学多才,沉稳却又内心充满热情的个性以及其迷一样的身份和内心对人类主流社会的蔑视、隐恨、愿乘风而去却又不能尽释其牵挂的复杂感情更令人久久回味而不得释怀!作为尼摩船长的座驾鹦鹉螺号是完全超越了当时的科技水平的产物。
“鹦鹉螺号”餐厅
小说中描述鹦鹉螺号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很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从海水提取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用来替代本生蓄电池单元中锌元素的合金,再转化成电后取得的,储存在电池里。
食物则全部为鱼类、海藻等,所以说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的在海上航行。鹦鹉螺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潜行数天而不需浮上海面。
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甚至还有博物馆和图书馆!船的武器是船头的钢铁冲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冲角的威力十分巨大,小说中最后鹦鹉螺号就是靠它反击攻击它的敌战舰,鹦鹉螺号高速从战舰的船侧撞了过去,冲角穿透船身。
外形
船是很长的圆筒形,两端作圆锥状,像一支雪茄烟。从头到尾,正好是70米,它的横桁,最宽的地方是8米。它的宽是长的十分之一,它从头至尾是够长的,两腰包底又相当圆,因此船行驶时积水容易排走,丝毫不会阻碍它的航行。
面积共为1011.45平方米,体积共为1500.2立方米。就是说——船完全沉入水中时,它的排水量或体重为1500立方米或1500吨。
潜艇由双层船壳造成,一层是内壳,另一层是外壳,两壳之间,用许多工字形的蹄铁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船身坚硬无比。是的,由于壳与壳之间有这种细胞式的结构,这船像是一大块实铁,中间饱满无隙,可以抵抗一切。它的边缘不可能松动;船身合二为一,是由于结构本身的力量,不是由于铰钉的扣紧;因为材料配置完全适合,构造整齐划一,它可以在海洋中行驶,不怕最汹涌的风浪。
这两层船壳是用钢板制造的,钢的密度与海水密度的比例是十比七至八。第一层船壳至少有五厘米厚,重量是294.96吨。第二层内壳,就是龙骨,有50厘米高,25厘米宽,只重62吨。机器,镇船机,各种附属船具和装置品,内部的各样墙板和木材等等的重量和上面的三百九十四点九六吨加在一起,就是总重量1492.13吨。
当潜艇在海中时,它浮出海面十分之一。上有装设了容积等于这十分之一的储水池,容水重量为150.72吨,如果水池装满了水,这时船的排水量或重量是1507吨,那它就完全潜入水中了。这些储水池在潜艇的下层。打开储水池的门,水池就填满了,刚被水面齐顶淹没的船于是往下沉了。
驾驶这船,要它向左向右,可使用普通的舵,舵上还有宽阔的副舵,装在船尾,用机轮和滑车转动。但潜艇在水中上升、下降,就使用两个纵斜机板,机板装在船的两侧浮标线的中央,它们是活动的,可以随便变换位置,使用动力强大的杠杆,从船内部来操纵它们。
纵斜机板的位置如果与船身平行,船便在水平面上行驶,如果它们的位置倾斜了,潜艇在推进器的推动下,就沿着倾斜方向或沿着我所要的对角线沉下去,或沿着这对角线浮上来。如果想更快地浮上水面来时,就启动推进器,水的压力使潜艇直线地浮上来。
潜艇的玻璃虽然经不起冲击,很脆,但有强大的耐压力,中央的厚度至少是21厘米。
7. 鹦鹉螺号船体采用了什么结构因此在海底
《海底两万里》第十章主要内容 海洋人:讲法语的就是这艘鹦鹉螺号潜水艇上的尼摩(意为“不存在的人”)艇长。
他说第一次见面保持沉默是为了了解我们,其实那四种语言他都听的懂。他要我们听从他的命令,否则将置我们于死地。
尼摩艇长说,他们的衣食用都取自海洋,他热爱海洋,海洋中没有争斗厮杀。
8. 鹦鹉螺号船体的形状
鹦鹉螺号为长90米,宽7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由海底煤矿燃烧取得的,储存在伏打电池堆里。
食物则全部为鱼类、海藻等,所以说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的在海上航行。
鹦鹉螺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潜行数月而不需浮上海面。
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甚至还有博物馆和图书馆!船的武器是船头的撞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撞角的威力十分巨大。
9. 鹦鹉螺号船体由里到外多少层船体壳构成
鹦鹉螺螺壳其外壳呈螺旋形,贝壳弯曲,在平面上作背缘旋转,呈圆盘形。贝壳左右对称。壳面光滑,呈灰白色,具有多条红褐色的火焰条状斑纹,生长纹细密。内部表面为珍珠层,被分隔成许多独立的小房间(解剖发现最多的有38个隔断),各隔断之间有一根体管相连通,通过控制房间内的气体排放来完成身体在水中的升降,最外边的一间是最大的,用于存放鹦鹉螺的身体。
鹦鹉螺有90只腕手,无吸盘,为叶状或丝状的触手,用于捕食及爬行,其中有两个合在一起变得很肥厚,当肉体缩到贝壳里的时候,用它盖住壳口,这与腹足类的厣的作用相当,在休息时,总会有几条触手负责警戒。
在所有触手的下方,有一个类似鼓风夹子的漏斗状结构,通过肌肉收缩向外排水,以推动鹦鹉螺的身体向后移动。
10. 鹦鹉螺号船体构造图
教授虽然对失去自由感到难过,但是他还是被神秘的潜艇和海底的奥秘所吸引。在尼摩船长的邀请下,他们三人参观了他亲自设计建造的“鹦鹉螺号”。
尽管它的部件是拼凑起来的,可船体坚固,结构合理,承受得起海水的冲击和高压。艇内有漂亮的客厅,舒适的卧舱,图书阅览室和娱乐场。潜艇的电力和氧都是从海水里提取,能在海底停留很长时间。食物也是取自海洋,有些美味的鱼教授从未品尝过。布是由海洋纤织成,来自海草。船长还让他们参观了猎取海洋动物的枪支和便于在海底行走的装备。
“鹦鹉螺号”在太平洋里潜行。阿龙纳斯透过玻璃窗,一路观赏着光怪陆离的海底景象和五光十色的深海生物。途经克利斯波岛时,船长派人送来纸条,邀请他们三人到海底森林打猎。
于是他们穿上潜水服,背上氧气瓶,手持特别猎枪,穿过换压舱,走在海底平原上。船长举枪射中一只大海獭,然后又杀了两条海豚似的动物,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