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江南造船厂懂事长

时间:2022-09-15 18:30 点击:124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南造船厂懂事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江南制造总局是谁创办的

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

1、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

2、1865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鉴于原设三局设备不全,在曾国藩支持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

扩展资料:

1、上海江南造船厂创建于1865年,江南造船厂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船舶修造企业,1996年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独立建制。

2、江南制造局虽是清未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但是技术上仍是由外国技师垄断。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弹药不少,至今留下的却非常罕见。

3、清朝中叶以后,由于京杭运河淤塞,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同治十一年底,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

4、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李鸿章 百度百科_江南制造总局

如果你是李鸿章你会怎么做避免洋务运动的失败?

首先,李鸿章是无能为力的。其次,洋务运动并不是失败的。把握住这两点就对了。

洋务运动的转折点是中法战争和甲申易枢。自甲申易枢之后,随着鬼子六的退出和老七的上位,中央已经没有人支持洋务派了,在失去中央助力之后,洋务派只能畏手畏脚的做个糊裱匠。毕竟此时朝堂已经变成了慈禧一家独大,没有任何的权利集团可以互相制衡,所以任何的行为,都是以慈禧个人的好恶为准则,而非国家之利害。这一阶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南海的小火车。

甲申易枢实际上是慈禧利用了清流派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却最终造成了中法战争的彻底失败。张佩纶这个清流派的干将在京师如何怒骂李鸿章,吹嘘自己说自己如何如何牛逼李鸿章就是个渣渣,信誓旦旦高喊如何奋战报国,在福建临阵脱逃送了整个南洋水师,马尾造船厂和船政学堂。导致整个大清东南有海无防,中法战争彻底失去了悬念。洋务运动的在此后彻底瞎逼(可以看一下洋务运动在1883年之后除了张之洞这个清流派的叛徒搞了汉阳铁厂之外还有啥)。

所以题主这个问题我再发挥一下,如何能使得洋务运动彻底的成功(类似于明治维新的成功)。首先,慈禧你要干掉,一个毫无理性可言的中国传统女人显然是无法成为一个帝国合格的掌舵人。如在光绪初年或者甚至在同治死后发动政变,改由鬼子六称帝或者继续使用光绪作为傀儡转而由鬼子六出任摄政王大臣或鬼子六和老七并任摄政王大臣。在中央构筑起一个以鬼子六为核心明确的皇权集团,地方势力也不会如同甲午年经过一个女人的平衡策略摧残多年那样的离心背德四分五裂。那么洋务运动就会得到中央的高度支持,一种自上而下的支持和一种自下而上的倒逼式改革格局将会出现。

清流派除了喷点唾沫星子也就没什么上位的机会了,守旧派和洋务派的两派格局也将随着洋务运动的成果展现出来而逐渐偏向于洋务派。最起码中法战争那种不可战而战的情况不会出现。毕竟慈禧没有所谓外交的概念,而鬼子六加上李鸿章的外交能力在当时的世界可以说是第一流的。在对外关系上维持稳定的局面,国内通过洋务运动图强富民,自下而上的倒逼改革,自然无法与明治维新一样的短期内大变化,但从长期角度讲,真到了甲午年,不见得小日本能和我们一战。只是这么一说,毕竟历史不能更改。

福建船政局怎么了!?福建船政局曾经是亚洲最大的造船企业!!后来究竟怎么了!?

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这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厂,酝酿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制成一艘小轮船,“试之西湖,行驶不速”。1866年,镇压了太平军余部以后,着手筹建船厂。他奏称:“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同虚设。”“臣愚以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同时指出:“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显然,他把建设船厂看成是富国强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务。经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商订合同,议定自铁厂开工之日起,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厂址设在福州马尾罗星塔地方。除开铁厂和船厂之外,船政局还设立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以培养造船人才为主;后堂学习英文,以培养驾驶人才为主。

1866年9月,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赴任前推荐前江西巡抚沈葆桢任部理船政大臣。

福州船政局制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于1869年6月下水。至1874年2月,共造轮船15艘。至此,日意格等及法籍工匠数十人照原合同规定从船厂撤退,厂务和技术由船政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接管。新造诸船,俱用华人驾驶。并由于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在1874年辞退全部洋匠。后来虽然也在采用新技术是雇用一些洋匠,但人数很少,雇用时间也很短。

福州船政局建厂费用不40余万两,由闽海关四成结款拨付。常年经费每年60万两,亦由闽海关以六成洋税项下按下月以5万两拨付。后来又由闽省茶税项下和沈葆桢兼办台湾防务的费用中以‘养船经费‘名目,按月拨付2万两。至1874年,共用银535万余两。1878年以后,闽海关不能按照原来规定按期拨款,积欠甚多,以致造成经费短缺,生产困难。自1874年至1895年,生产萎缩,二十多年中共造船约20艘,平均每年不到1艘。

船政局在办厂过程中,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在造船技术方面则逐渐有所提高。最初只能制造150马力以下的木壳,到1887年则制成第一艘铁甲船,轮机也由旧式单机改为复合机,马力由150增至2400,在中国近代造船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至中日甲午战时福建船政所造舰船如下:

舰名 舰种 完工日期 排水量 造价 隶属 附注

“万年青” 运船 1869.6.10 1,370吨 163,000两 福建水师 1887.1.20撞沉

“湄云” 木质兵船 1869.12.6 578吨 163,000两 北洋水师 1895.3.6被日俘

“福星” 木质兵船 1870.5.30 515吨 106,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伏波” 木质兵船 1870.12.22 1,258吨 161,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自沉

“安澜” 木质兵船 1871.6.18 1,258吨 165,000两 福建水师 1874.9.29遇风沉

“镇海” 木质兵船 1871.11.28 572.5吨 109,000两 福建水师

“扬武” 木质兵船 1872.4.23 1,393吨 254,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飞云” 木质兵船 1872.6.3 1,258吨 163,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靖远” 木质兵船 1872.8.21 572.5吨 110,000两 南洋水师

“振威” 木质兵船 1872.12.10 572.5吨 110,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济安” 木质兵船 1873.1.2 1,258吨 163,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永保” 木质兵船 1873.8.10 1,353吨 167,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海镜” 运船 1873.11.8 1,358吨 167,000两 北洋水师

“琛航” 运船 1874.1.6 1,391吨 164,0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被击沉

“大雅” 运船 1874.5.16 1,391吨 164,000两 福建水师 1874.9.29遇风沉

“元凯” 木质兵船 1875.6.4 1,258吨 162,000两 福建水师 1894.11被日俘

“艺新” 木质兵船 1876.6.10 245吨 5,100两 福建水师 1884.8.23自沉

“登瀛洲” 木质兵船 1876.9.15 1,258吨 162,000两 南洋水师

“泰安” 木质兵船 1876.12.2 1,258吨 162,000两 北洋水师 1937自沉

“威远” 铁胁木壳兵船 1877.5.15 1,258吨 195,000两 北洋水师 1895.2.6被击沉

“超武舰” 铁胁木壳兵船 1878.6.19 1,268吨 200,000两 南洋水师

“康济” 练船 1879.7.21 1,310吨 211,000两 北洋水师

“澄庆” 铁胁木壳兵船 1880.10.22 1,268吨 200,000两 南洋水师 1885.2自沉

“开济” 铁胁双重快碰船 1883.1.11 2,153吨 386,000两 南洋水师 1902.6.22爆炸沉

“横海” 铁胁木壳兵船 1884.12.18 1,230吨 200,000两 南洋水师 1886.2触礁沉

“镜清” 铁胁双重快碰船 1885.12.23 2,200吨 363,000两 南洋水师

“寰泰” 铁胁双重快碰船 1886.10.15 2,200吨 366,000两 南洋水师 1902.8.17撞沉

“广甲” 铁胁木壳兵船 1887.8.6 1,296吨 220,000两 北洋水师 18949.17搁浅

“平远” 钢甲钢壳兵船 1888.1.29 2,150吨 524,000两 北洋水师 1895.2.17被日俘

“广乙” 钢胁钢壳鱼雷快船 1889.8.28 1,110吨 200,000两 北洋水师 1894.7.25搁浅自焚

“广庚” 钢胁木壳兵船 1889.5.30 316吨 60,000两 广东水师

“广丙” 钢胁钢壳鱼雷快船 1891.4.11 1,030吨 200,000两 北洋水师 1895.2.17被日俘

“福靖” 钢胁钢壳鱼雷快船 1893.1.20 1,030吨 200,000两 福建水师 1898.7遇风沉

“通济” 钢胁钢壳练船 1894 1,900吨 1,100,000元 中央海军 1937自沉

郑和下西洋经历了多长时间?

第一次 1405年冬——1407年10月 刘家港——五虎门(福建长乐)——占城新州港(今越南中南部)——爪哇(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旧港——苏门答腊——南里(三地均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上)——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

第二次 1407年冬——1409年夏末 刘家港——五虎门——占城新州港——爪哇——暹罗——爪哇——旧港——苏门答腊——南里——锡兰——柯枝(今印度柯钦)——古里

第三次 1409年10月——1411年7月 刘家港——五虎门——占城新州港——爪哇——暹罗——爪哇——满剌加——阿鲁——苏门答腊——南里——锡兰——古里

第四次 1413年冬——1415年8月 刘家港——五虎门——占城新州港——爪哇——旧港——

——彭亨——急兰丹(马来半岛上)——

满剌加——阿鲁——苏门答腊——南里——锡兰——柯枝——古里——忽鲁谟斯(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南的岛上)

第五次 1417年冬——1419年8月 刘家港——五虎门——占城新州港——爪哇——旧

——彭亨——忽鲁谟斯

港——满剌加——苏门答腊——南里——锡兰——柯枝——古里——剌撒、阿丹(位于阿拉伯半岛) ——溜山(印度洋中一岛国)——非洲东海岸

第六次 1412年春——1422年9月 刘家港——五虎门——占城新州港——暹罗——满剌加——苏门答腊——南里——锡兰——柯枝——

——溜山——非洲东海岸

古里——忽鲁谟斯

——剌撒、阿丹、祖法儿

第七次 1432年1月——1433年8月 刘家港——五虎门——占城新州港——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柯枝——

——溜山——非洲东海岸

古里——忽鲁谟斯

——剌撒、阿丹——天方(今麦加,位于红海沿岸)

关于《江南造船厂懂事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