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白鳍豚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268 2024-03-14 13:44 admin

内在因素

1、数量稀少,难以大量繁殖。

2、繁殖率低,生长较慢。

人为因素

1、人类对其食物鱼虾进行过度捕捞,致使白鱀豚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给。

2、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使白鱀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3、人类在长江附近建造的化工厂和医药厂,使长江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4、长江成为了非常繁忙的运输水道,很多白鱀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

由于人类活动增加或活动不当,使白鱀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据统计,1973—1985年间,共意外死亡59头,其中被鱼用滚钩或其它渔具致死29头,占48.8%。

被江中爆破作业致死11头,占18.6%;被轮船螺旋桨击毙12头,占20%;搁浅死亡6头,占10%;误进水闸1头,占1.6%。另据统计,长江下游水域中意外死亡的白鱀豚,有三分之一是被轮船螺旋桨击毙的。

扩展资料:

分布范围

从三峡地区的宜昌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一直到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包括洞庭湖和鄱阳湖在内,全长约1700千米的江水中都有白鱀豚的分布。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逐渐缩小。后来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尤以荆州市沙市区以下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的江段为多。

到1990年代,白鱀豚在洞庭湖与鄱阳湖已经绝迹。在长江中分布范围的上限也已移至葛洲坝下游170千米处的荆州附近。其下限缩减更为严重,到南京附近就已踪迹罕至。在1997年至1999年的观测中,在南京下游临近的江阴以下就再未有发现。

2000年至2004年的几次观测中,其分布主要限于长江铜陵段、九江段和洪湖段三个区域。最后一次得到证实在野外发现白鱀豚,是2004年8月在长江南京段发现的一头搁浅死去的尸体。

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千米江段进行地毯式搜索,未发现一头白鱀豚,因此不少科学家怀疑白鱀豚已经灭绝。但可以推断,长江中下游还有少量残存,然而仅凭这最后几只个体,已经难以延续种群。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白鳍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