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船重工第七零一研究所
不是电子厂,它是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我国从事舰船研究设计的国防核心科研事业单位,被誉为“战舰摇篮”。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市设有分部。
本中心由多学科﹑多专业的优秀人才组成,博士、硕士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0%以上,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0余人,全国级劳模15人,国家级专家组成员50余人,多人获评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本中心下设有总体研究室(部)、专业研究室。建有电磁兼容性、声隐身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舰船电磁兼容技术、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以及5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连续多年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本中心构筑了国内一流的舰船人才高地,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动态激励的职业发展通道,丰富的培训与教育机会,高品位文化与学术氛围,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热忱欢迎有志投身舰船研究事业的青年人才到我中心建功立业,谱写你人生的辉煌。
2. 中船重工第七零四研究所
中国舰船研究院。
2、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3、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4、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
5、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
6、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7、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等。
发展前景
1、一方面,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兼并重组所面临的困难难以想象:如何啃掉低端产能过剩这根“硬骨头”,实现“重组瘦身”成为船舶行业监管层所面临的挑战。
2、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不断实现自身的优化升级。
713所
1、从1963年开始,本所作为国家指定单位进行铅酸蓄电池的研制。8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并形成批量生产,本所化学电源研究中心及电池厂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精良的研究队伍。
2、致力于阀控铅酸蓄电池在内的化学电源及特种电源研究,其研制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92年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国际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在科技大会上获奖。
3、1997年、1998年分别通过国标 gb/t9001-1994(iso9001:94)和国军标gjb/z9001-96双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其产品包括2v 、6v、12v三大系列39个品种,本研究中心研制的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铁路、银行、国防等系统并出口海外,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目前,阀控全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年生产能力1万kvah。
3. 中船重工七零一研究所官网
1、中国舰船研究院前身隶属国防部,现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军品技术中心、科技开发中心,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武器系统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技术体系。
2、中国舰船研究院在北京,是以前所有船舶研究所的主管单位(也就是说,以前701所也归属其下),偏行政,后来船舶系统改革,把各研究所剥离出来自立门户,各研究所与中国舰船研究院并列,地位相同,研究院也就自力更生、自己做项目了。
701所在武汉,全称是叫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就是从事船舶总体设计的单位,是各种军用主力驱逐舰、护卫舰以及“大船”的研究设计单位,现在也在做民船项目。
4. 中船重工第七0一研究所
大家所说的715所,通常是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屏峰715号。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又称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总部设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屏峰715号。
715所是专业从事声学、光学、磁学探测设备研制的重点军工骨干研究所。
5. 中船重工第七六零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位于大连市南部海滨,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从事船舶噪声振动检验测试、海洋工程测试研究、海洋应用物理研究、海洋环境研究及海上试验的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科研事业单位。[1]
2018年9月14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6. 中船重工第七零五研究所
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二二研究所(又称: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是国家认定的重点军工科研院所,是专门从事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研究。
制造及通信电子工程开发和设计,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军民结合的高科技工程技术研究所,尤其在船舶通信领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优势,是国内唯一从事舰船综合通信系统和配套设备研制的研究所。7. 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
《天工开物》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上篇:
第一卷《乃粒》:关于谷类作物的栽培技术
第二卷《乃服》:衣类原料的来源及加工方法
第三卷《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第四卷《粹精》:粮食的加工过程
第五卷《作咸》:介绍六种制盐的生产方法。
第六卷《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中篇:
第七卷《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第八卷《冶铸》:金属用品的铸造及加工
第九卷《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与制作
第十卷《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
第十一卷《燔石》:石灰、煤炭等的烧制方法。
第十二卷《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第十三卷《杀青》:造纸的方法。
下篇:
第十四卷《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第十五卷《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第十六卷《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
第十七卷《麹蘖》:做酒的方法
第十八卷《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一书一直为后人所喜爱,也受到国内外科学技术史研究者的重视,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宋应星为“中国的阿格瑞柯拉”、“技术的百科全书家”。
《天工开物》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但是在国内却由于清朝的文字狱长期失传。在一九二零年才从日本传回明朝原版。后来在浙江宁波天一阁发现了初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