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沪东船用配件厂
中国。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长荣海运建造的装载量达24004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作为全球最大集装箱巨轮,“长益”轮由沪东中华自主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6月在上海启航后,与另外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一同服务于挂靠盐田港的远东至欧洲航线。
2. 上海船舶配件市场
上海汽配城曾经最有名气、最经典的就是威海路汽配一条街了。而现在威海路汽配一条街将在未来两年内告别威海路,有望落户嘉定区汽车城。那么上海汽配城还有哪些呢?
威海路汽配一条
威海路可是汽配销售行业的老祖宗了。从上世纪20年代起,威海路就出现第一家专营汽车配件的经销商——利华五金,到了1949年,以威海路为主,在附近的南京西路、茂名路和延安路,一共集聚了17 0多家商店专营新配件,130多家专卖旧配件。
虽然后来也出现了许多硬件设施比威海路好得多的汽车配件市场,但是威海路仍然以配件品种齐全,交货快、牌子老而闻名。许多做国产件的小老板都是在这里掘得了第一桶金
吴中汽配城
上海目前经营最为成功、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位于吴中路上的吴中汽配城。2002年8月开始运营的吴中汽配城,经营面积近5万平方米。由于正处于外环线下口,交通便利、停车方便、4S店云集,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却发展最快。后来在它周边,又出现了两家汽配城,商铺数量如此之多,营业面积如此之大,密集度如此之高,吴中汽配城一跃而成上海人气最旺的汽配集散地。
振东汽配交易市场
上海振东汽配交易市场总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包括350多个商铺、仓库、办公楼及停车场等。中石油昆仑润滑油销售公司和嘉隆、广城等汽配公司共200余家厂商已落户该市场,并已初步形成从轿车、微型车到重型车、各类工程车的进口及国产零配件和汽修汽保设备的零售、批发和配送服务体系。该市场由上海振东企业发展总公司、上海榕新贸易总公司共同投资3000万元建设而成。
浦东由由汽配市场
新市场以三十年不落后的气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以建设,总体规划面积为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首期以全国独有的高规格建造了150套全框架(二层)商业用房。并配以全方位的停车、仓储、住宿、办公、信息服务等硬件设施。管理机制,优质服务可以让您放心无忧,真可谓“拥有自由一间房,浦东立足发展旺”,市场的今天为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上海大渡河路汽销汽配一条街,前身为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批准的现代化大型汽配市场——上海大渡河路梅川汽配市场,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零部件总汇为龙头,经营各种品牌汽车配件,成为上海及周边地区汽车配件主要集散地之一。在经营汽车配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市场动作向纵深发展,形成整车销售、汽车配件、汽车修理、汽车装潢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吸引了大批有知名度的汽车销售、修理企业进驻市场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买车、购车等服务。
东方汽配城
东方汽配城内的经营品种广泛,几乎涵盖了国内外主要汽车生产厂家的各种系列汽车配件,基本形成了重、中、轻、微、轿车、横向件、汽保、汽车装饰等品种,门类齐全。上海著名的几大品牌如"上海大众零部件总汇"和"上海强生汽配件总汇"都已加盟。
新阳光汽配
上海新阳光汽配市场是沪上知名的重型汽车配件物流平台,市场定位以重型车辆配件,汽保设备、工程机械、船舶机械配件为主。随着上海港口的不断发展,陆上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冲劲十足,新阳光此举表现了其适应市场,抢占先机的远见卓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阳光”一定会在中集集团车辆物流装备园这个广阔天地散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闸北场中汽配市场
上海闸北场中汽配市场是本市东北地区最大的汽配交易市场,位于闸北 、虹口、宝山三区交界处的场中路1800号,因此邻北郊站,交通便利, 商机无限。市场占地3000平方米,容纳400多家商铺。
场中汽配市场有极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宽敞、整洁的交易环境,它已成为汽配经营商家的首选,众多客商抢摊入驻,开业一年多来,入驻率已达90%。全国各著名厂家 和商家,如:一汽解放、二汽东风、上汽大众、沈阳金杯等以及中汽零部件联销集团华东联销部已落户场中汽配市场。
上海春申汽配市场
上海春申汽配市场规模较大,总占地面积500多亩,总建筑面积560,000平方米。公司的实力雄厚,注册资本为6,870万元人民币,项目的总投资为7.2亿元人民币,现已投入4.2亿元.公司性质为国内合资。
公司的经营范围:整车、二手车、汽车和零部件及汽车用品。公司自建立至今年一直得到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从而使公司能不断地健康、稳定和有序的拓展。
上海嘉定汽配科技城
上海嘉定汽配科技城经营特色: 目前,工程机械展示区已有夏工、柳工、常林、日立等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入驻。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和中国汽车零部件联合销售集团已组织几百家名优产品在汽科城集中常年展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电子电器电机委员会组织成员企业入驻汽科城;汽摩配之都浙江瑞安市人民政
上海航华进口汽配城
3. 沪东船用配件厂搬迁
哈尔滨工程大学2023年毕业生就业的国内著名企业很多。例如:中国船舶集团、中国航天科技、中国核工业集团以及华为和中兴等企业,仅上海一地的造船企业就有江南船厂、外高桥、沪东中华、上海船舶设计院等。哈工程的特色和地位决定了毕业生供不应求,一次就业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哈工程是归属工业与信息化部的一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建设和双一流建设高等学校。具有三海一核(船舶工程、海洋开发、海军建设和核能应用)特色鲜明的国防七子高等学校。
4. 上海船用配件批发
上海巢捷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08月05日,注册地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松隐育才路121弄22号1幢1755室,法定代表人为徐刚。经营范围包括船舶工程(除特种设备),钢结构工程,建筑装饰工程,船舶设备维修(除特种设备),涂装工程,从事船舶设备(除特种设备)科技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管道安装(除特种设备),电气设备安装(除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船舶设备及配件,机电设备,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保温隔热材料,钢材,水性材料,装潢材料,五金交电,水暖器材,电器设备,金属材料销售。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5. 上海沪东船厂
什么专业?
我知道他们的设计现在都搬出来了,不算直接管理了,成立了个新的设计公司。因为造船这块都在往长兴搬。
我认识的10年工龄的6k出头,年底奖金就不知道了,因为看项目多少的。
6. 沪东船用配件厂招聘
上海可以建造50万吨的船舶。
上海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沪东中华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都具备建造50万吨级的船舶。因为这三家造船有限公司都有大型的干船坞以及必要的建造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全球最大吨位的船舶是矿砂船,载重吨40万吨。尚没有50万吨级的船舶。
7. 沪东船用配件厂地址
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为英商爱立克·马勒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创建的“赉赐洋行”,主要业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船舶代理等。民国17年(1928年)为扩大经营范围,开设了马勒机器造船厂。
建厂初,无固定厂房,仅在船上用1台焊机、几个焊工进行流动性修补业务。民国22年开始在上海复兴岛江边三角地建造厂房,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职工60余人,主要承担船舶航次修理,其间也造过1艘小船。民国26年,购买上海浦东庆宁寺码头东侧沿江土地14.2万平方米,于次年兴建新厂,并将复兴岛旧厂并入,至民国29年已有工人1000余人,次年6月,职工数增至2000余人。
民国26~30年为发展高峰期。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位于浦东和杨树浦的一批机器造船厂均被日本占领,当时英国尚未向德、日宣战,悬挂着英国旗号的商船在黄浦江内通行无阻,英商爱立克·马勒趁隙大力发展航运和修造船业务。民国26年11月上海沦陷,马勒厂因远离战争而着力发展生产,大发战争财。
民国27~30年共修理大小船舶40余艘,建造55千瓦、74千瓦柴油机拖轮3艘,总产值猛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勒厂进入衰退期。民国30年12月,日军对英商马勒机器造船厂实行军管,没收其财产。不久,日军利用马勒厂的机器设备生产军火,更名为“三井造船所”,成为日军在华重要兵工厂之一。
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马勒机器造船厂仍归英商马勒所有。当时,英商马勒无意重振旧业,马勒公司总部已迁至香港,上海只留几个代理人,除雇用少数员工看管厂房外,迟迟不愿复工。经过工人斗争后,勉强恢复生产,但业务萧条。
上海解放后,马勒厂厂方对中国政府的政策抱消极抵制态度,不断向中国政府和职工提出关厂或停薪、解雇的要挟,一面抽走资金,一面借口战争的破坏损失向中国政府提出贷款要求。由于厂方不积极承接业务,造成生产停滞,经济拮据,一度靠出售厂内器材维护局面,濒于破产。
1952年2月,华东工业部通过海森实业有限公司承租了马勒机器造船厂,再由海森实业有限公司转租给中央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接租后经改组,改名国营沪东造船厂。1952年7月,英国当局非法掠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的中国航空公司留港资产和《大公报》全部财产,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受权采取相应行动,命令征用英商在沪船厂,马勒机器造船厂也在征用之列。从此,沪东造船厂完全归属国有,成为上海市第一家直属船舶工业局领导的造船企业。
民国21年在复兴岛江边建厂时有职工30~40人,厂内设有车床间、木工间、翻砂间和仓库等。民国27年在庆宁寺建成新厂,有码头、船排、办公大楼、机械工场、木工间、木模间、电气修理间、发电间、试车间、起重部和仓库等部门。
马勒厂的纵向船排滑道有2座:1号船排的最大负荷能力为1000吨,总长135米,轨距4.27米,椿脚轨枕均为混凝土结构,上铺钢轨4道,并有400匹卷扬机各1台;2号船排的负荷能力为400吨,总长116米,轨距3.05米,木质椿脚枕木,上铺钢轨3道,并有64匹和40匹卷扬机各1台。这2座船排能修理中、小型船舶,利用率较高。
马勒厂的厂房条件较好,起重能力强。冷作工场和机械工场的主跨面积为2859平方米,并各设有30吨电动桥式起重机2台,有8吨、5吨和3吨冲天炉各1座,1.5吨3节炉1座和烘模设备等。砂型面积大,翻砂能力强,能承担大型铸件任务。此外,船排和码头之间设有铁路,便于厂内运输和起重,轨道总长2040米,轨距1.56米,并设有5吨和3吨蒸汽起重机和平板车等。
1952年,船舶工业局承租马勒厂后,经上级批准,合并和购置了附近的华兴铁工厂、华一船厂、建中船厂、德和船厂、恒源福轧花厂等小厂及其所有的房地产,扩大了厂区面积。截至1952年底,职工数由原来接管时293人增至1613人。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前后经过4次大的扩建和重点技术改造。
1953~1957年第一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53年,先从生活设施考虑,兴建家属宿舍,1954年起,陆续为护卫艇建造兴建工程项目,共建成工程项目67个,其中生产性建设项目22个,厂区面积发展到45万平方米,岸线长达1200米,其中码头长330米,新增各种设备2100多台。其中造船部分完成船体联合车间、船台、横向下水滑道、舾装码头以及管子铜工、电镀、电工、油漆、舾装车间等11个项目,初步建立起一个能建造新型舰船的工厂。1958~1963年进行第二次扩建和技术改造。经扩建和技术改造,已具备制造3000吨级船舶和生产低速大马力柴油机的生产规模。1969~1978年进行第三次扩建和技术改造。根据周恩来关于要立足于建造万吨级货船的指示,六机部决定在沪东厂新建万吨级船台2座。
1969年5月开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l号船台于同年8月开工,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0米,宽25米。2号船台也于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4.5米,宽28米。同时还建成一些主要配套工程,如1号、2号装焊平台接长等,共完成基建投资2900多万元。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建造出口船舶的需要,沪东厂进行第四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80年对2号船台进行改建,以适应建造3.5万吨级货船的需要;1981年,又将2号船台及其闸门口拓宽为30米。
8. 船舶配件厂
青岛华洋船务有限公司,2008年01月30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船舶设备维修(凭认可证书经营),船务信息咨询,国内陆路货运代理;批发:船舶设备及配件,救生艇,机械设备,仪器仪表,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办公用品,家具,针纺织品,日用百货;网页设计,展览展示;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
9. 沪东船用配件厂怎么样
江南造船厂与沪东造船厂不是一家。两家船厂同属中国船舶总公司管辖,都属于船舶系统的军工骨干企业,江南造船厂是以生产大型军工与民用船舶为主,沪东造船厂是以生产中型军工和民用舶为主,沪东厂也可以生产大型船舶,江南厂是以生产航母和o55大逐为主,沪东T是以生产o54护卫舰为主。
10. 上海船舶配件
简介:上海永真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2月29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机械设备及配件、五金交电、金属材料(除专控)、汽摩配件、不锈钢制品、电动工具、船舶配件、阀门、电线电缆、服装鞋帽、健身器材、日用百货、橡塑制品、钢材的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等。
法定代表人:李道益 成立时间:2012-02-29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200115074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闵行区虹梅南路1755号一幢1层甲1058室11. 江苏东台船用配件厂
东台市三大特色产业确定从市经贸委获悉,按照国家、省最新产业振兴规划和发展战略性新产业政策导向要求,结合我市产业特点,我市已正式确定将不锈钢制品、新能源及装备、绿色食品加工三大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植,用3到5年时间,着力培植三个百亿元级特色产业,计划到2012年,不锈钢(新材料)制品产业实现开票销售100亿元,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产业开票销售均达到50亿元。到2015年,三大特色产业总量达到400亿元,实现3年翻一番,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0%。 发展特色产业是我市今年工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已将今年确定为“产业招商突破年”。市委书记祁彪不久前在全市招商引资过堂会上指出,优势特色产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区域竞争的实力,是企业加快发展的支撑。近几年,我市坚持“政府做产业、企业做产品”的理念,从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入手,做大磊达钢帘线、久兴纸业、安和焦化等产业龙头,有力推动了机械装备、纺织化纤、新型材料和风电能源四大主导产业,支撑了财政税收总量的快速增长。溱东、时堰两镇更是依靠大力发展不锈钢制品特色产业,财政总收入先后超过亿元大关,在盐城始终保持大镇、强镇、重点镇的地位。 据介绍,按照“有规划、有园区、有龙头、有品牌”和“力量聚合、政策聚焦、要素聚集”的要求,我市三大特色产业的培植计划是: 不锈钢制品产业,以开发区“台湾新材料工业园”为核心,以溱东、时堰等镇不锈钢产业集群为基地,以华阳船舶中承、密封件和东飞马佐里高性能纺机两家院士工作站为技术支撑,重点发展新型不锈钢制品,加快不锈钢产业向家用产品、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终端、高端、精端产品延伸发展,着力培植壮大远洋不锈钢、华久特钢、新亚特铸造等规模企业,增强带动力,扩大覆盖面。 新能源及装备产业,以沿海经济区“风、光、气、醇”绿色能源为基地,以城东新区“省级东台高新技术创业园”为平台,以思恩电子太阳能电池和东新能源新型电池材料两家院士工作站为技术支撑,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及沼气发电、乙醇燃料生物质能源及装备制造。培植规模企业30家以上,建成2-3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和知名品牌。加快推进国华风电二期工程建设,及早启动海上风电项目,力争上海电气风机整机制造项目上半年形成生产能力,打造风电整机制造、关键部件、配套产品为一体的风电产业链。 绿色食品产业加工,以沿海经济区“江苏省东台沿海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为载体,以绿海食品耐盐农作物院士工作站为技术支撑,加快由初级产品输出向本地精深加快转变。以润洋高科为龙头,大力发展甜叶菊深加工,打造“世界健康糖源之都”;以中粮集团的生猪养殖和肉制品深加工项目为龙头,建设百亿元中粮肉制品加工园;依托“江苏省渔业出口加工区”和现有14个海产品加工企业,再培植一批规模加工企业,重点发展紫菜、海藻、贝类、鳗鱼和鮰鱼等海产品养殖和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