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中的应急救生设备
国际海事信号旗,是国际间共同的通信旗帜,由40面旗号所组成,包含字母旗26面(从字母A-Z),数字旗10面,代表旗3面,回答/简码旗1面。
AE:我必须放弃我的船(弃船)。
AMM:我请求紧急医疗指导。E1:我(船或船员)想放弃船舶,但是没有救生设备。
AE2:除非你留下准备救助我,否则我将弃船。
NE6:你应十分小心地行驶,发现有敌舰。
BB:你(直升机)可以在我的甲板上降落。
MM:我请求紧急医疗指导。
2. 救生船内的设备有
1.木船时代19世纪以前,船舶几乎都是木材建造的,然后用钉子钉起来。木船的制造工艺十分考究,从木料选择、配料断料、破板、装板、拼板,投船、打麻、油船到下水,要经过小十道工序。一般来说,钉木船会选择天然老龄杉木,而为了防止木船漏水,则会在打麻环节,将卷好的麻丝“三进三出”,最终和“油石灰”一起打碎在船缝中,最后再用“灰齿”将每道缝括平。郑和下西洋时乘坐的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船。
2.铁船时代 19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铁船全盛时期,时间较短,仅二三十年时间;由于铁船在水中的浮力较大,一般不易下沉;长时间在海里面航行会容易被腐蚀。
3.钢船时代19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绝大部分船舶均采用钢材建造。对于钢制船舶,制造工艺经历了从铆接到焊接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以前都采用铆接结构,以后部分船舶采用焊接结构,50年代以后基本上都采用焊接结构。
3. 船舶中的应急救生设备有哪些
应急器材包括的如下:
1、【消防设备设施】
(1)输水装置软管、喷头、便携式灭火器、抽水泵、照明车、指挥车、高压水枪、登高车。
(2)个人防护设备: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护服、救生衣
2、【医疗支持设备】
救护车、救援担架、夹板、氧气、急救箱
3、【拆除设备设施】
破拆设备、叉车、推土机、金属切割机、电焊机、后勤保障组
4、【高空抢险设备设施】
起重提升设备-塔吊、单绳卷扬机、多绳卷扬机;登高车、梯子、安全绳、缓降器、救生气垫。
4. 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
1.消防救生培训,演习
2.船舶防污染--油污,垃圾,压载水管理
3.保安及保安计划
4.ISM体系管理
5.船舶维修保养
6.航行安全
7.货物积载,装卸管理
8.船员管理---配备,证书,健康,职责
9.其他
5. 船舶救生消防设备
航海日志(Log Book)船舶航行情况以及在航行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记录,又称为航海记事簿或船舶日志。航海日志是船舶必备的重要法定文件,也是港口主管当局对进出港口的船舶实施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记载事项一般包括:
(1)船舶情况。
如船名、船籍港、船舶吨位、船长和船舶所有人的姓名和地址,船员姓名和职务、船舶载重线位置等;
(2)船舶航行情况,如开航港、开航日期、船舶装载吃水、货物旅客装载情况、航向、航速、船舶位置、海上气候、燃料消耗、到达港和到达日期等;
(3)航行中发生的各种事件。
如:变更航程、中止航次、遭遇海难或其他危险、发生船舶碰撞、救助遇难船舶或人命、船上发生的出生或死亡事件、对应变部署、救生设备和消防设备的检查、操艇训练、消防演习以及船舶发生的其他重要事件。
航海日志应由船长或其他指定人员填写,并妥善加以保管。航海日志反映了船舶航行的实际情况,是分析和总结航海经验、判断和处理海损事故的重要依据.
6. 船舶救生设备的使用原则是
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船舶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船员的误操作、责任心不强或人员素质不高等造成的事故。
2.船舶因素
船舶因素包括船舶本身和船舶管理两方面。船舶质量、船舶适航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当然,船舶自身因素还包括机舱各种消防和救生、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措施、驾驶室的导航设备及各种自动化系统等是否正常运行等。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天气、海况、水域等。也包括船舶自身环境。影响海运安全的气象海况条件包括能见度、风(浪)、洋流和潮汐等。
7. 船舶应急救生设备有
救生艇是舰船上乘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援助海上遇难人员使用的一种专用小艇。长度不小于5米,采用桨、帆、机械等推进,乘员60~100人。救生艇种类很多,有开敞式、封闭式和全封闭式。
艇内通常装有淡水、食品、急救药品、救生电台等。
艇体通常涂有固定的橙黄颜色,便于救援船舶和飞机发现与识别。
救生艇平时固定在甲板的吊放设备上,便于人员登艇。
8. 船上的应急设备有哪些
需要整船做系统性防冻措施。
船舶航行灯
在航行中不论昼夜保持常亮,目的是在严寒中驱除水气保持航行灯内干燥,防止灯丝骤冷骤热,延长使用寿命。
磁罗经
标准磁罗经、船尾露天应急舵磁罗经(如有)、罗经柜内照明灯泡常开,柜外帆布套扎紧。
复示器
室外电罗经复示器、转速表复示器、舵角指示器内的照明灯泡不论昼夜应保持常开。
救生艇淡水桶(箱)
艇内淡水桶存放的淡水只能装至其容器容量的四分之三。应用帆布包妥淡水桶,或其他许可的处理,如暂时移至室内。
甲板集装箱
甲板集装箱的绑扎设备、箱底脚的紧锁器在航行中如受浪打或溅湿会被冻住陷于冰中;到港后此冰块仍难溶化。建议用草包裹住箱的底脚(一般限于船首部甲板上底层第一排和第二排近舷侧的数箱或十数箱),虽然用草包裹住后仍会结冰,但较易敲掉清除。此外,法兰螺丝因螺杆套筒中存水结冰而无法旋动收紧,可能耽误开航时间。建议在未进入寒冷区域前将其内的残水倒光,并防止雨水浪花再度进入其内。
货舱通风筒
如空舱或货物无需通风,应关闭通风筒,以防冷气入内,使舱内或相隔的舱内的存水结冰。
消防水管
船员朋友应该注意:一旦发生火灾因消防水管被冻而无法施救则将构成渎职罪。新型船舶的消防水管有的安装在露天甲板之下不易受冻,但一旦被冻裂则不易发觉,如解冻后再启动消防泵,因水管接头处法兰垫片受冰的张力而损坏,所以水花四溅,易损及电器设备、货物及物料等。其预防措施如下:1. 论露天的或非露天的消防水管皆应放尽其残水后再关闭,自上向下半空中设置的消防水栓或阀门应打开放尽其残水后再关闭或复原,但如处于正常运营时,机舱与居住舱室走廊内的消防水管与水栓除外。冲锚链水的出口阀应常开。2. 如在短时间内停用消防水,则可免除1的规定,但必须保持消防泵常开与冲锚链水出口阀常开,以保持管系内海水不断流动。
室内外淡水管和冲洗管
室内外淡水管和冲洗管,包括室外供工人洗涤用的淡水管,如船首物料间附近,仍需放尽管内淡水或用稻草包扎。
上部边水舱和前后尖舱在严寒中,上部边水舱和前后尖舱易因存水结冰而膨胀变形或崩裂,因为以往各船多航行于温热带,故发生的案例甚少而未被重视,应引起注意。下列几种条件都沾边的水舱则更易结冰,如:
1. 舱的外壁属船壳板的一部分;
2. 水舱的上壁属露天甲板的一部分;
3. 水舱外壁在水线以上的面积大、体积大,而在水线以下的面积小体积小者,如水舱外壁全部在水线以上则更易结冻;
4. 水舱外壁和上壁的露天面积之和与该水舱容积之比甚大者;
5. 水舱外壁位于上风一侧;
6. 水舱内壁属货舱的一部分,而该货舱系空舱者;
7. 距机炉舱、上层建筑及燃油舱远者;
8. 属淡水舱;
9. 水舱内的存水不作循环也不流动。从上述几点来看,全集装箱双层船壳组成的前边水舱最易受冻。
此外,散货船的前部上层边水舱也易受冻,因为其外壁与上壁皆暴露在外。一般防冻措施要求水舱的存水不要太满,但究竟减少多少才属“不太满”的行列。过分地将各水舱的存水都抽掉相当份量,有时会引起稳性降低或过强、自由液面增加,吃水差改变、受风面积增加、螺旋桨露出水面等弊病。故对上层边水舱、边水舱与前后尖舱应先加考虑,其实存水量应不超过满舱的85%。
机电设备
巨型船舶机舱内设备所占的空间比例比小吨位船小得多,故在寒冬停泊时,机舱内的温度并不高,如属无人机舱,则更有冷冷清清之感,但此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大,降低了电器的绝缘,温度稍低或过低,对主机、燃油与其他设备都有不利,其预防措施如下:
1.用电热等设备与减少通风量以调节机舱与舵机舱的温度与湿度;
2.甲板机械与电机中有加温防潮设备者应开启;
3.在严寒时,对于关键的机电设备可视情况保持常开。
甲板通道,如甲板上结冰,可撒少量黄沙。如甲板上有积雪,应在甲板的下风侧扫出一条通道。在大风浪前,于甲板下风侧安设从首至尾的扶手绳。
应急消防泵
大吨位新型船舶其应急消防泵多装于船首近船底处,此地冷辟无人问津易被人遗忘。如其残水未放尽,则其进水管与泵壳皆可能被冻裂,尤其是泵壳无论是冻裂或变形,船员难以自修解决。
双层底水舱
一般低温下,双层底水舱是不易结冰的,因为船底下方的水还未结冰,则 海水温度可传至双层底舱内的存水而不易结冰。除非船体已搁浅在冰中或爬在冰上时,双层底舱的存水才有结冰的可能。但当气温极低,船舶吃水小,双层底水舱四周有部分舱壁能受到寒风冷却,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即使发生也不会太严重。故建议严寒时双层底水舱内的存水量至多为其容量的95%。此外,绝不允许其空气管和测量管在双层底舱舱顶以上的部分存水,液货船特别要注意。
惰性气体设备
液货船船上的惰性气体设备延伸到甲板的部分也应注意防冻工作。在管路上的压力真空切断阀应确保是不冻的液体。在湿式甲板水封内流动的防止气体倒流的液体,可以在保证气体不倒流进入机舱的情况下,保持水流的流动或排干净残水。液货船上的呼吸阀也应检查,排净残留的积水。
当然船舶进入寒冷地区前的准备工作是复杂的,在船工作的人员,除了要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外,在思想上应做好准备,船体与设备上做好准备,航行管理上做好准备,这对船舶的防冻工作是必须的
9. 船舶中的应急救生设备包括
从2000年6月起,所有客滚船必须配备一艘快速救助艇。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快速救助艇的相关技术参数。
(1)总长大于6.5米,小于8.5米,总宽2.5-2.8米之间,最多可以搭载15名坐下乘员。
(2)符合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2001)、符合《IMO国际救生设备规则》(2010版)第V章(LSA)相关要求。
(3)除具有足够舷弧的艇外,还应设有不少于15%艇长的延伸艇首盖。
(4)设舷内发动机或舷外发动机。如果装设舷外发动机,舵和舵柄可以是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5)拖带装置应永久地安装在快速救助艇上,其强度应足够集结或拖带船舶所配备的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或相应重量的最大救生筏。并能在平静水域载有3名乘员的情况下,以至不少于20km的航速航行,以及在载足全部乘员与属具时,以至少8kn的航行速度航行不少于4小时。
(6)能自行排除艇内积水,一旦快速救助艇在恶劣天气下倾覆,要装备在无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能自行扶正装置。
(7)快速救助艇应在远离舵柄的操舵位置上用舵轮驾驶,还应配备一个直接控制舵、喷水装置或舷外机的应急操舵系统。
(8)快速救助艇倾覆时,艇上配备的发动机应自动停止。燃料和润滑系统的设计,应能在该救助艇倾覆的情况下防止250mL以上的燃料或润滑油自推进系统溢失。
(9)每艘艇的布置,应保证操艇人员在控制和操舵位置上对艇首、艇尾和两艇具有开阔视野,以便安全降放和操纵,特别是对拯救落水人员和集结艇筏等至关重要区域和艇员的可视范围。
(10)快速救助艇的正常装备应包括一台非手持型和水密的甚高频无线电通信装置。
(11)为获得良好的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和在恶劣海况下的操纵性能。
10. 船上必备的救生设备是
1、救生衣救生衣的数量应该按照船载重的人的数量来配备,必须要确保每人一件。同时在值班处所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衣,另在甲板易见处配备相当于乘客总数5%的救生衣。而且额外配备乘客总数10%的儿童救生衣。在每个显眼的地方,应该贴好救生衣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保温救生衣服按每艇至少3套的数量配置于救生艇内,以确保老人及小孩或者妇女这些体质相对弱的群体的生命保障。救生圈:按船舶的结构和船长,在船两舷、首尾配备,相应数量的救生圈。同时其中需要有一半以上的的救生圈配有自亮浮灯,至少有两个救生圈上配有自带福缘烟雾信号。
3、救生信号在驾驶台内,救生艇筏内配备一定数量的救生信号。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方便发射信号出去,让救援队很好的确认方位,如,福缘火焰信号,福缘红光火箭降落伞信号,福缘烟雾信号等。
4、通信工具为了便于及时的获得援救,船上也配备了大量的先进的遇险通信工具,这些通信工具有:中、高频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手捏或高频无线电话,指示位置的无线电应急示示位标、发现的雷达应答器等,这些无线电设备都转置于驾驶台或报房内。
5、灭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