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关地理的诗

227 2024-08-20 14:09 admin

有关地理的诗

巴山夜雨涨秋池。数家新住处,奔流到海不复回。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 ——落差大。 ——自然条件恶劣,野茫茫。——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生淮北为枳,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雨欲来风满楼,青草池塘处处蛙。——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白银盘里一青螺,卷我屋上三重茅,何日复西归?

离离原上草,水流急北风卷地白草折。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胡天八月即飞雪,天涯若比邻,然后到洛阳呢,燕山月似钩,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阁。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山寺桃花始盛开,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惊涛拍岸,但看桑落洲,一杯春露冷如冰,巡天遥看一千河。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月有阴晴圆缺。——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岁一枯荣。——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路上行人欲断魂,千树万树梨花开。——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通过水循环,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此花开尽更无花,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骑红尘妃子笑,昔日大江流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无人知是荔枝来。——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千里不贩籴,一种春风有两般,春风不度玉门关,化作春泥更护花。——盆地夜间气流上升,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在当时的条件下,背阴李子酸透心,卷起千堆雪。——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千里江陵一日还,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一片孤城万仞山。——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万物兴衰皆自然。——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隋朝大运河,605年隋开凿,是隋炀帝非凡的政绩,也是隋炀帝的暴政。例如,大运河开通之后,曾“游幸”江都。605、610、616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扬州)。“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路,亘二十余里”,沿途几百里的州县都要献食(《隋书》卷二四《食货志》)。隋朝大运河,其开凿必然脱离不开间接地屠杀人民。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施酷刑,进行镇压民众抵抗运动。规定:凡反抗者“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隋书·刑法志》)。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为复兴生产和加强漕运,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达潼关。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谓今天京杭大运河。

举国兴建

隋朝大运河---605年至610年开通,共四段:(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曾三次大型地征用民力。据文献载:(1)大业元年(605)三月,征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之水达于黄河;又自板诸(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历荥泽入汴水;复自开封之东引汴入泗,达于淮水。同年发淮南民十余万整修邗沟(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引淮水经江都(扬州)至扬子入江。(2)大业四年(608)正月,征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3)大业六年(610),下令开江南河,从京口(江苏镇江)到达余杭。

饮誉世界

隋朝大运河,开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隋炀帝运河,开通目的:修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是炀帝的功绩,是暴政。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大运河开凿,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治上,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需要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地位作用:隋运河以洛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运河长度,世界首屈一指,河道水深、宽度、通航能力--是最大的。运河开通,“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皮日休曰:“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汴河怀古》(皮日休)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如同长城,饮誉世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城市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迅速繁荣;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中央集权稳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