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南船厂历史
上海江南造船厂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的船舶修造企业,成立于2008年。
2008年,江南造船集团从上海市高雄路2号整体搬迁入上海长兴岛,拆分出一小部分搬入吴淞口黄浦江西岸的逸仙路3901号(原东海船厂),即为现今的上海江南造船厂。工厂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码头岸线600米,主要设施为2000吨级垂直升船机和多轨道平移式船台、3000吨级船坞。主营业务为民用工程船舶。
2. 江南船厂历史著名人物是哪些
是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的历史:
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于1865年购买了外国人开设在上海虹口地区的旗记铁厂,并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船炮军火和各种机器。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至城南高昌庙现址,并建立了翻译馆。
3. 江南造船历史
江南皮革厂说的是倒闭了的这件事,人们已经把那些话制作成的一首洗脑的鬼畜歌曲《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而且朗朗上口,最多人都认为这是搞笑段子,但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江南皮革厂真实存在,黄鹤也却有其人,正是江南皮革厂前任法人代表人,2002年夏天,在温州工业园,江南控股集团搞了一个皮革厂。
4. 江南船厂历史事件
江南造船厂的历史:
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于1865年购买了外国人开设在上海虹口地区的旗记铁厂,并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船炮军火和各种机器。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至城南高昌庙现址,并建立了翻译馆。
翻译馆不仅造就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流的工程专家,而且成为全面介绍、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对中国早期工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时,江南造船厂进入了第一个兴旺发展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
到19世纪90年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技术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的机器工厂。
5. 江南船厂的前世今生未来
你的提问本身就不对。央企和国企并不是并列的概念,所谓央企就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是国企的一种,与央企对应的概念是地方国有企业。国企是个大概念,央企是个小概念。凡央企都是国企,但国企不一定是央企。江南造船厂在1996年就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了,现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是中央所属的军工类国有企业,地地道道的央企,江南造船厂也应视为央企的性质。是央企那当然也是国企。
6. 江南船厂历史背景
江南造船厂在1996年就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了,现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是中央所属的军工类国有企业,地地道道的央企,江南造船厂也应视为央企的性质。是央企那当然也是国企。
7. 江南船厂历史介绍
江南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对于清朝的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都有提升作用。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8. 江南造船厂历史
江南造船厂不是国企,江南造船厂是央企。公司的全称是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行业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所属地区是上海市。公司的产品有:液化气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汽车滚装船、化学品船、火车渡轮、成品油船、自卸船等。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军工产品;船舶设计、开发、修造、技术转让、服务;机电设备、机械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钢结构制造;金属材料;货物装卸;承装电力设施。
9. 江南船厂历史沿革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元年(1905~1912年)为江南船坞时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制造局。民国6年改称上海兵工厂,直至民国21年停办,大部分机器搬迁至杭州和南京金陵兵工厂,小部分并入武汉汉阳兵工厂。局坞分家后,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21000多吨,其中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吨,被当时航运界评为“中国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轮船”。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5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524艘,年均修船量105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这一时期的技术力量也不断增强,局坞分家时,固定工人约60~70人,至宣统三年已增至1000余人。
民国元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江南造船所时期。
10. 江南船厂的前身是什么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弘扬江南精神,建造一流舰船。”
这是199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视察江南造船厂时留下的题词。
11. 江南船厂历史简介
学校很好。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50年,为国家重点学校。隶属于“中国第一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学校占地面积100多亩,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目前在校学生为2220人。
学校具有六十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年成型,二年成人,三年成才”的育人模式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教学模式,形成船舶职教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于2004年既通过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论证,并于2009年顺利向SO9001:2008转版。学校曾多次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