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上常用装载压载水
笔者在某轮使用该压载水处理系统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次氯酸检测单元(TRO)浓度低报警故障从而引发系统停止、无法检测,下面对该故障进行分析。
2 故障现象:
打压载状态下正常TRO浓度值为 6~9 mg/L,启动装置5分钟后检测浓度低于6 mg/L就会引发报警。结合装置图纸、说明书分析,导致TRO浓度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取样水可以正常流入 CLX 的透明测量腔,但是 TRO 值依然低。
2)取样水无法流入 CLX 的透明测量腔。
3)透明测量腔室被弄脏,导致无法测量取样水的 TRO 浓度。
4)可能由空气泵单元的故障所致。
5)检测单元OPTIC模块单向阀结垢。
3.故障分析:
1) 取样水可以正常流入 CLX 的透明测量腔,但是 TRO 的测量值依然低,按如下操作进行:
如果在透明检测腔里没有检测到有气泡,按如下操作进行:
2) 取样水不能流入 CLX 的透明测量腔,检查电磁阀是否的电:
如果电磁阀未能得电,检查PLC输出信号是否正常:
电磁阀正常得电,取样仍然不正常,检查电磁阀芯是否堵塞:
l 如果取样水不能流入电磁阀,检查 Y 型滤器:
3) 透明测量腔室被弄脏污染,导致无法测量取样水的 TRO 浓度,需清洗测量腔室:
※ 清洗测量腔后,按照相反的顺序回装。
4) 空气泵单元不工作:
APU 的故障可能是由于缺少空气供给所致,检查空气气源是否正常。
APU 的故障可由泄放管路的堵塞所致。
如有 Y 型滤器安装在泄放管路上,彻底拆解并清洁。
如果泄放管路堵塞,拆解并检查与每个 TSU 相接的电磁阀及对应管路。
空气泵的隔膜漏水
拆检空气泵隔膜检查是否破损。
5)检测单元OPTIC模块单向阀结垢。
检测单元OPTIC模块里的单向阀由于使用时间的延长导致结垢、加药量的减少,在压载时出现TRO浓度不断降低,在保证CLX取到水的前提下尽可能开大一些,需要反复多次进行调节。(此项调节一般仅为厂家服务工程师进行,供船说明书上无此说明,船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查、排除)
此项调节过后对应急模式下进行以下操作:
基本步骤重复1~3次,直至试剂被注入进塑料管内。
4 结束语
以上仅以韩国TECHCROSS生产的ECSRCM型压载水处理系统为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次氯酸检测单元(TRO)浓度低报警故障解决方案与注意事项,因每条船压载水处理系统型号不尽相同,作为主管轮机员,必须根据自身所工作船舶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型号,认真阅读说明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切不可生搬硬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 船舶压载水排放
balclor压载水工作原理:
第1步是“过滤”— 装水时,利用过滤精度为50um的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对所有压载水进行过滤,该步骤可以过滤掉尺寸大于50um的大部分的海生物及固体颗粒;
第2步是“电解海水产生次氯酸钠杀菌”– 从压载水主管路取一个小流量的海水流过电解装置,电解产生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该溶液经过除气后,回注入压载水主管路,同主管路压载水混合稀释至特定浓度。该浓度的次氯酸钠能够有效杀灭经过滤后的残余的浮游生物、病原体及其幼虫或孢子等,达到规定的杀菌效果(D-2以及其他标准),压载水管路中活性物质的浓度由TRO分析仪和控制系统自动控制;
第3步是“中和”— 压载水排放时,当压载水中余氯浓度小于IMO规定值时,中和系统不启动,压载水直接排放到目的地海域;当余氯浓度大于IMO规定值时,中和系统自动启动,向排水管中注入中和剂,中和残余的氧化剂,中和剂的流量由控制系统根据TRO检测仪反馈的浓度信息自动控制。
3. 油船压载水
1、船舶的压载水舱是放置压载水的船舱,用于提高船舶的稳性,所谓“压载”是指用于增加稳定性的重物。装载压载水的船舱就是压载水舱。
2、现在船舶的压载水舱一般有:艏尖舱(Fore peak tank)、艉尖舱(Aft peak tank)、左右顶边舱(Top side tank)、左右双层底舱(Double bottom tank)等。近年来由于船舶采用双底双壳的结构,增加了边水舱(Side tank)。
3、有的船舶设计把边水舱上下隔开,上面并入顶边舱,下面并入双层底舱。
4、双层底及首、尾尖舱都可作压载水舱,其压载系统能灌能排。一般杂货船的压载水泵能在6~8h内将全船的所有压载水舱灌满或排空。它的排量要比舱底泵大得多。若破损使双层底舱与货舱连通,则可使用压载系统进行排水。
4. 船舶压载水进行什么处理
一般在公海航行期间更换压载水。
入境后经许可方能排放压载水。
5. 船舶压载水
能。加装压载水的主耍目的就是船在宅船时重心上升了,对稳性不好,加装一些压载水使船在空船时底部重上部就轻了许多这样疣能捐高稳性,以防船在航行时遇大风浪天气稳性不好易发生事情,所以正常情况下,船在码头一边卸货一边在往压载仓内注水,货还未卸完该注压载仓的水己达到航行要求了。
6. 船用压载水处理装置
1.所谓扫舱就是把里面的水全部抽干净,2.这必须是用喷射泵才能完成3.喷射泵的主水路阀门全开,把要扫的压载舱的阀门开小一点,逐渐开大,因为一开始开得过大的话,里面的空气太多,不太容易抽干净,开小一点,里面容易形成真 空,也更容易抽出去!
7. 船用压载水泵装置从压载舱向外排水时
船舶应急消防泵要5分钟内出水,且出口水压达到0.4Mpa以上。测试应急消防泵的时候都会架设两根消防皮笼,一根在离应急消防泵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在船头,另外一根在里应急消防泵最高的地方,一般的是在驾驶台测试的过程中,需要两只消防皮龙的压力都满足要求才可以。
8. 船舶压载水是什么
我是做船舶设计的,稳性方面的,其中就有 船舶压载水管理手册 的编写。压载水排放关键要看船上实际的装载情况,不同的装载工况排放步骤也不同,没有固定的步骤。如果是航行中排放,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就好了:
1.压载水排放引起船体强度方面的影响,剪切力(shear force)和弯矩(bending moment)不能超标。
2.压载水排放引起吃水的变化,注意驾驶室视线(visibility),螺旋桨浸没率(propeller immersion),最小首部吃水(minimum draft forward)和应急消防泵吸口(emergency fire pump suction)但是如果在港口排放压载水的话,基本上就只需要注意结构强度方面的影响就好了。上面所说到的注意事项,一般通过船上的配载仪就可以计算,也可以参考船上的“压载水管理手册”“稳性手册”。以上回答仅凭过自己几年来做设计的经验回答的,希望能帮到楼主....
9. 船舶压载水的主要作用有
压载水公约》的核心管理要求是通过压载水置换达到D-1排放标准,或通过压载水处理达到D-2排放标准。
D-1标准:船舶应在航行途中采用逐一更换法、直流法或稀释法,使舱内压载水的更换率至少达到压载水体积的95%。D-1标准要求船舶在距陆地至少200海里、水深至少200米处海域置换压载水;实在不可行时,应尽可能远离陆地并在所有情况下距陆地至少50海里、水深至少200米处,或在港口国指定的海域更换压载水。按照《压载水公约》的规定,港口国不应要求船舶为更换压载水而偏离其预定航线或推迟航程。
D-2标准:船舶需要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船舶利用压载水管理系统,在压载水加载时、在压载舱内或在压载水排放前对压载水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使排放的压载水中所含的存活生物数量、指标微生物等符合规定要求。
压载水系统主要总类
由于压载水系统是最近几年发展的防污染设备,当前研究和生产的厂家众多,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压载水系统将会得到飞速发展。现有的系统有如下几种。
(一) 机械处理法(过滤/离心分离)
(二) 物理处理方法(紫外线杀菌(UV)/加热处理法)
(三) 化学处理方法(电解(Electrolysis)/化学药品(chemical)/臭氧(Ozone)
(四) 组合处理方法
(五) 外部处理法
压载水置换的方法
船舶根据公约B-4按照D-1的标准排放压载水,应充分考虑恶劣天气、船舶设计或应力、设备失灵或任何其它异常状况,压载水置换会威胁船舶的安全或稳性、其船员或乘客等因素。保证压载水置换率不少于95%,以下三种方法通常被用来实现压载水置换率不少于95%的要求。
(一) 溢流法(Flow-through method)
溢流法是将公海里新的海水从压载水舱的下部注入水舱,原水舱内的水从空气管中溢流,为了保证压载水置换率不少于95%,注入新海水的体积应至少为水舱容积的3倍。在置换时要考虑压载水泵的排量和空气管的尺寸。
(二) 逐舱置换法(Sequential method)
逐舱置换法是将压载水舱内的原压载水全部排出,在将公海内新的海水注入水舱。这种置换法可以彻底将压载水置换成公海的水,但置换时应充分考虑船舶的气象、海况、稳性和船舶结构等。
(三) 稀释法(Dilution method)
稀释法是将公海的新海水从水舱上部注入水舱,原压载水通过重力,从下部自由排出舷外,为了保证压载水置换率不少于95%,注入新海水的体积应至少为水舱容积的3倍。这种方法应考虑水泵排量和水舱下部排放速率。
10. 船舶压载水舱
船舶这些部位有PLC相结合:
液位遥测系统(采用分散采集,集中控制设计理念)
独立高位及高高位报警系统(采用独立报警系统,对液货舱,污水舱,压载水舱等高液体位开启报警)
大舱进水报警系统
阀门遥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