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船舶701研究所
中国舰船研究院。
2、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3、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4、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
5、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
6、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7、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等。
发展前景
1、一方面,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兼并重组所面临的困难难以想象:如何啃掉低端产能过剩这根“硬骨头”,实现“重组瘦身”成为船舶行业监管层所面临的挑战。
2、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不断实现自身的优化升级。
713所
1、从1963年开始,本所作为国家指定单位进行铅酸蓄电池的研制。8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并形成批量生产,本所化学电源研究中心及电池厂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精良的研究队伍。
2、致力于阀控铅酸蓄电池在内的化学电源及特种电源研究,其研制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92年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国际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在科技大会上获奖。
3、1997年、1998年分别通过国标 gb/t9001-1994(iso9001:94)和国军标gjb/z9001-96双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其产品包括2v 、6v、12v三大系列39个品种,本研究中心研制的全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铁路、银行、国防等系统并出口海外,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目前,阀控全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年生产能力1万kvah。
2. 中国船舶701研究所武汉
上海交大!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制造是交大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交大是全国第一。
并且交大有新建的海洋深水试验池,也是国家级重点。交大擅长工科,船建学院也是重点发展的。3. 中国船舶701研究所待遇
701子公司,待遇和701相比差很多,工作强度不大,但是个人能力提升有限,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如果是本科生,无经济压力,可以试试,如果是研究生建议多多考虑,祝好。
4. 中国船舶701研究所招聘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 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国航空研究院610所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5. 中国船舶701研究所官网
你也在问,我也在找,感觉不是一个,我面试的时候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的面试官说是701所下面的子公司,说白了一点,就是701所的零件供应商的关系吧~ 同学~你今年面试了么?
6. 中国船舶701研究所地址
一是听说里面情况很复杂 加班堪比华为 压力大 出差多 待遇也没有外界传闻的那么好 保密级别高 想脱身很难二是专业问题。听说电磁兼容的3室算不了核心科室 后期待遇和核心科室差的有点多 个人发展受限具体情况如何 你再找人问问 感觉宣讲 面试 都很草率。给人一种不很透明的感觉
7. 中国船舶701研究所怎么样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
武汉708船舶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
8. 中国船舶701研究所上海分部待遇
1、中国舰船研究院前身隶属国防部,现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军品技术中心、科技开发中心,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武器系统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技术体系。
2、中国舰船研究院在北京,是以前所有船舶研究所的主管单位(也就是说,以前701所也归属其下),偏行政,后来船舶系统改革,把各研究所剥离出来自立门户,各研究所与中国舰船研究院并列,地位相同,研究院也就自力更生、自己做项目了。
701所在武汉,全称是叫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就是从事船舶总体设计的单位,是各种军用主力驱逐舰、护卫舰以及“大船”的研究设计单位,现在也在做民船项目。
9. 中国船舶701研究所所长
701研究所,也称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我国舰船科技、海洋工程重点骨干研究所,唯一同时承担水面、水下舰船总体研究设计任务的核心科研单位,其性质属国家事业单位,是国家863、973高技术项目研究单位、国家一级保密资格单位。
10. 中国船舶701研究所上海分部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简称701研究所,每年都在招收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招收女生研究生。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该所是我国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军工科研单位,是我国舰船装备研制的国家队,被誉为“战舰摇篮”。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市设有分部。
下设有总体研究室(部)、专业研究室。建有电磁兼容性、声隐身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舰船电磁兼容技术、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以及7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
由多学科、多专业的优秀人才组成,博士、硕士占全所近80%,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0余人,多人获评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该所(武汉本部、上海分部)面向全国招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男、女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