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船舶工业成就

时间:2022-09-21 11:22 点击:193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船舶工业成就》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船舶工业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有计划有重点地改建、扩建了江南、大连、沪东、上海、武昌、新港第一批老的骨干船厂和地方中小船厂,同时新建了渤海、广州、黄浦等骨干船厂和众多的地方船厂。在中国形成了上海、大连、天津、广州、武汉、重庆等船舶修造基地。

2003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造船产量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已经具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以下称三大主流船型)自主开发能力,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大型船舶企业造船周期和质量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

在2011年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11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品的总产量已经近20年位居世界首位。从2010年起,我国不仅是航运大国、海洋大国,更跃居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近些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国际造船市场份额不降反增。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656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的43%、54%、41%,均居世界第一。 从近十年中国造船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造船业将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战。但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短期内,国际及国内水运市场的繁荣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以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构成了行业运营的主要压力。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把造船业的巨大机遇展现在中国企业的面前,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规避各种风险,如何把握机遇,是与企业发展命运攸关的问题。

2008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83亿元,同比增长61.2%。实现利润总额283.4亿元,同比增长50.5%。当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88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2%,占世界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22.9%提高到29.5%。 1-12月,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122亿元,同比增长56.1%。出口船舶完工量21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占全部造船完工量的73.1%。据海关统计,全年船舶出口金额195.7亿美元,同比增长59.9%。 尽管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显现,船舶融资出现困难,新船订单大幅下滑,履约交船风险加大,船舶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不断增多,未来2-3年形势严峻。

江南造船厂的发展简史

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于1865年购买了外国人开设在上海虹口地区的旗记铁厂,并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船炮军火和各种机器。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至城南高昌庙现址,并建立了翻译馆。翻译馆不仅造就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流的工程专家,而且成为全面介绍、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对中国早期工业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时,江南造船厂进入了第一个兴旺发展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到19世纪90年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技术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的机器工厂。

1905年3月,在荒废了近30年的船坞“穷极当变之时”,造船业务正式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划分出来,史称“局坞分家”。江南制造局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江南船坞专营造船。江南船坞“仿照商坞办法,扫除官场旧习”,采取商务化经营,生产业务大有起色,仅1905年至1911年的6年间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达到21000吨,而且所造舰船“船式美观,工程坚实”。1912年,北洋政府把江南船坞划归海军部直接管辖,改称江南造船所。1938年1月,江南造船所被日军侵占,改名“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由此,江南厂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始终未能恢复以往的生气。连年战乱的践踏,尤其是1949年5月22日国民党军队撤退前的大破坏,使江南厂满目疮痍,破败不堪。

1949年5月28日,陈毅同志签署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江南厂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自强不息的江南人,冲破重重困难,以自身的实力与自信,以迎难而上的大无畏气概,迅速恢复生产,持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 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国产万吨轮“东风”号……。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江南造船厂是重灾区,大批干部群众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尽管如此,江南人仍以国防建设和造船事业为重,排除干扰,生产一直没有中断,建造了几十艘多种类型的船舶,又开创了我国造船史上的许多“第一”。同时,江南造船厂还成功地建造了我国第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1”、“远望2”号和首艘大型远洋调查船“向洋红10”号等,圆满地完成了周总理亲自圈定的“718”工程的“三型五船”的建造和部分设计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江南造船厂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她在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下达的专项军工任务的同时,率先跨出国门与世界接轨,始终在中国船舶出口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她建造的“江南巴拿马”型系列散货船,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国际著名品牌。她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液化气(LPG)运输船,并不断推陈出新,在开发与研制水平方面雄居世界的前列。她开发建造的汽车滚装船、快速集装箱船、大型自卸船、跨海火车渡船等一大批高技术船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造船业的标志性产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南造船厂改革步伐明显加快。1994年,她在全行业率先成为全国100家大中型企业首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7年6月3日,“江南重工”A股在上海证监交易所上市。2000年8月28日,毗邻的百年老船厂求新造船厂整体并入江南造船厂。2001年8月28日,江南造船厂债转股工作圆满完成,新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正式诞生。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江南造船厂的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排头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同志都曾亲临该厂视察;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也多次视察工厂及产品,或对工厂的发展作出重要批示。

中国船舶发展史

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船舶工业。

从2000年-2004年的5年间,中国的造船产量年均增长26%。2004年,造船产量达到880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份额的14%,连续10年列世界第三位。预计2005年的造船产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份额的18%。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船舶工业企业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多家发展到700多家,拥有近百个专业齐全的科研机构,科研技术人员近7万人。

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将达到25%以上,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的世界造船格局;到2020年,造船技术水平将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将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求船舶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国的话我知道有杨槱,外国的话有古希腊的地米斯托克利,他改进了古代船只的设计,首创了阿提卡三层排桨战船,首创了悬置甲板,并将船只甲板变为平坦的战斗甲板,这是船只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伊丽莎白时代的约翰 霍金斯爵士,他降低了艏艉楼,尤其是艏楼的高度,同

时还用方形的船艉代替原来圆形的船艉。这样的新设计船型相对狭长,航速较快,在逆风中操纵性极佳,可以说是轻型盖伦帆船的鼻祖,这种船在无敌舰队的毁灭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当然,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船,这可是伟大的一步,开近现代船只之先河。

中国古代不大注重工艺,记载较少,因此相关的古代造船名匠我知道的不多。大概就这些了,欢迎补充。

新中国船舶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船舶工业有了很大发展,50年代建成一批沿海客货船、货船和油船。60年代以后,中国的造船能力提高得很快,陆续建成多型海洋运输船舶、长江运输船舶、海洋石油开发船舶、海洋调查船舶和军用舰艇,大型海洋船舶的吨位已达30万以上载重吨。除少数特殊船舶外,中国已能设计制造各种军用舰艇和民用船舶。

解放初期——51年成立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52年划归一级部,任务是抢修改装军船支援解放战争(45-50年)和朝鲜战争;打捞沉船、修造民船、建造小炮艇;接管和改造旧中国的修造船厂;集中力量建造苏联转让的舰艇;组建船舶科技机构;着手研制万吨轮等。

1961至1978年,是新中国船舶工业曲折前进的18年。63年正是成立六机部。主要任务调整方针任务,组建国产化协作机制,立足国内配套,调整生产方向以军品为主,造船从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研制出核潜艇、远洋探测船、万吨轮等),贯彻战略部署重点建设三线。文革中遭到创伤。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保军转民再次调整生产方针,实行军民结合、军品优先,民用船舶迅猛发展。以五种军船(导弹驱逐舰、核潜艇、常规潜艇、导弹快艇、护卫舰)为重点,研制完成两项重大工程(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远洋测量船队),造船业稳步全面发展。1982年改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以后又分为中国船舶北方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南方重工集团。

关于《中国船舶工业成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返回栏目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