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船舶问题分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看待有人称中国造船业正陷入“船壳工业”?
- 2、为什么国内船舶制造业的现状如此低迷?
- 3、船舶 低迷
- 4、人民币贬值对中国船舶的业绩有什么影响
- 5、中国船舶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
- 6、船舶行业何时能够复苏?
如何看待有人称中国造船业正陷入“船壳工业”?
如何看待有人称中国造船业正陷入“船壳工业
`````````````````````````````````````````````````````````````````````````
很多事情不承认是不行的!这也是软肋!
我国有幸成为了造船大国,但是充其量只是“造壳”大国。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造船业正陷入“船壳工业”,大量核心配套部件不是靠进口,就是靠购买专利生产,造船业的平均利润已降至3-5%。
其实,造飞机、造汽车、造轮船都一样,科技含量最高的是发动机,价值最高的是发动机。
柴油主机是民用船舶中价值最高的配套设备,主机的价格一般占总船价的10%左右。
由于船用柴油机的核心技术由瓦锡兰和MAN这两大巨头掌握,MAN和瓦锡兰始终占据了船用主机市场的前两名。
据中国船舶(600150)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中国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装船率不到50%,其中还包括相当大一部分外商合资或独资企业产品。
相比之下,造船强国日本的船舶配套国产化率达95%以上,韩国的船舶配套国产化率也有85%以上。
为什么国内船舶制造业的现状如此低迷?
首先,船舶市场是个国际市场,中国造船业不景气的现象如此突出,其大背景是中国造船业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三分之一强的份额(近几年的全球船市的份额大致是:中韩各占三分之一左右,日本占六分之一左右,全世界其他国家分剩下的六分之一)。 “国内”船舶制造业形势好不好,跟“国内”的需求关系不大(尤其是民船)。前几年,资本大量涌入造船业、全球造船业产能大扩张(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的“国有”和民营造船企业的高速扩张),很多原本跟航运没什么关系的企业也买船当投资,银行贷款也容易,就跟炒房地产一样,那泡沫是哗啦啦的涨。后来遇上金融危机,泡沫破灭,而航运企业本身也因经济形势不行而利润降低缺乏动力更新船舶,于是传说中的产能过剩就降临在了造船业上,国内自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从近十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而国际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造船业将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地的挑战。但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短期内,国际及国内水运市场的繁荣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有力地保障,而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以及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构成了行业运营的主要压力。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把造船业的巨大机遇展现在中国企业的面前,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规避各种风险,如何把握机遇,是与企业发展命运攸关的问题。
船舶 低迷
船的价格下跃了吗?
你的船舶价格是指船的成交价?还是订单价?还是二手船舶的成交价(虽然这几个价格都没有下跃的趋势)
请先把命题确定好,再来找答案
人民币贬值对中国船舶的业绩有什么影响
从短期看,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国内出口及年底制造业增加赢利。对于中国船舶工业而言,则能刺激船舶、海工类产品出口,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通俗点说,最直接的利好是“收到的人民币多了”。但业内专家表示,过快的贬值,并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企业的美元负债增加,外债成本上升。对于那些大量美元融资、在海外市场发债的企业来说,从账面上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会产生账面上的汇兑损失。其次,远期结汇受阻。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往往会采用金融工具锁定远期汇率,减少因升值带来的损失。但如果人民币贬值,而且贬值趋势持续一段时间,会使出口产品整体价格下降,刺激国际市场需求,出口企业将抛弃远期结汇,改为以最新汇率结算。
对此,船舶企业可通过降低美元负债、提前偿还美元借款、远期结汇提前平仓等方式应对人民币贬值。在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平稳、人民币双向波动格局初成的态势下,企业要进一步密切跟踪和研判汇率市场走势,在未来短期内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优化公司债务结构,合理安排美元负债比例。
业内专家提醒,尽管人民币贬值是阶段性的,且今后走势平缓,但船舶工业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船企不能只盯着汇率看未来。对船舶和海工产业来说,全球和本国的经济形势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是正常的,从较长时间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总的来说,对船舶企业的影响力度不足以起到决定性作用。只要整体经济全面复苏,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即便人民币有一定幅度的升值,也可以保证企业有利润空间。
目前,全球船舶市场低迷,作为制造业的一份子,船舶工业是“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中的重要一环,虽然消费和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服务业发展的根基还在于工业。船舶工业只有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提升高精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才能更好地适应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才能反过来推动投资、促进消费,助推服务业提质增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投资回报率进一步稳健。
中国船舶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重工(601989)、中国船舶(600150)、中国动力(600482)、中船防务(600685)、中船科技(600072)、亚星锚链(601890)、海兰信(300065)、天海防务(300008)、国瑞科技(300600)、中科海讯(300810)、江龙船艇(300589)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船舶制造三大运行指标;重点监测船舶制造企业产值;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出口船舶三大指标。
行业概况
1、定义
船舶是各种船只的总称,指能够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船舶制造行业,即造船业,是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作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的重要产业,船舶制造行业为海洋开发、航运交通、能源运输、国防建设等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是我国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
现代船舶种类较多,可按船体材料、航行区域、动力装置、推进方式、航行状态、用途等方式对船舶进行分类。其中,最能说明船舶特征的是按照船舶的用途来进行分类,具体参见下表。
2、产业链剖析
钢材、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和船用配套设备等是船舶生产中重要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到船舶的生产质量、成本等。了解钢材、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的产量、价格走势将对船舶制造行业成本的控制有所帮助,同时了解船用配套设备的技术研发,有利于船舶新产品的开发。
船舶广泛应用于航运、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是航运、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的重要配套产品,其产品性能必须满足这些行业的需要。船舶制造行业的发展依赖着下游行业的拉动,同时也制约着这些行业的发展。
行业发展历程:初步建立现代高水平船舶工业体系
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起步于造船、经略于海洋。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船舶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扩展性,有着“综合工业之冠”的美誉。
回首自近代以来1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船舶制造业经历了废墟起步、对外开放、世界跨越、继往开来等主要阶段,由千疮百孔到重获生机、由百业待兴到脱胎换骨,见证了时代的兴衰百态,镌刻了实业兴国的永恒。当前,我国已迈入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形成了船舶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了现代高水平的船舶工业体系。
行业政策背景:船舶制造行业向绿色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根据十四五规划,航运业的绿色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将为一些小型和小众船型的新造船板块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国整体造船市场将呈现出三大主力船型以外的多样化发展。前瞻分析认为,未来五年内我国支线集装箱船、小型和大型LNG船以及海上风电船舶建造前景向好;邮轮板块受益于疫情后游客数量增长、中国邮轮港口建设的影响,中长期发展前景光明。
同时,为实现中国“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船舶制造行业必须大力推进零碳排放船舶发展,同时加快培育低碳/零碳排放船舶新内需,将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船用加氢站、船舶大功率充电桩等纳入“新基建”范围,在资金投入、运营维护等方面提供支持政策,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研发运营计划保持同步;制定瞄准未来更高温室气体减排要求、实施新一轮老旧船舶淘汰计划和“绿色长江”“绿色珠江”等产业化项目支持政策;通过设立产业基金、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高能耗、高排放的远洋、沿海、内河船舶拆解更新;推动LNG燃料、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动力应用,支持船舶改造油气收集系统和岸电受电设施。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平稳增长
2020年,全国造船完工38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承接新船订单289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5%。截至2020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711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2.9%。
2021年1-7月,全国造船完工24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7%。承接新船订单45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2%。截至2021年7月底,全国手持船舶订单89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6%,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6.1%。
2、2020年重点监测船舶制造企业产值达1530亿元
2014-2021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重点监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波动变化。2020年1-11月,船舶行业75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11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530亿元,同比下降2.3%;船舶配套产值251亿元,同比下降4.6%;船舶修理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2.2%。
2021年1-7月,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40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船舶制造产值931亿元,同比增长16.2%;船舶配套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20%;船舶修理产值81亿元,同比下降10.9%。
注:每年重点监测船舶企业数量略有不同,2014-2021年重点监测企业数量分别为87、88、94、80、80、80、80、75和75家,同比增速根据企业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3、船舶制造企业营收受疫情影响较大
不同于船舶工业其他业务的增长态势,2013-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的销售收入呈波动下降趋势,作为传统制造业的船舶制造行业持续低迷。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62.4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船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为3029.8亿元,同比下降13%;船舶配套企业销售收入为494.9亿元,同比增长2.4%;船舶修理企业销售收入为299.3亿元,同比增长13.5%;船舶改装企业销售收入为39.3亿元,同比下降2.7%;船舶拆除企业销售收入为54.3亿元,同比下降31.1%;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为439.6亿元,同比增长19.3%;航标器材及其他浮动装置的制造企业销售收入为5.2亿元,同比下降17.2%。
注:1)部分年份统计口径不同;2)同比增速根据当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进行了调整。
4、出口船舶订单占手持订单量的比重高达88%
2020年,全国完工出口船342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承接出口船订单244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3%;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65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3%。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8.9%、84.5%和91.7%。
2021年1-7月,全国完工出口船226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4%;承接出口船订单403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9.4%;截至2021年7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791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3.7%、89.1%和88.3%。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华东地区造船实力较强
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截至2021年8月18日,国内船舶制造相关企业数量多达82449家,其中大部分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20340家)、山东(10156家)、上海(8440家)、浙江(8417家)、广东(7642家)、辽宁(4513家)、福建(4249家)、湖北(2709家)等八个省/市,前八省份产业集中度达80.61%(按照企业数量)。
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是央企、地方造船企业、民营造船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央企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地方造船企业和民营造船企业则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如江龙船艇、扬子江造船、新时代造船、金海湾船业等。
从船舶制造行业总体运行情况来看,据《中国船舶工业年鉴2020》所统计的2019年情况来看,华东、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占据了全国相当的份额,其中又以江苏省、上海市、辽宁省、浙江省、广东省等占比较多。
2、企业竞争:前十企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2020年,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0.6%、新接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74.2%、手持船舶订单前10家企业占全国总量的68%,新接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趋势明显。
2020年,我国船舶制造龙头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分别有5家、6家和6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并且我国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世界十强相比2019年分别增加了1家和2家。
在船舶制造行业的11家上市企业中,选取8家较具代表性的企业,对其业务布局情况整理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展望未来,全球多国已开始接种疫苗,新冠疫情将逐步得到控制,世界经济贸易有望慢慢恢复正常。随着国际航运业和油气产业的复苏,船东投资信心得到提振,被压制的市场需求可能释放。
然而,由于环保政策、可替代燃料等原因,未来船海市场的发展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综合全球船舶制造行业发展情况、各船型船龄情况、船东对存在弊端的LNG动力船舶的观望态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的历史数据等,前瞻分析认为2021年我国造船完工量预计将达39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有望增长至5500万载重吨,由此手持订单量将进一步增加至8711万载重吨;
2021-2026年我国船舶制造产能预计将与2020年基本持平,新接订单量波动变化,造船完工量将根据新接订单量灵活调整,手持订单量则根据每年新接订单量及造船完工量进行计算,预计2026年绝对环保的可替代燃料动力技术仍未能实践应用于船舶中,新接订单量将下降至2800万载重吨。
船舶行业何时能够复苏?
套用扬子任老板的一句话:“今年是黑色的一年,明年是血色的一年的”,所以这两年基本上是好不了,现在全球经济部景气,船舶又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现在很多船东都开始通过拆船来缓解压力,所以要想复苏的话,估计至少要过了2014年才能有结果,不过中国政府十二五后三年的计划,其中就有大力扶持核心骨干船舶企业,所以说一些大国企还是比较好的,至少国内的订单像中海油之类的还是比较有钱赚的,等到一些中小企业淘汰了,估计船舶市场就是复苏的时候
关于《船舶问题分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