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测量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轮船油品计量员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油品计量员的工作流程:
1、正确着装,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防护手套,穿好防静电鞋。
2、检查计量器具是否齐全(量油尺、温度计、试水膏、取样器、取样瓶),检查计量器具是否在鉴定时间之内,保证测量器具准确、有效。
3、上罐前,须消除人体静电,上罐时,注意自身安全,防滑、防静电。
4、上罐后,人站在上风处,检查计量口周围是否有异常。开启计量口盖,放置量油口盖动作要轻。
5、检尺操作时,一手握尺带小心地沿着计量口的下尺槽下尺,当下尺深度接近参照高度时,用摇柄卡住尺带,手腕缓缓下移,以确定尺砣触底。对于轻油,可立即提尺读数,取液痕最靠近的刻度值;对于黏油,稍停留3~5s后提尺读数。读数时,先读毫米数,再依次读厘米、分米、米。轻油易挥发,读数应迅速、准确。连续测量两次,当读数误差不大于1mm,取第一次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新检尺。
6、将量油尺擦净,在量油尺砣估计水位的高度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薄薄的试水膏,然后将量油尺在计量口的下尺槽下尺,直至接触罐底。保持量油尺垂直,浸没5~10s,将量油尺提起,在试水膏变色处读数,即为罐底水的高度。
7、将温度计由计量口直接放入测温位置,油品深度大于4.5m时,在油品深度的上部、中部、下部处测量;油品深度在3.0~4.5m时,测量上部、下部两点;油品深度小于3m时,测量中部。
8、取样时,取样器由计量口直接放入取样位置,油品深度大于4.5m时,取油品深度的上部、中部、下部三点;油品深度在3.0~4.5m时,取上部、下部两点;油品深度小于3m时,取中部点。
9、大风和雷雨天气应停止计量作业,照明用具应为安全防爆型。
10、 测量完毕,关闭量油口盖,拧紧螺栓,擦拭计量工具,做计量原始记录,如对数据有所怀疑,应该进行复测。
11、 用合适的温度计做垂直旋转运动搅拌油样,温度计挂在量筒边上,放置三分钟以上,读温度精确到0.1℃。
12、 将合适的密度计放入油品中,达到平衡位置时放开,让其自由漂浮,把密度计按到平衡点一下1mm或2mm处,并让其回到平衡位置。读取密度计刻度值,读到最接近刻度间隔的1/5处。
13、 对观察的实验温度、实验密度按检定证书给出的相应修正值修正后,查GB/T 1885-1988《石油计量表》,得出20℃下的标准密度,根据罐温和标准密度得出体积修正系数(VCF),计算油品的重量。
14、 填写相关记录,油罐分户账。根据手工计量和遥测记录,进行比对,查看遥测计量系统的准确性。
海上测量船有什么功能?
航天测量船可按需要建成设备完善、功能较全的综合测量船和设备较少、功能单一的遥测船。它们除具有船舶结构,控制、导航、动力等系统外,还装有相应的测控系统。综合测量船测控系统一般由无线电跟踪测量系统、光学跟踪测量系统、遥测系统、遥控系统、再入物理现象观测系统、声呐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指挥控制中心、船位船姿测量系统、通信系统、时间统一系统、电磁辐射报警系统和辅助设备等组成。
什么是海上测量船?
世界上第一艘航天远洋测量船是美国的“阿诺德将军号”,1962年下水。第二年,不甘落后的前苏联也造出了“德斯纳号”。海上测量船是对航天器及运载火箭进行跟踪测量和控制的专用船。它是航天测控网的海上机动测量站,可以根据航天器及运载火箭的飞行轨道和测控要求配置在适当海域位置。其任务是在航天控制中心的指挥下跟踪测量航天器的运行轨迹,接收遥测信息,发送遥控指令,与航天员通信以及营救返回溅落在海上的航天员;还可用来跟踪测量试验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接收弹头遥测信息,测量弹头海上落点坐标,打捞数据舱等。
对航海技术的认识有哪些?
如下:
1、船舶大型化
在20世纪60年代,1万载重吨的船就可称为“万吨巨轮”,2000年末世界上拥有10万载重吨的超大型油轮(VLCC)数百艘,其中包括3艘50万载重吨的特大型(ULCC)油轮。
目前最大的散货船为36万载重吨。集装箱船近年来也越来越大,5000TEU、6000TEU、7000TEU和8000TEU的集装箱船相继投入使用,9000TEU和10000TEU的集装箱船正在建造和开发中。90年代后半期,欧美船东不断建造大型豪华邮轮,1998年至2002年,年均建造13艘,其中多数是14万总吨级。
2、船舶专业化
过去的海洋运输船舶主要是客船、货船和油船。近20年来,集装箱船、滚装船(Roll—Roll)、液化气船(LNG、LPG)等专业化特种船舶迅速增多。
3、船舶高速化
为了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20年来,速度30节以上的小型高速气垫船、水翼船、水动力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为25—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
4、船舶自动化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在船上广泛应用,从船舶在机舱设置集中控制室到出现无人值班机舱和驾驶台对主机遥控遥测,船舶机舱自动化成为趋势。1970年日本“星光丸”竣工开创驾机合一的新时代,在当时被称为是“超自动化船”。
船舶自动化使船舶定员大约减半,降低了营运成本。近10年来建造的新型船舶基本上都可称之为自动化船舶,其中一部分自动化程度高的船舶被称之为“高技术船舶”。船舶自动化从机舱自动化走向了驾驶自动化。
5、导航定位电子化
当前,传统的陆标定位、天文定位方法已成为特殊情况下的补充手段,无线电导航定位方法经过了无线电测向仪(1921)、雷达(1935)、罗兰A(1943)、台卡(1944)、罗兰C(1958)、卫星导航系统(1964)、全球定位系统(1993)的发展历程,进入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时代。
美国开发的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ng System,GPS)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海上、陆上、空中和空间用户提供连续的、高精度的三维定位、速度和时间信息,使船舶、飞机和汽车等运载工具的导航与定位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采取差分技术的GPS技术可把定位精度提高到几米。GPS现已普遍装在船上,成为最主要、最常用、最简便、最准确的导航定位手段。为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俄罗斯开发了GLONASS全球导航系统,中国开发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欧盟正开发伽里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国将参与合作开发)。
航海技术简介:
航海科学技术主要研究船舶如何在一条理想的航线上,从某一地点安全而经济地航行到另一地点的理论、方法和艺术。航海技术是具有悠久历史、内容丰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使航海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及空间卫星技术在航海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航海技术主要包括船舶航行与导航定位、船舶操纵与避让、船舶种类与性能结构、船舶设备与属具、助航仪器及设施、海洋水文地理与气象、港口与航道工程等内容。
关于《中国测量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